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省营口市奇虹艺术中学2022年高三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
5页辽宁省营口市奇虹艺术中学2022年高三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在pH为4~5的环境中,Cu2+、Fe2+不生成沉淀,而Fe3+几乎完全沉淀.工业上制是将浓盐酸用蒸汽加热到80℃左右,再慢慢加入粗氧化铜(含杂质FeO),充分搅拌使之溶解欲除去溶液中的杂质离子,下述方法中可行的是A.加入纯Cu将Fe2+还原B.在溶液中通入Cl2,再加入CuO粉末调节pH为4~5C.向溶液中通入H2S使Fe2+沉淀D.在溶液中通入Cl2,再通入NH3调节pH为4~5参考答案:B2.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参考答案:B略3. 碱性锌锰电池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根据电池的电极反应,下列判断正确( )A.Zn为负极,MnO2为正极B.Zn为正极,MnO2为负极C.工作时电子由MnO2经外电路流向Zn极D.Zn电极发生还原反应,MnO2电极发生氧化反应参考答案:A考点: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 电化学专题.分析: 碱性锌锰电池中失电子的一极为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得电子的一极为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经过外电路流向正极,据此分析.解答:A、碱性锌锰电池中,锌失电子作负极,MnO2得电子作正极,故A正确;B、锌失电子作负极,MnO2得电子作正极,故B错误;C、工作时电子从负极经过外电路流向正极,即电子由Zn经外电路流向MnO2,故C错误;D、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MnO2电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的原理,题目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电极的判断、电子的流向,主要把握原电池反应的实质是氧化还原反应.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B.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小或不变 C.熵增加且放热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 D.非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实现参考答案:C略5. 10mlNO、C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 的Na2O2后,气体的体积变为5ml(相同状况),则CO2和NO的体积比不可能为 A.1:1 B.2:1 C.3:2 D.1:2参考答案:D6. 三氟化氮(NF3)是微电子工业中一种优良的等离子蚀刻气体。
它无色,在潮湿的空气中能发生下列反应:3NF3+5H20=2NO+HNO3+9H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中NF3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B.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lC.若反应生成0.2 mol HNO3,则反应中共转移0.2 mol电子D.NF3在潮湿的空气中泄漏会产生白雾、红棕色气体等现象参考答案:D略7. 把Ba(OH)2溶液滴入明矾溶液中,使SO42-全部转化成BaSO4沉淀,此时铝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A.Al3+ B.Al(OH)3 C.AlO2- D.Al3+和Al(OH)3参考答案:C略8. 科研人员最近发现放射性同位素钬Ho可有效地治疗肝癌该同位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A.99 B.67 C.166 D.233参考答案:答案:A9. 化学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福岛核电站泄露的放射性物质131I和127I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相同B.“光化学烟雾”、“硝酸酸雨”的形成都与氮氧化合物有关C.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D.低碳生活注重节能减排,尽量使用太阳能等代替化石燃料,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参考答案:C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专题:化学应用.分析:A.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位素性质相同;B.氮氧化物为导致“光化学烟雾”、“硝酸酸雨”的主要污染物;C.制作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为二氧化硅;D.尽量使用太阳能等代替化石燃料,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解答:解:A.131I和127I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中子数,互称同位素,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几乎相同,故A正确;B.氮氧化物进入大气后,不仅会形成硝酸型酸雨,还可能形成光化学烟雾,故B正确;C.制作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为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可与氢氧化钠反应,故C错误;D.尽量使用太阳能等代替化石燃料,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排放,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常见的环境污染及治理,为高考高频考点和常见题型,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环境的考查,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10.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NaHS溶液中HS-水解:HS- +H2O S2-+ H3O+B.氯化铵水解:NH4+ + H2O NH3·H2O + H+C.向NaHCO3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2HCO3- + 2OH- + Ca2+ = CaCO3 ↓ + 2H2O + CO32- D.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的原因:CO32- + 2H2O H2 CO3 + 2OH-参考答案:B11. 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元素的性质随着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呈周期性的变化B.周期表中,原子序数都等于该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C.第三周期,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离子半径依次减小D.随核电荷数的递增,VII A族元素的单质熔、沸点升高,碱金属元素单质熔、沸点降低 参考答案:答案:D12. 某可充电的锂离子电池以LiMn2O4为正极,嵌入锂的碳材料为负极,含Li+导电固体为电解质。
放电时的电池反应为:Li+LiMn2O4==Li2Mn2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电时,LiMn2O4发生氧化反应 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Li++LiMn2O4+e-==Li2Mn2O4 C.充电时,LiMn2O4发生氧化反应 D.充电时,阳极反应为:Li++e-==Li 参考答案:答案:B13. 某温度下,将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1、Na C1O、Na C1O3的混合液,经测定C1O-与C1O3-的浓度之比为3 :1,则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 :2 B、2 :1 C、1 :1 D、8 :3参考答案:B略14. (08嘉定区期末)以油类为溶剂的防锈漆称为油基防锈漆,由于环保方面的原因,目前要推广使用水基防锈漆,但水基漆较易溶解O2,在干燥之前易导致金属表面产生锈斑,为此要在水基漆中加入缓蚀剂,以下可作为缓蚀剂添加的是 ( ) A.KMnO4 B.NaNO2 C.FeCl3 D.HNO3 参考答案:答案:B15. 只用一种试剂,可区别Na2SO4、AlCl3、NH4Cl、MgSO4四种溶液,这种试剂是( )A.HCl B.BaCl2 C.AgNO3 D.NaOH参考答案:D解析:A.加入盐酸,与以上四种物质都不反应,无法鉴别,故A错误;B.加入BaCl2不能鉴别Na2SO4和MgSO4,二者都生成BaSO4沉淀,故B错误;C.加入AgNO3都生成白色沉淀,分别为AgCl和Ag2SO4,无法鉴别,故C错误;D.分别向四种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的原溶液是氯化氨溶液,立即有白色沉淀生成且不溶解的原溶液是硫酸镁溶液,开始时有白色沉淀生成,随氢氧化钠量的增多,沉淀溶解的是氯化铝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硫酸钠溶液,故D正确.故选D.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14分)某同学为了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实验步骤:①先连接好装置,检验气密性,加入试剂;②加热A试管直到B中品红褪色,熄灭酒精灯;③将铜丝向上提至离开液面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熄灭酒精灯后,B中的液体不会倒吸,其原因是 3)拆除装置前,不需打开胶塞,就可使装置中残留气体完全被吸收,应当采取的操是 Ⅱ.实验中发现试管内除了产生白色固体外,在铜丝表面还产生黑色固体甲,其中可能含有氧化铜、硫化铜、硫化亚铜,以及被掩蔽的氧化亚铜 查阅资料:①氧化亚铜在酸性环境下会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铜单质,在氧气流中煅烧,可以转化为氧化铜②硫化铜和硫化亚铜常温下都不溶于稀盐酸,在氧气流中煅烧,硫化铜和硫化亚铜都转化为氧化铜和二氧化硫[来为了研究甲的成分,该小组同学在收集到足够量的固体甲后,进行了如下图的实验:(4)②中检验滤渣是否洗涤干净的实验方法是 。
5)③中在煅烧过程中一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下列对于固体甲的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填字母选项) A.固体甲中,CuS和Cu2S不能同时存在 B.固体甲中,Cu0和Cu20至少有一种 C.固体甲中若没有Cu20,则一定有Cu2S D.固体甲中可能有Cu2S参考答案:略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参考答案:略18. (10分)某温度下1 L密闭容器中加1 mol N2和3 mol H2,使反应N2+3H2 2NH3达到平衡,测得平衡混合气体中N2、H2、NH3物质的量分别为m mol、n mol、g mol如温度不变,只改变初始加入的物质的量,而要求m、n、g的值维持不变,则N2、H2、NH3加入的物质的量用x、y、z表示时,应满足条件:(1)若x=0,y=0,则z= 2)若x=0.75 mol,则y= ,z= 3)x、y、z应满足的一般条件是(请用两个方程式表示,其中一个含x和y,另一个只含y和z) 、 。
参考答案:(1)2mol (2)2.25mol 0.5mol (3)3X—Y=0 Y+3/2Z=319. 参考答案:5 / 5。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