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高中生物微格教案.doc
13页最新高中生物微格教案 最新高中生物微格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技能】: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 重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难点——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区别 三、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癌症及其治疗的记录片 四、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关于致癌因子的信息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及癌细胞的特征 提问学生,设置情景:如果你被告知患有癌症,你会怎么想,怎么做?你在媒体上看到哪里物质、行为具有致癌/诱癌作用,你会怎么做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应变由人们对癌症的恐惧,设问:什么是癌症呢?讲述癌细胞的概念、主要特征展示一些癌细胞的图片,与正常细胞进行比较 进入情境,回答问题 (二)致癌因子 先让学生列举自己了解的致癌物质,再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致癌因子的种类补充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也是在外部条件诱发下产生癌细胞的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相互作用,适当补充癌症发展的过程 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致癌物质 (三)癌症的防止 介绍一些生活中避免接触致癌因子的做法让学生说说了解到的哪些癌症的治疗方法,然后介绍现代医学治疗癌症的方法,展望未来可能采取的治疗手段。
说出自己了解的癌症治疗方法 (四)练习 最新高中生物微格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本节课位于必修2 遗传与进化 第五章第二节,本节课的内容是学习了基因突变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学好本节内容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前面知识,又能为学生学习第3节 人类遗传病做好铺垫,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2.主要内容本节内容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以及实验教师应从雌雄果蝇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分析入手,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情境,通过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染色体组的概念 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B、说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识别生物图的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B、通过对具体事例、概念的辨析和对比,认识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间的联系3)情感目标:A、了解染色体数目变化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理想B、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热情,使学生关注染色体加倍对人类未来的发展影响 4.重点、难点和关键1)教学重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2)教学难点:A、染色体组的概念。
B、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3)教学关键:成功地用好各种直观教具与各种教学方法 二、教法运用和学法指导 1.教法运用: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针对学科特点,坚持以启发探究性原则为主,综合运用讲授、讨论、观察、直观教具、电化教学等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学法指导:依据教法,指导学法,体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直观教具的使用和电化教学手段,教给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方法;运用形象记忆,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 三、教具使用 依据直观性、科学性的原则,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获得感性认识,积极思考 四、教学程序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激活原有的知识系统,包括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植物杂交、生长素在农业上的应用等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言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留下悬念本节导言我以大家熟悉的西瓜引入:我们通常吃的西瓜是有子的,但是现在有一种西瓜无子,而且又大又甜,大家想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请看教材“问题探讨”,并讨论西瓜“无子”的原因。
想知道更多有关的知识吗?据报载,在上海第五人民医院降生一猫叫综合症男婴,婴儿面容特殊:小头小脸、眼距宽、塌鼻梁、皮纹改变,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因哭声像猫而得名,发病率只有十万分之一,解放后全国有记载的仅20例研究证明,这是因为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而引起的遗传病为什么染色体部分缺失就会引起这么严重的后果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这些问题,进入新知识的学习:染色体变异 2.出示目标,自学交流 多媒体展示目标:1)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2)说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3.师生互动,建构目标 多媒体展示如下资料: A、人的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患猫叫综合征 B、果蝇X染色体上某一区段的重复,可使正常的卵圆形眼变为棒状眼 C、如果人的第22号染色体和第14号染色体发生易位,会使人患惯性粒细胞白血病 D、如果使萝卜的染色体增加一倍则主根粗大产量高;如果使番茄的染色体增加一倍则所含的维生素C大约多了一倍对玉米和番茄来说细胞内少一条染色体就不能成活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染色体的变异包括哪些类型?染色体变异有什么特点?得出结论:染色体变异可以分为结构的变异和数目的变异 染色体变异对生物的影响大多是有害的,因为遗传物质的稳定性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也是生物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
(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多媒体演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教师点评:缺失和增加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发生改变,移接和颠倒会使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其结果导致了生物性状的改变其实,染色体除了可以发生结构上的变异以外,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生物体染色体的数目也会发生改变,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那么,什么叫染色体组? 多媒体演示:雌雄果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过程 教师小结:果蝇的精子和卵细胞中只含有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多媒体展示果蝇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图示 让学生据图分析并思考:A、染色体组的概念?果蝇的体细胞中有多少条染色体?多少对同源染色体?B、分析配子中有多少条染色体?有什么特点?C、果蝇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 引导学生分析并回答上述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有利于组织教学又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符合认知规律,把难点分散、转化,便于学生接受。
(3)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我们在初中学过蜜蜂中的工蜂和蜂王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而雄峰是由未受精卵发育而成因此,雄峰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是工蜂和蜂王的一半像这样,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称为单倍体 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个体,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体细胞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多倍体 由学生分析回答:玉米(2n=20)由其花粉直接发育成的个体为(单倍体) 普通小麦六倍体(6n=42)由其花粉直接发育成的个体为(单倍体) 教师总结:可见多倍体、二倍体和单倍体的划分依据是不同的;多倍体、二倍体是以含有的染色体组数来划分;单倍体则只要含有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即是,与含有的染色体组数的多少没有关系 4.巩固练习,及时反馈 最新高中生物微格教案篇3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理解感觉器官的概念和意义,以及耳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近视和远视,眼睛的卫生保健知识,以及耳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形成,耳的卫生保健 能力目标:培养预防近视沙眼中耳炎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眼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难点:视觉的形成与视觉异常,听觉的形成、耳的结构 教具准备 眼、耳结构的挂图与视觉、听觉形成的示意图及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装置等 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分配为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感觉器官→眼的结构→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视觉的形成→近视与远视) 引入新课:从“任何反射的产生都开始于某感受器对刺激的感受”出发,引出本节课题:感觉器官与人的视觉和听觉 主体内容:首先明确,特殊的感受器与其附属结构所组成的器官称为感觉器官,然后指出眼和耳是关系视觉与听觉形成的感觉器官再进一步指出,视觉对我们认识周围事物是最为重要的功能,我们首先学习眼与视觉的知识 提出:眼的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它的结构是怎样的?让学生们一面观察见图,一面互相观察眼的外部结构,认识角膜、虹膜、瞳孔、巩膜等可见部分的结构部位接着出示见图,并可配合模型由前向后,由外到内地简要介绍眼球的解剖结构以板书形式逐一归纳之,最后简单介绍眼球附属结构及功能 接着指出,视觉形成的第一步是光线首先射入眼球,这一过程类似这样一个实验现象——演示透镜成像实验,学生们仔细观察实验过程教师一方面简单明确地介绍实验装置,一方面提示学生注意纸屏、凸镜、蜡烛之间的距离与成像状况的关系及透镜凸度与成像状况的关系。
简明记录实验结果 要求学生观察见图,并联系刚才的实验现象教师请学生回答:物像是怎样在视网膜上形成的?然后一步步引出视觉产生的全过程,同时以板书形式归纳 再提出:当物体远近、大小变化时,如何使视网膜上的成像清晰?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眼球结构,认识到晶状体曲度调节的意义,同时引出近视与远视的现象及纠正的方法 小结:简要总结本节课知识要点 最新高中生物微格教案篇4 一、 教学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章引言并体会内环境的重要性 〔板书〕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并回答 〔生答师提示〕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
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 〔板书〕一、体细胞生在细胞外液 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 血浆 细胞外液 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淋巴等 〔思考与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师提示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