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林地植被生长和土壤性状在不同更新方式下的作用.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h****0
  • 文档编号:261758715
  • 上传时间:2022-03-0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8.46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林地植被生长和土壤性状在不同更新方式下的作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炼山方式清理伐基地,不仅经济方便,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增加大量的速效养分,促进幼林生长发育,在营林实践当中被广泛的应用但是这种林地更新方式很容易造成林地土地裸露,由于林木生长环境单一,生物多样性下降,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水土流失和环境破坏等问题,导致林业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林地生产能力逐渐下降本文分析了三种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地植被生长和土壤性状产生的影响,现将具体研究内容介绍如下: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的概况本次研究选择在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该地区属大陆性高寒半湿润山地气候表现为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温凉湿润,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5~9月,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65.3万公顷,区域范围为东经97°25′~103°46′,北纬36°43′~39°36′其中,核心区面积为802261.6公顷缓冲区面积为470625.2公顷,试验区面积1380136.2公顷1.2试验设计本次试验主要选择了三种更新方式,分别为天然更新、人工更新、炼山人工造林[1],三种更新方式的面积分别为2.7hm2其中第1种方式采用自然萌发下种更新,不采取任何人工措施。

      第2种更新方式是在第1年第4年劈草、砍灌、留乔,第10年进行间伐第三种更新方式,采用炼山挖穴栽植,栽植第5年全锄,抚育7次,第10年进行间伐在整个试验期间,主要调查林木的生长量和生物量在试验区内调查林木的高度,胸径,株数,计算单位面积内的木材蓄积量在各个处理区域内的,设计两个1×1m的样方,收集样方中下木和曹门植物并进行称量,测定其含水量,进一步计算林下生物量[2]选择使用重铬酸钾法、凯氏法、氢氧化钠碱融钼锑抗比色法、扩散吸收法、盐酸氟化铵法、火焰光度计法、PH酸碱度检测法,分别测量土壤当中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3]2、结果2.1不同更新方式对乔木层林木生长的影响结合表1数据可以看出,在整个试验区域内共存在乔木树种93种,其中天然更新的乔木树种最多有73种,人工更新的乔木树种有61种,炼山人工造林的乔木树种有30种炼山人工造林更新方式会造成部分乔木树种死亡同时人工更新模式的木材蓄积量最高当迹地更新15年之后,三种更新方式的林分生长情况大致相同,但是前两种更新方式的林木处于中幼林阶段,乔木、灌木、草本层次分明,具有很强的生长能力最后一种更新方式的林木已经处于衰老阶段,生长逐渐减弱,生长潜力有限。

      由此可以说明天然更新和人工更新能够恢复阔叶次生林,其中人工更新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具有更大的生长量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表1不同更新方式对乔木层林木生长的影响(15a)2.2不同更新方式对林下植被生物量产生的影响通过调查在整个试验区域内共存在林下植被144种,其中天然更新植被有86种,人工更新植被有66种,炼山人工造林更新有53种,最后一种更新方式会导致林下的部分植被丧失,不同更新方式的林下植被生物量如表1所示结合表1数据可以看出不同更新方式对林下植被的生长有着很大影响,其中以人工更新效果最好,炼山人工造林效果最差由于人工造林经历了劈草、炼山、整地等多种措施,使得林下植被遭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从而造成林下植被的数量和蓄积量显著下降天然更新林地林分结构复杂,林下植被种类多样,具有很大的覆盖度由此可以说明炼山人工造林不利于林下植被的生长发育表2不同更新方式对林下植被生物量产生的影响2.3同更新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由于不同更新方式形成了不同的林分结构,前两种更新方式主要形成了次生阔叶林,而后一种方式主要形成的针叶林,该种更新方式使得土壤的磷化性质发生了显著差异结合表3数据可以看出,天然更新方式和人工更新方式相对于第3种更新方式,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的养分,上述两种方式有利于促进临汾植物多样性保护,更有利于改善土壤肥效。

      详细情况如表3所示表3不同更新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3、结论结合上述研究结果可以发现不同更新方式对看下植被和土理化性质造成的影响较大林下物种丰富度由大到小依次是天然更新、人工更新、人工造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大小依次为人工更新、天然更新和人工造林人工造林会对林下植被的生长产生一定破坏作用,会造成水土流失,整体多样性保护和林下植物的生长而天然更新和人工更新能够使土壤的理化性质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人工造林对土壤会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是造成造林地土壤衰竭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在今后林地更新过程中,应该综合应用天然更新或人工更新,限制炼山人工造林更新方式参考文献:[1]森林林下植被生物量收获的样方选择和模型[J].杨昆,管东生.生态学报.2007(02).[2]不同树种的刺槐混交林对土壤化学性质及土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J].侯本栋,马风云.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1).王福娴,肖东.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地植被生长及土壤性状的影响[J].农家参谋,2020(14):126.。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