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某两所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doc
6页北京某两所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调查研究【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有关艾滋病知识、态度、行 为以及健康教育方面的需求,为学校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干 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某两 所高校在校生1312人进行有关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 查结果:学生对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性交、血液、母 婴)认知较清楚(92.9%、93.9%、96. 8%),认为与艾滋病人 共桌吃饭、咳嗽、打喷嚏,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的分别 为85.9%、84.6%、47.4%;被调查的学生对艾滋病的基础知 识表现为男生多个选项明显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年级之间对此项持同意态度的以三年级最高 (100%),其次为一年级(92.9%)和二年级(81.8%),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年级之间对此项持同意态度的 以一年级最高(27. 7%),其次为二年级(1&2%)和三年级 (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2%的学生认为“HIV阳性者的检查结果应保密”不 同性别来说,36. 6%的男生对此项持同意态度,明显低于 64. 6%持同意态度的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只有少部分的学生(10.9%)认为同性恋是不正常的, 是病态的男生(15.3%)多于女生(9.6%),且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O. 05);不同年级之间一年级(23.2%)高于二年 级和三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 05)o见表43.1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调查数据显示调查的学生对艾滋病基础知识的掌握欠 准确和全面,这与李迎[4]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虽然健康 教育使更多大学生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但教育中涵盖的知 识过于理论化,实用性不强,深度与广度有待提高对艾滋 病传播途径的理论知识普遍掌握较好,调查结果比焦淑丽[5] 及李敏杰[6]等的研究结果稍高,相近于张玉亚等[7]的调查 结果,说明近年来大学生有更多机会从学校和社会获得艾滋 病相关知识,从而提高了对艾滋病的认识而对于非传播途 径知识掌握不够全面,说明在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方面宣传力 度不足,很多学生把非传播途径误认为传播途径,谈艾色变, 增加了其恐惧感因此通过健康教育课在大学生中进行全面 系统的艾滋病安全性教育,以帮助其正确了解和掌握艾滋病 知识,弥补认识不足,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在对艾滋病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方面男生多个选项明 显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二学生多个 选项明显高于大一学生和大三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o提示二年级是大学学习阶段中受到有关艾滋病 知识教育最多的年级阶段。
男生整体认知水平高于女生,可 能由于男生对有关艾滋病方面的知识比较感兴趣,通过朋友 同学交流、上网等途径获得的艾滋病知识多于女生但是由 于生理方面的原因,女性更易感染HIV,因此在抗击艾滋病 的过程中,女性的有效自我防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宣 传教育中应更加关注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生理、心理趋于成熟,在今后 的艾滋病健康宣传教育中,学校应兼顾不同性别、年级大学 生的特点,要有针对性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其知 晓效果针对对艾滋病知识掌握的片面性,开展全面系统的 艾滋病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了解和掌握艾滋病知识, 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这也有助于大学生成为预防和控制艾 滋病的主力军[8]3. 2大学生艾滋病有关信息的获取渠道及最喜欢的方式学生艾滋病知识最多来源于电视、报刊书籍等大众媒 体,由于大众传媒其教育形式简单,受教育面广,经济实用, 不失为一种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好手段,应予以充分重视而 在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中应居主导地位的专 家讲授则排在倒数第三位这说明我们高校中对于大学生的 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还远远不够,许多学校领导对艾滋病健 康教育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为了能更全面地了解艾滋病防 治知识,就必须充分发挥专业老师的作用。
充分利用学校教 育的有利条件,定期开办预防艾滋病知识专题讲座,并根据 教育部有关精神,动员学校各有关部门及团组织、红十字会 等广泛参与,通过同伴教育、主题班会、绘画、读书活动、 知识竞赛、图片展览等多种形式,展开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 活动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知 识和相关生活技能,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抵御艾 滋病侵袭的能力3. 3大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调查表明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和与之相处的态度仍存 在着明显偏差和歧视,学生虽知艾滋病病人应当被关爱,但 并没有真正认识关爱的含义,他们反对“鄙夷、歧视艾滋病 病人”,但对歧视持反对态度者中很多是迫于来自外部的是 非观念与良知的压力,而非内心真实意愿[9]这表明要逐 步消除这种偏见与歧视,需要对AIDS有更深入的了解,并 结合心理卫生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等,在增 强防病知识和意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 德观,建立对待AIDS病人或感染者的正确、理性态度,消 除偏见和歧视另外由于受西方性解放的影响,部分学生认 为同性恋是很时髦、很前卫的事情,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取向 在艾滋病传播扩散当前,同性恋已成为我国防艾工作不可回 避的现实。
3. 4性行为方面多数大学生既初步懂得HIV的传播同性接触密切相关, 但同时却采取危险行为,即存在性病艾滋病知识与对待危险 行为的态度不一致的现象当今大学生的性观念正日趋开 放,而与之对应的是预防意识的淡薄和预防技能的缺乏,这种性行为与防病相分离的现象已置大学生于感染HIV的高危 境地这也提示我们,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艾滋病知 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在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时,应针对 这些薄弱环节强化干预,对大学生性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 同时注重宣传安全套在预防艾滋病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达到 健康教育的目的4小结与大学生日趋开放的性观念和活跃的性行为相比,他们 对艾滋病的预防意识和预防技能并没有相应提高,这些都使 得近些年来大学生成为HIV的高危易感群体因此,亟需采 用大学生容易接受的多种健康教育方式,对大学生进行系统 的、全面的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对其艾滋病知识薄弱部分 进行强化宣传教育,正确引导其性行为,遏制艾滋病在校园 中的流行参考文献[1] 张孔来•艾滋病•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 27.[2] 陈钢,顾防•浙江省580名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调 查•中国健康教育,2001, 17 (2): 107-108.[3] 关丽华,李良成•一种新型的艾滋病健康促进活动模 式.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2, 3 (1): 57.[4] 李迎.乌鲁木齐市非医学类少数民族大学生有关艾 滋病的KAP调查•新疆医科大学,2008.[5] 焦淑丽,谷有来.东北电力学院学生艾滋病知识和态 度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3, 24 (3): 498-499.[6] 李敏杰,吕海侠,等•在校大学生艾滋病认知状况的 调查研究.中国医学伦理学,2001 (1): 18-19.[7] 张玉亚,董晓梅•广东省司法警官专业专业学生预防 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3, 24 (5): 500-501.[8] 郭建丽,徐勤,刘瑛•清华大学新生艾滋病知识和态 度的调查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02, 18 (9): 554-556.[9] 何忠虎,季成叶,张冰,等•大学生同伴教育候选人 艾滋病知识和态度基线调查.中国学校卫生杂志,2005, 26(10) : 803-8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