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网络消费时代的产品设计.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08732246
  • 上传时间:2021-11-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4.01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网络消费时代的产品设计网络消费时代的产品设计 论文导读:产品的视觉表现同类产品中实用功能突出产品伴侣的设计伴侣,网络消费时代的产品设计 关键词:视觉表现,实用,伴侣 0、引言 20 世纪的最后 10 年,电脑产品普及全世界科技论文,伴侣21 世纪的头十年网络技术进入千家万户网络消费是一种趋势信用卡大额支付加快了网络消费的进程从几块钱的同城食品快送到几十万的名牌热卖跑车,淘宝网的商业交易额在市场上份额急剧攀升2007年国内网络购物市场的销售总额达到了 594 亿元;据统计,按照最近几年网络购物呈现出的几何级增长态势计算,到 2012 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将突破 1 万亿大关 20 世纪的产品在店铺贩卖,21 世纪的产品在网络上流通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设计出适合网络贩卖的工业设计产品,是一个迫切值得深入的课题 1、网络消费受众群的分布及特点分析 从年龄分布进行分析,18-24 周岁人群比例为 33%,其次是 25-30 周岁人群,为 22.0%TGI表明 18 到 35 周岁的用户比较偏好网上购物 网络消费与传统消费的差异也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由于电脑显示器的显色的差异,以及摄影的后期处理,消费者往往无法把握产品的真实外观和细节;消费者大多数情况下没有机会到实体店进行产品体验;消费者在购买 500 元以上的产品时常常可以花费一个星期到长达半年的时间选择商品和等待价格的稳定;消费者通过邮寄的方式得到产品。

      基于以上原因,消费者会从其他渠道获得产品的相关信息例如:中关村(http:/)、泡泡网(http:/)等等 同时,由于信息渠道的扩张,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更趋睿智,更趋向于选择价廉物美的产品 以上的分析可得出: 网络消费的产品展示方式之于传统消费全然不同,网络消费的产品展示处于劣势; 消费者的购物选择时间更加长,商品信息来源广,广告的诱导性差;消费者从诱导性的感性消费向睿智型的理性消费过渡; 产品之间的比较更方便,这其中,同类产品中实用功能突出,性价比最优的产品市场率占有垄断地位 2、产品鉴赏力的迁移 消费行为的变化带来的被选产品特征的改变,消费者的鉴赏力趋向于专家系统的鉴赏力科技论文,伴侣 消费者有各种专家系统,维基,大众点评,好友推荐,豆瓣猜,在消费者需要做出选择的时候,可以得到足够的参考信息,甚至是最终的决策或许,这些参考足够好,甚至从功利的角度来说,它比自我鉴赏更有价值 在实体店铺里面,凭借着自己操作产品的感悟,消费者购买产品,这是个体欣赏力,消费者的感觉力在进一步弱化,消费者越来越多依赖于视觉,而视觉主要精力花费在识别之上,或许人们会从落叶知秋转变为知秋落叶或者知秋寻落叶科技论文,伴侣。

      消费者的感觉力进一步被信息替代,就像在讨论汉宁森PH 吊灯的时候,工业设计师会共鸣一般对照世界工业设计史的内容,将光线必须通过一次反射达到工作表面脱口而出 3、产品设计策略的改变 设计艺术的含义一书中,面向 21 世纪的设计章节谈到计算机的普及对设计的影响,指出工业设计面向未来,设计师设计观念的转变是关键针对网络消费购买动机和选择方式的迁移,产品设计的策略应有所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产品的视觉表现 虚拟交易平台下的产品集中的或者唯一的表现形式是视觉这意味着产品设计从创意、结构和材料的运用到功能的表现完全依靠视觉的传达 3.1.1、材质的表现 缺少了触感、气味、味觉等其他表达方式,产品设计需要把材质的这种感觉隐含在视觉元素上这其中最成功的案例之一是意大利设计师波普风格的沙发(图 1)设计设计用嘴唇的形态诠释了沙发柔软的材质 相关的创意在包装设计上层出不穷 图 1-意大利沙发设计 图 2-水果味果冻 图 3-蜂蜜包装设计 图 2 用在果冻封套上印制水果切开时的图案,表明了果冻的口味图三提取了蜜蜂的外观特征用于设计蜂蜜的瓶形,让消费者很快注意到商品的属性 3.1.2、功能的表现与隐喻 本文提及的功能的表现并未指看到汽车想到方盒子或者纸巾一定是圆筒状的这类约定俗成的外观设计,新颖的产品在网络消费时代往往具有更好的表现力的事实无法改变,比如网络畅销产品 ipod 音响小人 Headphonies。

      图 4 中小人带了一副白色耳麦,表明这是一款跟音乐有关的产品这是网络消费时代功能性产品视觉传达的趋势给人一种全新的体验性的外观,越是新颖离奇,越容易脱颖而出然而,隐喻的手法不可缺 在网络消费时代,隐喻成为创意的主要策略和方法关于隐喻定义的共同点是:隐喻是用一种形象取代另一种形象而实质意义没有改变的修辞手法 图 4-Headphonies 图 5-Michael Graves 设计的茶壶 图 6-花瓣风扇 图 5 中,为了使无法直接传达的壶哨的抽象功能属性鸣叫提醒功能直观的显现出来设计师借用了一个类似的动物符号来进行辅助表达,即小鸟图 6 中,风扇的形象为植物的形象所取代,而其实质意义并未改变,联系两者的法则是风扇和植物形象间的类似性科技论文,伴侣 3.1.3、产品的展示的策略 由于缺少了实体店铺的展示设计,设计师无法在实体空间范围内营造氛围诱导消费者购买商品并且,消费者无法亲手操作产品获得使用手感所以,设计师必须在展示方法上有新的突破 首先,产品特点的说明是展示设计最重要的环节,在虚拟空间里,消费者通过排版图片了解产品的外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现在新的技术有 Apple 公司的 3603D mov,另外的一种方法是制作产品演示视频,在消费者浏览网页时点击播放。

      其次,体验店也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例如意大利的 FLOS 灯具公司在各个国家设立了体验馆消费者在体验店试用产品,然后通过网络购买 3.2、产品伴侣的设计 3.2.1、网络消费的心理分析 普通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时候,需要购买产品附件比如买数码相机,消费者需要同时购买 SD card、读卡器、相机电池、LCD 保护膜等基于三个原因:卖家为消费者提供统一的附件载兼容性方面的优势维修的便捷在同一卖家购买产品价格上的优惠消费者趋向在同一处购买多件产品 推导消费者的行为过程,网络消费的用户在包含以上心理的同时,还有两个特点首先,网购的高额的邮寄费用使得消费者愿意在同一店铺买齐所有产品其次,网购消费者在大量信息的筛选之后容易对某一品牌的产品产生信任和依赖 因此在网络消费中,贩卖一件商品的同时贩卖系列产品和产品的附件成为可能科技论文,伴侣 3.2.2 伴侣产品的设计方向 最典型的产品伴侣的设计搭配是: ipod 与 ipod 袜套的搭配,SONY 入耳式耳塞与绕线器的搭配从网络消费的受众群分析,18-35 岁消费者是强调个性的群体对于创意和新思维的宽容度高 伴侣产品的设计趋势表现在:伴侣产品具有情趣化,创意性强的趋势产品的结构巧妙及制作工艺简单。

      如图 7、图 8 图 7-iPHONE 支架图 8-书架配套立书板设计 3.3、实用性功能才能增加产品附加值 ipod NANO 5 上市后质疑性的相关评论远远多于好评ipod NANO 5 在 ipod NANO 4 的基础上做的主要改进是增加了一枚像素不大的摄像头,而设想头只能用于摄影,而不能摄像这一更新增加了产品的成本,但并不能引起消费者的兴趣相同的例子在软件设计中层出不穷著名的看图软件 ACDSEE 设计之初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然而在随之升级的版本中不断附加功能,扩充了程序体积之后,在主程序的性能和界面操作上没有明显的突破相同的例子还有著名的光驱刻录软件 Nero 中关村的数据显示,相机方面,富士 F200,F75 的热门程度居高根据文章开头的网络消费的受用群调查,网络消费用户在购买产品,尤其在购买数码产品时,扎堆在某几种性价比不相上下的产品上科技论文,伴侣这些产品相互对比之后发现:他们的差异并不表现在价位上(价位相差比较大),但是用户关心的是产品的性价比因此,在同一价位的产品,市场的主要份额甚至集中度更高 网络消费意味着消费群体的广泛的信息来源的同时,更意味着消费这有更多的选择权。

      用更低的成本制造更有用的产品成了产品设计及生产的趋势之一 4、DELL 电脑网络消费案例分析 DELL 电脑的成功首先归功于 DELL 电脑的硬件配置,消费者可以自主 DIY 电脑配置,获得所有需要的配置,从而获得所有真正有用的实用功能,从这点上来看,DELL 符合网络消费的特征虽然如此,DELL 设计师还是在功能上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消费者可以选择是否购买此功能 从外形上看,DELL 电脑的设计偏干净简洁,便于在小图上展示另外,DELL 的风格分为三类:企业用户类,家庭用户类、娱乐玩家类,如图 9依靠不同的视觉元素,DELL 成功了定义了三类产品的内涵,表现了产品的亲和力 图 9-DELL 电脑,从左到右依次为企业用户类,家庭用户类、娱乐玩家类 5、总结 在网络消费时代,产品设计的诸多方法依然适用,但是设计的重点有所偏移外观的设计需要承载更多的产品语义,诸如伴侣产品的更多的产品形式应该受到重视,设计师在产品功能设计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实用性产品展示的形式也需要有所突破一种新的消费方式对于产品设计师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 参考文献 1赵江洪.设计艺术的含义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新世纪出版社.1993 3陈浩,高筠.语义的传达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李乐山.工业设计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Hi-iD.实体感的消失N.OUTSIDE DESIGN.2010 - -全文完全文完- -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