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土黄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摸底试题含解析.docx
11页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土黄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摸底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下列变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 S2— → HS— B. Na2SO3 →SO2 C. SO2→S D. H2S →S 参考答案:D略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C、 碳酸钠与硫酸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CaCO3是一种氧化物 参考答案:B略3. 据最新报道,放射性同位素钬67166Ho可有效地治疗肝癌该同位素原子内的中子数与核外 电子数之差为( ) A.32 B.67 C.99 D.166参考答案:A略4. 对于放热反应:2H2(g)+O2(g)=2H2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 B.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 C.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等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 D.反应物H2和O2具有的能量相等参考答案:B5. 在19世纪,化学家对氧化锆的化学式有争议。
经测定,锆(Z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其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33若氧化锆中锆的化合价与氯化物中的相同,试判断氧化锆的化学式为( )A.Zr2O B.ZrO2 C.Zr2O3 D.ZrO参考答案:B略6. 下列对X+2Y=X2++2Y-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Y被还原,X2+是氧化产物 B.Y被还原,X发生还原反应C.X是还原剂,Y被氧化 D.X被氧化,X显氧化性 参考答案:A【名师点晴】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的考查,X+2Y═X2++2Y-中,X的化合价升高,Y的化合价降低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升失氧,降得还;若说剂正相反”的真正含义做题时注意仔细审题,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规律:升失氧,降得还;若说剂正相反:(还原剂)升(化合价升高) 失(失去电子) 氧(发生氧化反应);(氧化剂)降(化合价降低) 得(得到电子) 还(发生还原反应),若说剂正相反7.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参考答案:D略8. 下列各项操作错误的是()A.用酒精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的操作可选用分液漏斗,而后静置分液B.进行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端流出,上层液体则从上口倒出C.萃取、分液前需对分液漏斗检漏D.为保证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出,需将上面的塞子拿下(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参考答案:A考点:分液和萃取. 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酒精和水是互溶的,不能做萃取剂;B.分液操作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C.分液漏斗使用前先检查是否漏水;D.打开塞子使漏斗内外压强相等.解答:解:A.酒精和水是互溶的,不能做萃取剂来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可以用四氯化碳来萃取,故A错误; B.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避免两种液体相互污染,故B正确;C.分液漏斗使用前要先检查是否漏水,故C正确;D.打开塞子使漏斗内外压强相等,保证液体顺利流出,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萃取和分夜,题目难度不大,掌握萃取剂的选择是解题的关键. 9. 右图是同学们经常使用的某品牌修正液包装标签。
小明仔细阅读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得出了修正液的某些性质,小明的推测中不合理的是A.修正液的成分对纸张不具腐蚀性B.修正液中含有有毒的化学物质C.修正液是一种胶体,均一、稳定D.修正液的溶剂易挥发、易燃参考答案:C略10.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当溶液的体积比为3∶2∶1时,三种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 1∶1∶1 B. 1∶2∶3C. 3∶2∶1 D. 3∶4∶3参考答案:D设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则三种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mol/L,2Cmol/L,3Cmol/L,溶液的体积比为3:2:1,三种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之比3×C:2×2C:1×3C=3:4:3,故选D.11. 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2KClO3+H2C2O4+H2SO42ClO2↑+K2SO4+2C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ClO3在反应中失去电子 B.ClO2是氧化产物C.H2C2O4在反应中被氧化 D.1mol KClO3参加反应有2 mol电子转移参考答案:C略12. 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H2COONH4(s)2NH3(g)+CO2(g),不能判断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A.v正(NH3)=2v逆(CO2) B.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参考答案:D【点睛】本题利用一些基本量来判断一个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判断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13. 最近我国“人造太阳”研究获重大进展核聚变中下列质子数小于中子数的原子是( )A. 21H B. 31H C. 42He D. 11H参考答案:B元素符号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A、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2-1=1,A错误B、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3-1=2,B正确C、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4-2=2,C错误D、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1-1=0,D错误正确答案B点睛:元素符号左下角数据代表质子数,左上角数据代表质量数,右上角数据代表微粒所带电荷数,书写方案是n+或n-,“+”“ –”分别代表正电荷与负电荷,电荷数为1时,n的1不写,如Na+、Cl-,右下角数据代表每个粒子中相应元素的原子数,正上方数据代表该元素的化合价,书写方案是+n或-n14.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 L水含有的水分子数为NAB. 常温常压下,22 g CO2含有的CO2分子数为0.5NAC. 标准状况下,32 g O2和CO2的混合气体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D. 40 g NaOH溶解在1 L水中,得到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参考答案:BA、标准状况水不是气体,22.4 L水不是1mol,故A错误;B、22 g CO2物质的量==0.5mol,含有的CO2分子数为0.5NA,故B正确;C、标准状况下,32gCO2和O3的混合气体,若全是二氧化碳含有氧原子物质的量=×2=1.45mol;若全是O3含有的氧原子物质的量=×3=2mol,所以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在1.45NA~2NA 之间,故C错误;D、40g NaOH物质的量为1mol,溶解在1 L水中,溶液体积不是1L,得到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 mol/L,故D错误;故选B。
15. 下列微粒中:① ② ③O2- ④,其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是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16分,每空2分)已知非金属单质硫(S)是淡黄色固体粉末,难溶于水为了验证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的分液漏斗中盛装的试剂是 ,烧瓶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装置B所加试剂饱和NaCl溶液,其装置的作用是 3)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是 (选填下列所给试剂的代码),实验现象为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Na2S溶液 B.Na2SO3溶液 C.Na2SO4溶液 (4)已知:①硫酸比次氯酸稳定;②高氯酸比硫酸酸性强;③S2-比Cl-易被氧化;④HCl比H2S稳定;⑤铜与盐酸不反应,但能与浓硫酸反应;⑥铁与氯气加热生成三氯化铁,铁与硫加热生成硫化亚铁;⑦硫原子与氯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氯原子半径小于硫原子可说明氯比硫非金属性强的是 A.全部 B.②③④⑥⑦ C.①②④⑤⑥ D.除 ①以外(5)装置D中盛放烧碱溶液,目的是吸收反应后剩余的气体,防止污染空气,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参考答案:(16分)(1)浓盐酸 MnO2+4HCl(浓)=== MnCl2 + Cl2↑ +2H2O(2) 除去Cl2中的HCl气体(3)A ; 有淡黄色沉淀生成或者溶液变浑浊 ; S2-+Cl2=2Cl-+S↓ (4)B(5) Cl2+ 2OH_ === Cl- + ClO- + H2O略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现有以下四种反应类型:A.取代反应 B.氧化反应 C.加成反应 D.酯化反应请你根据题意,选择恰当的选项用字母代号填空.(1)乙烯使溴水褪色 ;(2)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苯与浓硝酸制硝基苯 ;(4)在浓硫酸作用下,乙酸和乙醇在加热时可以生成一种具有香味的物质 .参考答案:(1)C;(2)B;(3)A;(4)A或D 【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有机化学反应的综合应用.【分析】(1)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2)乙烯中含碳碳双键,易被氧化;(3)苯与浓硝酸制备硝基苯,苯中的H被硝基取代;(4)在浓硫酸作用下,乙酸和乙醇在加热时反应生成乙酸乙酯.【解答】解:(1)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该反应为加成反应,故答案为:C;(2)乙烯中含碳碳双键,易被氧化,则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其褪色,该反应为氧化反应,故答案为:B;(3)苯与浓硝酸制备硝基苯,苯中的H被硝基取代,该反应为取代反应,故答案为:A;(4)在浓硫酸作用下,乙酸和乙醇在加热时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为酯化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