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产物流系统设施规划.ppt
68页第八章 生产物流系统设施规划 根据场址选择一章的基本理论,进行生产物流系统的布置设计与搬运设计讨论 2005.7第一节 生产物流类型、生产物流系统特点 一、生产物流类型 根据产品在工作地生产的重复过程,将物料生产过程划分为: 1.单件生产:一般造船厂、飞机制造厂等企业的生产 2.大量生产:汽车制造企业的生产 3.成批生产从物料流向的角度分类,可把生产物流划分为: 1.项目型生产物流:如住宅、厂房、公路、大坝、机场等的建造;飞机装配等 2.连续型生产物流:如汽车装配生产线 3.离散型生产物流:如机床制造 从物料流经的区域和功能角度分类,又可以把生产过程中的物流细分为: 1.工厂间物流:大型企业、各专业厂间运输物流或独立工厂与材料、配件供应厂之间的物流 2.工序间物流:也称工位间物流、车间物流,即生产过程中车间内部和车间、仓库之间各工序、工位上的物流 二、生产物流系统的主要特点 1.物料是按照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工艺流程的要求流动的,物料在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处于连续流畅状态 2.物料在生产过程的各工艺阶段,保持一定比例以适应产品制造的要求3.物料搬运装卸过程要安全可靠,尽可能减少环节,简化作业流程,在满足生产工艺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搬运设备和容器。
第二节 生产物流系统的设计 一、基本概念 1.当量物流量 物物流流强强度度又称物流量,是一定时间内物料的移动量,可以用重量、体积、托盘或货箱来表示 当当量量物物流流是指物流运动过程中一定时间内按规定标准修正、折算的物料搬运和运输量其计算公式为 2.玛格数 玛格既不用重量,也不用体积或件数,而是以“可运性”作为衡量的基础一个玛格相当于一件结构紧密、可以方便地拿在一只手中的物品 木块(约 物料 玛格基本值垫圈,孔径6mm1/150螺母,12mm×5mm 1/50一包香烟1/2木块(约 cm)1托盘荷载(1200cm×1200cm—低堆垛)38托盘荷载(1200cm×1200cm—中堆垛)44托盘荷载(1200cm×1200cm—高堆垛)483.物料活性系数物料活性系数是一种度量物料搬运难易程度的指标,一般将物料活性系数分为5个等级 系数等级01234物料状态堆在地面上集中、装在容器内垫起、可吊装装载、可近距离移动装车移动 4.物料搬运的单元化与标准化(1)单元化 可以缩短搬运时间、保持搬运的灵活性和作业的连贯性,便于搬运机械操作,减轻人力装卸,以提高生产作业率。
(2)标准化 有利于物流系统中各个环节的协调配合,在异地中转等作业时不用换装,提高通用性,减少搬运作业时间,减轻物品的散失、损坏从而节约费用 ①物 流 基 础 化 模 数 目 前 已 基 本 认 定600mm×400mm为物流基础模数尺寸 ②物流模数物流模数是指集装单元基础模数尺寸(即最小的集装尺寸) 物流基础模数尺寸与集装单元模数尺寸的配合关系二、生产物流系统的设计 物流系统的设计包括系统布置设计与系统搬运设计两个过程:布布置置设设计计重点在于空间的合理规化,使得物流路线最短,在布置时位置合理,尽可能减少物流路线的交叉、迂回、往复现象搬搬运运设设计计是以布置设计为前提,根据所搬运物料的物理特征、数量以及搬运距离、速度频度等,确定合理搬运方法,选择合适的搬运设备,使搬运系统的综合指标达到最优 (一)生产物流系统的布置设计 一般分四个阶段,即确定位置阶段、总体区划阶段、详细布置阶段和施工安装阶段 一般经过下列步骤: 1.收集原始资料 生产物流系统设计在布置设计阶段要考虑众多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产品P(或材料或服务)、数量Q(或产量)、生产路线R(或工艺过程)、辅助服务部门S和时间T(或时间安排)。
这5项基本要素是生产物流系统在设施规划布置阶段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 2.物流分析与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1)物流分析1)工艺过程图 对生产中批量大,品种少的物流系统,采用标准符号绘制工艺过程图,可以直观的反映出企业生产的详细情况 常用的图例符号如下表所示 物料流程图例符号 标注物流强度的工艺过程图2)从至表当分析的产品或零件非常多时,用从至表来表示部门之间或机器之间的物流强度 至从 Z X Y W V U S 合计Z AC 104 C 108212 X C 60 A 288 348 Y B 28 AB 65 93 W C 50A 288 338 V ABC 192 192 UABC550 550 S 合计3)多种产品工艺过程图4)成组分析法 当产品品种较多时,可按产品结构与工艺的相似性进行分组归类,绘制物流种类P-物流 量 Q图 根 据 每 一 种 产 品Pi(i=1,2,…,n)及其对应的产量Qi,画出由直方图表示的P-Q图 (2)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3.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 在系统布置阶段,从各作业单位之间相互关系密切程度出发,安排各作业单位间的相对位置。
关系密级高的作业单位之间距离近,关系密级低的作业单位之间距离远,形成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 4.作业单位面积计算 各作业单位所需占地面积与设备、人员、通道及辅助装置有关,计算出的面积应与可用面积相适应 计算过程中,要考虑到布置设计中道路的布局形式、道路至相邻建筑物的最小距离问题、建筑物之间距离问题及车辆运输道路的技术指标等 5.绘制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 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就是把各作业单位的占地面积与空间几何形状,按照适当的绘图比例,布置到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上形成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在作图过程中,建筑物的柱距、梁距等建筑物的绘制,要根据标准的序列值进行,对于生产、运输部门来讲,要考虑物料、人员的流动通道6.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的修正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是一个原始布置图,还需要根据其他因素进行调整和修正进行面积相关图的调整修正时,通常要考虑厂址条件或周围环境情况(地面坡度、主导风向、铁路、道路的出入口、对周围的污染、振动、噪声等)、搬运设施和方法、仓库设施、公用及辅助部门等方面的内容 7.方案评价(1)加权因素法在评价布置方案时,对非经济因素影响常用的评价方法是加权因素法。
一些影响系统布置设计常见的非经济因素,见下表所示 物流系统加权评价非经济因素表序号因素重要性序号因素重要性1是否易于将来发展10安全设施及管理2工艺过程的适应性11产品的质量3设施布置是否灵活可变12设备利用率4物流效率13与企业发展规划协调程度5物料搬运效率14环境保护与自然条件利用6储存的效率15外观美观7空间利用率16其它8辅助部门的综合效率179工作环境及员工的满意度18o例:某车间布置设计,共4种方案:A—仓库与车间布局分散;B—车间布局完整、集中; C—辅助服务部门集中;D—布局不完全集中从例子中可以看到,D方案分值最高 序号考虑因素权数各方案的等级及分数ABCD1辅助服务是否分散10U/0I/20I/20E/302管理是否容易6O/6A/24E-/15E-/153扩建的可能性5O-/3I/10O/5O/54物流及搬运是否经济10O/10U/0I/20E/305灵活性9O/9E/27I/18E/276投资大小8O-/4O/8I/16E/247设备利用率5A/20O/5U/0O-/3合计529494134o(2)费用对比法当各个方案都已证明是合理的情况下,就要从经济上进行费用的比较。
(二)生产物流系统设施布置的基本形式 (1)固定式布置工作地按加工产品的要求固定布置,生产时所需要的设备、人员、材料等服从于工件的固定工位车床 铣床 磨床焊接涂漆装配仓 库(2)按产品原则布置指将不同类型的机器、设施按产品的加工顺序和路线要求,布置成流水生产线或装配线形式通常有直线型、L型、O型、S型、U型 各种加工设备 流 水 线 各种加工设备 (3)按工艺过程布置是将具有相同功能的同类设备集中在一起,完成相同工艺的加工任务这种布置适用于产品具有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 车床组铣床组磨镗钻组其它(4)按成组制造单元布置根据一定的标准,将结构和工艺相似的零件分成零件组,确定出零件组的典型工艺流程,然后配置适应各组加工工艺的设施,形成“成组生产单元”。
成 品 库原 材 料(三)系统的布置设计实例 一个叉车总装厂占地面积120000平方米,厂区东西长约500米,宽约280米,年产各种叉车约3000台,主要设施如下表所示,其作业单位分别负责完成重要零、部件的加工及总装工作 作作业单业单位建筑物位建筑物汇总汇总表表序号作业单位名称用 途建筑面积(m×m)结构形式(m)备注 1原材料库存储原材料72×36 跨距12 2油料库存储油漆、油料36×36跨距12 3标准、外购件库储标准件、半成品48×36跨距12 4切削工车间零件切削加工72×36跨距18 5热处理车间零件热处理90×30跨距30 6焊接车间车身焊接90×30跨距30 7变速器车间变速器组装72×36跨距18 8总装车间总装180×96跨距24 9工具车间随车工具箱制造60×24跨距12 10油漆车间车身喷漆48×30跨距30 11试车车间试车48×48跨距24 12成品库存储叉车成品100×50露天 13办公、服务楼办公、生活服务300×60 14车库车库、停车场80×60露天1.构成叉车的物料分类及重量总装体各部件零、部件重量(T) 叉车 行走系统电瓶、电机0.2变速器0.3转向桥、驱动桥等0.8液压抬升机构抬升机构0.3液压缸0.2泵及液压回路0.2车体0.8平衡重0.3随车工具箱0.1其它液压油0.06塑料制品0.01油漆0.01标准件0.022.绘制工艺过程图 变速器工艺过程图 随车工具箱工艺过程图 车体工艺过程图 液压缸工艺过程图 叉车总装厂全厂工艺过程图3.物流强度等级划分,编制物流相关图物流强度等级划分表物流强度等级符号物流路线比例(%)承担物流量比例(%)超高物流强度A1040特高物流强度E2030较大物流强度I3020一般物流强度O4010可忽略物流强度U物流物流强强度度汇总汇总表表序号作业单位对(路线)物流强度序号作业单位对(路线)物流强度11-40.3104-80.221-30.69115-90.3131-61.2126-100.842-100.01137-30.3152-110.06148-90.163-70.01158-100.8173-81.82168-113.2484-51.141711-123.394-70.3 序号作业单位对(路线)物流强度1 2 3 4物流强度等级111-12A28-11A33-8E41-6E54-5E68-10E76-10E81-5E95-9I107-8I111-4I124-7I134-8O148-9O152-11O162-10O173-7O物流强度分析表 作业单位物流相关图4.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图作作业单业单位相互关系等位相互关系等级级序号含义说明比例(%)序号含义说明比例(%)A绝对重要2-5O一般密切程度10-25E特别重要3-10U不重要45-80I重要5-15X负的密切程度不希望接近酌情而定基准相互关系基准相互关系字母一对作业单位密切程度的理由A钢材库和剪切区最后检查和包装清理和油漆类似搬运问题,如搬运物料的数量等。
损坏没有包装的物品,或包装完毕以前检查但不明确使用相同人员、公用设施、管理方式、和形式相同的建筑物E接待和参观者停车处金属精加工和焊接维修和部件装配方便、安全搬运物料的数量和形状服务的频繁和紧急程度I剪切机和冲压机部件装配和总装配搬运物料的数量搬运物料的体积,共用相同的人员O维修和接收废品回收和工具室产品的运送共用相同的设备U维修和自助食堂焊接和外购件仓库技术部门和发运接触不多不常联系X焊接和油漆铸造车间和主要办公室冲压车间和工具车间灰尘、火灾烟尘外观、振动作作业单业单位相互关系密位相互关系密级级理由理由序号理由序号理由1工作流程的连续性5安全及污染2生产服务6共用设备及辅助动力源3物料搬运7振动4管理方便8人员联系非物流的各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图综合相互关系等级与划分比例关系密级符号作业单位对比例 (%)关系密级符号作业单位对比例 (%)绝对必要靠近A1-3一般O5-15特别重要靠近E2-5不重要U20-85重要I3-8不希望靠近X0-10作业单位之间综合相互关系计算表作业单位对关系密级综合关系物流关系 加权值:1非物流关系 加权值:1等级分数等级分数分数等级1-2U0E33I1-3U0E33I1-3U0E33I1-4I2I24E1-5E3I25E1-6E3E36E1-7U0U00U1-8U0U00U1-9U0I22I1-10U0U00U1-11U0U00U1-12U0U00U1-13U0U00U1-14U0I22I2-3U0E33I2-4U0U00U2-5U0X-1-1X2-6U0X-1-1X2-7U0U00U2-8U0U00U2-9U0U00U2-10O1E34A2-11O1U01O2-12U0U00U2-13U0X-1-1X2-14U0U00U3-4U0U00U3-5U0U00U3-6U0U00U3-7O1I23E3-8E3I25E3-9U0U00U3-10U0U00U3-11U0U00U作作业单业单位之位之间综间综合相互关系合相互关系计计算表算表作业单位对综合关系作业单位对综合关系作业单位对综合关系分值等级分值等级分值等级3-120U5-13-1X8-120U3-130U5-140U8-133I3-142 I6-70U8-142I4-57A6-80U9-100U4-61O6-90U9-110U4-76E6-102U9-120U4-83I6-110U9-131O4-93I6-120U9-140U4-100U6-13-1X10-110U4-111O6-141O10-120U4-120U7-85E10-13-1X4-132I7-90U10-140U4-140U7-100U11-128A5-60U7-112I11-131 O5-70U7-120U11-140U5-80U7-132I12-131O5-95E7-141I12-142I5-10-1X8-93 I 13-142I5-110U8-105E5-120U8-117E综综合相互关系密合相互关系密级级等等级级划分划分总分关系密级作业单位对数百分比(%)7-8A33.34-6E99.92-3I1819.81O88.80U4650.5-1X77.7合计91100作作业单业单位位综综合相互关系合相互关系图图5.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1)作业单位的综合接近程度计算2)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关系密切表示方式表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绘制步骤 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6.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叉车总厂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7.叉车总厂总平面图的形成(四)生产物流系统的搬运设计 1.物流系统搬运分析的阶段2.物流系统搬运设计步骤1)物料分类 对物料进行分类,编制物料特征表,表中包括物品名称、特征及分类说明。
2)移动分析(1)收集各种移动分析的资料(2)分析各项移动的方法:流程分析法起讫点分析法 (3)编制搬运活动一览表(4)各种移动的图表:物流流程简图和坐标指示图 布置图上绘制的物流图坐标指示图3)搬运方案的选择(1)初步确定搬运方案物料搬运路线系统图(2)对初步搬运方案的修改和限制搬运方案修改和限制的常见内容序号修改和限制的内容1已确定的同外部衔接的搬运方法2既满足目前生产需要,又能适应远期发展或变化3和生产流程或流程设备保持一致4可以利用现有公用设施和辅助设施保证搬运计划的实现5布置方案对面积、空间的限制条件6建筑物及其结构特征7库存制度以及存放物料的方法和设备8投资的限制9影响工人安全地搬运方法等无形因素比较中的无形因素序号可供参考的因素1与生产流程的关系及其服务的能力2搬运方法的通用性与适应性3搬运方法的灵活性和柔性4布置和建筑物扩充的灵活性是否受到搬运方法的限制5面积和空间的利用6是否便于管理和控制7可能发生故障的频率及对生产造成的中断、破还和混乱地程度8能否适应生产节拍的要求和对生产流程时间的影响9安全和建筑物管理10与仓库设施是否协调11同外部运输是否适应等(3)搬运方案的详细设计(五)可行方案建立、调整、评价及考核 (1)非经济因素(无形因素)评价总方案评价因素举例序号因素序号因素1234567891011初次投资年经营费投资收益率投资回收期对生产波动的适应性调整生产系统的柔性工艺过程的合理性物料搬运的合理性机械自动化水平维修的方便程度安全性12131415161718192021设备的可行性与外部运输的配合与外部公用设施的结合自然条件的适应性环境保护条件空间利用程度经营销售的有利性对施工安装投产进度的影响施工安装对现有生产的影响影响产品质量的程度(2)经济因素评价o经济因素的评价包括:经济效益评价和项目经济评价。
这种评价可对各个方案的全部经济效益进行全面对比,也可仅对不同因素的经济效益进行局部对比3)隐蔽因素评价o有时设计的总体方案会受到一些隐蔽因素的影响如:资金不能满足设计的需要、决策者个人意志和倾向、主管本部门的态度等,为了避免或缩小这些影响,设计人员应做好预防工作。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