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大宗淡水鱼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doc
11页湖北省大宗淡水鱼产业进呈现状及问题中国水产频道报道,2022 年 3 月,在鄂的大宗淡水鱼体系岗位科学家和试验站站长及其团队成员,围绕十三五湖北大宗淡水鱼进展存在的问题和实行的对策,对主产区开展调研通过走访当地行政主管部门、养殖户、合作社等,并与湖北省水产局的领导进展了座谈,对湖北的大宗淡水鱼产业进呈现状和问题进展了梳理一、湖北养殖根本概况湖北淡水产量连续 20 年居全国首位,已经成为根底产业和渔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1. 养殖产量稳步提高,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十二五期间, 湖北大宗淡水鱼进展快速2022 年,湖北省青鱼、草鱼、鲢、鳙、鲤、鲫、鳊、鲂的产量为 244.98 万吨,占全国大宗淡水鱼总产量的 20.43%2022 年,大宗淡水鱼产量为307.42 万吨,比 2022 年增加 25.49%,占全省淡水产品总量的 67.43%;其中,青鱼产量 11.64 万吨、增加 37.62%,草鱼产量 94.74 万吨、增加 22.72%,鲢产量 69.81 万吨、增加16.68%,鳙产量 44.49 万吨、增加 26.14%,鲤产量 19.12 万吨、增加 20.07%,鲫产量 47.87 万吨、增加 37.7%,鳊鲂产量 19.74 万吨、增加 45.93%。
从单个产品产量在全国的排名来看,青鱼、草鱼、鲢、鳙 4 个品种居全国第一,鲫鱼和鳊鲂居全国其次,鲤鱼居全国第五2. 苗种繁育量快速增长,成为我国中部苗种供给中心2022 年,湖北省繁育淡水鱼苗 750 亿尾,淡水鱼种 82.03 万吨,分别占全国总量的 20.79%和 26.58%2022 年,繁育淡水鱼苗 1159 亿尾,比 2022 年增加 54.53%现有大宗淡水鱼苗种繁育基地 285 家,其中长江四大家鱼监利老江河原种场等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 4 家、黄冈市异育银鲫“中科3 号”等省级水产原良种场 11 家同时,规模化投产了“中科 3 号”“长丰鲢”等优良品种,每年约 50%的鱼苗销往周边省份,为周边地区开展大宗淡水鱼养殖发挥了重要的苗种供给作用3. 加工工艺不断创,生产规模稳居全国第一2022 年, 全省共有大宗淡水鱼加工企业 187 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 6 家、省级龙头企业 50 家开发了青鱼、草鱼、鲢、鳙、鲫、鳊、鲂等大宗淡水产品加工,产品涵盖从冷冻产品、干腌制品等初级产品到休闲食品、鱼糜制品、保健制品等精深加工产品等 10 大系列 50 多个产品加工工艺由传统“三去”向预制调理、生物酶解等精深加工进展,开发出 利用鱼加工副产物制取鱼胶原蛋白肽等高附加值产品的清洁联产工艺。
年加工力气 129 万吨,年产加工品 82.61 万吨,居全国淡水加工品总量第一,其中鱼糜制品 25.71 万吨、干腌制品 21.22 万吨、冷冻品 13.37 万吨、冷冻加工品19.13 万吨、罐制品 3.18 万吨拥有“洪湖渔家”“鄂州武昌鱼”等中国有名商标 3 个,“老巴王”“汈汊湖”等省级知名商标21 个,“海子湖青鱼”“长湖鳙鱼”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7 个二、大宗淡水鱼产业存在的问题1. 水源缺乏、养殖环境污染严峻湖北省传统的水产养殖方 式根本上都是开放型的,水源多来自长江、湖泊、水库, 水源充分,水质在很大程度上能满足水产养殖业的需求但是,近些年,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工业化进程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日趋突出,养殖水源紧缺,水量缺乏,水质急剧下降,水体富养分化加剧,生态湿地急剧削减,加上工农业污染,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了重大影响此外,由于水产养殖本身也有饲料、药物等投入品,相关养殖废水排放标准还没有建立,确定程度上也加剧了水产养殖水环境的恶化,极大地减弱了养殖水体的生产力气,制约了养殖产业的安康进展2. 养殖产量与养殖效益冲突的问题大宗淡水鱼养殖以草鱼为主,多数是年底集中捕鱼。
出鱼的时候往往价格都比较低,不好卖,养殖户无法议价地区内没有协调机制湖北草鱼产量占 22%,鲢占 16%,鲫占 11%,鳙占 10%普遍反映 2022 年的草鱼鱼价低,草鱼 9 元/千克,鲢价格 2.8~ 3 元/千克,鳙 9 元/千克,鲫 10 元/千克,养殖效益低草鱼养殖的利润为 1000~3000 元/亩,鲫和鲂的价格较好,具有较好的利润空间,每亩收益在 4000 元左右一般状况下,饲料占据了 60%~70%的养殖本钱,饵料系数在 2 左右和淡水产值第一大省江苏比较,除鳊鲂外,湖北全部的大宗淡水鱼的价格均低于江苏〔图 1〕,而湖北大宗淡水鱼在淡水养殖产量中占 68%,江苏的大宗淡水鱼占淡水养殖的产量仅 43%,广东只占 20%〔图 2〕3. 养殖病害频发,引发较大经济损失和质量安全问题由于 养殖环境污染和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鱼类病害问题频发,一方面导致巨大经济损失,另一方面,病害严峻导致鱼药滥用、耐药性产生与水产品质量安全无保障通过调研觉察,用药最多者一年每亩平均用药超过1000 多元除去养殖本钱价,一年纯利润所剩无几因病害问题渔民在养殖中使用抗生素,存在用药不标准、不科学等问题,导致水产品药物残留问题突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不仅如此,目前在市场上流通的水产养殖用药 98% 以上是从畜禽药或人用药借用过来的,水产专用药物问题特别突出4. 分散经营与水产品安全问题尽管目前水产养殖的规模化程度较高,如仙桃市组建了 30 多家专业社和家庭农场,洪湖市 40 多家水产专业合作社组成的合作联社,但仍有相当局部的养殖户仍处于分散经营、各自为阵的现状,标准化生产普及率不高,渔需物等的投入监管无法全方位掩盖,给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带来严峻隐患,日益成为社 会关注的敏感问题三、从生产到市场销售产业链中的环节问题1.池塘根底设施较差,难以满足产业化进展要求大宗淡水 鱼是湖北省传统养殖鱼类,其养殖模式、规模、设施照旧沿袭传统,呈现出规模偏小、经营分散、设施陈旧等特点在养殖模式上,照旧是混养、专养、套养三种,虽然推出 80∶20 等优化模式,但总体缺乏创在规模上,沿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规模,国有渔场、集体渔场改革时大局部以家庭为单位,养殖面积 10~30 亩近年来虽然推行水面流转和规模经营,但力度不大,政策不完善,成效不显著在养殖设施上,目前分精养鱼池、塘堰、河沟、湖泊、水库等,很多地方的池塘开挖时间很早,有些甚至已有百年历史这些池塘缺乏科学的规划布局、建设标准较低,根底条件较差。
主要存在不连片,水深过浅,面积大小参差不齐,塘基没有建设保护设施、崩漏状况严峻,塘基基面宽度不够,没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缺乏标准、标准的路网、电网等问题,未实现水产养殖尤其是池塘养殖的水、电、路“三通”,投饵机、增氧机、抽水机“三机”配套,以及长途运输活鱼设施配备等方面近年来,虽然加大精养鱼池改造力度,但由于国家及政府对水产养殖业的资金扶持有限,老化鱼池偏多,改造标准亦不高,据统计,未经改造的塘堰、河沟面积在荆州市就有近 15 万亩池塘的设施老化陈旧严峻制约了淡水养殖业的生产进展2.苗种退化严峻、亲本更亟待加强水产良种是水产养殖 业可持续进展的物质根底目前湖北省主养大宗淡水鱼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苗种优势性状退化严峻,抗病力气差,对整个养殖业造成很大的影响,亟待优良品种进展替 换由于各级政府对水产苗种生产支持力度低,水产亲本 更与良种培育始终未列入国家补贴之中,从国家层面上 每年只有几百万的保种育种经费,相当数量的国家级场保 种育种经费完全需要自筹地方各级政府对苗种生产的经 费虽然尽量赐予支持,但数量有限,亲本选育、种质保存 和良种推广工作远远达不到生产实际要求目前,已有的 品种优良性状主要集中在生长速度方面,而对肉质、抗 病和适合加工的品种研发严峻滞后,特别是产量位居淡水 养殖品种第一的草鱼至今还没有选育出一个品种,与产 业进展地位极不相称。
3. 饲料价格上升,养殖本钱增加饲料投入在水产养殖业投入品中占有很大比例,养殖户格外重视饲料质量和价格问题饲料价格增长过快,也是养殖户最头疼的问题鱼饲料价格已到达 3500~4000 元/吨,养殖饵料系数多数在1.8~2.0 甚至更高,饲料价格连续上涨,而大宗淡水鱼价格根本上没有任何变动,导致养殖经济效益低下,给养殖户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此外,与畜禽饲料相比,鱼类养分学 的根底争辩仍较薄弱,在设计配方制定养分标准时,很难 到达各养分素的全面合理和平衡,影响饲料质量,也影响 鱼类摄食和生长状况4. 水产品运输设施落后水产品的运输、贮存设施或装备比 较落后,目前销往外地的水产品几乎都是活体运输,大局部运输车辆上只有简洁的增氧设备,这种简洁的运输设备只能保证产品近距离运输,长途运输存在很大的风险遇到交通堵塞,需要更长时间假设运输设备差,水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死亡,到目的地后只能低价出售,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5. 产品精深加工欠缺,品种单一,附加值不高湖北省大宗淡水鱼产量大,价格廉价,加工量小,加工技术低,主要以低温冷冻和干制、腌制为主,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均很低,加工产品主要是鱼糜、冷冻品和干腌制品,因此大宗淡水鱼价格波动较大,甚至局部地区消灭“压塘”现象,严峻制约了湖北淡水渔业的持续进展。
据统计,2022 年,荆州市 37.8 万吨加工水产品中,有 9.7 万吨是冷冻品,20.6 万吨是鱼糜和干腌制品,罐头制品仅 0.1 万吨,水产保健食品及其他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少得根本可以无视不计究其缘由,一是大宗淡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尚未取得重大突破如大宗淡水鱼由于自身含水量高达 70%~80%,加工后干物质少,不易保存,影响质量稳定;大宗淡水鱼加工废 弃物如鱼鳞、鱼皮、鱼等得不到综合利用,直接拉高原料 价格,影响加工效益;加工产品土腥味重,去腥味技术不 过关,影响加工产品口味等二是加工企业规模小,投入 缺乏,产品研发力气薄弱荆州市水产品加工企业根本 上都是个体民营企业,由于资金有限,融资困难,导致设 施设备简陋,效益低下,产品研发更是力不从心因此,亟需开发适宜加工的大宗淡水鱼品种及养殖模式,构 建适合现代消费需求和规模化加工的大宗淡水鱼加工技术 体系,提高大宗淡水鱼加工比例,以促进大宗淡水鱼产业 升级和可持续进展6. 市场信息缺乏、销售渠道不畅,信息化程度低从生产到 市场销售全产业链环节,本次调研的受访人员普遍反映, 市场信息缺乏,销售渠道不畅,多数照旧依靠个人建立的人传人信息渠道,从媒体、政府主管部门、网络等获得的市场信息少,整个产业的市场信息化程度低。
有些养殖户在不了解市场信息与价格变化规律的状况下,盲目将养殖产品压塘、赌价格,结果造成价格更低、产品更加积压、更加销售不出去的局面,严峻影响养殖收益,渔民养殖的乐观性受到严峻打击7. 基层水产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调研觉察,全省县、市、区级水产推广效劳体系薄弱,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大量精简,乡镇上水产技术人员严峻缺乏,且人员 变动频繁,造成基层水产站人员少、任务重、不够用等状 况再加上基层水产养殖人员整体素养不高,导致渔民在 养殖过程中一些技术需求不能满足,如鱼病前期准确诊断 监测、鱼药准确使用量、水质调控、饲料投喂等技术难以 操作及推广在构造调整方面也缺乏技术支持8. 国家惠渔政策乏力、财政支持缺乏,对渔业进展投入有限近几年,国家政策惠农、财政支农力度明显加大,但对渔业的支持力度并不大与其他农业行业相比,大宗淡水鱼养殖户尚未得到与农夫公正的惠农政策,养殖户和合作社普遍存在资金缺乏的问题,渔业机械与投入品补贴政策缺乏,养殖权制度仍需完善主要表现在渔业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支持政策体系多年来,我国对渔业的支持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