
部编人教版九下第一单元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pptx
48页1918年1月,《新青年》首次发表白话诗 九首,开创了中国新诗的先河沈尹默作为北 大名教授,他发表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 一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这首诗的存在,中 国首次面世的这一小批现代诗歌作品才可以说 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地位 如此之高,它到底具有怎么样的魅力呢? 新课导入 月夜 沈尹[yǐn]默 【沈尹默】(1883-1971), 原名君默,杰出的学者、诗人、书 法家五四”运动时期,作为北 大名教授,和鲁迅、陈独秀等人轮 流主编《新青年》杂志,代表作《 月夜》《落叶》《三弦》等 关于沈尹默 沈尹默的《月夜》发表于1918 年1 月出版的四卷一号 《新青年》杂志上,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 中国正处在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年 代,国家的生存环境正如诗中所描述的冬天里的“月夜” 一样但这个年代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发的时代,人的个 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 求 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由此诞生了,尤其是《月夜》 的发表,极大地加速了新一代知识分子的觉醒,它不仅是 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新文学诞生的标志。
创作背景 诗歌朗读 《月夜》 【沈尹默】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 却没有靠着 诗歌理解 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你用自己的 语言将它描绘出来 霜风呼啸,明月高 照霜风寒月的冬夜中, 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 倚的“我”并排站立着, 充满了美的意蕴 诗歌理解 如何理解“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 这是一首很隐晦的诗,看似是纪实,实则运用 象征的手法,蕴含深沉的情感和思绪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①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空间、场景;② 渲染…(凄美、恬静、美好、紧张… )氛围;③ 烘托人物…(紧张、愉悦、忧伤…)的心 情;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后文…做铺垫) 通过对“霜风、月光”景物的描写① 交代事件发生的 时间为夜晚② 渲染了清冷、幽远的氛围;③ 烘托人物 孤独的心情;④为后文抒发追求人格独立和追求自我 意识做铺垫 诗歌理解 这是一首很隐晦的诗,看似是纪实,实则运用 象征的手法,蕴含深沉的情感和思绪 诗中“树”有什么象征意义?“我”和树之间 的关系体现了“我”怎样的精神? “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 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
诗歌理解 这是一首很隐晦的诗,看似是纪实,实则运用 象征的手法,蕴含深沉的情感和思绪 诗中“树”有什么象征意义?“我”和树之间 的关系体现了“我”怎样的精神? u“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 u“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 立 诗歌理解 这是一首很隐晦的诗,看似是纪实,实则运用 象征的手法,蕴含深沉的情感和思绪 诗中“树”有什么象征意义?“我”和树之间 的关系体现了“我”怎样的精神? u“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月夜》中诗人托物咏志,以霜 风、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景物,烘托 与树并立的“我” 表现了“五四”时 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独立奋进的精神 和个性解放的思想 诗歌主旨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口占:不打草稿,口头述说出来 【戴望舒】 (1905—1950) ,现代著名诗人出版第一本 诗集中《雨巷》传诵一时,因 此而有“雨巷诗人”之誉 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在 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 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著名 诗篇 关于戴望舒 关于萧红 【萧红】(1911-1942), 原名 张迺[nǎi]莹,身世坎坷而创作成 就很大的现代女性作家。
1932年 开始文学创作,用自己的笔投入 了抗日的洪流1935年发表成名 作《生死场》,晚期的主要作品 有《呼兰河传》 背景链接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她因病死在极度混乱中 的香港这对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 舒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刺激,可是当时要埋葬萧红 谈何容易,戴望舒“他们多方设法,托日本《朝日 新闻》的一位记者,弄到一张证明,几个朋友,搞 到一辆板车,自己拉着,走了六、七个小时,将萧 红的遗体拉到了浅水湾理葬并且只插了一块写有‘ 萧红之墓’ 的木签萧红生前是那样坎坷不幸 ,而身后又偏偏是那样寂寞、凄楚 背景链接 死者是如此,活者也是如此 戴望舒曾因宣传抗日而被日本宪兵 投人监狱,受尽了折磨出狱以后 ,原先在香港宣传抗日的大批作家 和文化人经过党组织的帮助,早已 纷纷离港潜返内地,戴望舒孤身一 人, 只好苦苦地、寂寞地等待、等待……过了很多年, 诗人才得以前来凭吊萧红 诗歌朗读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诗歌理解 结合诗歌背景,你从“走了六小时寂寞的长 途”中体会到了什么? “六小时”强调时间之长 “长途”强调距离之远 “寂寞” 既是诗人奔赴墓地时的 心境,也指萧红一生,特别是晚期 的境况。
诗人对已故者友 谊的深厚和诚挚 诗歌理解 如何理解“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红山茶”是诗人的隐喻,传达出诗人 对萧红的赞美和激赏既寄托着诗人对萧 红的悼念,也象征了萧红山茶般热烈、 红艳的生命 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 人痛惜萧红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 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复杂的感 情 诗歌理解 如何理解“我等待着,长夜漫漫”这一句? “我等待着”,进一步抒写等 待曙光涌现,盼望民族解放斗争胜 利的急切心情;“长夜漫漫”,写 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 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 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窒息的 诗歌理解 如何理解“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一句蕴含的情感 ❶有对萧红不行被黑暗势力和坎坷生活夺走 了生命的伤悼❷有对萧红因早逝而不能在民族解 放都正在发出更多的光和热、不能在文坛上创作 更多出色作品的惋惜❸也有对逝者已实现了永恒 的超越,无须再在长夜漫漫中苦熬苦等的羡慕 她是不幸的 有是幸福的 《萧红墓畔口占》一诗,通过写诗 人走了六小时去祭奠亡友的事情,表达 了诗人对亡友的深切悼念,体现了他对 人生意义的探寻 诗歌主旨 有句话这样说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 柳柳成荫。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断章 》,选自卞[bin]之琳的《鱼目集》,写于1935年10 月,是诗人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据诗人自己说,这 首诗本来是一首诗中的四句,因只有这四句诗人感 到满意才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不料这 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 新课导入 断章 卞之琳 【卞之琳】(1910-2000) ,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现 当代诗人(“汉园三诗人” 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 家被公认为是新文化运动 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和 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关于卞之琳 诗歌朗读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 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诗歌理解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 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首诗由哪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 ? “站在桥上的你” “楼上看风景的人” “桥”“楼” “明月”“窗子” 诗歌理解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 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你站在桥 上看风景 诗歌的意象是相互交叉重叠的,由这些意象组合成了 四个美丽而形象的画面。
这四个画面又有什么联系呢 ? 看风景的人 在楼上看你 因“看风景”的动作产生联系 明月装饰 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 别人的梦 因“装饰” 产生联系 诗歌理解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 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怎样理解诗中“人”与“风景”的关系? “人”不仅是看风景的主体,有时也会成 为别人眼中的“风景”,成为欣赏“风景 ”的客体(被当作风景看待) “风景”有了“人” , “风景”才会有灵 气,才更生动 诗歌主旨 《断章》中通过几个简单的意 象:人、桥、楼、明月、窗子、 梦揭示了世间万物互相联系、平 衡相对、彼此依存的哲理 风雨吟 芦荻[d d] 【芦荻】1912年生,现代诗 人原名陈培迪,生于广东南 海曾与人合编刊物1956年加 入中国作家协会,后任暨[j]南大 学教授著有诗集《桑野》《驰 驱集》《芦荻诗选》等,亦有诗 歌理论、鉴赏文章和著作行世 关于芦荻 一场暴风雨把大地变得天昏地暗,这里 的遭受“风”“雨”侵袭的“大地”指的是 当时风雨如晦的中国局势,“风”“雨”指 当时中国社会所承受的苦难,诗人平日熟悉 的景象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诗人也因此产生 了年轻舵手的“忧怀”,写下了《风雨吟》 这首短诗 创作背景 诗歌朗读 《风雨吟》 风从大地卷来, 雨从大地奔来 郊原如海, 房舍如舟 我有年轻舵手的心 , 在大地风雨的海 上 诗歌理解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六行,画面感却很强,请结合诗 中一些有特征的词,如“卷”“奔”“海”“舟”“舵手 ”等等,想象出画面并做描绘 ❶ “风”“雨”从大地“卷来”“奔来”, 气势十足,❷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 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 飘摇不定的舟船;❸ “我”面对“大地的海 ”,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 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诗歌理解 开头两句 “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中的“ 卷、奔”二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❶ “卷” 的意思是“裹挟”,用在 句中生动地描绘出动荡、不安定的“ 风”被裹挟着冲过来的动态,体现了 自然之力❷“奔”形容速度快,用在 句中突出风雨气势之磅礴、猛烈 ❸两个描绘了极有气势的自然景 观 诗歌理解 诗歌之中的“风”“雨”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吗?还 有什么象征意义?“大地”又有什么深层内涵? ❷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当时中国社会局势动荡不安,“ 风雨”更深层次的涵义是当时的中国社会所承受的苦难。
不仅是指自然界中的风雨 ❶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没有人生阅历与生活经 验的“舵手”来说,也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磨难 诗歌理解 “郊原如海,房舍如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❶把“郊原”比 喻成“海”,把“房舍”比喻成“舟”,❷不 仅写出了无边无际、没有尽头、汹涌澎湃的茫茫 大地中“房舍”的渺小,更写出了“房舍”在风 雨中的飘摇不定,❸象征着中国局势的动荡不 安 诗歌理解 面对这样的“大地”,“我”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 年轻舵手的心 ❶面对苦难的祖国,“我”我虽 缺乏经验和阅历,但“我”敢于像 舵手一样乘风破浪作有为的青年, 表现了我对祖国强烈责任感、使命 感 ❷因没有经验,“我”不知道如 何把握自己的方向表现了“我” 对中国社会前途、民族命运的感到 忧虑 诗歌主旨 《《风雨吟风雨吟》》这首诗,用翻天覆地之势这首诗,用翻天覆地之势的的 暴风骤雨象征了暴风骤雨象征了““人生人生””的的坎坷与坎坷与磨难以及磨难以及 当时的中国社会所承受的当时的中国社会所承受的苦难苦难,,❶❶表现了年表现了年 轻人面对现实的勇气和责任感,轻人面对现实的勇气和责任感,❷❷对对中国社中国社 会前途、民族命运会前途、民族命运的忧虑。
的忧虑 统一 聂鲁达 【聂鲁达】智利著名 诗人13岁开始发表诗作 ,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 《黄昏》,1924年发表成 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 绝望的歌》,自此登上智 利诗坛 关于聂鲁达 统一 所有的叶是这一片, 所有的花是这一朵, 繁多是个谎言 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