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水泵检修工艺流程及要求课堂PPT.ppt

96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92679400
  • 上传时间:2024-09-2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6.02MB
  • / 9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LOGO      水泵水泵水泵水泵   检修工艺流程及其要求检修工艺流程及其要求检修工艺流程及其要求检修工艺流程及其要求           2014.10.29符乐明符乐明1 LOGO             一、水泵概述一、水泵概述二、多级给水泵解体二、多级给水泵解体/ /组装检修工艺组装检修工艺三、联轴器找正中心三、联轴器找正中心四、轴弯曲测量及直轴工艺四、轴弯曲测量及直轴工艺目目  录录2 LOGO             一、水泵概述一、水泵概述二、多级给水泵解体二、多级给水泵解体/ /组装检修工艺组装检修工艺三、联轴器找正中心三、联轴器找正中心四、轴弯曲测量及直轴工艺四、轴弯曲测量及直轴工艺3 一、水泵概述一、水泵概述v   水泵在当前的工业发展及人民生活中使用是相当广泛的,农业的水泵在当前的工业发展及人民生活中使用是相当广泛的,农业的灌溉和排涝,城市的给水和排水都需要泵,泵在工业生产中是一种灌溉和排涝,城市的给水和排水都需要泵,泵在工业生产中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设备例如:在电力生产运行中需要使用锅炉给水泵、不可缺少的设备例如:在电力生产运行中需要使用锅炉给水泵、循环水泵、冷却水泵和灰泵等。

      循环水泵、冷却水泵和灰泵等v通常我们把提升液体、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加压力,把原动机的通常我们把提升液体、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加压力,把原动机的机械能转变成液体能量的机器称为泵机械能转变成液体能量的机器称为泵4 v2、在发电厂中通常采用离心式水泵在发电厂中通常采用离心式水泵v离心泵的结构形成基本上可按轴的位置分为卧式和立式两大类;又离心泵的结构形成基本上可按轴的位置分为卧式和立式两大类;又可以根据压出室的形式、吸入方式和叶轮的级数分为如下的几种形可以根据压出室的形式、吸入方式和叶轮的级数分为如下的几种形式:式:5 v二、水泵的常见形式二、水泵的常见形式v下面的图片介绍的是几种电厂中常见的离心泵:下面的图片介绍的是几种电厂中常见的离心泵:v1、单吸单级泵、单吸单级泵v单吸单级泵用途比较广,在电厂中也是常见的泵,流量一般在单吸单级泵用途比较广,在电厂中也是常见的泵,流量一般在5.5-300立立方米方米/小时,扬程在小时,扬程在8-150米范围内如图米范围内如图1-1为典型的单级单吸泵结构为典型的单级单吸泵结构泵轴的一端在托架内用轴承支承,另一端悬臂端,在悬臂端上装有叶轮,泵轴的一端在托架内用轴承支承,另一端悬臂端,在悬臂端上装有叶轮,把这种结构的泵称为悬臂泵。

      把这种结构的泵称为悬臂泵6 v对于流量比较大(大于对于流量比较大(大于80立方米立方米/小时)、扬程比较低(小于小时)、扬程比较低(小于15米)米)的泵设计成如图的泵设计成如图1-3所示的结构泵的轴承体(悬臂泵架)也是悬所示的结构泵的轴承体(悬臂泵架)也是悬臂装在泵体上这种泵的零件数和重量均较图臂装在泵体上这种泵的零件数和重量均较图1-1所示的泵有所减所示的泵有所减少7 v在电厂中由于泵的工作条件比较特殊(液体的温度高、管路系统内压力在电厂中由于泵的工作条件比较特殊(液体的温度高、管路系统内压力大、检修时要求停机时间短等),所以将单级泵设计成如图大、检修时要求停机时间短等),所以将单级泵设计成如图1-4所示的所示的支架式结构在检修时,将中间联轴器取下,松开泵体止口螺母后,不支架式结构在检修时,将中间联轴器取下,松开泵体止口螺母后,不必拆卸吸入管路及压出管路,便可将支架连同转子全部取出,再将备用必拆卸吸入管路及压出管路,便可将支架连同转子全部取出,再将备用转子或检修后的转子装在支架上,安上中间联轴器可投入使用转子或检修后的转子装在支架上,安上中间联轴器可投入使用8 v2、两级悬臂泵、两级悬臂泵v在单级悬臂泵的扬程不能满足使用要求,而采用多级泵的级数又比在单级悬臂泵的扬程不能满足使用要求,而采用多级泵的级数又比较少时,可以采用两级悬臂泵,如图较少时,可以采用两级悬臂泵,如图1-5所示。

      这种泵的性能范围所示这种泵的性能范围一般流量为一般流量为5-100立方米立方米/小时,扬程为小时,扬程为70-240米两级悬臂泵米两级悬臂泵的结构与单级悬臂泵相似,只是多了一个叶轮、压出室和级间隔板的结构与单级悬臂泵相似,只是多了一个叶轮、压出室和级间隔板两个叶轮一般是背靠背的排列,以平衡轴向力两个叶轮一般是背靠背的排列,以平衡轴向力9 单级单吸清水泵系列单级单吸清水泵系列10 v3、双吸单级泵、双吸单级泵v双吸单级泵(如图双吸单级泵(如图1-6所示)在电厂中使用较为广泛,双吸单级泵所示)在电厂中使用较为广泛,双吸单级泵实际上等于将两个相同的叶轮背靠背地装在同一根轴上,并联工作,实际上等于将两个相同的叶轮背靠背地装在同一根轴上,并联工作,这种泵不但流量比较大,而且能够自动平衡轴向力双吸单级泵一这种泵不但流量比较大,而且能够自动平衡轴向力双吸单级泵一般采用半螺旋型吸入室,泵体水平中开,大泵一般采用滑动轴承,般采用半螺旋型吸入室,泵体水平中开,大泵一般采用滑动轴承,也有采用滚动轴承的,小泵采用滚动轴承轴承装在泵的两侧,工也有采用滚动轴承的,小泵采用滚动轴承轴承装在泵的两侧,工作稳定、维修方便,打开泵盖后即可将转子取出。

      我国的双吸单级作稳定、维修方便,打开泵盖后即可将转子取出我国的双吸单级泵一般流量在泵一般流量在120-20000立方米立方米/小时,扬程在小时,扬程在10-110米范围米范围内11 双吸泵系列双吸泵系列12 v4、分段式多级泵、分段式多级泵v分段式多级泵(如图分段式多级泵(如图1-7所示)的用途比较广泛,电厂中常见的有所示)的用途比较广泛,电厂中常见的有20万机组的低加疏水泵、减温水泵等这种泵实际上等于几个叶轮装在一万机组的低加疏水泵、减温水泵等这种泵实际上等于几个叶轮装在一根轴上,串联工作,所有泵的扬程一般比较高每一个叶轮均有相应的根轴上,串联工作,所有泵的扬程一般比较高每一个叶轮均有相应的导叶第一级叶轮一般是单吸得,但在某种情况下,为了改善泵的汽蚀导叶第一级叶轮一般是单吸得,但在某种情况下,为了改善泵的汽蚀性能,也可将第一级叶轮制成双吸的为了平衡轴向力,在分段式多级性能,也可将第一级叶轮制成双吸的为了平衡轴向力,在分段式多级泵末级叶轮后面一般装有平衡盘,这种泵的整个转子在工作中左右串动,泵末级叶轮后面一般装有平衡盘,这种泵的整个转子在工作中左右串动,靠平衡盘自动地将转子维持在平衡位置上。

      我国的中压分段式多级泵一靠平衡盘自动地将转子维持在平衡位置上我国的中压分段式多级泵一般流量在般流量在5-720立方米立方米/小时,扬程在小时,扬程在100-650米范围内米范围内13 v如果液体温度和压力较高,则在结构上需要考虑部件的热膨胀和冷如果液体温度和压力较高,则在结构上需要考虑部件的热膨胀和冷却等问题在电厂中锅炉给水泵多采用分段多级式如图却等问题在电厂中锅炉给水泵多采用分段多级式如图1-8所示所示14 v另外在电厂中随着机组容量逐渐增大,对锅炉给水泵的要求也越另外在电厂中随着机组容量逐渐增大,对锅炉给水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要求泵组具有变速性和耐热冲击性,所以大型机组来越高,同时要求泵组具有变速性和耐热冲击性,所以大型机组的给水泵多采用如图的给水泵多采用如图1-9所示双壳体式给水泵所示双壳体式给水泵15 LOGO16 v5、立式冷凝泵vNL型凝结水泵是为火电机组配套而设计的,分为单吸单级、单吸型凝结水泵是为火电机组配套而设计的,分为单吸单级、单吸多级和单吸双级立式中开式几种为满足长期在低多级和单吸双级立式中开式几种为满足长期在低NPSH条件下运条件下运行,叶轮前设置了诱导轮如图行,叶轮前设置了诱导轮。

      如图1-10所示,泵壳中开,检修时无所示,泵壳中开,检修时无需拆转子即可更换,检修较为方便需拆转子即可更换,检修较为方便17 v现在大型机组中的凝结水泵多为筒袋式多级带前诱导轮的离心泵(如图现在大型机组中的凝结水泵多为筒袋式多级带前诱导轮的离心泵(如图1-11所示)由外筒体将端面吸入的节段式内壳体套住,布置型式为所示)由外筒体将端面吸入的节段式内壳体套住,布置型式为立式,进出口布置在同一水平轴线上,进水口处有脱气孔,轴向力靠平立式,进出口布置在同一水平轴线上,进水口处有脱气孔,轴向力靠平衡鼓与推力轴承共同承担衡鼓与推力轴承共同承担v检修时松开进出水段与异径管的联接螺母,吊出水泵体即可检修检修时松开进出水段与异径管的联接螺母,吊出水泵体即可检修18 LOGO             一、水泵概述一、水泵概述二、多级给水泵解体二、多级给水泵解体/ /组装检修工艺组装检修工艺三、联轴器找正中心三、联轴器找正中心四、轴弯曲测量及直轴工艺四、轴弯曲测量及直轴工艺19 v一、各部件的分解一、各部件的分解v(一)轴瓦分解(一)轴瓦分解v1、用专用扳手拆下两侧轴瓦压盖螺丝,取下上瓦盖定位销,取下、用专用扳手拆下两侧轴瓦压盖螺丝,取下上瓦盖定位销,取下上瓦盖。

      上瓦盖v2、松开轴瓦螺丝,将上瓦取出取出轴瓦时应查看是否有字号及、松开轴瓦螺丝,将上瓦取出取出轴瓦时应查看是否有字号及标志,如没有应做好字号及标志,标志,如没有应做好字号及标志,v3、用螺丝刀松开转动油档顶丝(对称、用螺丝刀松开转动油档顶丝(对称180°),分解静油档,把),分解静油档,把油档旋转油档旋转180°出槽后退出出槽后退出v4、在下瓦未取出前,用两块百分表分别支在端侧轴瓦及腰侧轴瓦、在下瓦未取出前,用两块百分表分别支在端侧轴瓦及腰侧轴瓦的轴颈处,用铜棒将轴抬起,注意看百分表的读数,反复操作几次的轴颈处,用铜棒将轴抬起,注意看百分表的读数,反复操作几次并做好记录再分别取下下瓦,用同样的测量方法测量无下瓦时的并做好记录再分别取下下瓦,用同样的测量方法测量无下瓦时的转子抬高量(目的是为了检查泵的转子及静子的同心度),测量转转子抬高量(目的是为了检查泵的转子及静子的同心度),测量转子同心度后,轴瓦拆卸完毕,把轴瓦放在指定胶皮板上子同心度后,轴瓦拆卸完毕,把轴瓦放在指定胶皮板上20 v(二)拆泵出口侧冷却水室端盖(二)拆泵出口侧冷却水室端盖v1、(先将水封压盖螺栓松开,取出)用专用扳手松开冷却水室端盖、(先将水封压盖螺栓松开,取出)用专用扳手松开冷却水室端盖与出口端盖的螺丝,拔出销钉,用与出口端盖的螺丝,拔出销钉,用M16顶丝对称顶起,脱离止口。

      顶丝对称顶起,脱离止口v2、使用手拉葫芦把冷却水室吊出放在检修场地,摆放牢固冷却水、使用手拉葫芦把冷却水室吊出放在检修场地,摆放牢固冷却水室端盖拆卸结束室端盖拆卸结束v(三)平衡机构的测量(三)平衡机构的测量v1、用千斤顶将出口侧轴轻轻顶起,用百分表支在轴的端头侧反复推、用千斤顶将出口侧轴轻轻顶起,用百分表支在轴的端头侧反复推动转子来回串动,同时看百分表的读数,做好记录(此时测的为工动转子来回串动,同时看百分表的读数,做好记录(此时测的为工作轴串)作轴串)v2、拆开轴套背帽,取出轴套胶圈与卡环,取出轴套,取出卡环或调、拆开轴套背帽,取出轴套胶圈与卡环,取出轴套,取出卡环或调整环,清扫轴,取出平衡盘密封胶圈整环,清扫轴,取出平衡盘密封胶圈v3、利用专用拉杆将平衡盘拉出,将平衡套及热胀调整环拆下利用专用拉杆将平衡盘拉出,将平衡套及热胀调整环拆下v4、用深度游标卡尺测量平衡板四点的高度误差,做好记录用深度游标卡尺测量平衡板四点的高度误差,做好记录v5、(将轴套先装入轴,再装入平衡盘)用千斤顶将出口侧轴头轻轻、(将轴套先装入轴,再装入平衡盘)用千斤顶将出口侧轴头轻轻顶起,把百分表支在端头侧,反复推动转子来回串动,查看百分表顶起,把百分表支在端头侧,反复推动转子来回串动,查看百分表的读数,并做好记录(此时测量的为转子的总串动量)。

      平衡机构的读数,并做好记录(此时测量的为转子的总串动量)平衡机构测量完毕测量完毕21 v(四)泵体螺栓拆卸(四)泵体螺栓拆卸v1、拆卸泵体化妆板拆卸泵体化妆板v2、用专用拉杆测量出入口段间距离,测量三点,做好记录(分别测量、用专用拉杆测量出入口段间距离,测量三点,做好记录(分别测量各节段之间间隙)各节段之间间隙)v3、清扫两侧螺栓,然后喷涂松动剂清扫两侧螺栓,然后喷涂松动剂v4、用千斤顶把端侧轴头轻微顶起将端侧露出部分轴头用布包好,以、用千斤顶把端侧轴头轻微顶起将端侧露出部分轴头用布包好,以防碰伤轴颈表面防碰伤轴颈表面v5、用专用扳手加、用专用扳手加3米长套管,或用米长套管,或用14磅大锤将泵体大螺栓按顺序拆下,磅大锤将泵体大螺栓按顺序拆下,所需的力矩大约为所需的力矩大约为450kg*mv6、拆不动的螺栓可采用火焊加热螺栓的中部,加热温度在、拆不动的螺栓可采用火焊加热螺栓的中部,加热温度在250℃℃-300℃℃左右,然后拆卸左右,然后拆卸v7、确定螺母抱死拧不下来,可用火焊切割螺帽,然后再配制确定螺母抱死拧不下来,可用火焊切割螺帽,然后再配制v(五)出水段拆卸(五)出水段拆卸v1、用专用扳手和大锤拆出水段泵脚螺栓,用千斤顶把轴调至平衡衬套、用专用扳手和大锤拆出水段泵脚螺栓,用千斤顶把轴调至平衡衬套中心位置。

      中心位置v2、将楔铁放在出水段与前段水平猫爪的中间,用大锤锤击楔铁,胀开、将楔铁放在出水段与前段水平猫爪的中间,用大锤锤击楔铁,胀开止口后,用手拉葫芦或吊车慢慢将出口端盖吊起,注意平衡衬套与轴止口后,用手拉葫芦或吊车慢慢将出口端盖吊起,注意平衡衬套与轴的间隙移走顶轴千斤顶,沿水平方向移动出口段,直至吊出放到专的间隙移走顶轴千斤顶,沿水平方向移动出口段,直至吊出放到专用架台上用架台上22 v(六)叶轮及节段的拆卸(六)叶轮及节段的拆卸v1、用砂布清扫一下轴颈,用火焊加热末级叶轮至、用砂布清扫一下轴颈,用火焊加热末级叶轮至150℃℃-200℃℃用紫铜棒敲打叶轮拉筋处,从两侧用撬棒将其拆下,放到指定位置,取紫铜棒敲打叶轮拉筋处,从两侧用撬棒将其拆下,放到指定位置,取下平键和中开环,用字号做好记录下平键和中开环,用字号做好记录v2、用楔铁或专用工具,对称撬开节段猫爪,脱离止口用手拉葫芦吊、用楔铁或专用工具,对称撬开节段猫爪,脱离止口用手拉葫芦吊起放到专用架台上起放到专用架台上v3、用上述方法一次将所有叶轮及节段拆卸完毕用上述方法一次将所有叶轮及节段拆卸完毕v(七)吊轴(七)吊轴v1、(先取出入口小端下瓦座)将入口冷却水室端盖的螺栓用专用扳手、(先取出入口小端下瓦座)将入口冷却水室端盖的螺栓用专用扳手松下,并用松下,并用M16顶丝对称顶开,用手拉葫芦将其吊出放到指定位置。

      顶丝对称顶开,用手拉葫芦将其吊出放到指定位置v2、松开入口侧轴套的背帽,将胶圈及轴套从轴上取下松开入口侧轴套的背帽,将胶圈及轴套从轴上取下v3、用手拉葫芦吊出轴的出水段一端,慢慢向出口方向串动,待对称侧、用手拉葫芦吊出轴的出水段一端,慢慢向出口方向串动,待对称侧轴串至进水段衬套处,用千斤顶支住轴,改变吊点位置,调整后起吊,轴串至进水段衬套处,用千斤顶支住轴,改变吊点位置,调整后起吊,并用手把稳并用手把稳v4、把轴吊到检修场地,放到专用轴架台上,调整好距离,放下轴把轴吊到检修场地,放到专用轴架台上,调整好距离,放下轴v5、把轴上剩下的诱导轮与键取下泵的整个拆卸工作结束把轴上剩下的诱导轮与键取下泵的整个拆卸工作结束23 v二、给水泵分解注意事项二、给水泵分解注意事项v(一)轴瓦分解注意事项(一)轴瓦分解注意事项v1、拆下来的轴瓦来、回油管路必须用干净布包好拆下来的轴瓦来、回油管路必须用干净布包好v2、轴瓦分解后,放到胶垫上以防碰伤轴瓦分解后,放到胶垫上以防碰伤v3、翻瓦时应用紫铜棒,防止瓦口及钨金边碰伤同时做好轴瓦的、翻瓦时应用紫铜棒,防止瓦口及钨金边碰伤同时做好轴瓦的方位的记录方位的记录。

      v4、测量转子、静子同心度(抬高量),抬轴时不应用力过大,防、测量转子、静子同心度(抬高量),抬轴时不应用力过大,防止轴弹性变形出现假数止轴弹性变形出现假数v5、测量转子、静子同心度,需在两侧轴瓦处都支上百分表,同时、测量转子、静子同心度,需在两侧轴瓦处都支上百分表,同时进行v(二)拆泵出口冷却水室端盖的注意事项(二)拆泵出口冷却水室端盖的注意事项v1、用顶丝顶冷却水室端盖时应注意止口两侧间隙,不得顶偏用顶丝顶冷却水室端盖时应注意止口两侧间隙,不得顶偏v2、不准用大锤打冷却水室端盖以防止击到瓦枕止口调整顶丝上,、不准用大锤打冷却水室端盖以防止击到瓦枕止口调整顶丝上,以免影响安装调整轴瓦的同心度以免影响安装调整轴瓦的同心度24 v(三)平衡机构的分解及测量注意事项(三)平衡机构的分解及测量注意事项v1、如给水泵叶轮是采用滑装在轴上的,应将平衡盘反装在轴上,、如给水泵叶轮是采用滑装在轴上的,应将平衡盘反装在轴上,将拆下的轴套、调整环全部装回,并锁紧轴套螺母(检查轴套肩部将拆下的轴套、调整环全部装回,并锁紧轴套螺母(检查轴套肩部到轴套距离,看其是否到位),再进行测量转子的总串量工作到轴套距离,看其是否到位),再进行测量转子的总串量工作。

      v2、如给水泵叶轮是采用紧配合(热装)的,可进行直接测量工作如给水泵叶轮是采用紧配合(热装)的,可进行直接测量工作v(四)泵体大螺栓拆卸注意事项(四)泵体大螺栓拆卸注意事项v1、用大锤拆卸大螺栓时不应戴手套用大锤拆卸大螺栓时不应戴手套v2、拆不下来的螺栓,需用火焊加热时,螺栓加热长度最后在、拆不下来的螺栓,需用火焊加热时,螺栓加热长度最后在200mm以上v(五)出水端盖拆卸注意事项(五)出水端盖拆卸注意事项v1、在现场拆卸泵出口端盖时,应用吊车和手拉葫芦把出口管吊起,、在现场拆卸泵出口端盖时,应用吊车和手拉葫芦把出口管吊起,取下出口逆止门取下出口逆止门v2、在现场拆卸时还应注意在吊出口端盖过程中,不要碰伤出口端、在现场拆卸时还应注意在吊出口端盖过程中,不要碰伤出口端盖和逆止门联接的密封止口盖和逆止门联接的密封止口v3、吊出口端盖时一定要保持端盖水平,不能倾斜,防止损坏部件吊出口端盖时一定要保持端盖水平,不能倾斜,防止损坏部件25 v(六)叶轮及节段拆卸注意事项(六)叶轮及节段拆卸注意事项v1、正式开始加热时需从两侧将叶轮均匀而迅速地沿圆周方向加热正式开始加热时需从两侧将叶轮均匀而迅速地沿圆周方向加热。

      自轮缘渐移到轮毂处,在内移过程中,应不间断沿圆周方向加热自轮缘渐移到轮毂处,在内移过程中,应不间断沿圆周方向加热保持叶轮内外温度均衡,使叶轮充分膨胀加热工具的火嘴与叶轮保持叶轮内外温度均衡,使叶轮充分膨胀加热工具的火嘴与叶轮表面应保持适当距离表面应保持适当距离v2、加热时间不要过长,防止内轴被加热;加热温度控制在、加热时间不要过长,防止内轴被加热;加热温度控制在150℃℃-200℃℃之间,防止叶轮变形之间,防止叶轮变形v3、叶轮加热后,使用铜棒敲打或用撬棍撬时,一定要敲打或撬在、叶轮加热后,使用铜棒敲打或用撬棍撬时,一定要敲打或撬在拉筋处,防止变形给叶轮做记号,字头不能打在间隔套或叶轮端拉筋处,防止变形给叶轮做记号,字头不能打在间隔套或叶轮端面处v4、拆平键时,不能用螺丝刀或扁铲从键头撬,容易造成键变形拆平键时,不能用螺丝刀或扁铲从键头撬,容易造成键变形应采用铜棒轻打键侧面的方法起键应采用铜棒轻打键侧面的方法起键v5、分解节段时,不能用撬杠撬节段止口结合面处,也不许用其它、分解节段时,不能用撬杠撬节段止口结合面处,也不许用其它金属物件击打止口表面金属物件击打止口表面v6、起吊节段时,调整好转子、静子的同心度,以防碰损零部件。

      起吊节段时,调整好转子、静子的同心度,以防碰损零部件26 v(七)吊轴注意事项(七)吊轴注意事项v1、在整个起吊进程中必须有专人指挥在整个起吊进程中必须有专人指挥v2、轴的前后左右都有人监视,防止碰伤前后轴表面轴的前后左右都有人监视,防止碰伤前后轴表面v3、起吊轴时,应找好水平,防止轴滑向一侧起吊轴时,应找好水平,防止轴滑向一侧v4、钢丝绳扣与轴接触处应垫胶皮板或其它物品,防止钢丝绳划伤、钢丝绳扣与轴接触处应垫胶皮板或其它物品,防止钢丝绳划伤表面27 静静 子子 结结 构构静静 子子 部部 件件 检检 修修静静￿￿￿￿￿子子￿￿￿￿￿检检￿￿￿￿￿修修28 v一、静子结构一、静子结构v静子的主要部件有进水段、出水段、节段、导叶、导叶套、密封环、静子的主要部件有进水段、出水段、节段、导叶、导叶套、密封环、冷却水室、平衡板、泵体大螺栓和滑销等冷却水室、平衡板、泵体大螺栓和滑销等v1、进水段(吸入室)、进水段(吸入室)v进水段的作用:是使液体以最小的损失均匀地进入叶轮进水段的作用:是使液体以最小的损失均匀地进入叶轮。

      v离心泵吸入室的结婚形式可分为三种:离心泵吸入室的结婚形式可分为三种:v((1)锥形管吸入室;)锥形管吸入室;v((2)斗螺旋形吸入室;)斗螺旋形吸入室;v((3)圆环形吸入室圆环形吸入室v给水泵采用的是圆环形吸入室(图给水泵采用的是圆环形吸入室(图4-4-1))v优点:结构简单,轴向尺寸较小优点:结构简单,轴向尺寸较小v缺点:液体进入叶轮时有冲击和旋涡损失,在叶轮前液流分布不太缺点:液体进入叶轮时有冲击和旋涡损失,在叶轮前液流分布不太均匀29 30 v由于多级泵的扬程高,吸入室中水力损失所占的比重不大,故在多级泵中由于多级泵的扬程高,吸入室中水力损失所占的比重不大,故在多级泵中广泛采用圆环形吸入室广泛采用圆环形吸入室v2、出水段(吐出室或压出室)、出水段(吐出室或压出室)v出水段的作用:是以最小的损失将从叶轮流出的液体收集起来,均匀地引出水段的作用:是以最小的损失将从叶轮流出的液体收集起来,均匀地引至水泵的吐出口或次级叶轮,在这个过程中,还将液体的一部分动能转化至水泵的吐出口或次级叶轮,在这个过程中,还将液体的一部分动能转化为压力能为压力能v给水泵的出水段采用的是环形压出室给水泵的出水段采用的是环形压出室。

      v3、节段、导叶、节段、导叶v我们也可以把他们看作是水泵的吸入及吐出水室,给水泵导叶一般采用的我们也可以把他们看作是水泵的吸入及吐出水室,给水泵导叶一般采用的是径向导叶是径向导叶31 v径向导叶的作用是:以最小的损失,把由叶轮流出的高速液体收集径向导叶的作用是:以最小的损失,把由叶轮流出的高速液体收集起来,并把液体的一部分动能变成压力能,通过反导叶以最小损失起来,并把液体的一部分动能变成压力能,通过反导叶以最小损失把液体均匀地引向次级叶轮把液体均匀地引向次级叶轮32 v4、密封环(卡圈)、密封环(卡圈)v密封圈的作用:由于叶轮旋转时将能量传给液体,所以在离心泵中密封圈的作用:由于叶轮旋转时将能量传给液体,所以在离心泵中形成了高压区和低压区为了减少高压区的液体向低压区流动,在形成了高压区和低压区为了减少高压区的液体向低压区流动,在泵体和叶轮上分别装有两个密封环装在泵体上的叫泵体密封环,泵体和叶轮上分别装有两个密封环装在泵体上的叫泵体密封环,装在叶轮上的叫叶轮密封环密封环磨损后很容易更换装在叶轮上的叫叶轮密封环密封环磨损后很容易更换33 二、静子部件检修二、静子部件检修v(一)步骤(一)步骤v1、将静子部件清扫干净,轴承可用洗油和清洗剂清理干净。

      将静子部件清扫干净,轴承可用洗油和清洗剂清理干净v2、检查静子部件外观有无冲剧沟痕、腐蚀、砂眼、裂纹和磨损变形等、检查静子部件外观有无冲剧沟痕、腐蚀、砂眼、裂纹和磨损变形等缺陷,做好记录缺陷,做好记录v3、认真检查各主要部件,确定哪些部件可以修复,哪些部件应予更换认真检查各主要部件,确定哪些部件可以修复,哪些部件应予更换v(二)各部件的检修(二)各部件的检修v1、泵体螺栓检修、泵体螺栓检修v((1)对清扫干净的螺栓进行硬度检查,检查其硬度是否合格,否则应)对清扫干净的螺栓进行硬度检查,检查其硬度是否合格,否则应予以更换;予以更换;v((2)用百分表检查螺栓的弯曲情况,弯曲度应小于)用百分表检查螺栓的弯曲情况,弯曲度应小于0.5mm,否则应,否则应给予校直;给予校直;v((3)(先用砂布对螺栓杆进行清扫)螺栓、螺帽的螺纹应完好无损,)(先用砂布对螺栓杆进行清扫)螺栓、螺帽的螺纹应完好无损,若有轻微碰堆的地方,螺栓可用三角锉刀修复,螺帽可用车床修复对若有轻微碰堆的地方,螺栓可用三角锉刀修复,螺帽可用车床修复对螺纹损坏严重,失去修复价值的,应更换相应的螺栓或螺帽;螺纹损坏严重,失去修复价值的,应更换相应的螺栓或螺帽;v((4)修复后的螺栓和螺帽应配合自如,并在螺纹部分涂上二硫化钼予)修复后的螺栓和螺帽应配合自如,并在螺纹部分涂上二硫化钼予以保护。

      以保护34 v2、冷却水室衬套的检修、冷却水室衬套的检修v((1)便用内六角扳手,拆卸冷却水室结合面螺栓,保存好使用)便用内六角扳手,拆卸冷却水室结合面螺栓,保存好使用顶丝均匀顶起衬套法兰结合面顶丝均匀顶起衬套法兰结合面v((2)将水室的衬套取下,放在指定位置,注意取下前画好装配线)将水室的衬套取下,放在指定位置,注意取下前画好装配线以免装错以免装错v((3)使用砂布、刮刀清扫冷却水室内腔及衬套的外表面检查冷)使用砂布、刮刀清扫冷却水室内腔及衬套的外表面检查冷却水室内腔及衬大庆外表面,有无毛刺、砂眼、腐蚀漏洞等缺陷却水室内腔及衬大庆外表面,有无毛刺、砂眼、腐蚀漏洞等缺陷对其胶圈应更换新的(胶圈应涂二硫化钼)对其胶圈应更换新的(胶圈应涂二硫化钼)v((4)在装冷却水室衬套时,应对下装配线,用铜棒轻轻振衬套法)在装冷却水室衬套时,应对下装配线,用铜棒轻轻振衬套法兰注意此时衬套结合面上的顶丝退出,冷却水室衬套进入止口后,兰注意此时衬套结合面上的顶丝退出,冷却水室衬套进入止口后,当其距离可以旋入螺丝时,停止击打,改为螺栓均匀地拧入,直到当其距离可以旋入螺丝时,停止击打,改为螺栓均匀地拧入,直到靠死为止。

      靠死为止v3、进水段的检修、进水段的检修v((1)用游标卡尺测进水段护套四点的高度,做好记录将螺丝拆)用游标卡尺测进水段护套四点的高度,做好记录将螺丝拆下,用顶丝顶出护套用游标卡尺测密封环四点高度,做好记录下,用顶丝顶出护套用游标卡尺测密封环四点高度,做好记录拆下全部螺丝,用顶丝均匀将口环顶起,然后用铜棒退出拆下全部螺丝,用顶丝均匀将口环顶起,然后用铜棒退出35 v((2)将拆下的零件分别用砂布、砂纸擦净,检查外观是否有损坏及)将拆下的零件分别用砂布、砂纸擦净,检查外观是否有损坏及变形用游标卡尺测量密封环的内径,做好记录与第一级叶轮间隙变形用游标卡尺测量密封环的内径,做好记录与第一级叶轮间隙应满足应满足0.55-0.73mm,最大不能超过,最大不能超过1mm,否则应更换此件测,否则应更换此件测量进水段护套的内径,做好记录其与前轴套的配合间隙满足量进水段护套的内径,做好记录其与前轴套的配合间隙满足0.80-1.0mm的要求,否则应更换新件测量诱导轮与套的间隙应在的要求,否则应更换新件测量诱导轮与套的间隙应在0.8-1.0mmv((3)使用放大镜观察进水段内的各部分冲剧情况,有无裂纹、砂眼、)使用放大镜观察进水段内的各部分冲剧情况,有无裂纹、砂眼、蚀洞等缺陷,若有,使用角磨光机磨光,补焊修复。

      蚀洞等缺陷,若有,使用角磨光机磨光,补焊修复v((4)使用丝锥清扫进水段护套、首级密封环紧固螺丝的内孔若配)使用丝锥清扫进水段护套、首级密封环紧固螺丝的内孔若配合平面因拆卸等原因造成堆边的,使用锉刀、油石修复合平面因拆卸等原因造成堆边的,使用锉刀、油石修复v((5)使用砂布清扫干净进水段护套、首级密封环的内、外径及与进)使用砂布清扫干净进水段护套、首级密封环的内、外径及与进水段相配合处的内径使用二硫化钼分别涂在进水段护套外径,首级水段相配合处的内径使用二硫化钼分别涂在进水段护套外径,首级密封环外径处密封环外径处v((6)用石笔做好进水段护套与段上的对正标记,慢慢推入护套,必)用石笔做好进水段护套与段上的对正标记,慢慢推入护套,必要时用铜棒敲击,直至靠死为止将螺丝拧紧,进水段护套后应加要时用铜棒敲击,直至靠死为止将螺丝拧紧,进水段护套后应加0.3mm厚的石棉板用上述同样的方法将密封环装入进水段处,密厚的石棉板用上述同样的方法将密封环装入进水段处,密封环后应加封环后应加0.3mm厚的石棉板厚的石棉板v((7)分别将进水段护套、首级密封环内径涂上二硫化钼分别将进水段护套、首级密封环内径涂上二硫化钼。

      v((8)进水段与节段处结合面及止口处应清扫干净,检查应无裂纹、)进水段与节段处结合面及止口处应清扫干净,检查应无裂纹、砂眼等缺陷,表面应光滑砂眼等缺陷,表面应光滑36 v4、出水段的检修、出水段的检修v((1)用深度游标卡尺测量平衡板压盖四点轴向误差值,做好记录用)用深度游标卡尺测量平衡板压盖四点轴向误差值,做好记录用重型扳手拆下平衡板压盖螺丝,用专用长标螺丝把压盖退出,用专用重型扳手拆下平衡板压盖螺丝,用专用长标螺丝把压盖退出,用专用工具拆下平衡板工具拆下平衡板v((2)折卸出水段导叶,由于该件与出口配合较紧,可用长铜棒从平衡)折卸出水段导叶,由于该件与出口配合较紧,可用长铜棒从平衡板侧用大锤锤出(测量诱导轮与套间隙应在板侧用大锤锤出(测量诱导轮与套间隙应在0.8-1.0mm之间)v((3)将拆下的零件用砂布等擦干净,检查外观是否有损坏及变形将拆下的零件用砂布等擦干净,检查外观是否有损坏及变形v((4)用游标卡尺测量导叶外径与出水段内径,其配合间隙应)用游标卡尺测量导叶外径与出水段内径,其配合间隙应≤0.10mm测量平衡衬套外径与出水段内径,其配合间隙应测量平衡衬套外径与出水段内径,其配合间隙应≤0.10mm。

      测量平衡板外径与出水段内径,其配合间隙应测量平衡板外径与出水段内径,其配合间隙应≤0.10mmv((5)使用放大镜检查出水段的流道是否有砂眼、裂纹、蚀洞等缺陷使用放大镜检查出水段的流道是否有砂眼、裂纹、蚀洞等缺陷若有,使用角式磨光机磨光、补焊修复若有,使用角式磨光机磨光、补焊修复v((6)紧固螺栓丝孔用丝锥清扫,若配合平面及圆面有堆边的可用油光)紧固螺栓丝孔用丝锥清扫,若配合平面及圆面有堆边的可用油光锉修复修复导叶定位销及平衡板定位销,使其光滑无毛刺修复导叶定位销及平衡板定位销,使其光滑无毛刺v((7)用手枪电钻钻出紫铜钉,按照导叶检修取出铜销的方法,将)用手枪电钻钻出紫铜钉,按照导叶检修取出铜销的方法,将45×8的紫铜销钉镶入销孔中,用深度游标卡尺测量露出部分为的紫铜销钉镶入销孔中,用深度游标卡尺测量露出部分为0.8-1.0mm之间,可用锉刀修正之间,可用锉刀修正37 v((8)分别将导叶外圈、平衡衬套外圆、平衡板外圆涂上二硫化钼分别将导叶外圈、平衡衬套外圆、平衡板外圆涂上二硫化钼v((9)在出水段与平衡板配合密封面涂上二硫化钼,将定位销与销孔)在出水段与平衡板配合密封面涂上二硫化钼,将定位销与销孔做标记对正,将其装入。

      注意切勿碰撞平衡板将平衡盘压圈按着固做标记对正,将其装入注意切勿碰撞平衡板将平衡盘压圈按着固定螺栓孔对正压入,使用重型扳手旋紧螺母,紧固好平衡板压圈定螺栓孔对正压入,使用重型扳手旋紧螺母,紧固好平衡板压圈v((10)将导叶定位销与出水段销孔对正,将导叶装入出水段上,可)将导叶定位销与出水段销孔对正,将导叶装入出水段上,可用铜棒对称敲打导叶用铜棒对称敲打导叶v((11)将平衡衬套涂上二硫化钼,对正螺孔装入出水段中,用螺栓)将平衡衬套涂上二硫化钼,对正螺孔装入出水段中,用螺栓紧固v((12)检查出水段与节段配合的止口与接合面无沟痕、砂眼、裂纹)检查出水段与节段配合的止口与接合面无沟痕、砂眼、裂纹等缺陷,止口无堆边,接合面应光滑等缺陷,止口无堆边,接合面应光滑v5、节段与导叶的检修、节段与导叶的检修v((1)用深度游标卡尺测量口环面高度(平均测量四点),做好记录用深度游标卡尺测量口环面高度(平均测量四点),做好记录拆下口环螺钉,用顶丝将口环退出拆下口环螺钉,用顶丝将口环退出v((2)用深度游标卡尺测量导叶衬套高度,做好记录拆下螺丝,用)用深度游标卡尺测量导叶衬套高度,做好记录拆下螺丝,用铜棒退出导叶衬套,做好记录。

      铜棒退出导叶衬套,做好记录v((3)用紫铜棒打导叶筋板,退出导叶,做好导叶固定销孔方位记号,)用紫铜棒打导叶筋板,退出导叶,做好导叶固定销孔方位记号,放到胶皮板上放到胶皮板上38 v((4)将分解下来的节段部件,使用砂布清扫节段内径,节段外端两)将分解下来的节段部件,使用砂布清扫节段内径,节段外端两侧导叶外圆配合的止口内径侧导叶外圆配合的止口内径v((5)止口间隙检查(用长度游标卡尺)给水泵节段之间都是卡口)止口间隙检查(用长度游标卡尺)给水泵节段之间都是卡口配合的,止口间的配合间隙过大会影响泵转子静子的同心度,检查配合的,止口间的配合间隙过大会影响泵转子静子的同心度,检查方法如下:方法如下:v将相邻的节段叠置于平板上,在上面的泵壳上放好百分表,随后将将相邻的节段叠置于平板上,在上面的泵壳上放好百分表,随后将上节段沿十字方向往复推动测量二次,百分表读数的差为止口之间上节段沿十字方向往复推动测量二次,百分表读数的差为止口之间的间隙通常止口配合间隙为的间隙通常止口配合间隙为0.06-0.10mm,若间隙大于,若间隙大于0.12mm,应进行修复最简单的方法是间隙较大的节段止口上均,应进行修复。

      最简单的方法是间隙较大的节段止口上均匀堆焊匀堆焊6-8处,然后按需要的尺寸进行车销处,然后按需要的尺寸进行车销39 v(6)使用游标卡尺测量节段内径、止口内径与节段密封环外径、导)使用游标卡尺测量节段内径、止口内径与节段密封环外径、导叶外圆的配合间隙应叶外圆的配合间隙应≤0.10mm(测量时要对称进行)测量时要对称进行)v((7)将节段轻轻放在平台上,使用百分表上平台上测量节段两侧外)将节段轻轻放在平台上,使用百分表上平台上测量节段两侧外端面的平行度,其误差端面的平行度,其误差≤0.02mm若超差则采用专门研磨胎具的方若超差则采用专门研磨胎具的方法来研磨修复(或用车床加工)法来研磨修复(或用车床加工)v((8)用油光锉修复平面堆边,用丝锥清扫密封环处螺丝孔用油光锉修复平面堆边,用丝锥清扫密封环处螺丝孔v((9)检查节段止口外圆及平面无沟痕、裂纹或砂眼等,平面应光滑检查节段止口外圆及平面无沟痕、裂纹或砂眼等,平面应光滑v((10)用冲头分别在导叶的叶片、紫铜销上打上冲窝,用手枪电钻钻)用冲头分别在导叶的叶片、紫铜销上打上冲窝,用手枪电钻钻出紫铜销出紫铜销v((11)检查导叶内直径尺寸,使其符合图纸要求,此处间隙小于)检查导叶内直径尺寸,使其符合图纸要求,此处间隙小于0.10mm,否则应更换导叶。

      导叶)涂上二硫化钼否则应更换导叶导叶)涂上二硫化钼v((12)检查导叶叶片流道是否光滑,有无毛刺用砂布清扫导叶体上)检查导叶叶片流道是否光滑,有无毛刺用砂布清扫导叶体上内孔,去掉毛刺内孔,去掉毛刺v((13)去掉紫铜销孔内的杂物,镶上紫铜销,用锉刀修至露出)去掉紫铜销孔内的杂物,镶上紫铜销,用锉刀修至露出1±0.10mm即可v((14)将导叶套装入导叶,将口环装入节段内,导叶衬大庆后和口环)将导叶套装入导叶,将口环装入节段内,导叶衬大庆后和口环后应加后应加0.3mm高压石棉板螺钉头不能凸出平面(将导叶按拆下来高压石棉板螺钉头不能凸出平面(将导叶按拆下来时的记号对正,用铜棒轻轻敲打,装入节段内使其到位)时的记号对正,用铜棒轻轻敲打,装入节段内使其到位)40 v6、密封环及导叶套的检修、密封环及导叶套的检修v((1)使用游标卡尺测密封环直径)使用游标卡尺测密封环直径A,依次测量,依次测量1至至8级v((2)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导叶套内径)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导叶套内径A,依次做好记录依次做好记录v((3)若密封环某处有毛刺,可用油光锉或油石修复若密封环某处有毛刺,可用油光锉或油石修复v((4)将拆下来的导叶套按顺序摆放整齐(清扫导叶内径)。

      将拆下来的导叶套按顺序摆放整齐(清扫导叶内径)v((5)依次测量)依次测量1至至8叶轮口环直径叶轮口环直径B,做好记录做好记录A-B≤0.60-0.80mm,最大不能超过,最大不能超过1mm,否则应更换新件否则应更换新件v((6)测量轴的挡套外径)测量轴的挡套外径B(或叶轮轮毂外径处),依次做好记录或叶轮轮毂外径处),依次做好记录A-B≤0.50-0.80mm否则应考虑换新件否则应考虑换新件v((7)使用砂布清扫干净导叶套内,外径,有毛刺可用油光锉或油)使用砂布清扫干净导叶套内,外径,有毛刺可用油光锉或油石修复41 v7、平衡机构检修、平衡机构检修v((1)用砂布清扫平衡板、平衡板压盖、平衡盘、平衡衬套等部件检查)用砂布清扫平衡板、平衡板压盖、平衡盘、平衡衬套等部件检查其表面是否有裂纹、磨损其表面是否有裂纹、磨损v((2)对平衡盘与平衡板工作面做金相检查,看其硬度是否达到图纸规定)对平衡盘与平衡板工作面做金相检查,看其硬度是否达到图纸规定值v((3)用游标卡尺测量平衡衬套内径与轴套外径的配合间隙应小于)用游标卡尺测量平衡衬套内径与轴套外径的配合间隙应小于0.65-0.80mm,如超差可换新件。

      如超差可换新件v((4)将平衡板、平衡盘放在平台上,用深度游标卡尺测四周四点高度,)将平衡板、平衡盘放在平台上,用深度游标卡尺测四周四点高度,做好记录,偏差值应小于做好记录,偏差值应小于0.02mmv((5)用游戏标卡尺测量平衡板压盖内径与平衡盘外径尺寸,该间隙应小)用游戏标卡尺测量平衡板压盖内径与平衡盘外径尺寸,该间隙应小于于0.80-1.0mm,待组装后再用塞尺校核该间隙值待组装后再用塞尺校核该间隙值v((6)平衡机构所采用密封件,如)平衡机构所采用密封件,如“O”型胶圈等必须全部更换型胶圈等必须全部更换v((7)清扫平衡板压盖固定螺丝,检查其螺纹情况,更换弹簧垫,涂好二)清扫平衡板压盖固定螺丝,检查其螺纹情况,更换弹簧垫,涂好二硫化钼v((8)将出水段与平衡板配合密封面涂上二硫化钼,并将定位销与销孔对)将出水段与平衡板配合密封面涂上二硫化钼,并将定位销与销孔对正,压入平衡板,可用紫铜棒对称均匀敲打,注意切勿碰伤密封面正,压入平衡板,可用紫铜棒对称均匀敲打,注意切勿碰伤密封面v((9)将平衡板压圈按着固定螺栓孔对正压入,使用梅花扳手或重型扳手)将平衡板压圈按着固定螺栓孔对正压入,使用梅花扳手或重型扳手将螺母拧紧,紧固好平衡板压圈。

      用深度游标卡尺检查是否紧均匀,注将螺母拧紧,紧固好平衡板压圈用深度游标卡尺检查是否紧均匀,注意勿伤平衡板端面意勿伤平衡板端面42 v8、滑销系统检修、滑销系统检修v((1)用手锤和铜棒将洞销从键槽中取出,使用平面锉刀修去滑销)用手锤和铜棒将洞销从键槽中取出,使用平面锉刀修去滑销槽道中的毛刺及滑销键上的毛刺,并将锐角倒钝,用布擦干净槽道中的毛刺及滑销键上的毛刺,并将锐角倒钝,用布擦干净v((2)使用游标卡尺测量滑销槽道的宽度,测量)使用游标卡尺测量滑销槽道的宽度,测量2次,做好记录次,做好记录测量滑销键的宽度,测量测量滑销键的宽度,测量2次,其与槽的配合(间隙)应次,其与槽的配合(间隙)应≤0.10-0.15mmv((3)装配时,出水侧滑槽上下对正,然后将滑销键插入槽道使)装配时,出水侧滑槽上下对正,然后将滑销键插入槽道使用塞尺测量滑销间隙,若不能满足要求应重新修复,即间隙小用锉用塞尺测量滑销间隙,若不能满足要求应重新修复,即间隙小用锉刀修复,间隙大应考虑更换新键,或者进行补焊后再用锉刀修正刀修复,间隙大应考虑更换新键,或者进行补焊后再用锉刀修正43 44 45 46 转转     子子      结结        构构转子试装的目的及装前准备转子试装的目的及装前准备转转￿￿￿￿￿子子￿￿￿￿￿检检￿￿￿￿￿修修47 一、转子结构一、转子结构v结构:给水泵的转子由轴、键、轴套、诱导轮、叶轮、平衡盘、调结构:给水泵的转子由轴、键、轴套、诱导轮、叶轮、平衡盘、调整环、背帽等组成。

      整环、背帽等组成48 二、转子试装的目的及装前准备二、转子试装的目的及装前准备v1、目的、目的v从转子结构可知,转子是由许多套装在轴上的零件组成用锁紧螺从转子结构可知,转子是由许多套装在轴上的零件组成用锁紧螺母固定各零件在轴上的相对位置因此,各零件接触端面的制造误母固定各零件在轴上的相对位置因此,各零件接触端面的制造误差(各端面不垂直的影响)集中反映在转子上,如果各部分跳动过差(各端面不垂直的影响)集中反映在转子上,如果各部分跳动过大,则泵在运行时就容易产生研磨经过检查发现跳动超差了,必大,则泵在运行时就容易产生研磨经过检查发现跳动超差了,必须认真查找超差的原因并设法清除须认真查找超差的原因并设法清除v通过试装还可以调整好叶轮间的轴向距离,保证叶轮和导叶流道中通过试装还可以调整好叶轮间的轴向距离,保证叶轮和导叶流道中心的对正心的对正v2、准备、准备v((1)在试装前,应对各部件的尺寸进行一下校对,特别对新更新)在试装前,应对各部件的尺寸进行一下校对,特别对新更新的部件要详细地检测,严格检查转子各套装件(轴套、叶轮和平衡的部件要详细地检测,严格检查转子各套装件(轴套、叶轮和平衡盘)的端面平衡度。

      盘)的端面平衡度v((2)各部位的端面跳动不能大于)各部位的端面跳动不能大于0.015mm,如超标应设法消除,如超标应设法消除(消除的方法是对超标部位进行研磨或上磨床加工)消除的方法是对超标部位进行研磨或上磨床加工)v((3)叶轮在试装之前应做静平衡(方法在)叶轮在试装之前应做静平衡(方法在<叶轮检修叶轮检修>中介绍)中介绍)49 v3、试装步骤、试装步骤v((1)将所有套装件清扫干净,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以上部件的内)将所有套装件清扫干净,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以上部件的内径,同时测量挡套、调整套、热膨胀套、轴套的外径,做好记录径,同时测量挡套、调整套、热膨胀套、轴套的外径,做好记录v((2)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叶轮口环处直径,测量平衡盘的外径,做)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叶轮口环处直径,测量平衡盘的外径,做好记录v((3)所测的转子部件的尺寸与其零件图对比,误差均不能超过各)所测的转子部件的尺寸与其零件图对比,误差均不能超过各部件最大误差,否则应更换超差件部件最大误差,否则应更换超差件v((4)将轴放置在专用架台上,分别将入口侧轴套及诱导轮装在轴)将轴放置在专用架台上,分别将入口侧轴套及诱导轮装在轴上,将次级叶轮卡环装上。

      上,将次级叶轮卡环装上v((5)用火焊接加热次级叶轮,注意加热的顺序由外向里,加热温)用火焊接加热次级叶轮,注意加热的顺序由外向里,加热温度控制在度控制在150℃℃-200℃℃左右,戴上专用手套,将加热好的叶轮拿左右,戴上专用手套,将加热好的叶轮拿起,从出口侧套入轴用手拉葫芦将轴吊起,使叶轮穿过架台,放起,从出口侧套入轴用手拉葫芦将轴吊起,使叶轮穿过架台,放下轴,将叶轮反复旋转着推到指定位置(用铜棒敲打到位,装上吊下轴,将叶轮反复旋转着推到指定位置(用铜棒敲打到位,装上吊环和键),靠到轴的卡环处依次加热将全部叶轮按上述方法装在环和键),靠到轴的卡环处依次加热将全部叶轮按上述方法装在轴上(用深度游标卡尺测量叶轮到轴肩的距离)装上平衡盘前调轴上(用深度游标卡尺测量叶轮到轴肩的距离)装上平衡盘前调整套、平衡盘、调整环、轴套、背帽等,并将轴套两侧的背帽用力整套、平衡盘、调整环、轴套、背帽等,并将轴套两侧的背帽用力紧固(入口轴侧影对轮装入)紧固(入口轴侧影对轮装入)50 v4、转子的测量、转子的测量v((1)将百分表、磁力表座组装在一起,使其吸附在专用架台上,按下)将百分表、磁力表座组装在一起,使其吸附在专用架台上,按下图(图图(图4-2-1)各点位置,测量晃动值,做好记录(首先测量平衡盘)各点位置,测量晃动值,做好记录(首先测量平衡盘的瓢偏度,然后测量叶轮密封处及套件的跳动)。

      的瓢偏度,然后测量叶轮密封处及套件的跳动)51 v转子测量各点要求(精度要求)如下:转子测量各点要求(精度要求)如下:v3-21点叶轮密封处跳动应小于点叶轮密封处跳动应小于0.08mmv4-22点挡套处的晃动值小于点挡套处的晃动值小于0.06mmv24点、点、2点轴套处的跳动值小于点轴套处的跳动值小于0.05mmv平衡盘及对轮的瓢偏值应小于平衡盘及对轮的瓢偏值应小于0.02mmv((2)测量时架台应牢固,地脚一定要调整水平,测量时,盘动转)测量时架台应牢固,地脚一定要调整水平,测量时,盘动转子应缓慢,以防止串动过大,影响晃动的真实性子应缓慢,以防止串动过大,影响晃动的真实性v5、测量叶轮间距(测量各叶轮间的距离,如有超差,进行调整)、测量叶轮间距(测量各叶轮间的距离,如有超差,进行调整)v((1)使用专用长脚游标卡尺分别按下列标出的位置进行测量,反)使用专用长脚游标卡尺分别按下列标出的位置进行测量,反复测量复测量3次,做好记录次,做好记录v最大值最大值≤120+0.5mmv最小值最小值≥120-0.5mmv((2)如果转子上的零件有新更换的,特别是叶轮等对转子试装后)如果转子上的零件有新更换的,特别是叶轮等对转子试装后应去泵制造厂作平衡试验。

      应去泵制造厂作平衡试验52 53 54 水水￿￿￿￿￿泵泵￿￿￿￿￿组组￿￿￿￿￿装装入入 口口 端端 盖盖 及及 轴轴 就就 位位组组 装装 叶叶 轮轮 及及 节节 段段组组 装装 出出 口口 端端 盖盖 和和 紧紧 固固 大大 螺螺 栓栓平平 衡衡 机机 构构 的的 组组 装装 与与 调调 整整轴轴 承承55 一、入口端盖及轴就位一、入口端盖及轴就位v1. 用手拉葫芦将入口端盖吊起,慢慢移到泵的基座上,注意入口用手拉葫芦将入口端盖吊起,慢慢移到泵的基座上,注意入口端盖的横销和纵销不能碰伤,装入泵角螺栓,用扳手拧紧,并用大端盖的横销和纵销不能碰伤,装入泵角螺栓,用扳手拧紧,并用大锤砸紧v2. 用手拉葫芦将轴找好平衡后慢慢吊起,注意固定在轴一端的钢用手拉葫芦将轴找好平衡后慢慢吊起,注意固定在轴一端的钢丝绳下部应垫好厚度为丝绳下部应垫好厚度为2mm胶皮板或棉纱胶皮板或棉纱v3. 将轴慢慢移至进水段的内孔中注意轴前端穿入进水段护套时,将轴慢慢移至进水段的内孔中。

      注意轴前端穿入进水段护套时,应缓慢对正中心,忽碰撞护套,以防拉出毛刺应缓慢对正中心,忽碰撞护套,以防拉出毛刺v4. 在轴的出水段轴径的位置上支好架或千斤顶,用其调整轴及护在轴的出水段轴径的位置上支好架或千斤顶,用其调整轴及护套的同心度放下吊勾,取下钢丝绳套的同心度放下吊勾,取下钢丝绳v5. 将入口轴套、键清扫干净后装在轴上,并将入口轴套及胶圈压将入口轴套、键清扫干净后装在轴上,并将入口轴套及胶圈压环装入轴上,用轴套背帽紧固,注意紧力要适度,不能太松和太紧环装入轴上,用轴套背帽紧固,注意紧力要适度,不能太松和太紧v6. 作好入口冷却水室端盖和密封垫(用作好入口冷却水室端盖和密封垫(用1mm厚的高压石棉板),厚的高压石棉板),然后涂上二硫化钼然后涂上二硫化钼v7. 用手拉葫芦将入口冷却水室端盖吊平,慢慢地装入,然后用紧用手拉葫芦将入口冷却水室端盖吊平,慢慢地装入,然后用紧固螺栓紧到位,注意均匀地紧入固螺栓紧到位,注意均匀地紧入v8. 将入口端轴瓦下部装入轴承体内将入口端轴瓦下部装入轴承体内56 二、组装叶轮及节段二、组装叶轮及节段v1. 将入口诱导轮及键装在轴上,注意调整一下轴的轴向位置,使其诱导轮到位。

      将入口诱导轮及键装在轴上,注意调整一下轴的轴向位置,使其诱导轮到位将第一级密封环盖板密封结合面处涂上二硫化钼,用手拉葫芦吊起装入入口端将第一级密封环盖板密封结合面处涂上二硫化钼,用手拉葫芦吊起装入入口端盖,待止口到位后用铜棒对称敲打使其到位盖,待止口到位后用铜棒对称敲打使其到位v2. 将首级叶轮内孔及密封环处擦干净,并涂上二硫化钼,将叶轮用火焊加热至将首级叶轮内孔及密封环处擦干净,并涂上二硫化钼,将叶轮用火焊加热至250℃℃左右加热叶轮的方法:从叶轮的外缘开始加热,温度在左右加热叶轮的方法:从叶轮的外缘开始加热,温度在150℃℃左右时,左右时,加热叶轮盖板到加热叶轮盖板到200℃℃-250℃℃,迅速加热叶轮轮毂到,迅速加热叶轮轮毂到250℃℃-300℃℃(用铜棒(用铜棒敲打叶轮装入)敲打叶轮装入)v3. (组装叶轮节段部分)用一人带上隔热手套,迅速将叶轮套在轴上当叶轮(组装叶轮节段部分)用一人带上隔热手套,迅速将叶轮套在轴上当叶轮移到轴支架时迅速抬起轴,撤下轴支架,使叶轮通过,再重新支好轴,当叶轮移到轴支架时迅速抬起轴,撤下轴支架,使叶轮通过,再重新支好轴,当叶轮移上末级叶轮轴径后,应左右晃动叶轮向前移到直至首级叶轮处。

      移上末级叶轮轴径后,应左右晃动叶轮向前移到直至首级叶轮处v4. 放好首级叶轮键和卡环后,迅速将叶轮靠死在卡槽定位处,测量一下叶轮尾放好首级叶轮键和卡环后,迅速将叶轮靠死在卡槽定位处,测量一下叶轮尾部端面至下一级卡槽处的轴向距离,其值应为部端面至下一级卡槽处的轴向距离,其值应为26mmv5. 使用手拉葫芦吊起已检修完毕的节段,迅速移至轴上效仿叶轮穿入方法,越使用手拉葫芦吊起已检修完毕的节段,迅速移至轴上效仿叶轮穿入方法,越过轴支架,担在泵基座两侧过轴支架,担在泵基座两侧v6. 用千斤顶调整好同心度,使用大铜锤轻振,使其靠死在进水段或节段处,注用千斤顶调整好同心度,使用大铜锤轻振,使其靠死在进水段或节段处,注意在导叶内套和挡套相配时应缓慢,以防碰出毛刺,为便于安装应将导叶套内意在导叶内套和挡套相配时应缓慢,以防碰出毛刺,为便于安装应将导叶套内径、节段止口处等涂上二硫化钼径、节段止口处等涂上二硫化钼v7. 效仿穿入首级叶轮的方法,穿入第二级叶轮卡环、节段,直至末级叶轮注效仿穿入首级叶轮的方法,穿入第二级叶轮卡环、节段,直至末级叶轮注意将所有零件用压缩空气吹干净意将所有零件用压缩空气吹干净57 三、组装出口端盖和紧固大螺栓三、组装出口端盖和紧固大螺栓v1. 用手拉葫芦将出口端盖吊起(注意吊平),慢慢移到轴头位置,然后穿用手拉葫芦将出口端盖吊起(注意吊平),慢慢移到轴头位置,然后穿入轴到泵座底角落下,用千斤顶将轴支起,同时调整好同心度,然后在出入轴到泵座底角落下,用千斤顶将轴支起,同时调整好同心度,然后在出口端盖两侧用大锤均匀地敲打到止口,对称穿入两个螺栓,对称紧固。

      口端盖两侧用大锤均匀地敲打到止口,对称穿入两个螺栓,对称紧固v2. 依次穿入其它几根螺栓,将其拧紧用依次穿入其它几根螺栓,将其拧紧用14磅(磅(P)大锤,按下面动画所)大锤,按下面动画所示次序进行对角紧固,全部紧固后,将所有穿杠螺母示次序进行对角紧固,全部紧固后,将所有穿杠螺母“0”刻线拧一周至出刻线拧一周至出水段平面上的刻线水段平面上的刻线“1、、2、、3…12”的标记上,力矩大约为的标记上,力矩大约为700公斤米公斤米((kgm)v3. 紧好螺母后,用内径千分尺或专用工具与塞尺测量进水段及出水段上的紧好螺母后,用内径千分尺或专用工具与塞尺测量进水段及出水段上的端面三个方向长度误差在端面三个方向长度误差在0.1mm以内(各节段之间间隙应和拆卸时记录以内(各节段之间间隙应和拆卸时记录值一致)值一致)v4. 如发现有超差现象,可采用加热紧固的方法,在允许的如发现有超差现象,可采用加热紧固的方法,在允许的“0-1”刻线范刻线范围内调整围内调整v5. 用塞尺检查各节段止口,达不到实际间隙时,也采用全部螺栓加热方法,用塞尺检查各节段止口,达不到实际间隙时,也采用全部螺栓加热方法,拧紧力矩达拧紧力矩达768公斤米(公斤米(kgm)。

      v6. 螺栓采用加热法加热时,加热点在螺栓中间位置圆周均匀加热,温度螺栓采用加热法加热时,加热点在螺栓中间位置圆周均匀加热,温度控制在控制在250℃℃以下,加热长度为以下,加热长度为80-100mm58 四、平衡机构的组装与调整四、平衡机构的组装与调整v1. 紧固泵体螺栓合格后,此时应对轴的总串量进行测量,测量方法:如泵紧固泵体螺栓合格后,此时应对轴的总串量进行测量,测量方法:如泵叶轮采用加热法装在轴上的,来回推动转子即可如采用滑装的叶轮,将叶轮采用加热法装在轴上的,来回推动转子即可如采用滑装的叶轮,将平衡盘反装在轴上,然后装上轴套紧固背帽再进行测量转子的总串量应平衡盘反装在轴上,然后装上轴套紧固背帽再进行测量转子的总串量应满足满足8±0.5mm要求v2. 将调整套、平衡盘、压环、轴套、轴套垫圈、背帽内径涂好二硫化钼后将调整套、平衡盘、压环、轴套、轴套垫圈、背帽内径涂好二硫化钼后依次套装轴上(将背帽打紧,测量周颈距离),注意不可装上密封胶圈依次套装轴上(将背帽打紧,测量周颈距离),注意不可装上密封胶圈(用压铅丝法来测量一下平行度)用压铅丝法来测量一下平行度)v3. 在进水段轴头处支好百分表,用力推靠转子,使平衡盘靠死在平衡板上,在进水段轴头处支好百分表,用力推靠转子,使平衡盘靠死在平衡板上,调整好表,记好表数。

      用力在进水侧向出水侧推转子,直至靠死为止反调整好表,记好表数用力在进水侧向出水侧推转子,直至靠死为止反复测量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其串动量应满足次,取平均值,其串动量应满足4±0.5mmv4. 若串量大,应在平衡板上加垫或车短平衡套进行调整若串量过小,应若串量大,应在平衡板上加垫或车短平衡套进行调整若串量过小,应在平衡板后减垫片,或加长平衡套方法来调整在平衡板后减垫片,或加长平衡套方法来调整v5. 将调整好的部件重新装配,注意此时应装上胶圈将调整好的部件重新装配,注意此时应装上胶圈59 五、轴承五、轴承v1. 做好出口侧冷却水室端盖的垫片(用做好出口侧冷却水室端盖的垫片(用1.0mm厚高压石棉板),将冷却厚高压石棉板),将冷却水室端盖用手拉葫芦吊起(吊平)穿入轴套内,用梅花扳手紧固,注意均水室端盖用手拉葫芦吊起(吊平)穿入轴套内,用梅花扳手紧固,注意均匀紧固v2. 将出口侧轴瓦下部放入轴承体内(注意两侧应相等,否则调整轴承体螺将出口侧轴瓦下部放入轴承体内(注意两侧应相等,否则调整轴承体螺栓入口侧下瓦在此之前已放入),两侧分别在轴瓦上支上百分表,分别栓入口侧下瓦在此之前已放入),两侧分别在轴瓦上支上百分表,分别将两侧轴向上撬起,看准表的读数(做记录)。

      将两侧轴向上撬起,看准表的读数(做记录)v3. 两侧下瓦的上抬值为两侧下瓦的上抬值为0.55-0.60mm若小于此值,旋紧轴承座下部若小于此值,旋紧轴承座下部的顶丝,若大于此值,放松该调整顶丝,使其满足规定要求的顶丝,若大于此值,放松该调整顶丝,使其满足规定要求v4. 调整完毕后,紧固轴承端面螺栓,插上定位销钉调整完毕后,紧固轴承端面螺栓,插上定位销钉v5. 在两侧轴瓦处放少许透平油,用手盘动转子应转动灵活无卡涩,否则应在两侧轴瓦处放少许透平油,用手盘动转子应转动灵活无卡涩,否则应重新调整重新调整v6. 将上瓦分别装好,合上上盖,用压铅丝法压好紧力,测量两遍取出平均将上瓦分别装好,合上上盖,用压铅丝法压好紧力,测量两遍取出平均值,紧力为值,紧力为0.03mm,(调整紧力)可在轴瓦上下盖结合面加减垫来实现调整紧力)可在轴瓦上下盖结合面加减垫来实现v7. 测量调整完各部尺寸后,应拆下轴瓦,组装动、静油档,调整动、静油测量调整完各部尺寸后,应拆下轴瓦,组装动、静油档,调整动、静油档的轴向间隙,在动、静平衡盘靠死的情况下应保证动、静油档在档的轴向间隙,在动、静平衡盘靠死的情况下应保证动、静油档在4±0.5mm范围之内,然后将动油档顶丝紧固,合上上瓦盖,插好定位销范围之内,然后将动油档顶丝紧固,合上上瓦盖,插好定位销钉,然后紧固螺栓。

      钉,然后紧固螺栓60 LOGO             一、水泵概述一、水泵概述二、多级给水泵解体二、多级给水泵解体/ /组装检修工艺组装检修工艺三、联轴器找正中心三、联轴器找正中心四、轴弯曲测量及直轴工艺四、轴弯曲测量及直轴工艺61 一、联轴器简介一、联轴器简介v1、联轴器的作用:、联轴器的作用:v联轴器是使泵轴与原动机相互连接并传递功率的部件联轴器是使泵轴与原动机相互连接并传递功率的部件v2、泵常用的联轴器有三种:、泵常用的联轴器有三种:v爪型弹性联轴器(图爪型弹性联轴器(图4-7-1))62 v柱销弹性联轴器(图柱销弹性联轴器(图4-7-2)63 v球面齿轮联轴器球面齿轮联轴器v3、给水泵常用的有两种:、给水泵常用的有两种:v柱销弹性联轴器,广泛使用于柱销弹性联轴器,广泛使用于10万机组以下的给水泵组;万机组以下的给水泵组;20万机组以上万机组以上大型给水泵组采用的是球百齿轮联轴器大型给水泵组采用的是球百齿轮联轴器64       二、找中心的目的二、找中心的目的             联轴器找中心是机组安装和大修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保证机组联轴器找中心是机组安装和大修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保证机组平稳运行,延长使用寿命,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机组的安全运行;平稳运行,延长使用寿命,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机组的安全运行;提高机组的热经济性。

      转动设备轴的中心如果找得不准,会引起机提高机组的热经济性转动设备轴的中心如果找得不准,会引起机组的超常振动,旋转负荷增加组的超常振动,旋转负荷增加,增加动静部分摩擦增加动静部分摩擦,且两轴的中心偏差且两轴的中心偏差不超过规定的数值不超过规定的数值                目的:是使一转子轴中心线为另一转子轴中心线的延续曲线目的:是使一转子轴中心线为另一转子轴中心线的延续曲线         两对轮中心是延续的,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两对轮中心是延续的,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使两个对轮中心重合,也就是使两对轮的外圆同心使两个对轮中心重合,也就是使两对轮的外圆同心         2、使两个对轮的结合面(端面)平行(两轴中心线平行)使两个对轮的结合面(端面)平行(两轴中心线平行)        对轮的加工误差对找中心的影响:对轮的加工误差对找中心的影响:        结论:找中心时,必须将两对轮依照原来的连接位置连在一起同时结论:找中心时,必须将两对轮依照原来的连接位置连在一起同时转动         65 三、找中心前的准备工作三、找中心前的准备工作v1、检查并清除可能影响转子找中心的各种因素,清楚对轮上的油垢、锈、检查并清除可能影响转子找中心的各种因素,清楚对轮上的油垢、锈斑;检查各瓦是否处于良好状态;检查两个转子是否处于自由状态。

      斑;检查各瓦是否处于良好状态;检查两个转子是否处于自由状态v2、如图、如图4-7-4、图、图4-7-5将专用胎具将专用胎具-桥规定的转子(不需找中心)的对桥规定的转子(不需找中心)的对轮上百分表在转用胎具上必须固定牢固,测量标活动自如百分表在转用胎具上必须固定牢固,测量标活动自如66 v测量外圆值的百分表测量杆要垂直轴线,其中心通过轴心,测量端面值的测量外圆值的百分表测量杆要垂直轴线,其中心通过轴心,测量端面值的两个百分表应在同一直径上,且离中心距离要相等其测量杆要与测量端两个百分表应在同一直径上,且离中心距离要相等其测量杆要与测量端面垂直,测量端面必须光滑、平整装好后试转一圈,在转回到起始位置面垂直,测量端面必须光滑、平整装好后试转一圈,在转回到起始位置后,测量外圆面值的百分表读数应复原测量端面值的两个百分表读数的后,测量外圆面值的百分表读数应复原测量端面值的两个百分表读数的差值与起始位置的差值相同差值与起始位置的差值相同67 v3、将百分表的小指针调到最程的中间、将百分表的小指针调到最程的中间“5”,大针对到零使用专用卡轴器,大针对到零使用专用卡轴器具转动固定端转子,将桥规转到上方,先测出外圆值具转动固定端转子,将桥规转到上方,先测出外圆值b1和端面值和端面值a1、、a3,,外圆值记录在圆外,端面值记录在圆内,如图外圆值记录在圆外,端面值记录在圆内,如图4-7-6所示。

      每转所示每转90°一次,一次,共测记四次当转子转动一圈后,测得的数据如图共测记四次当转子转动一圈后,测得的数据如图4-7-6所示68 v4、设、设a为端面上、下不平行值,为端面上、下不平行值,aˊ 为端面左右不平行值,为端面左右不平行值,b为外圆上、为外圆上、下中心差,下中心差,bˊ为外圆左右中心差为外圆左右中心差v在计算时,将大数作被减数,并将计算结果记在被减数位置上,根据上述在计算时,将大数作被减数,并将计算结果记在被减数位置上,根据上述计算所得计算所得a、、aˊ、、b、、bˊ绘制编差总结图如图绘制编差总结图如图4-7-769 v5、根据偏差总结图,绘制中心状态图,如图、根据偏差总结图,绘制中心状态图,如图4-7-8v6、根据中心状态图,计算轴瓦调数量,方法如下:、根据中心状态图,计算轴瓦调数量,方法如下:v先求出先求出X轴承与轴承与Y轴承为消除轴承为消除a (含(含a、、aˊ )值的调整量:)值的调整量:v ΔX=L1a/D ΔY=La/D  v总的调整为总的调整为 ΔX±a;;ΔY±b v7、常见的给水泵找中心,如果是电机与泵直接驱动的应与调整电机瓦座、常见的给水泵找中心,如果是电机与泵直接驱动的应与调整电机瓦座地脚为主。

      如果是用液力偶合器联接的应调整泵地脚为主地脚为主如果是用液力偶合器联接的应调整泵地脚为主v中心的允许误差值:中心的允许误差值:v圆:不大于圆:不大于0.05mm,,v面:不大于面:不大于0.04mm70 四、测量数据产生误差的原因及注意事项四、测量数据产生误差的原因及注意事项v有外力作用在转子上,如对轮临时连接的销子蹩劲和盘车装置的影响有外力作用在转子上,如对轮临时连接的销子蹩劲和盘车装置的影响v百分表固定不牢固或百分表卡得过紧;测量部位不平或桥规的测位有斜度;百分表固定不牢固或百分表卡得过紧;测量部位不平或桥规的测位有斜度;桥规固定不牢固或刚性差;读百分表时,发生误读、误记桥规固定不牢固或刚性差;读百分表时,发生误读、误记v垫片片数过多,垫片不平、有毛刺或宽度过大垫片片数过多,垫片不平、有毛刺或宽度过大v在用塞尺测量时,易产生对塞尺厚度误认,当塞尺厚度值看不清或塞尺片在用塞尺测量时,易产生对塞尺厚度误认,当塞尺厚度值看不清或塞尺片数较多时,用分厘卡测量其厚度数较多时,用分厘卡测量其厚度v通常将桥规的固定端装在非调整侧的对轮上,以减少推理上的错误通常将桥规的固定端装在非调整侧的对轮上,以减少推理上的错误。

      v轴承安装不良,垫铁与轴承洼窝接触情况不良,轴瓦经调整之后重新装入轴承安装不良,垫铁与轴承洼窝接触情况不良,轴瓦经调整之后重新装入时不能复原时不能复原v轴瓦调整装复后,别忘记调整轴瓦紧力轴瓦调整装复后,别忘记调整轴瓦紧力71 联轴器找中心方法联轴器找中心方法   ---   分析结果分析结果v测量结果分析:联轴器找中心常遇见四种情况 1、联轴器同心、平行,正常不处理 2、联轴器同心、不平行 3、联轴器平行、不同心 4、联轴器不平行、不同心72 LOGO             一、水泵概述一、水泵概述二、多级给水泵解体二、多级给水泵解体/ /组装检修工艺组装检修工艺三、联轴器找正中心三、联轴器找正中心四、轴弯曲测量及直轴工艺四、轴弯曲测量及直轴工艺73 转子测量转子测量v测量的量测量的量:锥度、椭圆度、晃度、瓢偏度和弯曲度锥度、椭圆度、晃度、瓢偏度和弯曲度一、轴颈的锥度和椭圆度一、轴颈的锥度和椭圆度1、锥度:、锥度:v概念:概念:轴颈轴颈上同一上同一纵断面内纵断面内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之差称为轴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之差称为轴颈的锥度颈的锥度v测量:用测量:用外径千分尺外径千分尺在同一纵断面上沿轴线测量转子的直径。

      在同一纵断面上沿轴线测量转子的直径2、椭圆度:、椭圆度:v概念:同一概念:同一横断面内横断面内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之差为轴的椭圆度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之差为轴的椭圆度v测量测量1:可以用:可以用外径千分尺外径千分尺在同一横断面的各个方位上测量在同一横断面的各个方位上测量其直径即可测得该横断面的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其直径即可测得该横断面的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v测量测量2:将转子放在轴承内用:将转子放在轴承内用百分表百分表测得其最大测得其最大晃度值晃度值,即,即为椭圆度为椭圆度74 转子测量转子测量二、晃度及其测量二、晃度及其测量1、晃动和晃度:、晃动和晃度:v晃动:转子上旋转零件外圆面对轴心线的径向跳动,称为径向晃动:转子上旋转零件外圆面对轴心线的径向跳动,称为径向晃动,简称晃动晃动,简称晃动v晃度:晃动程度的大小称为晃度晃度:晃动程度的大小称为晃度v晃度测量:用百分表晃度测量:用百分表①①安装表安装表②②依次转动测量并记录依次转动测量并记录③③算最大与最小读数差算最大与最小读数差④④最大晃度最大晃度=0.57-0.50                =0.07mm75 2、转子晃度的测量步骤、转子晃度的测量步骤v((1)) 用用00号细砂布,将测量位置打磨光滑,号细砂布,将测量位置打磨光滑,将百分表架固定在稳定的固体上,表的测杆头将百分表架固定在稳定的固体上,表的测杆头支触到被测表面上。

      为了测定最大晃度的位置,支触到被测表面上为了测定最大晃度的位置,一般将圆周划分为一般将圆周划分为8等分,转子键槽向上,并等分,转子键槽向上,并以此标志点为起始位置,用记号笔顺序编号以此标志点为起始位置,用记号笔顺序编号v((2)表的测杆应和测量表面垂直按旋转方向)表的测杆应和测量表面垂直按旋转方向盘动转子,一般情况下,不得逆向盘动转子,盘动转子,一般情况下,不得逆向盘动转子,顺序记录各点测量数据,最后回到起点该点顺序记录各点测量数据,最后回到起点该点的读数应与原始数据相符,否则,应查明原因,的读数应与原始数据相符,否则,应查明原因,并重新对数据进行测量最大晃度值,是直径并重新对数据进行测量最大晃度值,是直径两端,各相对差值中的最大差值两端,各相对差值中的最大差值76 2、转子晃度的测量步骤、转子晃度的测量步骤v((3)) 叶轮轮缘或轮毂上晃度的测量,用安置在叶轮轮缘或轮毂上晃度的测量,用安置在专用表架上的百分表通过加长杆来进行测量,专用表架上的百分表通过加长杆来进行测量,专用表架固定在气缸平面上,百分表处于叶轮的专用表架固定在气缸平面上,百分表处于叶轮的轮缘外边,便于测量和调整轮缘外边,便于测量和调整。

      v((4)) 晃度测量工作,为大修标准项目,应在检晃度测量工作,为大修标准项目,应在检修中执行,但如遇有下列情况,更需仔细地进行修中执行,但如遇有下列情况,更需仔细地进行测量、检查,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并予以处理:测量、检查,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并予以处理:①①叶轮之间的轴段或轮毂,有单侧磨损现象;叶轮之间的轴段或轮毂,有单侧磨损现象;②②设备在运行中,振动较大;设备在运行中,振动较大;③③轴承乌金脱落;轴承乌金脱落;④④轴封单侧摩擦;轴封单侧摩擦;⑤⑤轴封套位置发生偏移;轴封套位置发生偏移;⑥⑥大轴有弯曲的可疑现象大轴有弯曲的可疑现象77       转子晃度测量的注意事项转子晃度测量的注意事项①①在转子等分处作标记时,习惯逆着转子转动在转子等分处作标记时,习惯逆着转子转动的方向顺序编号的方向顺序编号②②晃度的最大值不一定在标记处,所以应记下晃度的最大值不一定在标记处,所以应记下晃度最大值及其具体位置.并打上明显的标晃度最大值及其具体位置.并打上明显的标记,以便检修时核对记,以便检修时核对③③打表时,将表的指针打到中间位置,以防止打表时,将表的指针打到中间位置,以防止因出现负数造成计算的失误。

      因出现负数造成计算的失误④④百分表应安装牢固百分表应安装牢固⑤⑤测量晃度时必须保证转子不反转测量晃度时必须保证转子不反转78 瓢偏度及其测量瓢偏度及其测量1.  概念:概念: 转子上旋转部件端面与轴线不垂直称为瓢转子上旋转部件端面与轴线不垂直称为瓢偏,表示瓢偏程度偏,表示瓢偏程度(即不垂直度)的数值即为瓢偏即不垂直度)的数值即为瓢偏度v测量:必须安装两只百分表测量:必须安装两只百分表79       瓢偏度测量基本步骤瓢偏度测量基本步骤①①安装两只表安装两只表②②依次转动测量并记录依次转动测量并记录(a)③③算两同位平均值并记录算两同位平均值并记录(b)④④算最大与最小读数差值算最大与最小读数差值⑤⑤最大瓢偏度最大瓢偏度=0.54-0.46 =0.08mm80        转子瓢偏度的测量步骤转子瓢偏度的测量步骤v(1)) 转子键槽向上,并以此标志点为起始位置,顺转子键槽向上,并以此标志点为起始位置,顺序将圆周八等分,用记号笔标清序号序将圆周八等分,用记号笔标清序号v((2))  在直径相对在直径相对180℃℃的方向上,固定两只百分表,的方向上,固定两只百分表,把表的测杆对准把表的测杆对准1号和号和5号,距边缘号,距边缘10--15毫米的端毫米的端面上,且与盘面垂直,按转子旋转方向,每次盘动转面上,且与盘面垂直,按转子旋转方向,每次盘动转子子45°,依次对各测点进行测量。

      最后,在回到位置,依次对各测点进行测量最后,在回到位置1和和5测点时,如果转动前后两表指示差值相等,则说明测点时,如果转动前后两表指示差值相等,则说明测量结果基本准确测量结果基本准确v((3))  在测量过程中,各点的指示值如果不是平衡地在测量过程中,各点的指示值如果不是平衡地进行变化,表示百分表不灵活或被测盘面不规则,此进行变化,表示百分表不灵活或被测盘面不规则,此时,应查明原因,加以消除,然后再进行测量,直到时,应查明原因,加以消除,然后再进行测量,直到确信所得到的瓢偏值正确为止确信所得到的瓢偏值正确为止 81        转子瓢偏度的测量步骤转子瓢偏度的测量步骤v((4)) 瓢偏值的计算:先算出两表在同一位置瓢偏值的计算:先算出两表在同一位置读数的平均值然后,求出同一直径上两数之差读数的平均值然后,求出同一直径上两数之差((如图如图),即为该直径上瓢偏度的绝对值,其),即为该直径上瓢偏度的绝对值,其中最大值为最大瓢偏值,即为该直径上瓢偏度中最大值为最大瓢偏值,即为该直径上瓢偏度的绝对值,其中最大值为最大瓢偏值的绝对值,其中最大值为最大瓢偏值v((5)检修中,发现推力瓦块有不均匀的摩擦)检修中,发现推力瓦块有不均匀的摩擦现象,以及推力盘在检修中做了修正以后,叶现象,以及推力盘在检修中做了修正以后,叶轮出现动静摩擦,特别是单侧磨擦;联轴器在轮出现动静摩擦,特别是单侧磨擦;联轴器在找中心过程中,发现端面同一直径相对两点之找中心过程中,发现端面同一直径相对两点之差较大等情况,更应进行仔细的检查和测量。

      差较大等情况,更应进行仔细的检查和测量82         测量瓢偏度的注意事项测量瓢偏度的注意事项v  (1)图与表所列举的数据均为正值,实际工图与表所列举的数据均为正值,实际工作中有负值出现,但其计算方法不变作中有负值出现,但其计算方法不变v (2)若百分表以若百分表以“0”为起点读数时,则应注为起点读数时,则应注意十、意十、—数的读法,在记录和计算时,同样应数的读法,在记录和计算时,同样应注意十、注意十、—数v  (3)用表计算时,其中两表读数差可以用表计算时,其中两表读数差可以A-B,也可以,也可以B-A来计算,但在确定其中之一后来计算,但在确定其中之一后就不能再变就不能再变v (4)图和表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不一定在同一图和表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不一定在同一条直径线上出现不对称情况是正常的,说明条直径线上出现不对称情况是正常的,说明转体的端面变形是非对称的扭曲转体的端面变形是非对称的扭曲83         晃动和瓢偏对转体的影响晃动和瓢偏对转体的影响v (1)转体晃动要影响转体的平衡,尤其是大直径、高转速转体晃动要影响转体的平衡,尤其是大直径、高转速的转体其影响程度更为严重的转体其影响程度更为严重。

      v (2)对动静间隙有严格要求的转体,晃动、瓢偏过大会造对动静间隙有严格要求的转体,晃动、瓢偏过大会造成动静部件的摩擦成动静部件的摩擦v (3)以端面为工作面的旋转部件,如推力盘、平衡盘的工以端面为工作面的旋转部件,如推力盘、平衡盘的工作面,要求在运行中与静止部件有良好的动态配合若瓢作面,要求在运行中与静止部件有良好的动态配合若瓢偏度过大,则将破坏这种配合,导致盘面受力不匀并破坏偏度过大,则将破坏这种配合,导致盘面受力不匀并破坏油膜油膜(或水膜或水膜)的形成,造成配合面磨损或烧瓦事故的形成,造成配合面磨损或烧瓦事故v (4)转体的连接件,如联轴器的对轮,若晃动度、瓢偏度转体的连接件,如联轴器的对轮,若晃动度、瓢偏度超标,就将影响轴系找中心及联轴器的装配精度,导致机超标,就将影响轴系找中心及联轴器的装配精度,导致机组的振动超常组的振动超常v (5)传动部件,如齿轮其晃动的大小直接关系着轮齿的啮传动部件,如齿轮其晃动的大小直接关系着轮齿的啮合优劣,又如三角带轮的瓢偏与晃动会造成三角皮带的超合优劣,又如三角带轮的瓢偏与晃动会造成三角皮带的超常磨损84       晃动和瓢偏产生的主要原因晃动和瓢偏产生的主要原因v(1)由于轴弯曲而造成转子上的部件瓢偏度、晃动度增加,由于轴弯曲而造成转子上的部件瓢偏度、晃动度增加,越是接近最大弯曲点的部件,其值增加越大。

      越是接近最大弯曲点的部件,其值增加越大v (2)在加工转体上零件时,加工工艺不正确,造成孔与外在加工转体上零件时,加工工艺不正确,造成孔与外圆的同心度、孔与端面的垂直度超标圆的同心度、孔与端面的垂直度超标v (3)在安装、检修时,套装件不按正规工艺进行套装,如在安装、检修时,套装件不按正规工艺进行套装,如键的配合有误、轴与孔间隙过大、套装段有杂质、热套变键的配合有误、轴与孔间隙过大、套装段有杂质、热套变形等v (4)铸件退火铸件退火(或时效或时效)不充分,造成因热应力而变形不充分,造成因热应力而变形v (5)运行中动静部件发生摩擦,造成热变形运行中动静部件发生摩擦,造成热变形v因此,在检修中,对转子上的固定件,如叶轮、齿轮、皮因此,在检修中,对转子上的固定件,如叶轮、齿轮、皮带轮、联轴器对鸭绒、推力盘、轴套等,都要进行瓢偏和带轮、联轴器对鸭绒、推力盘、轴套等,都要进行瓢偏和晃动的测量晃动的测量85                      轴弯曲的测量轴弯曲的测量v弯曲变形的形式弯曲变形的形式①①弹性弯曲变形(临时性的):外力消除会恢复弹性弯曲变形(临时性的):外力消除会恢复②②塑性弯曲变形(永久性的):外力消除不能恢复。

      塑性弯曲变形(永久性的):外力消除不能恢复1、轴弯曲的原因、轴弯曲的原因(1)对一般机械而言,原因有:86 ((2)汽轮机轴弯曲的原因(除以上几种原因外))汽轮机轴弯曲的原因(除以上几种原因外)①①运行中的强烈振动导致轴弯曲运行中的强烈振动导致轴弯曲②②运行中局部摩擦过热使轴弯曲运行中局部摩擦过热使轴弯曲③③汽轮机停机、启动操作不当造成弯曲汽轮机停机、启动操作不当造成弯曲④④运行中出现水冲击导致轴弯曲运行中出现水冲击导致轴弯曲⑤⑤检修时对轴进行补焊后,未经很好的热处理,检修时对轴进行补焊后,未经很好的热处理,在运行中也会使轴发生永久性弯曲变形在运行中也会使轴发生永久性弯曲变形87                     轴弯曲的测量轴弯曲的测量2、轴弯曲的测量、轴弯曲的测量      (1)测量轴颈的不圆度,其值应小于测量轴颈的不圆度,其值应小于0.02mm沿轴向确定待测转子的测点,将测点位置清理干净轴向确定待测转子的测点,将测点位置清理干净v (2)将转子放在专门的支架上测量前应限制转子的将转子放在专门的支架上测量前应限制转子的轴向位移在轴向位移在0.10mm以内v (3)将转子沿圆周若干等分,在各测点架好百分表,将转子沿圆周若干等分,在各测点架好百分表,测量杆中心线应通过转子的轴心并垂直于转子轴线,测量杆中心线应通过转子的轴心并垂直于转子轴线,百分表的大、小针通常调到中间位置,大指针调到百分表的大、小针通常调到中间位置,大指针调到0或或50,将轴缓慢转动,将轴缓慢转动1周,各百分表指针应回到起始点,周,各百分表指针应回到起始点,否则应查明原因,再调整达到测量要求。

      否则应查明原因,再调整达到测量要求88          轴弯曲的测量和直轴方法轴弯曲的测量和直轴方法v(4)均匀地盘动转子,在每一个等分点作好记录测量完毕均匀地盘动转子,在每一个等分点作好记录测量完毕应复查一次,复查时的测点和等分点应与前次一致,读数应复查一次,复查时的测点和等分点应与前次一致,读数误差应小于误差应小于0.005mmv (5)根据记录计算各截面弯曲值和弯曲方向,各截面在某根据记录计算各截面弯曲值和弯曲方向,各截面在某一一 方向上的弯曲值为该截面内相对方向上的弯曲值为该截面内相对180的两点的读数差的两点的读数差的一半,绘制各截面弯曲相位图的一半,绘制各截面弯曲相位图v (6)根据各截面弯曲向量图绘制弯曲曲线图,纵坐标为轴根据各截面弯曲向量图绘制弯曲曲线图,纵坐标为轴各截面同一轴向的弯曲值,横坐标为轴全长和各测量截面各截面同一轴向的弯曲值,横坐标为轴全长和各测量截面的距离的距离(按同一比例绘制按同一比例绘制)根据各交点连成两条直线,在根据各交点连成两条直线,在直线交点及其两侧多测几个截面,将测得的各点连成平滑直线交点及其两侧多测几个截面,将测得的各点连成平滑曲线与两直线相切,构成轴的弯曲曲线曲线与两直线相切,构成轴的弯曲曲线.89                             直轴方法直轴方法直轴方法直轴方法((1)直轴前检查:主要包括检查裂纹、硬度和)直轴前检查:主要包括检查裂纹、硬度和材质三项内容。

      材质三项内容2)直轴的方法)直轴的方法1)机械加压法)机械加压法2)捻打法)捻打法3)局部加热法)局部加热法4)局部加热加压法)局部加热加压法5)应力松驰法)应力松驰法90 直轴方法直轴方法((1)机械加压法)机械加压法v如图所示,将轴弯曲部位的凸面朝上,利用螺旋加压如图所示,将轴弯曲部位的凸面朝上,利用螺旋加压器压迫该处.使其金属纤维受压缩短,从而把轴直正器压迫该处.使其金属纤维受压缩短,从而把轴直正适用于直径和弯曲较小的情况适用于直径和弯曲较小的情况.91 直轴方法直轴方法((2)捻打法)捻打法v将弯曲的轴卡在车床上,使弯曲处的凸面向上,并在最大将弯曲的轴卡在车床上,使弯曲处的凸面向上,并在最大弯曲处用支持物垫实用捻棒对弯曲处的凹面进行捻打,弯曲处用支持物垫实用捻棒对弯曲处的凹面进行捻打,使该处轴的表面金属延伸,以达到直轴的目击的适用于使该处轴的表面金属延伸,以达到直轴的目击的适用于直径和弯曲较小的情况直径和弯曲较小的情况92 直轴方法直轴方法((3)局部加热法)局部加热法v 该法的原理是:对轴弯曲处凸侧金属局部加热,该法的原理是:对轴弯曲处凸侧金属局部加热,使其受热膨胀,此局部金属受周围金属的限制使其受热膨胀,此局部金属受周围金属的限制而产生附加压应力,当压应力超过材料的屈服而产生附加压应力,当压应力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时,此局部金属将产生塑性变形。

      待轴冷极限时,此局部金属将产生塑性变形待轴冷却时因附加压应力作用使轴伸直却时因附加压应力作用使轴伸直93       直轴方法直轴方法(5)应力松弛法应力松弛法v方法:方法:①①利用金属材料在高温下应力逐渐减小的原理,对轴最大弯曲部位的整利用金属材料在高温下应力逐渐减小的原理,对轴最大弯曲部位的整个圆周进行加热,最终加热温度控制在轴的回火温度以下的某一温度;个圆周进行加热,最终加热温度控制在轴的回火温度以下的某一温度;②②然后在轴的凸面加压,加压数值控制在轴的屈服极限以下的某一数值然后在轴的凸面加压,加压数值控制在轴的屈服极限以下的某一数值.加压的着力点应尽量接近轴的最大弯曲点,使轴的弯曲部位产生与.加压的着力点应尽量接近轴的最大弯曲点,使轴的弯曲部位产生与弯曲方向相反的弹性变形.由于高温作用,部分弹性变形将转变为塑弯曲方向相反的弹性变形.由于高温作用,部分弹性变形将转变为塑性变形,从而使轴校直性变形,从而使轴校直v应用:应力松弛法直轴比较安全可靠,适用于采用合金钢整锻制造的应用:应力松弛法直轴比较安全可靠,适用于采用合金钢整锻制造的汽轮机高压转子汽轮机高压转子    泵轴在什么情况下冷矫直方法?如何进行冷矫直?泵轴在什么情况下冷矫直方法?如何进行冷矫直?        当轴的直径小于当轴的直径小于50mm时,可采用冷矫直法。

      时,可采用冷矫直法        先将轴颈顶在车床或专用支架两顶尖之间用百分表检验其弯曲量,在先将轴颈顶在车床或专用支架两顶尖之间用百分表检验其弯曲量,在最大弯曲处做好标记,然后将轴支在两最大弯曲处做好标记,然后将轴支在两V型铁上,用螺旋压力机压在轴型铁上,用螺旋压力机压在轴弯曲的最高点,用百分表检查该最高处的下降量,且适当矫直过正弯曲的最高点,用百分表检查该最高处的下降量,且适当矫直过正0.02—0.10mm压一段时间后放松,检查矫直情况,不足时可再压一段时间后放松,检查矫直情况,不足时可再次压    泵轴的热矫直方法原理:泵轴的热矫直方法原理:         热矫直简单原理是在泵轴弯曲的最高点加热,由于加热区受热膨胀,热矫直简单原理是在泵轴弯曲的最高点加热,由于加热区受热膨胀,使轴两端更向下弯,临时增加了弯曲度,但当轴冷却时,加热区就产使轴两端更向下弯,临时增加了弯曲度,但当轴冷却时,加热区就产生较大的收缩应力使轴两端向上翘起,而且超过加热的弯曲度,超过生较大的收缩应力使轴两端向上翘起,而且超过加热的弯曲度,超过部分就是矫直的部分部分就是矫直的部分94 LOGO95 LOGO祝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 谢谢 !!96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