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泊的钟声钟声远.docx
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远泊的钟声钟声远 枫桥夜泊,体会月落乌啼、江枫渔火的古典境界,倾听那跨越时空的悠远钟声,这是长存于我脑海中的一个理想谁在孩提时期没有背诵过张继那首《枫桥夜泊》呢?所以一说要到寒山寺听钟声,似有精灵般的,那首少年时背诵过的唐诗便不由自主地跳上了我的心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据《寒山寺志》记载:“寒山寺在枫桥下,起于梁天监年间(502年)旧名妙利曾明塔院”,距今已1500余年因邻近枫桥,曾称枫桥寺相传唐贞观年间高僧寒山、拾得从五台山国清寺来此主持,又改称寒山寺这座寺院初建时规模宏大,居苏州城诸寺之冠,仅房屋就有10多万间,当时故有“寒山寺骑马观三门”、“先游寒山寺,后游姑苏城”之说后由于战乱,屡毁屡建,现存建筑是清光绪二十二年到宣统三年期间重建的 寒山寺虽然年头长久,但真正使之有名中外的还应归功于唐代诗人张继据说张继进京赶考名落孙山之后,郁郁不乐,催舟还乡当他泊舟枫桥,眼见天上冷月西沉,耳听枯树乌鸦的嘈叫,科举失意后的愁思正值“剪不断,理还乱”的时候,他蓦然听到清亮的寒山寺钟声,于是感想万分,挥笔写下了《枫桥夜泊》这首绝唱。
由于诗境美好含蓄,尤其是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为安宁而萧疏的夜晚平添了无限隽永的韵味,所以此后以后诗韵钟声,千古流传,寒山寺也就成了我国一个出名的旅游胜地 远远地就可以看到犹如一弯新月横跨在大水道之上的枫桥,再往前走几步,汽车就在一堵书有“寒山寺”三个大字的米黄色的照墙前停了下来下了汽车,方才还听来若有若无、断断续续的钟声马上明显起来,钟声从那黄墙碧瓦处荡来,沉重而恢宏,含有大地的底蕴,带有宇宙的空灵,叩响了我那怀旧忆往的心弦,一种如痴如醉的感觉即刻迷漫了我的全身 怀慌张切的心态步入悬有“古寒山寺”匾额的山门,只见寺院内松柏吐翠,银杏参天,四时花卉争奇斗艳正中处是雄伟宏伟的大雄宝殿,供奉着正襟危坐的释迦牟尼全身宝像,右侧配殿的莲花宝座上,那么有两个袒胸露乳、蓬头赤足的和尚塑像,那喜眉笑眼的样子让人一看就开心,这就是寒山寺的仆人寒山和拾得 穿过大雄宝殿,沿一条冬青夹道的小径,我们便来到了以“夜半钟声”有名遐迩的钟楼前,这是一座二层六角形的重檐亭阁,造型奇巧,轮廓美好,外观好像鸟翼,翩翩欲飞之状可掬进得楼内,只见内悬一口周可3人合抱,高逾2米的巨钟,据说,唐代那口古钟历经兵燹,早已湮没无存。
明代嘉靖年间铸造的巨钟,也有传闻已流落到日本,现在这口大钟系清代光绪三十二年所铸尽管钟声宏亮悠扬,余音袅袅,很有气势,但可惜的是已不再是当年张继凝听过的那口钟了我想,真不知道当年那口古钟发出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韵,看来这无疑是一个永恒的谜了 佛经上说:“闻钟声,烦扰清,聪慧长,菩提生据传,张继当年就是听了钟声以后,除掉了不第的烦扰,刻苦攻读,二次进京考中进士的现在每年除夕,寒山寺都要举行听钟声活动,以表示一年的终结,预祝来年的幸福安康届时有不少游客不惜跋涉千里,也要赶到寒山寺来听钟声,这其中尤以日本游客为甚据介绍,每年除夕,都有一大批日本游客远涉重洋专程赶到寒山寺来听钟声,这已成了日本国内的一大盛事,也成了寒山寺的一大景观其实据我了解,日本国内有的是寺庙,建筑风格也跟中国的特别好像,而且每年除夕,日本国内各寺庙里的钟声也会一齐敲响,以除旧迎新那么对此现象的唯一解释,就是张继这首绝句的魅力了据史料记载,张继的《枫桥夜泊》在日本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早在清代,日本国民就说:“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诵是诗”可见,有了这样一种文化空气,在日本国展现这样一种现象也就缺乏为奇了那么,反思我们自己,现在对流行歌曲琅琅上口的孩子还有几人会背诵这首小诗呢?热衷于“到此一游”的游客又有几人会为了一首小诗而不惜跋山涉水而放弃居家的温馨呢?在“孔方兄”的步步紧逼下,张继们除了节节败退外,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受心境的影响,我已无心再细看寺内的庑殿、藏经楼、碑廊之类的景观,匆促出了寺院大门,快步登上了高高耸起的枫桥。
据说这里是听钟声的最正确处钟楼上的钟声仍在时断时续地响着,但听来却已没有了那种和穆旷远的韵味,夹杂其间的那么是游人的笑语和打闹五元钱撞三下的商业操作,使得或轻或重的撞钟声变得肆意、轻佻起来,那种与广褒时空相融合的厚重感消散了,那种把悠远的历史拽回来的沉重感没有了,我很难相信,这就是当年张继凝听的钟声,我也很难明白,这就是我朝思暮想的钟声 注视着枫桥下穿梭往来的船只,我不禁自问:莫非当年张继凝听的钟声真的已随泊船远去了?…… 【责编 晓骏】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