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重复句分析与检验的方法.docx
13页江苏省海安农业工程学校陈志祥多重复句是一种内部结构严密而又较为复杂的语言单位它是考察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较好的难一条多重复句如何分析,分析得是否正确是有一些方法的,不过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一)两分法第一重关系是全句要叙述.说明的中心意思,揭示全句的主要矛盾因此,第一层的划分,须为二(有两个以上第一层是并列、选择关系的除外),或切分后有剩余,就要考虑第一重关系的①虽然如此,I②党的领导在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四年却因为陷入了新的严重的左倾错误,||③以致不但没有在红军胜利,人民抗日反蒋的有利形因果势下,将革命推向前进,|||④反而使革命受到新的挫折递进①②之间转折关系,②③之间因果关系,③④之间递进关系那么,哪个是统辖全句的主要关系进关系的两部分,①②两句是赘余的,包括不进去所以必须在①与②③④之间划第--层,全解决一部分问题的两部分各自或其中之一在结构上不具有相对完整性,固然说明切分有问题,⑵①认真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是必要的,I②没有知识分子||③“四化”因果就不能实现对这个句子的第一层次划分在②③分句之间或①②分句之间,划出的两部分在结构上都是相对(二)换位法所谓换位法,就是看分出来的两部分能不能交换位置,换位后分句之间的关系不变,句子通顺说明切分是不正确的,换位时可按原意加减个别词语。
3)①如果领导想了解下情,||②就得听取群众的意见,I③尽管群众假设有些意见不那么正确这个句子的第一层次划分似有两处可划:一是划在①②分句之间,二是划在②③分句之间两种是:领导就得听取群众的意见,尽管群众有些意见不正确,如果领导想了解下情按第二种切分换位,其结果是:尽管群众有些意见不那么正确,但是如果领导想了解下情,就得听取群众的意见显然按第二种划分换位组成的句子比按第一种划分换位组成的句子通顺,说明第二种划分正确这种检验方法也有它的局限性一般说来,只有转折、目的、因果、假设、条件等复句的分句(三)压缩法多重复句是一般复句的扩展,我们检验多重复句划分是否正确时,可以反其道而行之,采取压确;不能,就说明划分不正确4)①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②那么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假设③也是群众所不需要的,|||④他们的工作是没有前途的并列|| 也是群这句我们可以首先将第三重关系的两个分句压缩掉一个,使这句变成二重关系复句: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I那么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假设众所不需要的然后再将第二重条件关系的偏句压缩掉,使这句变成一般复句: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I那么这种人群众是不需要的。
假设这个一般复句不但能成立,而且概括了原三重复句的主要意思,说明原句的分析是正确的四)代入法多重复句一般分句较多,错综交叉,纠缠在一起为了避开细节删除枝叶,尽快突进到复句的意思和重要的关联词语,去掉枝叶必要时用代词代入,简化复句关系,便于总体驾驭5)①他也曾为体面的夫,体面的父,|②他的邻人来访问他,||③到他并列这里来午餐,||④学习些聪明的节省和持家的方法并列在保留基本意思的前提下,化简代入:"他如何,邻人如何"他如何”止于"父","邻人如(五)关联法所谓关联法,就是抓住关联词语,划分关联词语的管辖范围,尤其要抓住能够统领全句的关联"部分"具体地说,一个多重复句首尾两句有一对关联词语互相呼应,或后一个关联词语不在(6)不管这些思想在当时人们心目中是处在多么神圣的地位,|哥白尼还是从实事求是出发,证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I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正8)我们要提倡正确的东西,反对错误的东西,I但是不要害怕人们接触错误的东西例(6)的"不管……还是……",例(7)的"因为……所以……”,例(8)的“但是”是“(虽然一层次,只要第一层次划分是正确的,仍然可用此法划分第二层、第三层。
如果呼应的一对关联词语,前一个不在句首,那么它们中间不是第一层次切分处例如:⑼①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I②如果不凭借空气,||③鸟就永远条件不能飞到高空"如果"与"就"呼应,"如果"不在句首,这就说明它们只在多重复句的部分中起关联作用,因此(10)①提高是应该强调的,I②但是片面地强调提高,||③强调到了不列适当的程度,|||④那就错了假设"但是"后可添加"如果"与"就"呼应,因"如果"不在句首,所以第一层不应划在"如果"与具有某种关系的两个分句,如果包含在另一对关联词语中或可以受其中一个关联词语的管辖,(11)①倘说,因为我们是人,||②所以以表现人性为限,I③那么无产者因果就因为是无产阶级,||④所以要做无产阶级因果句中"倘说"与"那么"呼应,因此①②分句处在“倘说……那么"之间(或者说受"倘说”的管第一层不在②句后或④分句前划,而只能划在③分句前12)①我们纪念他,|②不仅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③是个伟大的文学因果家,||④而且因为他是一个民族革命的急先锋,|||⑤给革命以很大的助力并列递进句中可在"我们"后添加上"之所以"与后边两个"因为"相呼应②③分句处在"不仅……而且”当低,又因为“不仅”不在句首,所以第一层只能划在②分句前,第二层划在④分句前。
互相呼应的一对关联词语,如果其中一个或两个都多次重复使用,那么使用同一关联词语的各(13)①我国所以有力量,|[②所以坚强巩固,I③还因为它得到全世界工人和农民深刻的同情和坚决的支持句中的两个“所以”都与“因为”呼应,表示因果关系,“所以”重复使用,因此①②分句之如果前一组关联词语与后一组关联词语相同,则第一层一定在两组关联词语中间,一定是并列关系,第一层的两侧均出现第二层14)①我们不但看到近期的需要,|||②而且必须预见远期的需要;递进I③不但要依据生产建设发展的要求,||④而且必须充分估计到现代化科学并列递进技术的发展趋势两组”不仅……而且……”同时使用,因此②③分句间是第一层,是并列关系第一层前后,①如果中间的一个分句,出现了两个关联词语,前一个关联词语与前面分句的关联词语呼应,后(15)①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②那么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假设||③也是群众所不需要的条件第二分句出现了两个关联词语"那么不管","那么"跟前一分句的"如果"呼应,"不管"跟后一(六)标点法所谓标点法,就是要抓住能够体现分句包含关系的标点符号,分句间经常使用冒号(:)、分句(关系,如果一个句子里同时出现了这三种或其中两种标点符号,原则上应将第一层划在停顿时(16)①做,要靠想来指导;||②想,要靠做来证明:I③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列解说(17)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I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并列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并列并列例(16)句中同时出现了冒号、分号、逗号,第一层次在冒号处例(17)同时出现了号,或者虽然使用了不同的标点符号,但却不能体现分句的包含关系,这时,就不好凭借标点(七)关系法所谓关系法,就是扣紧意义关系,搞清分句间疏密度,从而确定第一重关系这里所谓疏密度思一般说来,分句间关系疏的是第一层18)①穿的虽然是长衫,|②可是又脏又破,||③似乎十多年没有补,转折解说|||④也没有洗并列(19)①他站住,I②脸上现出欢喜与凄凉的神情,||③动着嘴唇,并列并|||④却没有作声并列例(18)三个分句相比,②③④之间关系近,是说衣服脏破的样子,③④之间更近一层,是说似一层例(19)四个分句也并非等距离拉开的,③④关系最密:都是写嘴唇;②与③④关系较密,系的多重复句八)主语法所谓主语法,就是根据分句的不同主语,划分复句层次关系的方法2O)①我的名字在文艺界是陌生的,||②由于产量不多,|||③《自由因果谈》以外又不常见,|④那些看文章“专靠嗅觉”的人,就疑神疑鬼,||⑤妄因果加推测起来,|||⑥以为这是鲁迅的化名。
并列考察第一重时,可以注意两个主语:我的名字{那些看文章“专靠嗅觉”的人这是这个复句叙述的两个角度,涉及的两个重要对象,又是第二重两个分句的主语(⑥承前省)(九)结构法多重复句在结构上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一定的结构规律可循,例如二重复句的常见结构:a、常见的形式有:a、单句十二重复句,b、二重复句十单句,c、二重复句+复句,d二重复句十二句,首先弄清楚由几个分句组成,然后分析它是由什么结构组成,这时就可以确定第一重关系(21) ①我们不尊重客观事实,||②并且不按照事物的客观规律办事,递进I③那么工作一定会受到挫折假设(22)①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文化,|||②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③才能建成无产阶级的文化,I④没有这样的认识,条件||⑤我们就不能完成这项任务假设例(21)由三个分句组成,这很简单,它只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单句十复句,一种是复句十单句像第一种分析也正确,这样第一重关系就是递进关系,第二重是假设关系,但仔细分析就不行例(22)虽有5个分句,但是结构层次非常清楚,即"二重复句十复句"的结构,由此可见第一层与③分句之间,第三层在①②分句之间;第一层后面的第二层在④⑤分句之间。
十)中心(结论)法一个语段、句群,有一个中心,一个多重复句一般也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结论)分句,往往就是第一重的正句23)①这媳妇长得很好看,|②高高的鼻梁,||③弯弯的眉,||④额解说并列前一溜蓬松的刘海24)①她一手提着竹篮,|||②内中一个饭碗,空的;||③手拄着一并列列支比她更长的竹竿,|||④下端开了裂:I她分明已经似乎是一个乞丐了并列并列(25) ①想有乔木,|||②想看好花,|||③一定要有好土:||④没有好并列假设土,Ill⑤便没有好花,I⑥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假设解说(26)①商店里有两种电视机:|②一种是“福日,||③一种解说是"飞跃"27) ①一种是现代书本上的知识,ll②一种是偏于感性和局部的知并列识,I③二者都有片面性解说例(23)的第一个分句说"这媳妇长得很好看",下面几个名词谓语分句是具体说如何好看,因此括,是全句的结论,因此第一层次应划在结论句之前例(25)的结论句是⑥,①②③④⑤都是陈①②之间27)是①②分说,③是总说,第一重在②③之间十一)类比法多重复句尽管较复杂,但只要理清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就能比较容易分清它们之间的层次关层次关系的相似之处,分析出多重复句层次关系的方法。
A. 1十2例如:(28)他不但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工作能力强递进B. 1十2十3例如:(29)他学习成绩优异,|工作能力强,I思想品德也好并列并列C.(1+2)x3例如:(30)他不但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工作能力强,I所以大家一致推选他递进当班长复句①就像算式①一样,由两个分句组成,只有一种逻辑关系,结构上只有一个层次,复句②组成,所不同的是它有两种逻辑关系,而这种逻辑关系所处的地位不同,因果关系是全句的总算式②③虽然都是算式①的扩展,但两种扩展不同,算式②是把算式①中的两个数作为两个单被乘数又是一个加法算式,因而形成两个层次从B、C的情况可以看出,复句扩展时,如果仅仅是分句数量的增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