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省毕节市实验高级中学_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24页贵州省毕节市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课标要求的内容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刘慈欣的短篇小说《诗云》,讲述了一个外星超级智慧生命体试图用“大数据”征服中国古典诗词的故事小说想要表达的是,技术是反诗意的,对于依赖个体心灵和内在情感的诗歌来说,技术永远无法触及诗歌的本质日前,《清华附小六年级学生用大数据分析苏轼》的报道又引发众人关注这促使我们思考两个问题:将诗词作为“数据”进行检索研究是否合理?让小学生通过大数据分析进入诗词是否合适?诗词与大数据能否相得益彰,要从二者各自的特质说起无论从创作还是从赏析的角度,诗词都是一项主观性很强的艺术,正所谓各言其志,诗词中大多寄托着作者的情感体悟,而诗作的水准则由诗人的才性神思所决定诗词中的意象和兴味往往只可意会,需要在读者和作者之间达成某种精神上的默契对诗词的欣赏研究,不能一味寻章摘句,因为一首诗词首先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营造出自洽而完整的意境。
然而,大数据分析是一个纯客观的方法,是对客观数据的碎片化处理:如对苏轼全部诗词进行分词研究,再从中分析出高频词,此时苏轼的诗词是以“数据”形式呈现的,仅仅是一个个语词的序列,而非气脉浑成、寄托深远的活泼的整体——这不啻为对诗词的解构不可否认,大数据在检索、统计、定位方面的高效便捷对研究工作确有帮助,但再先进的技术手段也不能代替对作品本身的体察涵泳,正如捷径无法代替苦功对苏轼诗词中高频词的搜索定位,只能得出某些外在印象,无法细腻深刻地触及其内涵和意旨小学生应该接受怎样的诗词教育?事实上,我国古代一直有绵延不绝的“诗教”传统,古典诗词的关键功能在于涵养人的性情,使之归于温厚正如钱穆所说,文学作品中包含了作家的全部人格,它对读者的劝诫安慰如朋友兄弟般亲切伟大的诗人修辞立其诚,吐露真性情,读者阅读其诗,不仅会为其真情感动,也很容易为其人格及人生境界感动,而心向往之小学生使用大数据固然有助于培养科学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但这与诗词的教育旨趣相异拿苏轼诗词来说,让孩子们将其看作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从具体作品中感受苏轼的悲欢离合、开朗豁达与家国情怀,并进一步培养起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感知力和理解力,不是比作为大数据视野下的客观对象而得出粗浅认知,要更有意义吗?《庄子·天地》篇激烈地拒斥技术,认为技术的滥用会导致心灵的遮蔽。
那么小学生使用大数据,有没有技术的“滥用”之嫌?这个问题姑置不论,重要的是,孩子们的蓬勃诗心不要就此被遮蔽摘编自文汇网)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大数据分析只是一个纯客观的技术方法,它无法触及诗词的内涵和意旨等本质特性B. 对诗词的欣赏研究只能采取整体感知的方法,而大数据无法对诗词进行整体化处理C. 中国古典诗词的主观性极强,写的都是作者自己的人生故事,能显现出作者的人格D. 用大数据研究诗词只能获得理性认识,而不能与诗词内外的自然生命发生情感共鸣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将体察涵泳与大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论述了感性启发对诗词教育的意义B. 文章通过对诗词和大数据各自特质的分析,论证了运用大数据研究诗词的不合理性C. 文章以一篇小说和一则报道为例,提出了两个问题,表明了作者“反技术”的态度D. 文章论述两个论题之后,指出了大数据对孩子诗心的危害,回应了开头提出的疑问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用大数据来处理诗词,没有注意到诗词主观性、整体性的特质,是对美的肢解B. 诗词中的意象和兴味往往只可意会,所以读者无法感知、理解诗人的人文精神。
C. 大数据分析容易使学生丧失“感动”能力,因而很难真正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D. 在诗词教育中应通过情感教育来帮助人涵养性情,塑造人格,提升人生的境界答案】1. A 2. C 3. B【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C项,“写的都是作者自己的人生故事”分析错误,扩大了范围,原文第二段说的是“诗词中大多寄托着作者的情感体悟”,选项忽略了“大多”一词B项,“只能采取整体感知到方法”分析错误,表述过于绝对化,原文强调的是“一首诗词首先是一个有机整体”,“整体感知”是欣赏研究诗词应遵循的原则,但不能说是唯一的方法D项,“只能获得理性认识”分析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是说用大数据研究诗词获得的是“外在印象”“粗浅认知”,而不是“理性认识”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表明了作者‘反技术’的态度”分析错误,本文并非持一种简单的“反技术论”,而只是想强调不适宜用存在根本差异的方法来研究古典诗词,原文中有“不可否认,大数据……确有帮助”“小学生使用大数据固然有助于培养科学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提示3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B项,“无法感知、理解诗人的人文精神”观点错误,说法过于绝对读者是可以从感性到理性逐步培养起自己对诗人的人文精神的感知力和理解力的,原文第五段中有“让孩子们将其看作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感知力和理解力”的提示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需要认真甄别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民间音乐莫言四个月前,镇中心茉莉花酒店的店东兼厨师兼招待花茉莉收留了流落到马桑镇的小瞎子自从马桑镇的人听了小瞎子吹箫,茉莉花酒店生意空前兴隆小瞎子也施展开了他的十八般武艺,将他的洞箫、横笛、琵琶、二胡、唢呐通通从布袋里拿出来,轮番演奏,每夜都要闹腾到十二点才睡几十个有一点音乐细胞的小伙子,就连中午休息那一点时间也要跑到茉莉花酒店来,听小瞎子讲几段乐理,讲几个譬如《阳春白雪》之类的古曲 镇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也不想吃过晚饭倒头就睡,他们需要精神上的安慰与享受,他们需要音乐虽然小瞎子能够演奏的乐曲他们都已听过,但这些曲子他们百听不厌,每听一遍都使他们感叹、唏嘘不止对此,小瞎子开始良心不安起来,演奏前,他总是满面羞愧地说:“这怎么好意思,老是这几个曲子……我的脑子空空了,我需要补充,我要去搜集新的东西……”然而,那些他的崇拜者却安慰道:“兄弟,你会的这些曲子就尽够俺们享用了,好东西百听不厌就像花大姐卖的烧酒,俺们天天喝,从来没烦过,每一次喝都那么上劲,一口下去,浑身舒坦你这些曲子呀,嗨嗨,就跟花大姐的烧酒一样……”当听到酒徒们把自己的音乐与花大姐的烧酒相提并论时,小瞎子的脸变得十分难看、他的两扇大耳朵扭动着,仿佛两个生命在痛苦地呻吟。
那晚上的演奏也极不成功,拉出的曲子像掺了沙子的米饭难以入口一样难以入耳九月初头,榨糖厂,帆布厂厂房建成,花茉莉准备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还托人去上海给瞎子买花呢西服黑皮鞋——这是为小瞎子晚上演奏准备的礼服最后,她请镇上最有名的书法家写了一块“茉莉花音乐酒家”的匾额,高高地挂在了瓦檐之下她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计划说给小瞎子听小瞎子对花茉莉的计划感到惊叹不已,认为这个女人确实不简单而听到自己将在这个安乐窝里永远充当乐师时,他的脸上出现了踌躇不快的神情马桑镇的光辉前景,自然也在花茉莉的邻居——开茶馆兼卖酒菜的瘸腿方六、饭铺“掌柜”黄眼、小卖部“经理”麻子杜双三人心中激起了波澜,他们自信本事都不在花茉莉之下,而花茉莉能够如此猖獗,挤得他们生意萧条,实在是借助了小瞎子的力量这天下午,三人商议停当,便跨过麻石街,走进了“茉莉花音乐酒家”正是农忙季节,店里没有顾客花茉莉正在灶上忙着,为晚上的营业做准备一看到方、黄、杜到,她连忙停下活儿相迎她一边敬烟一边问:“三位掌柜屈驾光临,小店增辉哪!不知三位老哥哥有啥吩咐!”“花大姐,”方六捻着老鼠胡子说,“你这四个月,可是大发了!”“那也比不上您呐,方掌柜!”“嘻嘻,花大姐挤兑人喽,俺这三家捆在一起也没有您粗呐!”“花大姐,”黄眼道,“您这全沾了小瞎子的光哟!”“此话不假。
花茉莉撇撇嘴,挑战似的说花大姐,您看是不是这样,让小瞎子在咱们四家轮流坐庄,要不,您这边丝竹一响,俺那边空了店堂什么?哈哈哈……真是好主意,亏你们想得出,想把人从我这挖走?明告你们吧,没门!”“花大姐,说实话难听——这小瞎子可是咱四个人一块发现的,你不能独占花魁哪!”“放屁!”花茉莉柳眉倒竖,骂了一声,“想起那天晚上,你们三个人支支吾吾,一个个滑得赛过泥鳅,生怕他腌臜了你们那臭店,连个宿都不留是我把他领回家中,热酒热饭招待这会儿看他有用处了,又想来争,怎么好意思张你们那张臭嘴!呸!”“花大姐,说话别那么难听俗话说,‘有饭大家吃,有钱大家赚’,好说好商量,撕破了脸子你也不好看你能怎么着我姑奶奶?”“花大姐,你与小瞎子非亲非故,留他长住家中,有伤风化再说,现如今是社会主义,不兴剥削劳动力,你让小瞎子为你赚钱,却分文不给他,这明明就是剥削,法律不允许……”“你怎么知道我跟他非亲非故?”“难道你真想嫁给他不成?”“我就是要嫁给他!我马上就去跟他登记结婚他是我的男人,我们两口子开个夫妻店,不算剥削了吧?你们还有什么屁放?”“我每月出一百元雇他!”“我出二百!”“滚你们的蛋吧,一千我也不卖!”花茉莉干净利索地骂走了方、黄、杜,独自一人站在店堂里生气。
她顾不得干活了,一把撕下围裙,推开了虚掩着的后门她愣住了小瞎子直挺挺地站在门外,像哲学家一样苦思冥想,明净光洁的额头上竟出现了一道深深的皱纹他那两只耳朵、两只洞察秋毫之末的耳朵,在可怕地扭动着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两次写到小瞎子耳朵“扭动”这一细节,既强调他的愤怒,也反映了音乐在他心中的地位B. 方、黄、杜三人为抢小瞎子与花茉莉激烈争吵,这一情节体现出人面对利益诱惑时的自私庸俗C. 从“收留”到“就要嫁给”小瞎子,花茉莉渐渐被音乐感染,被小瞎子吸引,体现了音乐的巨大影响力D. 小说讲述了音乐给马桑镇带来变化的故事,表现了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对精神生活也有进一步的需求5. 小说的语言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6. 小说以“民间音乐”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4. C 5. 方言词汇,“俺”“腌臜”等词,平实朴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