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语文上册27短文两篇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doc
8页27、短文两篇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背诵并默写课文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一、预习任务1.熟读课文,家长听读一遍2.整理字词 3.问题导航本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4.阅读批注,提出疑问(批注写在书上,问题写在教学案上) 5、资料链接“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一种是公文,可以记叙,也可以议论著名的书有李斯的《谏逐客书》还有一种书其实就是信,如《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字通明,自号隐居先生或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陶氏生活于南朝,历经宋、齐、梁三朝,是当时一个有相当有影响的人物,有“山中宰相”之誉 家长签字: 二、预习检测 1.字词 陶弘( )景 沉鳞竞跃( ) 与( )其奇者 夕日欲tuí( ) 色彩bān lán( )( ) 2.文学常识《答谢中书书》是 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表达了作者 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 的得意之感自学互学】一、自主先学1.反复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不会的作好标记活动方式建议:朗读课文,翻译,标记,交流)2.本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你能选出其中的一句做点赏析吗?(活动方式建议:品读赏析)3.最后一句话“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有什么言外之意?(活动方式建议:品读赏析,小组交流)二、交流展示学生针对自主先学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1.学生质疑,讨论交流2.老师根据学生当堂学习情况提问拓展【当堂检测】1.《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绘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 , 2.《答谢中书书》中作者描写朝夕两处特定时间段的生物活动的句子是: , ; , 3.翻译下列句子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总结评价】一、重点知识梳理(整理本文的结构层次) 二、学生自我评价分数环节课前预习自学互学当堂检测总分得分得分率【练习巩固】一、精彩句段积累 二、有人说:“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
请你说说这两个字到底好在何处,分别写出了什么气氛?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背诵并默写课文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把握作者复杂微妙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一、预习任务1.熟读课文,家长听读一遍2.整理字词 3.问题导航。
作者描写月色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夜的什么特点? 4.阅读批注,提出疑问(批注写在书上,问题写在教学案上) 5.资料链接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
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家长签字: 二、预习检测1.字词检测相与( ) 藻荇( ) 亦未qĭn( )2.文学常识《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号__________北宋_______家,_______家和父亲_______、弟弟__________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___________”自学互学】一、自主先学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句活动方式建议:小组互译,全班交流,小组背诵竞赛)2.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并赏析活动方式建议:品读赏析)3.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活动方式建议:交流讨论)二、交流展示学生针对自主先学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1.学生质疑,讨论交流2.老师根据学生当堂学习情况提问拓展【当堂检测】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③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 ②相与步于中庭步: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从表达方式上看,①属于 ,②属于 ,③属于 4.文中两个问句是什么问句?他们的实际意思又是什么? 【总结评价】一、重点知识梳理(用文字梳理方式) 二、学生自我评价分数环节课前预习自学互学当堂检测总分得分得分率【练习巩固】一、精彩句段积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