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术1》课程教学大纲格式.docx
6页《美术1》课程教学大纲格式《美术1》课程教学大纲格式 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美术 学时/学分:45/3 授课时间:15周 任课教师姓名:李淑怡 课程类别:必修课 ■选修课□ 其中实验学时:45 授课地点:建筑教室1 职称:讲师 开课单位:师范学院 适用专业班级:13级建筑学 联系:13622648308/781686 Email: a13622648308@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课堂时间、建筑教室1、讲解示范、练习 二、课程简介 美术课程是建筑学本科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大一上学期教学主要内容是几何石膏体素描几何体素描是绘画里的一门基础造型训练手法,是造型艺术基本功之一,它以锻炼观察力和表达物象的形体、结构、明暗关系为目的,训练造型能力同时学习透视法,了解空间透视关系,培养空间想象力几何体素描练习能提高构图审美表现方法,培养构图能力,由此研究和掌握造型的基本规律 三、课程目标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这些目标包括: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基础素描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培养能力,训练思维”,在教学中具体落实为以下几方面: 几何形体素描是素描的初级阶段,几何形体为简洁概括的抽象形体,掌握画准形的方法及透视原理、明暗色调排列规律、明暗的强弱对比排列规律等,培养敏感的观察感受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力和目测的准确力 基本掌握一定的表现技法,在写生中训练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 培养自觉能动的创造意识,调动内在的审美经验,开发未知的视觉美学领域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素描是绘画基本功训练的过程,必须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学习的每一步都要认真理解素描的规律,并在素描练习中1 体现规律性,画出完整的素描作品教学以写生为主、临摹为辅的方法相结合在课程教学上尽量以引导与启发的方法,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与个性 教学内容在学生作业实践中完成,教学方式包括讲授、示范、讨论、电教相结合,学生作业包括课堂作业、课外速写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素描的功能不再是单纯的造型基础训练手段,更加是一种艺术思维模式,是艺术观念重构的前提英国美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提出艺术的本质就是“有意味的形式”现代艺术之父塞尚认为,用几何体形式能概括、归纳客观自然界一切主体意识的东西美作用于审美,是要有意味的形式,满足心理审美需要几何体素描学习能培养学生形式美感,形成审美态度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说明:本课程属于是建筑学本科专业基础必修课,旨在提高审美水平与绘画表现力,培养空间想象力,为建筑设计打好基础。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选用教材: 2、参考书:《素描基础教学》 杨景芝 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 《石膏几何体素描教程》 《透视》 六、课程进度表 周 次 2 3 4 教学主题 素描概论 透视关系 线条练习及速写 立方体结构素描 球体结构素描 两个形体的组合 结构素描1 要点与重点 几何体素描作品欣赏 透视方法、原理 掌握线段长短比例、角度大小的构成形态,及训练敏锐感受力 对立方体体结构的认识理解 对球体体结构的认识理解 掌握构图、比例 形体、结构表现手法 要求 了解几何体素描意义 掌握几何体空间表达 学会观察线条角度对造型产生的影响 学会观察与分析 学会观察与分析 造型准确 了解多个形体的空间结构关系 学时 3 3 2 4-5 5 6 7-8 2 2 3 6 2 9-10 结构素描2 强化形体、结构表现手法 初步明暗调子进一步了解多个形体的空间结构关系 了解素描关系 6 11-12 明暗素描1 13-14 15-16 明暗素描2 明暗素描3 表现手法 明暗调子整体感表现手法 明暗调子深入表现手法 了解素描关系 巩固掌握素描关系表现手法 6 6 6 七、教学方法 教学理念是让学生多看多练,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绘画语言,形成个人风格,进而培养自信。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播放最新的教学短片视频,多让学生相互观摩,直观理解素描手法,课堂上结合学生写生情况及时提出问题,教师示范,现场修改学生作业等方法,共同分析讨论,矫正错误安排课后实践探索,带学生写生练习,观摩评讲作业等多种方法结合 八、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1、学习本课程的方法、策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 课堂上多交流,多看经典素描作品,积极参与实践练习课堂外,建议多到图书馆看资料画册,到美术馆参观展览,积极关注多媒体的艺术栏目,多看艺术讲座多看经典美术作品及新型的艺术形式,开阔视野,活跃思想教师尽量多提供艺术活动信息 2、学生必须阅读的论著,建议学生阅读的论著 《素描技巧与当代观念》 [美]克劳迪姬·贝蒂著 四川美术出版社 《素描技法》 颜铁良著 中国教育出版社 《素描研究》 冯健亲 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3、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时间 课内3课时,建议课外1课时 4、学生的上课、实验、讨论、答疑、提交作业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的等方面的要求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即,平时作业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对考核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平时考核侧重于遵守教学常规的情况,如出勤、读书笔记、研究性的作业、课堂发言讨论的情况等综合表现。
期末考核侧重于基础知识和综合设计制作的能力 3 5、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要求 参考学校评价标准 九、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考核内容 评价标准 到堂情况 迟到、请假、旷课不超过3节 课堂讨论 积极参与至少一次 完成作业 4-6次 实验 单元测试 写生1个作品 期末考核 开卷□ 闭卷□ 课程论文□ 实操■ 考试方式 权重 1 1 4 4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