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儿童社会焦虑状况社会研究报告.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23847142
  • 上传时间:2021-12-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6.36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儿童社会焦虑状况社会研究报告 季文强 王昱芊 梅芳婷 杨思摘要:文章以随机抽取的湖南省200名农村儿童为被试对象,采用儿童社会交往焦虑测评量表(SASC)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农村儿童普遍存在社会交往焦虑心理,年级越高,社会交往焦虑分数超过13分的人数越多;女生比男生焦虑程度略高;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社会交往焦虑分数高关键词:农村;儿童;社会交往焦虑;留守儿童一、问题提出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它是指个体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当前社会是飞速发展、知识变更日新月异的时代,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普遍应用,农村教育阶段表现在学校、学生、教师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农村儿童都在“只有学习好才有出路”的强大压力下生活与学习过多的要求和强大的压力,使得学校和教师往往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于学生的学习,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正在渐渐被人为地忽视,从而引发出农村学生心理方面的诸多问题其中,最为常见和多发的则是社会交往焦虑心理本文涉及的社会交往焦虑是指: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常常无明显原因和对象的紧张不安或焦急烦躁的情绪状态。

      社交是社会交往的简称社交焦虑是一种与社会交往有关的焦虑多数人在准备参加某种社会活动或与陌生人交往时,都可能会有紧张的感觉,这是人类的正常反应随着自我适应以及交往的深入,紧张的体验会很快消失,人们逐渐放松,并开始享受社会交往带来的乐趣然而,对于那些具有社交焦虑的个体来说,紧张的感觉会持续存在并超过正常范围,引起多种不适二、研究问题社会焦虑并非从青春期开始,而是可以延伸到小学阶段研究者认为,适度焦虑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活动前或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准备状态,而过度或过弱的焦虑心理会直接或间接通过学生的情绪反应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常表现为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缺乏学习自信心等症状所以,研究农村儿童社会交往焦虑心理,全面了解不同年级、群体、性别的农村儿童社会交往焦虑心理的基本状况,找出其产生的根源,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三、研究对象本次调研对象为凤凰县某村6-14岁儿童共200名,所有儿童填写儿童社会交往焦虑测评量表(SASC),其中有效问卷169份,有效率84.5%169份有效问卷中,其中男性有86名(占50.89%)、女性83名(占49.11%),留守儿童有44名(占26.03%),非留守儿童有125名(占73.96%),儿童按年龄分为低年龄组(<四年级儿童)、中年龄组(≥四年级<初中儿童)、高年龄组(≥初中<16岁)。

      四、研究方法(1)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儿童社会交往焦虑测评量表(SASC),本量表条目设计社交焦虑所伴发的情感、认知及行为本量表包括10个条目,使用3级评分制其中总分<7分记为可能存在社会焦虑,总分≥7<13分记为存在社会焦虑,总分≥15分记为存在较严重社会焦虑,本量表包含害怕否定评价和社交回避及苦恼两大因子2)调查方法由经过培训的学生承担现场调查工作,调查前向农村儿童讲解调查目的与填表方法学生自行阅读,遇到问题可向调查员询问问卷由调查员统一收回3)数据统计所有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五、研究结果与分析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如下:由图表一可知,非留守儿童低于7分的比例超过60%,而其出现较严重社会焦虑的比例低于10%,留守儿童出现社会焦虑以及较为严重社会焦虑的人数比例都大于非留守儿童不论单亲留守还是双亲留守儿童,相比非留守儿童,独特的家庭环境导致他们出现社会焦虑概率较大,这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表明留守儿童的确存在较大的社交问题由表二可以可知,相比较而言,低年龄段的社会焦虑问题出现较少,而中年龄段、高年龄段处于接近青春期或处于青春期阶段,社会焦虑问题明显,已有研究表明社会焦虑从青春期开始,与本数据较为一致。

      社会焦虑也可延伸到小学阶段,故应该从儿童小学开始注意孩子的性格发展,尤其注意青春期这一关键时期由表三可知,在<7分社会焦虑问題存在较少这一区间中,男孩所占比例较大,在可能存在社会焦虑问题这一区间,女孩较男孩多出7%,而在出现较严重社会焦虑这一区间,男女孩所占比例相同,这表明虽然在社会焦虑这一问题上,女孩出现的可能性较大,但并无显著差异对待孩子,父母不能以作为男孩承受能力较大为理由而较少与孩子交流,孩子脆弱的内心不因性别差异而有所不同六、讨论(一)农村儿童社会焦虑状况分析孩子性格养成时段,父母的关爱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而农村儿童在父母的关爱方面相对较少获得关爱与帮助农村经济相对较落后,父母都忙于生计无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农村儿童也缺乏相应的人际交往指导对于大多数单亲留守儿童,他们的父亲往往在外务工,母亲在家照顾传统意义上都可能会认为母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因素而忽略了父亲的作用,但事实上父母对孩子产生社会焦虑都有显著的影响对于母亲来说,母亲的关爱是通过影响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而间接的帮助孩子控制和管理自身情绪,诸如害羞、愤怒、恐惧等情绪对于父亲而言,父亲给予的关爱将直接影响孩子的社会焦虑行为。

      可见在对孩子的社会行为塑造方面,尽管父母影响方式不同,但都对其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对于双亲留守儿童,他们可能由父母的长辈照顾或于亲戚处寄养隔代长辈的教育理念可能较为陈旧,无法真正了解孩子的各方面需求,通过个别访谈,我们了解到,隔代长辈有时会出于安全问题的考虑而阻止孩子外出与朋友玩耍,孩子无法与朋友沟通,又与父母联系较少,这也就构成了儿童害羞、恐惧等社会焦虑的问题将儿童寄养于亲戚家中也会因为不被理解、自卑等原因导致社会焦虑二)自信心培养与儿童社会焦虑关系分析农村儿童因为成长环境的影响更容易出现自卑心理,所以树立良好的观念并且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尤为重要农村儿童可能因家庭状况、父母外出务工、社交机会少等因素相比城市儿童更易出现社会焦虑在个别访谈时我们发现,当问到“你愿意与老师谈心吗?”多数孩子持否定答案,而问到“你的理想是什么?”时,许多孩子因为家庭、自身等因素避而不谈可见农村儿童自信心培养十分重要,父母应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与兴趣,并对孩子多多鼓励,教师应注重心灵教育,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主动与孩子谈心,记录孩子的点滴进步并对其进行鼓励三)增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外界约束对身心成长的积极影响分析留守儿童自我约束能力较弱,父母因外出务工而将孩子留在隔代长辈或亲戚家寄养,与孩子的父母相比对孩子的约束感较弱。

      错误行为纠正不及时、沟通不到位、监管不力,孩子易存在网络成瘾、打架斗殴、不重视学习等情况家长可将孩子送往寄宿制学校,让孩子在性格养成时段较少接触外界不良影响,让孩子与同龄人多加接触也有利于孩子谈心交往,学校相对非父母监护人,对孩子的监管力度较大,能有效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四)父母离家时孩子所处的不同年龄段对焦虑的影响分析父母在孩子较小时外出务工,孩子更容易产生社会焦虑,研究显示孩子在小学阶段父母外出务工对其造成的影响较大,而初中及以上儿童面对类似情况所受影响相对较小孩子在较小时面对父母不在身边,对父母感情较为淡薄,而监护人为隔代长辈或亲戚,无法更好的与孩子沟通交流,且在对孩子约束方面也无法与孩子父母相比,所以父母需要尽可能在孩子较小时增加回家与沟通的频率,避免出现儿童对父母知之甚少甚至父母回家躲着父母的现象,父母也得以及时纠正孩子的性格五)父母与孩子聊天频次与内容对焦虑的影响分析据本次走访调研可发现,父母外出务工期间与低年龄段孩子聊天频次越多则孩子出现害羞、退缩等社会焦虑状况相比频次少的孩子要少,并且父母在聊天过程中更多的与孩子聊些深层次的内容,诸如孩子的兴趣爱好、上学趣闻等而非仅仅停留于孩子的学习、健康这类表面内容,对孩子的性格养成具有良性影响。

      六)学校关爱对农村儿童性格影响的因素农村儿童社会焦虑状况的存在也有学校的因素,农村儿童在家缺乏父母的关心与帮助,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可能都无法见到自己的父母,这样学校的关爱对农村儿童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学校可采取寄宿制,针对留守儿童无父母监管受约束不强的情况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同时学校可开展丰富有益的课外活动,丰富留守儿童内心世界,鼓励儿童交友、展现自我学校也可积极创造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机会,让家长产生关注孩子成长的意识,可开通亲情,创建留守儿童之家等,并要求学生每次考试后与父母汇报成绩学校还可鼓励老师多做家访,更多了解每位学生情况;开通家长群等类似沟通平台,增强与家长们交流,老师也可在发现孩子问题后及时通知家长并解决学校可招募专业心理老师,开展心理与心理活动,这对农村儿童的心理疏导方面有积极影响在走访官庄中心完小时,我们发现了一个现象,尽管学校中留守儿童占了大半,但在校孩子的性格却相对开朗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留守儿童的焦虑状况与学校的教育也有不少联系,该校校长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非仅仅局限于狭义的学习,校內设施较为完备,学生课外活动较为丰富,而针对留守儿童较多的现状,学校积极采取严格管理、联系家庭、关注身心、重视教育、发展兴趣五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正是这种对留守儿童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使该校学生能有较好环境中成长。

      七)社会对留守儿童焦虑的影响在留守儿童问题上也需要有社会的支持目前,社会上对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关注,但给予留守儿童的帮助还是远远不够政府应给予留守儿童寄宿学校更多的物质与政治帮助,并对学校进行有效的监督近期关于留守儿童的负面新闻较多,这也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把更多目光聚焦到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问题上来,让留守儿童社会焦虑的问题得到关注与解决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儿童生活的处境极大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发展,影响他们的社会交往,特别是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更大但是农村儿童身上有许多优秀的品质:他们关心父母、自理能力较强根据积极心理学的观点和启示,学校和社会应当充分认识到农村儿童的积极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抓住农村儿童自身的优势,实行以点带面的教育,让农村儿童对自身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以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能勇敢地与他人进行交往,真正实现同伴间平等、和谐的交往通讯作者:杨思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