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屠格涅夫的主要创作.ppt
3页• 最早的是《猎人笔记》,不管是艺术上、思想上都可以和 长篇代表作比美,40年代后开始写,1852年收成集是 在40年代果戈里传统影响下写作的,他第一次把农奴当作 人写,而且在有些篇中,写出了他们的优点,善于思考, 能够概括,是农民哲学家,歌唱家,对他们表现了很大的 同情,对俄国大自然—树林、冬景怀着深切的感情抒情 、叙事、写景完美结合,6部长篇,几乎每十年一篇 • 第一部《罗亭》1856年,《贵族之家》1859,《父与子 》,1862,《前夜》1860,《烟》1867,《处女地》 1877 • 《罗亭》是定四十年代贵族多余人的形象,他出身贵族, 有才华,有崇高的理想和献身精神,但他不了解俄国社会 和人民,他的改革尝试都以失败告终,最终于1848年牺牲 在巴黎街头作者通过这个典型,表明了贵族革命家已成 为过去,平民知识分子的时代来临赫尔岑称其为“语言 的巨人,行动的朱儒” • 第二部《贵族之家》,主人公是拉甫列斯基,也是一个贵 族多余人,家庭生活是不幸的,受着双重教育,带有自传 性质,父亲不管事,母亲是一个女家奴主,很专制艺术 性很高,思想性很保守• 《前夜》写于1860年,1861年宣告农奴解放,可见作者 的敏感,莫沙罗夫新人形象,是男主人公保加利亚的爱国 主义者民族英雄,为了解放自己的国家,到俄学习,准备 回国抗击土尔其统治。
• 《父与子》矛盾冲突最鲜明两个阶级(贵族与平民知识 分子)书中所写的两代人的矛盾,实质上是平民与贵族 的矛盾屠要表明,贵族阶级的好时光即将成为过去,平 民势力正在代之而起,但平民知识分子的革命活动,是不 会成功的 • 从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七十年代 定居法国,结交了许多著名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 桑、都德、龚古尔等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 会”,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屠格涅夫对 俄罗斯文学和欧洲文学的沟通交流起到了桥梁作用•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远离俄罗斯祖国的屠格涅 夫在病榻上写就了83篇散文诗作品,表达了他暮 年的情怀在某种意义上说,《散文诗》是屠格 涅夫整个生命和艺术的总结,融汇了他一生创作 的特点:爱国主义、民主精神、悲观情绪、真诚 、善良;敏锐、抒情、哲理、简洁它既是屠格 涅夫人格的写照,又是屠格涅夫艺术的结晶;既 是屠格涅夫思想和情感的履历表,又是屠格涅夫 全部创作的大纲 • 屠格涅夫于1883年8月22日病逝于巴黎根 据作家生前的遗嘱,他的遗体被运回俄国,安葬 在彼得堡的沃尔科夫墓地的别林斯基墓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