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工作有奖知识竞赛题目.pdf
7页1/7 一、单选题(共 50 题,每题 1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最符合题意) 1、 社会工作行政是将社会政策转变为社会服务的过程,强调的是( )运作的过程 A.政府 B.社会服务机构 C.非营利组织 D.社团 E.民政局 2、 西方社会政策实践的发端最早可以追溯到( ) A.《工人医疗保险法》 B.《济贫法》 C.《社会保障法》 D. “贝弗里奇报告” 3、 儿童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与社区矫正、老年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等一样体现 了其( ) A.社会性 B.福利性 C.经济性 D.救助性 4、 志愿者也称为“志愿工作者” 、 “义务工作者” ,下面不符合我国志愿者的“身份要素”的是( ) A.根据自由的意愿作选择 B.不计金钱财物的酬赏 C.具体的行动参与投入 D.所作所为是满足社会的需要 E.制作理论上的相关研究 5、 “尊重、保密、合作、咨询、服务的转介等”是社会工作者对( )的伦理责任 A.服务对象 B.同事 C.工作机构 D.社会工作专业 6、 社会工作者最基本的角色是( ) 。
A.政策倡导者 B.服务提供者 C.行政传递者 D.政策批评者 7、 我国人口老化的特点是( ) A.老年人口庞大 B.未富先老 C.未老先富 D.老与富同步 8、 从社会工作的起源看,社会工作最初的服务是( ) A.促进就业 B.救助贫困者 C.心理 D.社区照顾 9、 社会工作在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不包括( ) A.解救危难 B.缓解困难 C.促进发展 D.寻求公平 10、 社会工作“个别化原则”的含义是( ) A.社会工作者鼓励服务对象保持个性 B.社会工作者追求自身的个性化发展 C.社会工作者应尊重服务对象的个性化特点 D.与我国社会主流价值格格不入的思想 11、 公共政策的特点不包括( ) A.公平性 B.公共性 C.价值性 D.权威性 12、 社会工作概念开始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使用是在( ) A.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B.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E.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 13、 依照《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规定,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救助 的形式主要为 ( )。
A.县级救助 B.救助站救助 C.乡级救助 D.自愿申请救助 E.限期救助 14、 确定城市低保对象的关键是( ) A.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人均货币收入 B.有无稳定的生活来源 C.是否非农业户口 D.家庭成员收入多少 E.是否具有劳动能力 15、 收养服务是依据法律通过正常手续确立抚养关系的一种方式,下列不属于收养服务对象的是 ( ) 2/7 A.无人抚养的弃婴 B.未婚妈妈无力或不愿抚养的子女 C.因战乱、生病或意外事件所导致破碎家庭的儿童 D.因子女众多或家庭贫困而无法被妥善照顾的儿童 E.在家庭中被虐待的儿童 16、 面谈中做好倾听最重要的方面是( ) A.社会工作者通过身体传达对服务对象的专注,以及从态度上所传达的内心的专注 B.理解对方所传达的内容和情感,不排斥、不歧视,把自己放在对方的位置上来思考,鼓励其宣泄, 帮助其澄清自己的想法 C.全神贯注地倾听服务对象所表达的内容及其所使用的言辞,争取能够复述 D.倾听时不光要“听” ,还要有“参与” ,与服务对象互动,对服务对象的叙述给予适当的回应 E.在听服务对象叙述的时候,注意服务对象的语言及相关肢体语言,分析其未表达出来的意思,及 其语言中可能存在的不真实信息 17、 治疗性沟通是指( )。
A.了解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 B.交流双方对服务对象的问题的看法 C.介绍社会工作机构的功能 D.交流对社会工作者角色的看法和期望 E.通过人与人的交流、沟通,达到一个人对其他人进行帮助的目的 18、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能力有( ) ①良好的心理素质;②持续学习的能力;③一定的文化能力;④一定的实务技术能力;⑤正确的伦理道 德观念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E.②④⑤ 19、 社会工作者招募自闭孩子的父母组成小组,通过组员分享个人的感觉和经验等活动,增强组员 对未来生活的信心这个小组属于( ) A.成长小组 B.治疗小组 C.教育小组 D.支持小组 20、 社会工作维持社会秩序的功能主要通过服务( )来实现 A.化解社会矛盾 B.推动社会互动 C.开展公民教育 D.促进相互关怀 21、 中年阶段跨越二十多年时间,是一个人经历非常丰富的阶段,也正是因为这一阶段纷繁复杂的 人生事件密集而迫切,中年人都难免遇到一些问题。
以下除了选项( ) ,其他项目都是中年阶段常 见的问题 A.遭遇难缠的更年期 B.适应婚姻关系的诸多变化 C.照顾老人与抚养子女的重大压力 D.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 22、 进入老年期以后,许多老人都离开了职业领域,开始赋闲在家这一重大的生活变化会引发一 系列老年人的问题,以下表述中,除了( )以外,其他问题的发生都与脱离职业领域密切相关 A.老年人产生的自身无用感 B.经济收入减少,产生生活上的困难 C.人际关系的淡化导致孤独感 D.老年期多发疾病带来的身心折磨 23、 张女士在第一次小组活动开始时显得焦虑不安,拘谨地审视周围,不与人交流此时社会工作 者应该( ) A.转介张女士给其他社会工作者进行个别 B.评估张女士是否适合参加本小组 C.邀请张女士和其他成员一起进行自我介绍 D.不予关注 24、 督导老耿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他帮助社会服务机构管理者清楚地了解被督导者的利益、问题, 提出改善建议,同时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机构政策的规划工作,向上级主管反映政策的不足和缺陷 在这个过程中,老耿扮演的角色是( ) 。
A.倡导者 B.资源提供者 C.缓冲器 D.机构变迁推动人 3/7 25、 小杰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家长向社会工作者反映,他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手里总是摆 弄一些小玩意儿老师找他谈话时,他也控制不住自己,坐在椅子上总是不停地动根据小杰的情 况,社会工作者决定依据( )理论,帮助小杰解决这些问题要求家长在家里对小杰进行集中注 意力练习,每次 10 分钟,根据小杰的变化逐步增长训练时间 A.增加权能 B.精神分析 C.认知行为 D.生态系统 26、 在小组讨论中,社会工作者看到小菁的发言已经持续了 10 分钟,但还没有结束的迹象这时, 社会工作者应该利用( )技巧进行干预 A.设定会议基调 B.避免行为失当 C.严格设定界限 D.促使承担责任 27、 小琛的父母经常为生活琐事争吵,小琛总是帮母亲数落父亲依据米纽秦对病态家庭结构的分 类,小琛的家庭属于( )结构 A.纠缠与疏离 B.三角缠 C.联合对抗 D.倒三角 28、 小凌是专门从事地区发展的社会工作者。
在组织社区居民讨论社区噪声污染问题时,居民老张 提到自己 8 岁的男孩经常无故吼叫,砸家里的东西,有时还背着家长吸烟老张为此特来向小凌求 助,小凌应该为老张提供( ) A.心理治疗 B.转介服务 C.行为治疗 D.外展服务 29、 某社区服务中心组织的老年人支持小组活动中,齐老伯在发言时闪烁其词,有所隐瞒,没有讲 出真实感受此时,社会工作者应该( ) A.忽略这一现象,因为个别组员的表现不会影响小组整体的互动效果 B.请齐老伯复述刚才的发言,以检验自己的判断是否准确 C.指出齐老伯有所隐瞒,请他介绍自己的真实感受 D.归纳齐老伯刚才的发言,并以提醒方式引出其真实感受 30、 小哲的父亲在教育他时,常采用以下方式:每当他表达自己的观点时,父亲就训斥道“不要跟 大人争辩,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长,很多事情等你长大了就会明白” 小哲考试成绩下降时,父亲 就少给零用钱小哲家长的教育方式属于( ) A.权威型 B.专制型 C.纵容型 D.疏离型 31、 某社区拟筹建“社区心理健康加油站” ,为一些有心理压力的居民提供疏导服务。
社会工作者小 杨根据大家的讨论,撰写了项目计划书,并将该计划书呈交给街道办事处,申请经费支持小杨争 取的资源类型属于( ) A.正式资源 B.非正式资源 C.人力资源 D.物力资源 32、 某社区准备为社区治安巡逻小组招募志愿者,制作了海报,通过数据展示了治安巡逻小组对于 降低社区治安问题发生率的作用该海报是用( )来吸引居民的 A.个人利益 B.问题利益 C.组织利益 D.组织吸引力 33、 某儿童服务机构为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状况,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大规模地收集资料 下列关于保证调查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调查员在全部调查结束后统一核查问卷 B.调查员发现可疑问卷时进行深度访问 C.调查员在指定时段将回收的问卷交给调查督导员 D.调查员可根据访问对象的情况灵活调整问卷的内容 34、 亮亮进入小学已经 3 个月了,在学校的表现不好,也不太开心;不遵从老师的指令,不喜欢与 老师相处;同时不太喜欢和同学们一起玩,也不太会和小伙伴们相处,总是一个人待着这些表现 最有可能说明亮亮遭遇了( )的问题。
A.心理障碍 B.交往障碍 C.学习困难 D.偏差行为 4/7 35、 社会工作者小马在社区负责老年人的工作,他常常与老人们交流和接触,对老年人的特征有充 分的观察,他发现老年人诸多方面的衰退表现以下除了( )以外,都体现了老年期的发展特征 A.毛发脱落、脊柱弯曲 B.记忆力下降、感官功能退化 C.反应速度逐渐迟钝缓慢 D.创造性思维及智慧迅速减少 36、 “我非常害怕与人打交道,不敢和别人说话,甚至在进行体育活动,比如说打羽毛球的时候, 人不多的时候我会打得很好,但是一旦有生人在场,就会极度紧张,变得笨手笨脚,甚至手脚发抖, 根本没办法完成活动最近连给长辈倒茶、给领导斟酒的时候也感到莫名其妙的紧张、脸红、手脚 麻木,甚至发抖 ”社会工作者对案主的问题进行分析后,得到的结论是,案主正遭遇( )的纠缠 A.抑郁症 B.社交恐惧症 C.心理压力 D.孤独症 37、 案主,女,38 岁,有一个 15 岁的女儿正在读初三案主高中毕业后到现在一直没有外出工作, 结婚前靠父母,结婚后靠丈夫。
但是最近丈夫常常无故跟她吵架甚至动手打她,案主通过调查了解 到丈夫在外面有了第三者,又愤怒又害怕,想离婚又害怕将来生活会悲惨,而且担心女儿的成长会 受影响;另一方面又难以忍受变心的丈夫,进退两难,于是她鼓起勇气来到社区家庭服务中心咨询 社会工作者对案主提供的服务不包括( ) A.为案主申请法律咨询和援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