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插上创意的翅膀.doc
4页插上创意的翅膀——上海市七一中学开展“创意教育”纪实在阅尽大都市繁华的上海市陕西北路上,坐落着一所历经了百年风云的老校——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尽管拥有百年历史文化积淀,但这丝毫没有减缓七一中学创新发展的前进步伐今天,七一中学力推“创意教育” ,师生能做会说,课堂轻松活跃,校园被创意的气氛包围……勃勃生机中,七一中学昂扬地踏着时代的节拍,焕发着青春的光彩创意教育校史中开掘出的中轴线5 月 24 日下午,七一中学的报告厅内人头攒动,以“创意教育”为主旨的校本课程成果交流活动进行着,富有节奏与活力的拉拉队韵律操、源自生活的学生小发明小创造、用德语和英语演出的外语戏剧、由学生们亲手打造的废品服装秀……精彩节目依次登上舞台,不仅为台下观众展示了七一中学学生创新的心路历程,更是尽情表达出了学生们对日常生活的创新感悟和对未来世界的探究欲望惊喜之余,观众们惊讶地发现,这些数量巨大、设计新颖的创造发明绝大部分出自学生手笔,并且已经有 329 项创意设计及作品拥有国家专利!学生的这些奇思妙想是怎样孵化出来的呢?记者找到了校长周筠周筠告诉记者,七一中学的“创意教育”已经开展了十多年学校能把“创意教育”这条路走稳走运,还得感谢 2006 年学校从转制校转回公办之后的一段艰难岁月。
那时,由于无法挑选生源,教惯“好学生”的教师们一下子遇到了一大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他们深感反差之大,甚至不知该怎样上课了如何打破瓶颈呢?周筠觉得,作为一所百年老校,一定可以从学校悠久的历史中找寻到最本土、最有效的资源翻开厚厚的校史资料,周筠果然有了喜人的发现:原来这所由崇德女中、进德女中、晏摩氏女中等多所历史名校合并改造而成的学校,创建初期就确立了“培养有创新精神自强不息的现代人”的育人目标;改革开放后,学校又较早开始尝试教学改革20 世纪 80 年代初,学校就已经开始根据学生的志趣,分成外语、计算机、理化试验、综合等 4 个班;七一中学还是静安区最早推出游泳课程的学校;1996 年,七一中学开始聘用外教;2006 年,七一中学与同济大学展开合作,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了德语课程……周筠发现,七一中学的历史和传统中,最闪耀的部分就是“创新” 于是,结合时代特点,开展创意教育,就理所当然地成了七一中学此后发展的中轴线创意进课堂收获教与学的转变在确立了“创意教育”的发展大方向后,七一中学结合实际,把当下的关注点聚焦到了“如何通过探究性学习转变教学方式”上讲解北印度洋季风一课时,传统的讲授顺序是:导入郑和下西洋的所行线路,得出“冬季西行——顺风顺水、夏季东行——顺风顺水”的结论,地理教师陈依军却想尝试更好的教学设计。
新闻中关于索马里海盗的连续性报道,令陈依军的脑中瞬间闪过一个念头:何不追踪一下海盗的劫持行径,看看有无规律可循?他查阅了国际海事局的海盗报告,惊喜地发现,自己的预感果然不错!劫持事件多集中于 4 月~5 月和 10 月~11 月这两个非季风时段 “21 世纪的现代航海,其动力设备先进得多,顺风顺水已经不再是最关注的问题,相反,安全问题显得更为重要在季风季节,海面风大浪高,海盗小艇有倾覆的可能,反之,在非季风时节,海面则风平浪静,天气晴好,海盗易伺机作案,此时就要提高航海船只的警惕了 ”陈依军用自己对季风的知识为新闻背后的故事作了更深入的解读,不仅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记得更牢固,也激发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活用书本知识在七一中学,像陈依军这样的教师还有很多化学课上,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做馒头,做碳酸饮料,让学生亲身感知食品安全常识;政治课上,教师带领学生扮演法官、陪审员、原告、被告,组建一个五脏俱全的模拟法庭;在预备年级有一门名为“小游戒大创意”的课程,无论是“百元大钞竖硬币” “报纸开出水中花” ,还是“牙签独木舟” “测定反应时间” ,学生们都玩得不亦乐乎,也在玩中收获了科学兴趣与实践能力 七一中学的教师们意犹未尽,他们还研发出一系列与学科体系相关联、相适应的“创意教育”校本课程:数学课上的“TI 图象计算器” “数学折纸比赛” ,语文课上的“创意论坛” “科幻故事创作” ,政治课上的“我教你‘炒’股” “静安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化学课上的“香水商铺” “化学实验创意设计”等。
此外,七一中学还分别在高中和初中阶段开设了“异想天开创奇迹”和“奇思妙想我能行”等校本课程,专门用于引导学生创意,挖掘学生潜力如今,一本《智慧校园的 71 个创意设计》的图书中,收录了七一中学教师的创意智慧 “教师们在学校活动、课程开发、课堂教学、班级管理中竞相迸发的金点子,成为‘创意教育’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周筠告诉记者创意大环境创新精神的孵化器高二(4)班的周紫雯是全校闻名的“创意达人” 高一时,电视里经常播放的醉酒驾车新闻,触发她设计了防醉酒驾驶装置,只要司机的酒精超标,汽车就无法启动高二时,她又发明了“马路避让装置” ,将灰度传感器、GPS 定位系统以反感应系统等都安装在汽车上,通过对红灯和斑马线的识别、转换等应急反应,在司机有可能闯红灯时自动停车周紫雯告诉记者,创新发明一开始都只有一个大致想法,然后才思考怎样使用各种不同的装置、仪器、材料,把它们整合起来,以便在实际操作中达到最佳效果因此,学生创意的产生和实现不仅要看学生是否对日常生活、社会热点有观察和思考,对弱势群体是否关心:更考验着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是一项有很高要求的综合性活动可见,创意的能力其实人人都有,但把创意变为现实,需要有意识地去保护,需要有力地去支持,需要教师倾情付出。
这些总和,就是一个良好的创意环境在七一中学,鼓励创意的氛围日渐浓郁每天中午时分, “创意坊”里总是挤满了学生,大家或收看国外科技节目,或阅读创意书籍,或几人一组玩益智玩具,充实地度过午饭后的时光;“奇思妙想我能行”的专辑是校刊《飞》之中人气最高的部分,由学生们自行策划写作,展示学生自己的最新创意故事和发明设计;测距盲人拐杖、下水道发电装置、新型电源插头、风幕式脱排油烟机、静电吸尘拖鞋……厚厚的《学生专利成果集》记录下学生们所有的创意成果鼓励创意的环境如此浓郁,无异于给学生们插上了创意的翅膀 “如果我们的学生在走出中学大门后思维更活跃了:自信心更强了,沟通和表达能力更好了,动手实践能力更强了,那就说明我们七一中学的教育成功了!”周筠能愿望,正在越来越多的学生身上成为现实七一中学的启示七一中学的校园面积不大,建筑也不新,但漫步在校园里,随时可以感受到典雅精致的校貌之中,一股勃勃生机扑面而来随着采访的展开,记者发现,这股生机来自师生们被创意点燃了的头脑,这股创意的力量来自学校发展的清晰思路在确立办学目标以及指导学校发展的理念时,七一中学始终将“学校教育应当给予学生什么”这个问题摆在第一位 “我们是一所完全中学,学生可以在七一的校园里度过 7 年时光。
这 7 年,是从儿童到青年的过程,是一个人性格和志趣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的责任更为重大 ”采访中,周筠的这句话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基于这样的高位思考,七一中学的创意教育能和校情、学情高度契合,不仅有出处,更有整体设计,因而发展之路越走越宽找准特色之后的第二步是坚持发展学校特色是做足一个好,还是多元发展好?是长期坚持好,还是因时因势而变好?也许这些问题的答案始终都不是确、定的,但这些问题都必须在实践中加以解答七一中学的选择是,自始至终紧抓“创意教育”一根弦,把学校其他方面的亮点都整合到“创意教育”这根主线上来,让学校的百年传统一脉相承,且日渐清晰,也让创意教育的内涵愈加深刻和丰厚如何打破“千校一面” “万人同语”的局面,找到学校特色发展的路径?如何让一届届学子不仅带着优秀的考试成绩,-更带着美好的道德情操、丰富的学习体验和满脑子的创新精神步出校园?这个问题,一定不止七一中学一家在思考他们的实践与经验可为大家提供有益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