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细菌1.docx
11页《细菌》教学设计赵婉莹 辽宁省营口市第二十九中学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着重让学生理解细菌的主要特征,即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和生殖方式等方面的特征通过播放视频,提问学生谁动了我的水果,细菌为什么无处不在呢?以此引入新课,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螺旋上升微课内容的呈现短小精悍,说明细菌的发现史,讲解或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等现代化信息手段和实物展示等传统手段支持教学以及资料分析、直观感知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等方面的特征在通过技能训练中的计算,引导学生认识细菌生殖的特点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构建这些重要概念,水到渠成地总结出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与课前相呼应,将知识深化提升,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引导学生完成用橡皮泥捏细菌的模拟实验,来强化细菌的结构这一重点概念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细菌》是人教2001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本单元作为教材的第五个单元,介绍了其他生物——动物、细菌、真菌和病毒,他们的形态、结构、特征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相互关系因此,本单元是教材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本章《细菌和真菌》属于微生物的范畴,在本单元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了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后,进一步学习第二节作为一类单细胞原核生物的细菌,教材从细菌的发现、形态结构和生殖三个方面介绍细菌教材首先通过列文虎克和巴斯德带领学生慢慢揭开细菌的“面纱”而后介绍了细菌的形态通过“观察与思考”,学生在认识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基础上,通过对比,进一步认识细菌的结构,再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最后介绍细菌的生殖及适应环境的特点细菌是微生物的一种,肉眼是看不见的,必须借助于仪器的观察,内容抽象,其细胞结构是没有真正的细胞核《细菌》和一些腐生菌分解动、植物的尸体,在自然界中起到物质循环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在生物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本课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节知识内容线条清晰,一是细菌的发现和产生,二是细菌的形态三是细菌的结构,三是细菌的营养方式,四是细菌的生殖教材设计紧紧围绕上述重要概念展开教学活动,按照四个方面,从简单到复杂,按梯度引入重要概念,符合初中生认知规律 2.教学对象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对生物学的学习已经对生物学不再陌生,但是学生在探究思维方面还存在不足,同时对于动物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认识还不足,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仍需要提高。
细菌非常小看不见,教学内容抽象,现有条件下无法完成实验,必须借助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教师可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围绕重要概念教学时,要举出大量的事实加以论证,要形象直观、通俗易懂,增加知识的趣味性,有感性上升为理性 3.教学条件分析: (1)教学环境: 在有交互一体机等多媒体设备的生物实验室中教学 (2)资源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细菌》的图片、资料、影像光碟和腐烂的水果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 学生准备:平板电脑,制作细菌结构模拟实验用到的橡皮泥等 4.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如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 (2)教学难点: 对细菌的发现史的充分理解,不仅要学到科学知识,还要学到科学的思维方法及领悟到科学精神三、教学目标制定 本课根据生物2001版新课标的理念和《具体内容标准》的要求,结合人教版生物教材的特点及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会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 (2)能识记细菌的结构特点; (3)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4)结合生活实际,推测细菌的生殖方式。
2.能力目标: (1)通过巴斯德的实验,参与体验探究细菌发现的过程,学生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想 (2)通过观察细菌结构示意图,回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总结出细菌的结构特点和营养方式,培养观察能力,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推测能力 (3)通过用橡皮泥捏细菌的结构模型或绘图,培养动手能力和绘图能力 (4)通过计算细菌的分裂速度,提高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拓展与提升训练,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了解细菌被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发展离不开实验技术的进步,更要依靠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 (2)通过对细菌繁殖方式的学习研究,认识到细菌繁殖速度很快,生活习惯不卫生很容易被细菌感染,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3)在讨论活动中,学会交流与表达,学会与人合作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本课运用“概念的引入—呈现重要概念目标—建构重要概念—总结与归纳—强化与应用—拓展与提升”六步式概念教学模式视频播放细菌的发现史让学生感受技术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体会理性的怀疑精神和正确的方法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以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和事例分析等综合运用启发式、自主、合作与探究等方法,使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合作与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构建细菌的主要特征重要概念。
过探究学习锻炼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够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及繁殖方式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观察细菌鞭毛、荚膜的外形特点推测出鞭毛、荚膜的作用,提高学生对于生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特点的认识理解通过计算细菌的分裂速度,提高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用橡皮泥制作细菌细胞结构的模拟实验,提高动手能力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通过上述教学模式、方法、策略与手段的综合运用,预期能实现生物新课标所强调的概念教学,学生能达到有效学习的效果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概念的引入引入新课 播放水果腐烂的视频 提出问题: 谁动了我的水果呢?细菌为什么无处不在呢? 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细菌的世界,揭示其神秘的面纱板书:第二节 细菌) 从生活经验能回答细菌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非常感兴趣,自然地引出课题,设置问题悬念出示重要概念目标重要概念框架利用课件呈现重要概念框架图 观察与思考 学习目标明晰,明确学习的方向,启动学生的思维建构重要概念1.细菌的发现和产生列文.虎克巴斯德 过渡语:十七世纪以前,人们还不知道细菌的存在,细菌是怎么被发现的呢?(板书:细菌的发现) 播放课件——《细菌的产生微课视频》。
1、细菌是怎样被发现的?2、谁对细菌作出了深入的研究?他又做出了哪些贡献?3.你对科学发现有了什么新的认识?给予补充和鼓励性评价引领学生分析和解读 情感教育——在学习上也要向巴斯德等科学家学习,敢于质疑,吃苦耐劳,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精神 观看视频,回答问题倾听观察、理解实验倾听、感受通过细菌的发现和产生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学生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还学到了科学思维方法及科学精神2.细菌的形态很小,10亿细菌相当于小米粒大小单细胞的独立生活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过渡语:列文虎克的年代,仅仅只能看到细菌,今天我们就已经能看到不同放大倍数下的细菌了我们来一起观察一下(板书)放大到一定倍数的时候,才能看清细菌,可见细菌非常的小,仅仅0.5~5微米,10亿个细菌相当于一颗小米粒的大小 过渡语:细菌这么小,怎么才能观察到它们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就是显微镜下看到的几种形态的细菌下面我们给这些细菌进行一下分类播放课件出示六个典型细菌,把它们进行分类启发引导学生总结细菌的三种形态并形成板书(板书:细菌的形态——球状、杆状和螺旋状)根据形态将细菌命名为:杆菌、球菌和螺旋菌成团或长链,但是其中每个细菌都是独立生活的。
一个细菌就是一个细胞 倾听观察、理解 观察思考、小组讨论分类, 总结细菌的三种形态利用多媒体手段呈现细菌的大小,非常直观,有力地说明了细菌确实是很小的,为最后总结细菌为什么分布广泛打下了铺垫 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总结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3.细菌的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DNA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过渡语:尽管细菌形态不一,但基本结构是相同的大屏幕出示课件——《细菌的结构》下面请同学们观察教科书中73页的《细菌结构示意图》,帮老师将细菌各个结构标注一下名称复习回顾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给予各小组学生评价 重点讲解细菌细胞是无真正的细胞核,是原核生物引导学生回忆一下动植物细胞结构,并在屏幕出示课件——《细菌与动物和植物细胞结构比较图》屏幕出示课件——《列表分析比较细菌、动物和植物细胞的异同点》(学生活动: 自主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2分钟) 独立观察、思考一名同学操作平板电脑将结构补充完整,投屏到大屏幕上,其他学生在大屏幕上观看填图过程 观察、比较 回忆、对比和分析 思考、比较与分析并完成表格内容本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地方。
老师设计问题,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启发和引导下,进行独立思考后,这是生物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另外,借助于多媒体课件进行观察、对比和分析,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细菌的营养方式绝大多数是异养过渡语:自然界中的生物营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自养,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养活自己另一种叫异养,三种生物中哪种生物是自养呢?细菌属于自养还是异养? 刚才我们学完了细菌的结构特点,请同学们推测一下细菌的营养方式是什么?为什么?细菌的异养分为寄生和腐生,由于细菌这种腐生的营养方式,它又被成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给予评价大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的(包括寄生和腐生两种)但还有少数细菌的营养方式是自养的(例如:蓝细菌等)板书:细菌的营养方式:多数是异养,少数是自养的学生回答植物是自养,细菌的营养方式可能是异养,原因是细菌细胞中不含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靠吃现成的有机物培养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事物的本质,形成推测的能力5.细菌的生殖特点分裂生殖芽孢的特点过渡语: 遇到适宜环境时,细菌就开始生殖细菌是如何生殖的呢?(板书——细菌的生殖) 播放多媒体课件——《细菌的生殖》和视频——《细菌的分裂生殖》。
给予评价板书: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每半小时分裂一次,分裂的速度是相当快,请看屏幕:播放课件——《细菌的分裂速度计算》 通过计算细菌的分裂速度,引导学生受到什么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