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践报告与感想范文.doc
10页实践报告与感想范文 实践报告与感想 姓名 学号 班级 任课教师 一.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史事,以前只是在书本或电视上有些了解,对于那些实际存在的东西是没什么概念的这次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牢记我们的历史,增强爱国情怀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中国南京市人民政府为铭记 1937 年 12 月 13 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事件而筹建位于中国南京城西江东门茶亭东街原日军大屠杀遗址之一的万人坑1985 年 8 月 15 日落成开放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座落在中国南京江东门街 418 号该馆的所在地,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和遇难者丛葬地为悼念遇难者,南京人民政府于 1985 年建成这座纪念馆,1995 年又进行了扩建纪念馆占地面积 3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5 千平方米建筑物采用灰白色大理石垒砌而成,气势恢宏,庄严肃穆,是一处以史料、文物、建筑、雕像、影视等综合手法,全面展示“南京大屠杀”特大惨案的专史陈列馆该馆正大门左侧镌刻着邓小平手书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名陈列分广场陈列、遗骨陈列、史料陈列三大局部。
广场陈列由悼念广场、祭奠广场、墓地广场等 3 个外景陈列场所组成其中悼念广场内有外形如十字架,上部刻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的时间的标志碑、“倒下的 300000 人”的抽象雕塑、“古城的灾难”大型组合雕塑及和平鸽等局部组成祭奠广场有刻有馆名的纪念石壁、郁郁葱葱的松柏和用中英日三国文字镌刻的“遇难者 300000”的石壁墓地广场有鹅软石、枯树和沿院断垣残壁上的三组大型灰色石刻浮雕及院内道路两旁的 17 块小型碑雕,局部地记载着南京大屠杀的主要遗址、史实,这是全市各处集体屠杀所立遇难者纪念碑缩影和集中陈列,还有大型石雕母亲像、遇难者墙、赎罪碑、绿树、草坪等诸多景观构成了生与死、悲与愤为主题的纪念性墓地的凄惨景象 遗骨陈列有外形为棺椁状的遗骨陈列室,这里陈列着该馆 1985 年建馆时,从纪念馆所在地的江东门“万人坑”中挖出的局部遇难者遗骨1998 年 4 月以后,又从该馆所在地的江东门“万人坑”内新开掘出 208 具遇难者遗骨(表层土层中), 这批万人坑遗骨经过法医学、医学、考古学、历史学者的严格鉴定,被确认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遗骨,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铁证 还没有走进纪念馆,周围的一圈浮雕会顿时把你的思绪带到那个沉重的年代,以为失去了一切的母亲正仰望苍天,一座座雕像组成了那段地狱般日子的缩影。
大屠杀纪念馆的前广场铺满了石头,没有一根草,没有一个生命,显得格外的庄重和肃穆门口用各种文字撰写的纪念数字和和平大钟,实景展示的南京城门抵抗日寇的碉堡碉堡后全黑的布景和闪烁的星星提醒着你那些都是转瞬即逝的生命 在参观的时候纪念馆里面是不允许拍照的,所以我就要求真真切切的去感受历史,把自己最深最真的感想抒发出来一进门,就能清晰地看见一个醒目的数字——300000紧接着,那伤心和黑暗的一幕幕仿佛在我们眼前浮动,让人搞到伤心而胆寒大厅里的陈设,画面,影像,场景更是令人震惊不已,向人们再次讲诉了这惨绝人寰的暴行——南京大屠杀1937 年 12 月,日军攻陷南京,进行了长达 6 周的血腥大屠杀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他们集体枪杀,刀劈,活埋,火烧等种种灭绝人性的手段,杀害了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军人达 30 多万人他们还大肆抢劫、放火,全市 2 三分之一以上的房屋被焚毁,昔日繁华的南京城尸体堆积如山,血流成河,顿时间成了人间的地狱,魔鬼的天堂,那模糊地只有黑白色彩的图片记录下了这段历史的痕迹是的,太残忍了,在整个参观的过程中,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闷,我想每个人的心里就像被东西刺了一下一样,疼痛难忍。
有人流泪了,有人在叹息,有人在愤怒,有人在交流,更多的是在默默注视着,想象遇难者的痛、无奈仿佛每一间房、每一面墙、甚至每一块石都在诉说着遭受杀戮的血和泪 令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十二秒”,很有寓意滴——嗒——嘀——嗒”,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出一点声响,像水滴的声音随着这声音的方向,“十二秒”三个大字假设隐假设现,我们好奇地走了进去,光线很暗,墙上有很多很小的照片,一闪一闪的,散发着微弱的亮光看了注释后,我们明白墙上那小小的模糊地看不清的照片,是被杀者的照片每隔 12 秒,一个照片就将在墙上消失并落下,并发出像水滴落下的声音,代表这个人结束了珍贵的生命这些给我的震撼非常大,仿佛听到这座熟悉的城市的 300000 名的同胞的灵魂在无声哭泣,恰如一道霹雳从心头划过,痛彻心扉 在“侵华日军刑具陈列馆”,里面放满残害的各种刑具,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铁笼里有各种铁钉,把人关进去,四处滚动,就会把人刺得鲜血淋淋这是何其的残忍,真的不知道要说什么 其中,最为叫人触目惊心的是原址原貌的葬我同胞的“万人坑”堆堆白骨从骨型上可以看出来,这其中有只有几岁的儿童,有十几岁的少年,也有青年,有老年,有姑娘,有妇女,有老妪,有学生,有劳工,还有放下武器的民兵、军人,无数的百姓,其中一具颅骨上面,还保存着清晰地弹孔。
种种姿势,俯,仰,侧,爬,曲,直它们似乎都在无声中向我们控诉着,呻吟着,告诉人们不要忘记这段不应该过去的过去而这,只不过是当年 30 万遇难者中很小的一局部而已和“万人坑”紧连的是碑林,祭场,冥想厅十二米高地照壁上安装了“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八句话,闪烁有光,直入人心 出来后便是和平公园,,向远处望去,那么是耸立的和平雕像,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一个和平的世界 感想: (1). 周总理曾经说过一句话:“可以原谅日本,但不能遗忘历史!”我们渴望的也是和平,世界和平战争的硝烟虽已熄灭了半个多世纪了,但是战争给人留下的痛却是刻骨铭心的七十四年前,侵华日军,在南京这座古城里所犯下的滔天罪恶,不会因时光的流逝而被历史所忘去;更不会因为少数人的否认而被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所遗忘相反,它会是一块明镜,时时刻刻发出耀眼的光辉,永永远远警醒着每一个有良知的人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已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的遗言醒目地显示在展厅展板上,道出所有爱好和平人们的心声同时刻在我们心里的还有当年曾无私救助中国平民的德国人约翰拉贝的名言:“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决不能忘记中华民族的血海深仇!决不能愧对无数先烈和死难的冤魂!一个人,一个民族,是需要有点精神的 (2). 与日本侵略者的疯狂和放纵相对应的,那么是我们一些同胞的麻木和任人宰割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荡涤了民族性中许多卑怯和懦弱的东西,极大地唤醒和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但是我们如果不只是沉浸在胜利感里面,而经常从民族悲剧的角度去反思那场战争,那么我们本来应该得到的东西就会多得多 有一个真实的事情有 3000 多个(确切说是中国投降军人)被赶进一间仓库,大门敞开着,只有三个鬼子兵在那里“谈笑风生”人群都没被捆绑,可是,竟没有一个带头逃跑,全都乖乖地被押赴刑场,只有一人侥幸尸下藏生这是多么悬殊的比例啊!我想,被宰杀的猪也会垂死挣扎,发出凄惨的嚎叫;落入网中的鱼,也会弄个鱼死网破可那 3000 个有头有脑训练有素的中国军人啊,连一点对抗的胆量也没有,竟然死得如此安然,这样的怎么不被屠杀? 1840 年以来的众多史实,共同表现出的中华民族(主要是汉族)所具有的奴性,必然会主动招来灭顶之灾,就象濒死动物的周围,必定有猛兽和秃鹰徘徊。
一方面,我们内战内行,表现得何等强悍不管是清朝、民国政府内部的权力之争,官府对贫民对抗的血腥镇压,还是政府对共产党人的绞杀,皆呼斩尽杀绝,毕露穷凶极恶之相,极尽虎豹豺狼之能事,无不以食其肉寝其皮为大快;一方面,外战外行,何等软弱无力看看中英战争、中俄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只要是异国异族对中国发动的战争,不管入侵的国家大小与人口多寡,皆能在身上大啃一口,签订割地赔款的条约,赚得个满盆满钵 近二千年来出于封建统治所需要的儒家思想教育,三纲五常,培养出来的唯唯诺诺的奴才,往往分不清民族气节与个人小节,宁肯饿死,不可失节,把人作为动物应有的天性都泯灭殆尽反而,热衷于烧香拜佛,敬神敬鬼,日本侵略者来了称为东洋鬼子,英法侵略者来了称为西洋鬼子,自然成为鬼子下饭的肉菜,以我们的身躯、国土、资源,把并不可怕的敌人慢慢滋养壮大 我想,这也许是我们为什么被屠杀的根源吧! 二. 中山陵 中山陵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于 1929 年 6 月 1 日奉安于而被后人敬仰著名从牌坊到墓室的水平距离约 700 米,高差 70 米,计 392 级台阶,共占地 2000 亩墓地全局呈"警钟"形图案 ,象征着孙中山先生毕生致力于唤醒民众,国家和民族的奋斗不息的精神。
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中山陵表达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 我下车后首到的是陵墓入口的牌坊这个高大的牌坊是由花岗石雕刻而成 ,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计石阶 392 级,8 个平台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逼真生动,这是由世界名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的杰作坐像东西四周有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迹的浮雕祭堂东西的护壁大理石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堂后有墓门二重门,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下面就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 待我向上爬了几层台阶后,来到碑亭处却是看不到平台,只见 392 台阶一直向上延伸到祭堂待登完 392 台阶之后,我站在祭堂前,俯瞰下面,看到的却完全是 8 个平台组成的平面 因此,吕彦直的警钟形设计,寓意深刻,最贴切地表达了“唤起民众”之意。
同时吸取西方建筑的一些先进技艺整个构思确实称得上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别具匠心,巧夺天工冬日的阳光映着那六个金色的大字,熠熠生辉 感想: (1 1 ). . 孙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国政府的革命家之一由于孙中山早年即接受西方教育,认识西方世界较深,通晓外语,有医生学历,在中国内外都享有知名度;是故被多数外国人视为革命领袖而在国内,多数革命者也认为他的声望与能力足以成为革命组织的代表人物,也因此孙中山在武昌起义后顺利被选为临时大总统 (2). 但实事求是地分析,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孙中山是人不是神,他的理论学说并非十全十美,他的行为实践也非完美无缺 我一直觉得,孙中山一直在搞的是一种外围革命与毛泽东们从从农村包围城市不同,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以前一直是游弋在广州外海,或者说是在美国、欧洲、 日本、和马来半岛游历、筹款和演讲 从与各国的关系讲,在孙中山交往的历史上,他一直是期望借助外国的力量的,从一开始想借助英法美,到后来借助日本和苏联,中间还借助国德国的力量而这些国家之所以给孙中山助力,当然是要获得相应的权益 孙中山对当时资本主义的萌芽状态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特点尚缺乏深入的研究,他对袁世凯、段琪瑞、陈炯明、一类新旧军阀的两面派面目有失洞察,他对革命党内部严重的矛盾分歧团结乏力,他对建立革命军事力量的认识姗姗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