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七年级上数学13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金**
  • 文档编号:204865156
  • 上传时间:2021-10-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34.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有理数的加减法(一)  [本节课内容]   1.有理数的加法  2.有理数的加法的运算律  [本节课学习目的]  1、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那么.  2、可以应用有理数的加法法那么,将有理数的加法转化为非负数的加减运算.  3、掌握异号两数的加法运算的规律.  4、理解有理数的加法的运算律.  5、可以应用有理数的加法的运算律进展计算.  [知识讲解]  一、有理数加法:  正有理数及0的加法运算,小学已经学过,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可以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假设,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  于是红队的净胜球数为4+(-2),蓝队的净胜球数为1+(-1).  这里用到正数和负数的加法.  下面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  看下面的问题:  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向右运动 5m记作 5m,向左运动 5m记作− 5m;假设物体先向右挪动 5m,再向右挪动 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挪动了 8m,写成算式就是:5+3 = 8  假设物体先向左运动 5m,再向左运动 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 8m,写成算式就是(−5)+(−3) = −8  假设物体先向右运动 5m,再向左运动 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 2m,写成算式就是5+(−3) = 2  探究  这三种情况运动结果的算式如下:  3+(—5)=—2;  5+(—5)= 0;  (—5)+5= 0.  假设物体第1秒向可(或向左)走 5m,第二秒原地不动,两秒后物体从起点向右(或向左)运动了 5m.写成算式就是5+0=5 或(—5)+0=—5.  你能从以上7个算式中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那么吗?  有理数加法法那么:  ①同号的两数相加,取一样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例题  例1、计算  (-3)+(-9); (2)(-4.7)+3.9.  分析:解此题要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那么.  解:(1) (-3)+(-9)=-(3+9)=-12  (2) (-4.7)+39=-(4.7-3.9)=-0.8.  例2 足球循环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  解:每个队的进球总数记为正数,失球总数记为负数,这两数的和为这队的净胜球数.  三场比赛中,红队共进4球,失2球,净胜球数为(+4)+(—2) = +(4—2)=2;  黄队共进2球,失4球,净胜球数为(+2)+(—4)=—(4—2)= ( );  蓝队共进( )球,失( )球,净胜球数为( )=( ).  二、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通过这两个题计算,可以看出它们的结果都为10,说明有理数的加法满足交换律,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式子表示为:  再请你计算一下,[ 8 +(-5)] +(-4),8 + [(-5)]+(-4)].  通过这两个题计算,可以仍然可以看出它们的结果都为-1,说明有理数的加法满足结合律,即: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 用式子表示为:  上述加法的运算律说明,多个有理数相加,可以任意改变加数的位置,也可以先把其中的几个数相加,使计算简化.  例题  例1 计算:16 +(-25)+ 24 +(-35).  假设使此题计算简便,可以先利用加法的结合律,将正数与负数分别结合在一起进展计算.  解: 16 +(-25)+ 24 +(-35)  = (16 + 24)+ [(-25)+(-35)]  = 40 +(-60)  =-20.  例2 每袋小麦的标准重量为 90千克,10袋小麦称重记录如下:  91 91 91.5 89 91.2 91.3 88.7 88.8 91.8 91.1  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缺乏多少千克?10袋小麦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  解: 91+91+91.5+89+91.2+91.3+88.7+88.8+91.8+91.1 = 905.4.  再计算总计超过多少千克  905.4-9010 = 5.4.  答:总计超过 5千克,10袋水泥的总质量是 505千克.  三、小结:  有理数加法法那么:  ①同号的两数相加,取一样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①加法交换律:a+ b = b + a   ②加法结合律:(a+ b)+ c = a+( b +c)有理数的加减法(二)  学习目的  1、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会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重点、难点   会进展有理数的减法运算,会进展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有理数的减法法那么  实际生活中有很多时候要涉及到有理数的减法.例如:长春某天的气温是―3~4C,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呢?(温差是最高气温减最地气温,单位:C).显然,这天的温差是4―(―3).这里就用到了有理数的减法.  我们知道,减法是与加法相反的运算,计算4―(―3),就是要求一个数,使之与(―3)的和得4,因为与―3相加得4,所以这个数应该是7,即   4―(―3) = 7. (1)  另一方面,我们知道   4+(+3) = 7 (2)  由(1),(2)有   4―(―3) = 4+(+3) (3)  从(3)式能看出减―3相当于加哪个数吗?  用上面的方法考虑:  0―(―3) =___, 0+(+3) =___;  1―(―3) =___, 1+(+3) =____;  ―5―(―3) =___, ―5+(+3) =___.  这些数减−3的结果与它们加+3的结果一样吗?  计算: 9-8=___, 9+(- 8)=____;      15-7=___, 15+(-7)=____.  上述式子说明: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于是,得到有理数减法法那么: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用式子可以表示成a−b = a+(−b)  例题  计算:  (1) (-3)―(―5); (2)0-7;  (3) 7.2―(―4.8); (4)-3.  解:(1) (-3)―(―5)= (-3)+5=2;  (2) )0-7 = 0+(-7) =-7;  (3) 7.2―(―4.8) = 7.2+4.8 = 12;  (4)-3=-3+(-5)=-8.  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按照运算顺序,从左到右逐一加以计算,通常也会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那么,把它写成只有加法运算的和的形式.  例如:(+2)-(-3)-(+4)+(-5)可以写成(+2)+(+3)+(-4)+(-5)  将上面这个式子写成省略加号和括号的形式即为:(+2)+(+3)+(-4)+(-5) = 2+3-4-5  对于这个式子,有两种读法:①读作“2加3减4减 5〞;②读作“2、3、-4、-5的和〞  例1.计算(-20)+(+3)-(-5)-(+7)  解:(-20)+(+3)-(-5)-(+7)  = (-20)+(+3)+(+5)+(-7)  =-20+3+5-7  =-20-7+3+5  =-27+8  =-19  说明:计算时,可以按照运算顺序,从左到右逐一加以计算  三、加法运算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作用与方法  加法运算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运用,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例如利用加法运算律使符号一样的加数在一起,或使和为整数的加数在一起,或使分母一样或便于通分的加数在一起等等  例2.用两种方法计算:-4.4-(-4)-(+2)+(-2)+12.4  解法1:-4.4-(-4)-(+2)+(-2)+12.4  =-4.4+4+(-2)+(-2)+12.4  =(-4.4+12.4)+4+[(-2)+(-2)]  = 8+[4+(-5)]  = 8+(-1)= 7  此解法是将和为整数、便于通分的加数在一起  解法2:-4.4-(-4)-(+2)+(-2)+12.4  =-4.4+4-2-2+12.4  =(8+4-2-2)+(--)  = 8+(-1) = 7  此种方法是将整数部分与小数局部分别相加使计算简化  四、小结:  ①有理数减法法那么: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用式子可以表示成a−b = a+(−b)  ②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即:a+b−c = a+b+(−c)。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