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朝阳区胡同概况.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543398683
  • 上传时间:2022-10-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7.50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朝阳区胡同概况新中国成立时,辖域内仅朝阳门关厢、东便门关厢等少数地方有居民,其他广大地域都是农村现有据可考曾称为胡同的,共计27条,目前仅残存2条文中年代系指20世纪年代,区的称谓系指朝阳区一、 存在的胡同化家胡同位于区域西部、朝外街道办事处辖域东部南北走向北起朝阳门外大街,南至芳草地北巷与芳草地东巷相接东侧与东大桥路平行长280米,北段宽约2.5米,水泥方砖路面;南段宽5米,原为土路,70年代筑沥青路面为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道成路于清代以姓氏命名,沿用至今胡同两侧50年代建平房居住区,60年代建简易楼3幢两侧有陈经伦中学(原朝阳中学)、朝阳纸盒厂等单位北口东侧有蓝岛大厦1990年拆除北口西侧平房,兴建蓝岛西区南段路旁行道树为国槐路的北端,被新修的东西向朝外南街截除三丰胡同位于区域和朝外街道办事处辖域西部东西走向东起朝外市场街,西至朝外头条中与三丰南巷、朝外二条、秀水胡同、盛管胡同相交北侧与净住胡同、盛管南巷平行长360米,宽3米原为土路,70年代筑沥青路面为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成路于清代该胡同原有一座清代古刹三佛寺(早圮,遗址无存),遂以寺得名1966年取“三佛”的谐音更为此名两侧除民宅外,另有市新华实业公司及粮油、副食、蔬菜、日用百货店等。

      二、已拆除的胡同吉市口胡同位于区域西部、朝外街道办事处辖域西北部南北走向北起吉市口八条,南至朝阳门外大街中与吉市口头条至八条、杨家胡同等11条街巷相交东侧与吉市口中巷平行长400米,宽4米沥青路面为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道成路于清代南口原为鸡鸭市场,故曾名鸡市口民国初,寓意吉祥,取其谐音,易名为吉市口民国后期改名为吉市口胡同该胡同及其以东地区,原居民多为工匠、手艺人、小商贩等城市贫民,住房矮小简陋自清末民国初,此胡同以东地区就已形成大片居住区随之产生了西起吉市口头条、二条,北至吉市口七条、八条的吉市口东巷、吉市口中巷等派生地名这些小巷的长度为300—400米不等,均宽2.5米,原为土路,60年代末筑沥青路面为非机动车和人行通道清代该地为八旗兵东城副指挥署和北营外西一守备署所在地据《宸垣识略》载:“东城副指挥署在朝阳门外鸡市口北营外西一守备署在朝阳门外鸡市口头条胡同新中国成立后,驻有区第二教师进修学校、区城建公司、东城区建筑公司七队、区挑补绣花厂等企事业单位居民庭院植有枣、柿、桃、杏、丁香、榆叶梅、紫薇等植物该处曾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两处:位于吉市口二条的水月庵,又名万禄寺,建于清代,为四合院式格局,原存关公殿3间及东西配殿各3间,后为区第二教师进修学校占用,1992年拆毁。

      位于吉市口七条3号的观音寺,建于明代,曾存破旧大殿6间,西耳房2间,后为朝外大街房管所使用另据《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载,该地原有一座建于清代的戏园名隆和园,后因上座率不佳而倒闭1991年吉市口列为危房改造地区,1992年和1995年分两批拆迁现已改建为新的统建住宅区现朝外北街北面是吉庆里居民区,朝外北街南面是吉祥里居民区北京市民主党派办公楼驻吉祥里小区元老胡同位于区域西部、朝外街道办事处辖域北部南北走向中段向东微弯,略呈弧形北起吉市口八条,南至朝阳门外大街中与吉市口头条至七条、元老下三条至下五条相交西侧与吉市口东巷平行长500米,宽4米原为土路,70年代筑沥青路面为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道成路于明代相传明代曾有一位官宦门第的袁姓老人住此,故名袁老人胡同,清代讹传为元老胡同区公安分局和安全分局曾驻该胡同1号北口有吉元饭馆和一些个体户经营的小百货、饮食、缝纫摊点胡同两侧无行道树,仅有居民庭院种植的果树和灌木等该胡同南口原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店铺古香古色的店铺门脸,随着朝阳门外大街拓宽改建,被新的商业网点所代替据传有一家钱庄,清乾隆帝南巡途经此地曾在该钱庄打尖歇脚此后,生意兴隆不衰,至民国后期才拆除翻建。

      该胡同随吉市口地区变杨家胡同位于区域西部、朝外街道办事处辖域西北部东段和西段为东西走向,中段为南北走向;两处九十度直角拐弯,似呈摇柄状西起朝阳门北大街,东至吉市口胡同长380米,宽4米原为土路,60年代筑沥青路面为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道成路于清末因该胡同原居民中多为杨姓,故名两侧民宅多为旧平房与四合院曾驻有北京朝阳医疗器械厂、朝阳小学、朝外副食品门市部等单位2003年拆除,现为空场筛子胡同位于区域西部、朝外街道办事处辖域中部偏北东段为东西走向,与吉市口头条平行中段连续三处九十度拐弯,转为南北走向东起元老胡同,南至朝阳门外大街长140米,宽2米水泥方砖路面为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相传该胡同在清代有许多制做筛子的手工作坊,故名胡同两侧多为四合院式的简陋平房除居民庭院种有零星树木外,无其它绿化1988年朝阳门外大街拓宽时拆除水门关胡同位于区域和朝外街道办事处辖域西部东西走向东起朝外二条,西至朝外头条中与盛管胡同北口相通北侧与朝阳门外大街平行,南侧与盛管北巷平行长120米,宽1.8米70年代筑沥青路面为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成路于清末民国初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为使漕运至大通桥下的船只梯航至朝阳门、东直门的粮仓附近,在疏浚护城河时,于该处设置水门关,故胡同以此得名。

      居民以回族居多,约占50%胡同两侧为年久失修的破旧平房民宅胡同内曾建有一座清真礼拜寺,早已废圮1993年拆除,原址上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盛管胡同位于区域和朝外街道办事处辖域西部南北走向北起水门关胡同,南至三丰胡同与秀水河胡同相接中与盛管北巷、盛管南巷相交东侧与朝外二条平行,西侧与朝外头条平行长300米,宽3米原为土路,70年代筑沥青路面为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成路于清代该胡同原为白家大院,50年代合并后命此名据传,此名由笔管胡同演化而成胡同两侧全系破旧简陋的平房民宅1993年拆除,原址上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秀水河胡同位于区域西部、朝外街道办事处辖域西南部南北走向北起三丰胡同与盛管胡同相接,南至雅宝路东侧与朝外二条平行,西侧与朝外头条平行长550米,宽4—6米原为土路,70年代筑沥青路面为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道成路于清代清代至民国期间,该地原有一条水沟,每到雨季排水不及,两侧民房则被淹,故曾名臭水河60年代初治理为暗河道,并将原地名雅化居民以回族居多路旁行道树为柳树,株距间种花灌木,两侧建有花坛路容整洁1998年拆除南段两边民宅,扩宽道路,建起高楼(京华豪园等)2002年拆除北段西边民宅,现为空场。

      净住胡同位于区域和朝外街道办事处辖域西部呈东南、西北走向胡同中段约100多米长度中有六处拐弯,为全区拐弯最多的一条胡同东起景升西街,西至朝外二条与盛管南巷相接中与朝外三条、四条相交长310米,宽3米沥青路面为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该胡同原有一座建于清代的寺庙,名净住寺,亦称喇嘛庙,故曾名净住寺(寺庙早圮,遗址无存)1975年地名普查时,更为此名除胡同西口有一座简易两层小楼外,西侧均为简陋平房民宅另有市标准件厂仓库和一些个体户经营的旅馆、小吃店2003年拆除,现为空场荣盛胡同位于区域西部、朝外街道办事处辖域中部北起朝阳门外大街,向南约60米折向西至朝外市场街中与南营房一至五条相交长350米,宽3—5米沥青路面为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道成路于民国期间因胡同北口原有一座荣盛轩饭庄而得名中段和西段由两条小巷组成,故曾名荣盛夹道50年代将原北大街、菜市场正街、菜市场东街并入该胡同,遂更为此名该胡同两侧企事业单位和商业、服务业网点较多,有沙发靠垫厂、朝阳文化站、朝阳艺术幼儿园、东大桥税务所、仁义旅馆、荣盛旅馆、华东旅馆、荣盛食品店、紫光影院等1996年始陆续拆除,在原址上建迁移来的雅宝路市场,俗称“大棚”。

      2002年拆除“大棚”,建昆泰国际中心南营房胡同位于区域西部、朝外街道办事处辖域中部东西走向东起神路街,西至朝外市场街长220米,宽4米水泥方砖路面为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道此地原为清代驻扎八旗兵的兵营,又位于朝阳门大街南侧,故名该胡同曾名南营房横街,1975年更为此名居民中满族和八旗后裔居多据传,当时驻扎该营房的为清正白旗兵及眷属,故房舍均为两间一套,每五套为一院,排列整齐房间窄小,俗称“鸽子房”辛亥革命后,此营房逐渐演变为民宅1997年拆除,原址在朝阳区人民政府南院夏家胡同位于区域西部、朝外街道办事处辖域中部基本为东西走向,中段呈南北走向东起芳草地西街,西至神路街中与椿树大院、日坛北巷相交长230米,宽1米为水泥方砖路面的人行通道成路于元代原为东岳庙庙产,佃户夏姓居多,成路后以姓氏命名50年代初因附近辅华矿药厂发生爆炸事故,大部分房屋受损,后几度翻修,仍破旧简陋1998年拆除,原址上建天福园社区建外南胡同位于区域西部、建外街道办事处辖域西南部南北走向北起建国门外大街,南至通惠河与西邻的建国门南大街平行长620米,宽3.5米原为土路,1969年改筑沥青路面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道成路于清末民国初。

      因地处原护城河与通惠河汇合处的低洼地,雨后积水,道路泥泞,且胡同呈扁长形,故曾名鸭子嘴1954年更名为建外四条因居建国门外南侧,1965年定此名两侧为平房民宅胡同内驻有北京内燃机附件三厂、市皮件三厂(其前身始为几户外地移民在此开的一爿制做琴弦的手工作坊)、华通防腐材料厂、市政第五建筑工程公司、东单冷饮厂等企事业单位及粮油、副食、蔬菜等商店1989年从北段开始拆除,兴建天平得园大酒店、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楼等月河胡同位于区域西部、建外街道办事处辖域西南部大至呈南北走向,胡同三处拐弯,道路弯曲北端西口接建外南胡同,南止通惠河中与建国里三巷相交长440米,宽2米原为土路,50年代为煤砟路,60年代筑沥青路面为非机动车与人行通道据《宸垣识略》载:“月河寺在朝阳关南,苜蓿园之西,古名宝藏寺……”据考,明、清时通惠河漕运兴盛,此地车水马龙,来往商旅甚众,故该寺香火兴旺,寺产甚巨该胡同以寺得名随通惠河漕运衰落,月河寺早已不复存在,但月河名沿用至今两侧为平房民宅曾驻有潮河木器家具厂供销科、顺河保温材料厂供销部、东便门旅馆、饭店、副食店等单位居民庭院种有零星的柿、枣树,与建国里三巷相交处建有一块36平方米的绿地。

      现在北段原址上建5座居民楼——月河胡同1至5号,形成居民小区,南段正在盖楼砖厂胡同位于区域西部、建外街道办事处辖域西南部东西走向,西段稍向北偏,略有下坡东起永安里,西至建国里二巷东段北侧与建华南路及建外头、二道街相通;西段南侧与砖厂南巷相连长470米,宽3—4米原为土路,60年代筑沥青路面为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道成路于清末民国初西段曾名小蓝靛(甸)厂,东段曾名灵通观50年代初定为此名90年代初除西端有一幢铁路职工宿舍楼外,两侧均为平房民宅现在路北西端是建国公寓,中部有北方中学,东端是居民楼居民庭院植有枣、香椿、石榴树2003年路南全部拆除,现在是大空场二、 易名的胡同太平北巷位于区域西部、朝外街道办事处辖域北部东段和西段为东西走向,中段为南北走向东起吉市口胡同与吉市口三条相接,西至朝阳门北大街中与太平巷相交长114米,宽2米原为土路,70年代初筑沥青路面为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成路于清代据传因该胡同紧邻护城河和菱角坑,有些居民以出售鱼饵营生,故曾名香饵胡同后因其居太平巷北侧,民国期间易为此名胡同两侧多为四合院式破旧平房,虽几度翻建,仍简陋拥挤2003年拆除,现为空场西草园位于区域西部、朝外街道办事处辖域北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