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自城市面山绿化造林技术措施浅析.doc
6页蒙自城市面山绿化造林技术措施浅析摘 要:蒙自市按照“城市园林化、小区花园化、道路林荫化”的发 展建设理念,大力推进面山生态防护林圈、城市周边田园观光果林圈、城 区精詁园林圈的“三圈”城市生态系统建设林业局针对面山生态防护林 圈建设,将防护林、退耕还林等项目有机结合到面山绿化工作中,采用工 程队施工为主,农户口主造林为辅的造林方式,加大面山绿化造林力度 通过10多年治理,面山植被得到恢复,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本文从 树种选择、造林模式设计、整地方式等方面分析面山造林关键技术措施关键词:蒙自城市面山;绿化造林;技术措施1基本情况蒙自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中部,红河与南盘江 分水岭上地跨东经103 12’〜10350’ ,北纬23 017〜23357 之间县境东西长61.61km,南北宽约62km东与文山州文山县接壤,南 接个旧、金平、屏边,西与个旧相连,北和开远、文山州的砚山县毗邻 国土总面积2228km2,其中山区面积1683. 8k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75. 6%;坝区面积544. 2km2,占总面积的24.8%县城海拔1307m,城市绿 化覆盖率36. 1%,森林覆盖率30%o蒙自坝区面山处于红河与南盘江两人 水系分水岭以北的南盘江流域,列属珠江水系。
气候属南亚热带高原季风 气候类型,年均气温18. 6C,年均降雨量815.8mm,蒸发量高达2380mm,超过降雨量的2. 9倍,干燥度达1.81,属半干旱地区由于自然和人为因 索的破坏,面山植被稀少,多为苦刺灌丛,禾本科杂草等受雨水冲刷, 水土流失严重,山地石灰岩裸露、土层瘠薄,日照反射强、蒸发量大,干 旱缺水,造林困难而土层相对较厚的山地多数又被开垦为农地2蒙自面山生态林建设规划布局蒙自面山即蒙自县城可视范围内山体,含北面山、东面山和南面山,行政区域涉及草坝、文澜、新安所、西北勒、芷村、冷泉6个乡镇蒙自 面山生态林建设进行过2次规划,蒙自被定位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和农业综 示区后,为创造优美舒适的外围坏境,确保坝区耕地充分发挥作用,1998 年蒙自林业局首次对坝区视野范用第一层面山现状进行调查,根据调查因 子和建设冃的编制了《云南省蒙口县面山生态林建设工程规划》,规划面 积7066. 67hm2,其中国有2666. 67hm2、集体4400hm2,行政区域涉及草坝、 文澜、新安所3个乡镇2002年随着国家加快林业发展相关政策的出台, 防护林、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造林项目相继实施,市委政府抓住机遇将造 林重点放在城市面山建设上,对原规划设计进行修改,面山范围向纵深扩 展,新增西北勒、芷村和冷泉3个乡镇,规划面积16560hm2,比原来增加 了 9493. 33hm2o3蒙自城市面山治理现状根据蒙自面山生态林建设工程规划设计,城市血山规划总面积16 560hm2o面山绿化工作始于1999年,通过与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 右漠化治理、义务植树、领导样板林等项目有机结合,有效整合国家、州、 市级资金,提高造林质量。
截止2012年,面山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5200hm2, 其中林相整齐、盖度85%以上或郁闭度0. 3以上的林分面积有10200hm2, 新造未成林地5000hm2o主要是车桑子纯林2 000hm2,平均树高1.8m;墨 西哥柏纯林4666. 67多hm2,平均树高2.5m、平均胸径10cm;郁闭度0. 3 左右黑荆树纯林866. 67多hin2,平均树高2. 5叭平均胸径6cin;速生桜 666. 67hm2,平均树高l・5m、平均地径2cm;白枪杆林2000hm2,平均树高 1. 2m、平均地径1. 5cm;新造加勒比松、旱冬瓜等针阔混交未成林5000hm2o 绿化方式按照生态效益优先要求,结合造林地立地条件,遵循“因地 制宜、能封则封、能造则造、适地适树”原则,在岩石裸露、含石量大, 土层薄的地段点播车桑子,见缝插针配置部分乔木树种;在条件相对较好 的地段栽种墨柏、白枪杆、旱冬瓜、黑荆、桜类、加勒比松等1360hm2 开荒农地由政府引导,农户种植经济林或速丰林4主要造林技术措施4. 1树种选择结合造林地立地条件,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优先选择 在本地区生长良好、耐干旱脊薄、萌生能力强、抗病虫害、抗逆性强的的 乡土树种。
10多年来,通过对数10个乡土和外地树种的造林,筛选出适 合于当地造林的树种,主要有车桑子、云南松、马尾松、加勒比松、湿地 松、墨四哥柏、白枪杆、冬樱花、黑荆、桜类、旱冬瓜、花椒、右榴、 桃、枇杷等乔灌树种在工程建设中注重良种壮苗,积极推广松类菌根 土育苗造林技术、半干旱石质山地造林方法等林业适用技术,人幅度提高 了工程建设的质量4. 2造林模式设计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宜乔则乔,宜灌则灌根据面山不同造林地块的 立地条件确定相应的造林模式主要有石质山地灌木林建设模式、车桑子 与其它树种混交造林模式、白枪杆与其它树种混交造林模式、经济林造林 模式和速丰林造林模式4.2.1石质山地灌木林建设模式在土层瘠薄,岩石裸露率50%以上 的地段沿等高线相距5m挖一条宽15cm、深20cm的水土保持沟,将车桑子 均匀地播撒在松散的上壤上或人工模拟飞播营造车桑子纯林,初植密度 222 穴/667m2o4.2.2车桑子与其它树种混交造林模式在土层厚度中等,岩石裸露 30%〜50%的造林地块,营造乔灌混交林初植密度111株/667ni2,灌木以 车桑子为主,乔木树种有墨西哥柏、黑荆、旱冬瓜、白枪杆、冬樱花、石 楠、松类等。
混交比6: 4O4. 2. 3白枪杆与其它树种混交造林模式中厚层土,岩石裸露低于30% 的造林地块,营造乔木混交林初植密度111株/667m2,株行距2mX3m0 树种有白枪杆、墨西哥柏、黑荆、旱冬瓜、松类、冬樱花、石楠等4.2.4经济林造林模式土层厚又有灌溉条件的承包地、开荒地,政 府引导农户种植经济林如膺嘴蜜桃、枇杷、石榴、花椒等 4.2.5速*林造林模式土层中厚,地块集中有规模的承包地、开荒地,营造速 生桜,初植密度111株/667m2,株行距2mX3m04.3整地方式、时间及规格整地可有效改善立地,截留利用降水,提高土壤墻情,提高造林存活 率,促进苗木生长蒙自雨水多集中在6〜8月份,造林整地须在5月底 前完成穴状整地,种植穴规格40cmX40cmX40cm,打塘时将表土、心土 各置一边,充分曝晒消毒4.4苗木栽植栽植前回填土,起城高出塘口约10 cmo 6〜8月进入雨季后植苗造林, 每穴一株栽植在雨后阴天或小雨天进行,栽植时剥掉容器或塑料袋,不 能将容器土撕散,苗木放入坑内,扶正苗木,再行覆土覆土从四周向内 压紧、压实,杜绝垂直下压,以防破坏容器土,损伤根系苗木运到造林 地后应及时分发栽植,不能及时栽植的,要在造林地就近选择阴凉、背风、 安全处存放。
栽植时做到栽多少运多少,坚决杜绝将大量苗木露天长时间 堆放,以防苗木失水4. 5幼林抚育管护4. 5. 1签定造林施工管护合同确保造林质量,与中标施工队签定“造 一管二”的造林施工管护合同,明确管护主体,督促自觉履行管护义务4.5.2林地管护造一片封一片管一片,巩固造林成果蒙自血山已 纳入公益林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管护制度,划定管护责任区,配备护林员 125人,长年对面山进行巡山管护5面山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10多年的工程建设,造林绿化种下的小树已陆续长大,而山植 被逐步得到恢复,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为石 灰岩山地绿化造林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同时也存在造林后苗木保存率 低,绿化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主要表现在:①耐瘠薄、耐干旱常绿乡土树 种和观赏性树种尚未得到发掘利用,面山美化效果不理想②幼林抚育和 管护滞后造林单价过低,无抚育管护经费,重栽轻管,造成整个城市面 山景观不明显6采取的措施①依靠科技支撑,扩繁当地乡土、观赏性树种,进行栽培试验,推广 应用好的树种,改造原有低效林分,提升城市面山景观②增加单位造林 投资,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方式转变③对城市面山开荒农地给予政 府扶持。
参考文献1赵红军,杜长安•闲难地造林技术措施的探讨[J]•林业技术推广站, 2011 (5)(责任编辑王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