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焊、CO2保护焊”焊接检验准则.doc
10页第 0 页 / 共 11 页 编号:重庆创奥 焊接产品检验准则版本: 1 目的规定焊接产品表面质量、配合、焊接质量、扭矩的检验准则,确保产品满足顾客的要求2 适用范围适用于焊接产品的质量认可3 定义无4 责任生产部门、质量保证部负责按照本准则对焊接产品进行检验5 规定5.1 焊接产品检验区域划分 5.2 焊接产品焊接表面质量的检验方法和标准5.2.1 点焊表面质量检验方法和标准5.2.1.1 点焊缺陷数量的评价见下表 1(当规定点焊数量是 5 个或更少时,不允许出现缺陷点焊,然而当焊点数量大于等于 6 个时,设计中应根据表 1 允许有一定的焊点缺陷 )表 1 最小有效焊点数设计图中规定的焊点数 最小的有效焊点数 最大应用焊点数1-5 n n6-10 n-1 n+111-20 n-2 n+221-30 n-3 n+331-40 n-4 n+441+ n-12% n+12%n 为工程设计图中规定的实际焊点数;焊点数为一次点焊工序中必须的数量5.2.1.2 点焊质量评价见下表缺陷名称 缺陷说明 评定结论 图示漏焊 少于工艺要求的焊点数量 不允许,必须返工(按原工艺要求补焊) 无烧穿 焊点表面有穿孔现象不允许,必须返工(在不影响表面质量的情况下按原工艺返工,或选择其他补焊方式,如锡补、CO 2 补等)半点焊 不允许,超过要求焊点数的 10%时必须返工(按原工艺要求补焊)位置焊点间距不均匀 具体评价见 5.2.1.3 第 1 页 / 共 11 页 编号:重庆创奥 焊接产品检验准则版本: 飞溅焊点边毛刺、凸起等 焊接产品可见部分不允许有焊接飞溅;其它不可见部分允许有轻微焊接飞溅,但不能破坏螺纹,不能影响下道工序略凹陷 焊点压痕太深 具体评价见 5.3.2.3倾斜/不平整压痕形状不均匀造成母材倾斜、不平整 倾斜角度大于 30°不允许,必须返工5.2.1.3 焊点间距及焊点与边距的要求见下表(单位:mm)焊点间距与边缘距离的技术要求:tv=0.8 x t1 + 0.2 x t2, t1: 薄板厚度,t2: 厚板厚度。
板材厚度比 tv 0.5-0.6 >0.6-0.8 >0.8-1.0 >1.0-1.1 >1.1-1.2 >1.2-1.5最小点距 e 10 12 15 18 18 24最小边缘距离 V 5 5.5 6.5 7 7 8板材厚度比 tv >1.6-2.0 >2.0-2.5 >2.5-3.0 >3.0-3.5 >3.5-3.8 >3.8-4.0最小点距 e 27 36 45 54 63 63最小边缘距离 V 9 10 11 12 13 135.2.2 熔化焊(CO 2 保护焊)表面质量检验方法和标准CO2 保护焊的表面质量评价主要是对焊缝外观的评价,看是否焊缝均匀,是否有假焊、飞溅、焊渣、裂纹、焊穿、缩孔、咬边等缺陷,以及焊缝的数量、长度及位置是否符合工艺要求具体评价标准详见下表:缺陷类型 说明 评价标准假焊 系指未熔合、未连接焊缝中断等焊接缺陷(不能保证工艺要求的焊缝长度) 不允许气孔 焊点表面有穿孔 焊缝表面不允许有气孔裂纹 焊缝中出现开裂现象 不允许夹渣 固体封入物 不允许咬边 焊缝与母材之间的过度太剧烈 H≤0.5mm 允许H>0.5mm 不允许烧穿 母材被烧透 不允许飞溅 金属液滴飞出 在具有功能和外观要求的区域,不允 许有焊接飞溅的存在过高的焊缝凸起 焊缝太大 H 值不允许超过 3mm位置偏离 焊缝位置不准 不允许配合不良 板材间隙太大 H 值不允许超过 2mm5.3 焊接产品焊接凿测试验及金相试验评价方法及标准5.3.1 点焊凿测试验(分为非破坏性凿测试验和破坏性凿测试验)5.3.1.1点焊凿测试验方法和标准5.3.1.1.1 非破坏性凿测试验的方法是用专用凿子在离焊点 2-6mm 处插入至一定深度即与被检查焊点内端齐平,上下扳动凿子以检查焊点是否松动,但决不能损坏焊点(如图 1 所示) ,在拔出凿子后, 第 2 页 / 共 11 页 编号:重庆创奥 焊接产品检验准则版本: 用 0.5-1 磅的锤子还原零件。
1.错误2.太近3.正确(距离焊点 2-6mm 处)4. 太远5.3.1.1.2 破坏性凿测检验方法是用开口凿子(见图 2)将焊点凿开,用游标卡尺测量焊点直径 dp,测量与计算方法见图 3,下表为焊点直径 dp 理论值表:序号 最小板厚dp-min 理论焊点直径下限dp-max 理论焊点直径上限序号 最小板厚dp-min理论焊点直径下限dp-max理论焊点直径上限计算标准 计算公式1 0.6 3.2 5.1 9 1.2 4.6 72 0.65 3.4 5.3 10 1.5 5.2 8.13 0.7 3.5 5.5 11 1.75 5.6 8.74 0.75 3.6 5.7 12 1.8 5.7 8.95 0.80 3.8 5.9 13 2 6 9.36 0.85 3.9 6.1 14 2.25 6.4 9.97 0.90 4 6.3 15 2.5 6.6 10.48 1.00 4.2 6.6 16 2.75 7 10.9dl=3.5t~5.5t dp=1.2dl 在板厚不同时,根据最小板厚确定焊点直径dp321 4图 1图 3(焊点直径测量与计算方法)图 2 第 3 页 / 共 11 页 编号:重庆创奥 焊接产品检验准则版本: 5.3.1.1.3 点焊凿测检验标准:(见下表)类别 缺陷类型 说 明 评 定 图示非破坏性凿测检验 脱焊把凿子凿入正确深度后,焊点从中间脱开绝对不允许,必须返工破坏性凿测检验 脱焊把凿子凿入正确深度后,焊点从中间脱开,而板材没有受到任何破坏,也没有焊接凸起绝对不允许,必须返工焊点直径太小虽然焊点呈脱钮扣式断开,但是所测量的焊点直径小于理论值绝对不允许,必须返工dp=(D+d)/2dp 图 4 图 5 第 4 页 / 共 11 页 编号:重庆创奥 焊接产品检验准则版本: 5.3.2.2 点焊金相分析评价标准 点焊熔核直径标准(表一)序号 最小板厚tmin(mm)最小熔核直径dLmin(mm) 序号最小板厚tmin(mm)最小熔核直径dLmin(mm )1 0.6 2.7 9 1.25 3.92 0.7 2.9 10 1.5 4.33 0.75 3.0 11 1.75 4.64 0.8 3.1 12 2.0 5.05 0.85 3.2 13 2.25 5.36 0.9 3.3 14 2.5 5.57 1.0 3.5 15 2.75 5.88 1.2 3.8 16 3.0 6.1表一中当板厚不同时,根据最小板厚确定焊点熔核直径点焊熔核直径标准(表二)状 态 评价准则 备 注合格 dL≥d Lmin,且熔核中不存在裂纹 如果熔核中存在气孔,且气孔直径<10% dL,必须保证其相应的凿测试验已经评定为“合格” 条件合格 dL≥d Lmin,且熔核中不存在裂纹如果熔核中存在气孔,且 10% dL<气孔直径<20% dL,必须保证其相应的凿测试验已经评定为“合格” ;如果熔核中存在气孔,且气孔直径>10% dL,必须保证 dL<5 ,并且其相应的凿测试验已经评定为“合格” (此时t须对相应的焊接参数进行优化) 。 不合格 dL≤d Lmin 或者熔核中存在气孔,气孔直径>20% dL,且 dL<5 ;或者熔核中存在t裂纹因较大的压痕深度不仅影响零件表面质量,而且会降低零件动载时的疲劳强度,故在金相分析时对其压痕深度进行控制,要求其可视区域小于 0.2 倍板厚的压痕深度,并符合 5.3.2.2 中标准(表二) ,则判定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其他区域小于 0.3 倍板厚的压痕深度,并符合 5.3.2.2 中标准(表二) ,则判定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对于三层板点焊,熔核直径是指两个结合面上的连接宽度,如图 6 所示对于这两个值需依据以上标准分别予以评价图 6 第 5 页 / 共 11 页 编号:重庆创奥 焊接产品检验准则版本: 5.3.2.3 熔化焊评价标准特征名称 说 明 限 值焊缝厚度与熔深对接焊缝角焊缝S≥t min两板的端面需 100%熔化SN≥ 0.7tminf1≥0.2mmf2≥0.2mm 第 6 页 / 共 11 页 编号:重庆创奥 焊接产品检验准则版本: 续特征名称 说 明 限 值焊缝厚度与熔深搭接角焊缝斜角焊缝卷边角焊缝塞焊SN≥ 0.7tmif2≥0.2mm上板的端面需 100%熔化SN≥ tmif2≥0.2mm上板的端面需 100%熔化SN≥ tminf1≥0.2mmf2≥0.2mmfL≥ φf2≥0.2mm上板的端面需 100%熔化未熔合 接合面上存在没有被金属充分填充的孔隙,导致焊缝与母材部分或全部没有充分连接 不允许裂纹 焊缝表面或焊缝内部 不允许 第 7 页 / 共 11 页 编号:重庆创奥 焊接产品检验准则版本: 气孔单一气孔:气孔的最大直径 φ气孔面积与整个焊缝面积的比值 f孔群:单一气孔的最大直径 φ气孔总面积与整个焊缝面积的比值 f(气孔总面积——把所有气孔都包括在内的包络线的范围)φ≤0.3Sf≤1%φ≤0.3Sf≤4%续特征名称 说 明 限 值夹杂 夹杂的最大尺寸 h h≤0.3S咬边焊缝旁的母材发生不允许的变薄变细h≤0.5mm边缘缺口 h≤0.05tt 为对应板厚 t1 或 t25.4 螺柱焊缺陷类型及质量评价表5.4.1 检验方法:目视检验、非破坏性冲击试验、破坏性冲击试验5.4.2 检验标准:螺柱焊接质量评价表(见下表)检验方法 缺陷类型 缺陷名称 缺陷说明 评定结论 图示漏焊 少于产品图纸上规定的螺柱 数量 不允许,必须返工 略螺柱倾斜,或反面安装 螺柱与钢板平面不垂直 不允许,必须返工 略螺纹被破坏本身或外来的金属小液飞溅在螺纹上,或其它原因破坏螺纹不允许,必须返工 如图 7螺柱位置偏离 螺柱位置超差 不允许,必须返工 略第一类缺陷:影响下道工序(总装零件的安装)焊接凸起太大(超过最下面的螺纹) ,或焊接飞溅留下的焊珠等焊接飞溅或太大的焊接凸起将会使螺母不能安装到底。 不允许,必须返工 如图 8气孔 焊缝区域内出现的小孔 不允许,必须返工 如图 9目视检验方法:仔细察看零件上所有的螺柱,记录其缺陷第二类缺陷:连接强度达不到标准根部缺陷无焊接凸起或凸起直径太小 焊缝太小不允许,必须返工 如图 10 第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