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公共经济学(华南农业大学,邹帆).ppt

132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89867981
  • 上传时间:2024-09-1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741.50KB
  • / 13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公共经济学主讲主讲: 邹帆邹帆 第一章 导论公共经济学的定义公共经济学的体系概要公共经济学的发展公共经济学与实践 第一节第一节 公共经济学的定义公共经济学的定义 公共经济学(Public Economics)是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科学 在公共经济学中,公共经济、公共部门经济( Public Sector Economics) 和公共财政(Public Finance)是可以且经常互换的概念 •公共部门(Public Sector )——政府及其附属物•私人部门(Private Sector )——企业和居民•政府——狭义政府:中央政府的各部委、办、厅、局及其附属物;广义政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政府的经济行为——非市场性社会生产活动和非市场性社会财富分配 企业 支付生产要素报酬(工资、利息、地租、利润)居民政府 提供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和企业家精神)纳税转移支付政府采购纳税政府采购转移支付三部门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三部门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第二节第二节 公共经济学体系概要公共经济学体系概要 一个研究对象• 政府的经济行为 两根理论支柱•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 三块专业内容•以税收、行政性收费、借贷为主体的公共收入理论与实践•以政府采购、转移性支付为主体的公共支出理论与实践•以税制、社会保障体系为主体的收入再分配理论与实践 四大理论特征•宏观性•实用性•多样性•可探讨性 第三节第三节 公共经济学的发展公共经济学的发展一、西方公共经济学的发展•早期的财政思想世纪末至20世纪初 亚当.斯密 李嘉图 萨伊 穆勒 庇古•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 梅纳德.凯恩斯 卡恩 萨缪尔森 20世纪60年代至今 米尔顿.弗里德曼 拉弗 布坎南 图洛克 瑟奇.克里斯多芬.科尔姆 马斯格雷夫 阿特金森 对公共经济学发展有影响的几本书对公共经济学发展有影响的几本书::•亚当.斯密: 1776《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梅纳德.凯恩斯: 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瑟奇.克里斯多芬.科尔姆: 1964《公共经济学基础——国家经济作用理论概述》•查德.马斯格雷夫: 1959《公共财政理论》 •MO100税率(%)税收额 拉 弗 曲 线根据拉弗曲线,必然存在一个最佳税率根据拉弗曲线,必然存在一个最佳税率M点,税率超过点,税率超过这点,税收将对经济活动起较大的阻碍作用这点,税收将对经济活动起较大的阻碍作用 二 中国财政思想的发展•国古代财政思想 ----勤政欲民 理财常以养民为先 ----量入为出 凡百役之费,先度其数而赋予人,量出制入 ----均输、平准 • 新中国建国后的财政理论 ----国家分配说 ----社会再生产说 ----剩余产品说 ----社会共同需要说 ----价值分配说•十四大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的财政思想 第四节第四节 公共经济学与实践公共经济学与实践 公共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它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相联系,同时也与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和伦理学等密不可分。

      公共经济学由财政学发展而来,相对于财政学而言,公共经济学不仅关注财政支出,而且还对政府的决策进行经济分析,研究政府经济行为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其研究的课题主要有: •公共部门应该从事哪些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是如何组织的;•尽可能地理解和预测政府经济活动的全部结果;•评价政府的各种经济政策 就我国而言,公共部门经济无论在形式还是规模上都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有很大差距,需要我们去认真学习借鉴西方经验,建立和形成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经济学体系 第二章 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福利经济学理论市场失灵公共财政的职能 第一节第一节 福利经济学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一社会经济福利的准则:公平与效率 按经济学的观点,只有有助于增进社会经济福利的经济活动才是可取的,讨论政府的经济活动也要以此为标准,那么社会福利的标准又是什么?福利经济学( Welfare Economics)认为社会经济福利的准则应是:公平与效率 二二 效率准则效率准则 经济学家将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视为有助于增进社会经济福利的经济活动从经济学的角度,对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最严谨的解释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V.帕累托( Vilfredo Pareto ,1848-1923)做出的,称为帕累托效率准则。

      Vilfredo ParetoVilfredo Pareto理论理论 当经济运行达到了高效率时,一部分人改变处境必须以另一些人处境恶化为代价这种状态称“帕累托最优”即 Pareto Optimum,又称“帕累托有效” Pareto Efficient 如果改变资源配置后与改变前相比,至少有一个人处境变好而没有一个人处境变坏,那么,改变资源配置可达到“帕累托更优” Pareto Superior,这种资源配置的改变称为“帕累托改善” Pareto Improvement 福利边界与帕累托最优福利边界与帕累托最优WA的福利E••W/B的福利•DO 三三 效率实现的条件:效率实现的条件:MSB=MSC 配置在一种物品或服务或劳务上的资源的社会边际效益(marginal social benefit ,简写为MSB)均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marginal social cost,简写为MSC ) 私人利润最大化的原则:私人利润最大化的原则:MB=MC•MB>MC ,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大于这一单位的成本,厂商有利可图,必然扩大产量;•MB

      BCEAD 价格、效益和成本(元)20=P15=P10=P Q=10 0000 Q*=15 000 Q2=20 000钢笔的产量(支)(a)社会总效益和成本(元)O Q* 钢笔的产量(支)(b) ZTBTCTB-TC 福利经济学告诉我们:完全竞争的市场可实现帕累托最优但是,现实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需要政府来配置在一种物品或服务或劳务上的资源,使社会边际效益MSB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MSC 完全竞争市场存在的五个条件 1、行为的一致性:生产者和销售者追求利 益(效用)最大化 2、众多的购买者和销售者:单个人或企业不足以影响价格 3、生产要素的充分流动:对价格作出反应 4、经济利益的可分性和所有权的确定性 四四 公平准则公平准则 许多人不同意将效率作为评价经济运行的唯一标准和社会发展的唯一目标必须引入判定社会福利水平的另一个标准——公平。

      收入公平分配问题收入公平分配问题 ••CDA的效用O E/ EE//B的效用 为了对公平程度进行衡量, 经济学家给出了洛伦兹曲线( Lorenz Curve) 这 一分析工具和基尼系数 (Gini Coefficient) 指标 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洛伦斯曲线:•洛伦斯曲线是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它离开45度线越远,表示社会分配越不公平;越近,则越公平 0 100100Y人口累计百分比 P%收入累计百分比I% 收入分配资料收入分配资料•美国统计学家M·O·洛伦斯提出•将一国总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例如,收入最低的20%人口,40%人口……等,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分别是6%、18%等等级人口百分比累计占总收入的百分比累计120206622040121832060173542080245952010041100 O 20% 40% 60% 80% 100%家庭百分比P(%) 社会总财富 的百分比 I(%)100%80%60%40%20%Y等级人口百分比累计占总收入的百分比累计120206622040121832060173542080245952010041100 洛伦兹曲线的对角线OE被称为绝对平等线 (Line of Perfect Equality),表明总财富平均分配于所有家庭。

      另一极端是完全不平等的洛伦兹曲线中的OFE折线,意味着唯一的家庭拥有100%的财富,而其他所有家庭财富都一无所有图中的弧形曲线OE越靠近对角线则社会财富的分配越平等,越靠近边框OFE则越不平等 为了使财富分配的平等程度更具有可测性和可比性,在洛伦兹曲线基础上再引入一个指标——基尼系数,即图中由绝对平等线和实际洛伦兹曲线所围成的阴影部分面积(A)与由绝对平等线和绝对不平等线围成的三角形OEF的面积(A+B)的比例,即: 基尼系数 = A /(A+B) 基尼系数可以在0到1之间变动系数越大越不公平但它只是一个客观衡量公平程度的参考指标,基尼系数多少才是公平的,取决于经济学家和决策者们的价值判断,没有一致的答案 基尼系数:基尼系数:0 I((%))P(( %))A ABY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用公式表示为:基尼系数=•若其等于0,表明洛伦斯曲线与45度线重合,社会分配绝对公平;等于 1,则社会分配绝对不公平 A A+B 洛伦斯曲线洛伦斯曲线 基尼系数基尼系数 收入分配收入分配 a 最小最小 最平均最平均 b 次之次之 次之次之 c 最大最大 最不平均最不平均 0.4则是 “警戒水位”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收入分配收入分配小于小于0.20.2收入分配收入分配绝对平等平等0.2--0.30.2--0.3收入分配比收入分配比较平等平等0.3--0.40.3--0.4收入分配基本合理收入分配基本合理0.4--0.50.4--0.5收入分配差距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大0.50.5以上以上收入分配差距收入分配差距悬殊殊国际通用的标准 国国 别别年年 份份基基 尼尼 系系 数数中中 国国199840.3%印印 度度199737.8%日日 本本199324.9%韩韩 国国199331.6%菲菲 律律 宾宾199746.2%泰泰 国国199841.4%南南 非非1993-199459.3%墨墨 西西 哥哥199553.7%美美 国国199740.8%巴巴 西西199660%法法 国国199532.7%德德 国国199430%意意 大大 利利199527.3%俄俄 罗罗 斯斯199848.7%英英 国国199136.1%澳澳 大大 利利 亚亚199435.2%基基尼尼系系数数的的国国际际比比较较((单单位位:: % )) 五、效率与公平的矛盾和统一五、效率与公平的矛盾和统一•矛盾:经济效率与收入公平的对立的,要同时实现这两个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

      追求效率可能会损失公平,追求公平可能会损失效率•统一:提高效率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收入公平有利于效率的提高•我国的收入分配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第二节 市场失灵一、混合经济的起源——市场失灵 混合经济:是指经济运行中个人与企业的市场行为与政府行为相结合混合经济最主要特征是:存在一个强大的公共部门 混合经济起源于市场失灵市场失灵表明无主权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并不总是有效率的,随着国家干预经济,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逐步转变为混合经济 二、市场失灵主要表现----竞争失效(垄断问题)----公共产品问题----混合产品和外部性问题----偏好不合理(优值品、劣值品问题)----信息的不完全----失业、通货膨胀及经济的失衡----收入公平分配问题 竞争失效竞争失效 ACMC产量Q0Q1QP0P1成本、价格DDMB自然垄断的生产者均衡 一 资源配置职能含义:资源的有效配置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结构的目标政策工具:----财政支出 ----政府税收第三节 公共财政的职能 含义:收入分配狭义上通常就是指有独立的经济利益的经济主体参与经济活动获得相应的报酬。

      广义上就是指分配主体通过分配取得的收入和财产的分配格局 收入的公平分配是指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太大,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社会能接受为限度 二 收入分配职能 主要政策工具:----转移支付制度----税收制度----财政投资----财政补贴 含义:经济稳定是相对经济波动而主言的稳定经济包含多重含义首先是充分就业;其次是物价稳定;还有就是国际收支平衡,对外收支状况良好主要政策工具:----相机抉策的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 三 稳定职能 公共部门的三个职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有效配置资源、公平分配是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条件,稳定经济是有效配置资源和公平分配的结果,三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政府三职能的关系最终归结为效率、公平及稳定增长的关系,也就是公平与效率对稳定经济的影响 四 财政职能的关系 思考:思考:•“父母官”、“普天之下,非王莫属” 案例: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迷失与回案例: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迷失与回归归——羊城晚报时评羊城晚报时评 唐昊唐昊 2006.2.26•香港特区政府2006-2007年度的整体开支总额为2456亿元,其中教育、社会福利、卫生及保安等公共服务开支占总体开支六成以上。

      •广东省级政府2006年度一般预算支出安排562.11亿元,用于教育、农村公共卫生建设、发展公益卫生事业等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233.6亿元,占省级财政预算的41.56%•广东省级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在2006年之前的许多年甚至只达到了省级预算的20%多一点!在全国最富裕省份的广东仍有20万中小学生在危房中上课 案例:关于党政机关带头发扬艰苦奋斗传统的建案例:关于党政机关带头发扬艰苦奋斗传统的建议议——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在两会上的提案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在两会上的提案 羊城晚报羊城晚报 2006.3.6•1978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仅为:4.71%;2003年上升到19.03%1978-2003 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已增长87倍 而近年来行政管理费用增长还在大跨度上升,平均每年增长23%注:行政管理费所包含的内容是:行政管理支出;党派团体补助支出;外交支出;公安、安全、司法、法院、检察院等机构的支出和办案费用补助 2003年行各国政管理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第三章 外部效应的内化:政府的矫正措施外部效应理论外部效应的内化 第一节第一节 外部效应理论外部效应理论一 外部效应的定义 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

      外部效应的后果在于:外部效应会使价格信号失真,依据失真的价格信号做出的经济活动决策,使得社会资源配置发生错误,而达不到帕累托效率准则所要求的最佳状态 社会收益=私人收益+外部收益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 外部性(Externalities) :•指个人追逐私利的行为可能会对社会或他人造成的损害(或受益)外部性是因产权不明晰造成的•指个人或企业不必完全承担其决策成本或不能充分享有其决策成效(Benefit),即成本或收益不能完全内生化的情形•指某些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成本或收益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方所产生的影响 二二 外部效应的分类外部效应的分类 外部效应可按结果的不同分为正外部效应与负外部效应 正外部效应也称为外部效益或外部经济,指的是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效益 负外部效应也称外部成本或外部不经济,指的是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费用 三三 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1负的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在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时,物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售将会呈现过多状态。

      负的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负的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AD=MSBS=MPCMPC+MEC=MSC价格、效益和成本(元)G10B0 4.5 5 纸张的产量(万吨)110105100 2正的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在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物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售将会呈现不足状态 正的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正的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VH价格、效益和成本(元)10253045010 12 疫苗接种人数(万人次 ) ZUD=MPBMPB+MEB=MSBS=MSC 3在存在外部边际效益递减的正的外部效应时,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产量水平并非总是缺乏效率的只有在处于较低产量水平(在这一水平上,MEB>0)条件下,市场机制才会在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方面发生失灵 202530价格、效益和成本(元)MPB+MEB=MSBS=MSCMPBS’=MSC’FBAC0 10 12 16 20 疫苗接种量(万人次)正的外部效应:外部边际效应递减的情况正的外部效应:外部边际效应递减的情况 四四 科斯定理科斯定理((The Coase Theorem)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科斯的研究对外部性与产权界定关系问题的理解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他的思想中心内容被概括为科斯定理: 只要市场的交易费用为零,则无论初始的产权归于何方,都能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

      引申含义:当交易费用不为零时,产权的初始界引申含义:当交易费用不为零时,产权的初始界定会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因此,产权的重新界定会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因此,产权的重新界定(产权结构变化),就会对经济效率发生影响定(产权结构变化),就会对经济效率发生影响 科斯定理(科斯定理(1)) 如果产权得到明确界定,如果协商或谈判等活动发生的交易成本为零或很小,那么在有外部性效应的市场上,无论所涉及资源的产权属于哪一方,交易双方总能够通过协商谈判达到资源配置有效率状态• 科斯定理(科斯定理(1)前提是当事人之)前提是当事人之间谈判和协调成本为零间谈判和协调成本为零 科斯定理(科斯定理(2))•首先,当谈判协调等活动发生的交易成本太大时,通常需要某种非当事方的力量从外部对产权加以界定•其次,产权归属与效率不是无关的,而是产权界定和实施方式会对效率发生关键影响•从效率角度出发,产权界定的原则是以最小社会成本解决外部性矛盾 在现实社会中,协商谈判会有成本谈判花费时间;谈判涉及的损失和补偿在测定上会有大量信息不确定性;确保实施协议需要耗费人力物力等等因此,从现实角度看,科斯定理(2)更为重要。

      案例:飞机吓死小鸡案例:飞机吓死小鸡•1997年7月27日,喷洒农药的农用飞机超低空飞行,给辽宁省新民市人民屯镇南岗村养鸡户张廷岩带来一场灾难:飞机巨大的噪声使1000多只肉鸡受惊吓而死,6000多只肉鸡平均体重下降,损失达10余万元,年饲养10余万只肉鸡的鸡厂遭受破产,全家人被迫举债度日无奈之下诉之法院这是全国首例飞机噪声侵权案•法院根据《民事诉讼法》和《民用航空法》有关规定作出判决:被告苏家屯区农用航空服务站赔偿原告张廷岩的67只死鸡的经济损失1033.94元,案件受理费和其他费用5265元,由苏家屯区农用航空服务站承担201.35元,由张廷岩承担5063.69元 第二节第二节 外部效应的内在化外部效应的内在化一 外部效应的内在化 外部效应的内在化实际上就是外部效应的边际被定价 外部效应的内在化过程就是外部效应得以矫正资源配置由不具有效率到具有效率的过程 二 负外部效应的内在化 负外部效应的内在化就是外部边际成本被加计到私人边际成本之上,从而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得以反映全部的社会边际成本 ABTJ价格、效益和成本(元)税收收入=外部总成本110105F10095GHS’=MPC+T=MSC社会净效益S=MPCD=MSB04.5 5 纸张的产量(万吨) 矫正性的税收矫正性的税收 矫正性税收的作用:•将外部成本加计到私人成本中。

      •增加带有负的外部效应产品的成本和售价,进而将产量减少至社会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成本相等的最佳水平•将部分收入从创造外部效应生产者手中转移到遭受外部效应之害的个人和企业手中•将外部负效应减少至可以容忍的水平 三 正外部效应的内在化 正外部效应的内在化就是外部边际效益被加计到私人边际效益之上,从而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得以反映全部的社会边际效益 U 矫正性的财政补贴矫正性的财政补贴YZ价格、效益和成本(元) 财政补贴453025100 10 12 疫苗接种量(万人次)VS=MSCD’=MPB+W=MSBD=MPBX 矫正性财政补贴的作用:•将外部边际效应加计到私人边际效益中•增加带有正的外部效应产品的生产和需求并降低生产者成本和消费者为其支付的净价格,进而将产量增加至社会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成本相等的最佳水平•增加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所获得的效益,从而鼓励这类产品的生产和消费 第四章第四章 公共物品和服务公共物品和服务纯粹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纯粹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纯粹公共产品与纯粹私纯粹公共产品与纯粹私人产品的需求分析人产品的需求分析林达尔均衡和免费搭车者林达尔均衡和免费搭车者混合产品混合产品 第一节第一节 纯粹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纯粹的公共物品和服务一公共产品的定义 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或服务,称为公共产品。

      用数学式给出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定义:(1)私人产品 X=∑ Xii=1n 即某一商品的总量X等于每一个消费者所拥有或消费的该商品数量Xi的总和这意味着私人产品是能在消费者之间分割的 (2)公共产品 X=Xi 即对于任何一个消费者来说,他为了消费而实际可支配的公共产品的数量Xi就是该公共产品的总量X这意味着公共产品在消费者之间是不能分割的 二 公共产品的特性•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消费的非竞争性 某人消费某种商品并不妨碍其他人同时消费这一产品即增加一个消费者其边际成本等于零•受益的非排他性 在技术上没办法排他,生产者无法对消费行为收费,因而私人不愿意生产 三三 纯粹的公共产品纯粹的公共产品 在现实生活中的公共产品满足三个特性的情况是不同的所以,公共产品可以分作几个层次,只有同时满足三个特性的产品才可称作“纯粹的公共产品” 纯粹的公共产品指的是那种向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提供的且在消费上不具有竟争性、收益上不具有排他性的产品。

      四四 消费和生产纯粹的公共产品的成本消费和生产纯粹的公共产品的成本•分配成本: 将一定数量的公共产品分配给任何一个追加的消费者的边际成本等零•生产成本: 生产任何一个追加单位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永远都是正数 成本 〔元)200在一定数量的纯粹公共物品上增加任何数量的消费者的边际成本0 (A) 消费者的数量200 成本 〔元)生产纯粹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B) 纯粹公共物品的数量0 图 消费和生产纯粹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MC=AC 第二节第二节 纯粹公共产品与纯粹私人产品的需求分析纯粹公共产品与纯粹私人产品的需求分析一 对纯粹的私人产品的需求:水平相加二 对纯粹的公共产品的需求:垂直相加 这是因为在私人产品的情况下,每个消费者都是既定价格的接收者,他所能調整的只是其消费的数量而在公共产品的情况下,每个消费者所面对的是同样数量的公共产品,但他所愿支付的价格(边际效益)是不一样的。

      价格(元/条)0 1 2 3 4 5 6 7 8 9 10 面包的数量(条)7654321S=MC=ACDB=MBBDA=MBADC=MBCED=∑QD 图 对纯粹私人物品的需求 0 1 2 3 4 5 保安的数量100200300400500600700800边际效益(元)DC=MBCDB=MBBDA=MBAD= ∑MBZ1Z2Z3Z4 图 对纯粹公共物品的需求 三三 纯粹公共产品配置的效率纯粹公共产品配置的效率•纯粹公共产品配置的效率: MSB=MSC 纯粹公共产品的最佳产量应该是所有消费者因此而获得的边际效益的总和恰好等于该种产品的社会边际成本 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元)0 1 2 3 4 5 保安雇用数量100200300400500600700800MBAMBBMBCD= ∑MB=MSBEMC=AC=MSC 图 纯粹公共物品的最佳产量 第三节第三节 林达尔均衡和免费搭车者林达尔均衡和免费搭车者一 林达尔均衡 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得的公共物品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分担的公共物品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

      在公共部门经济学中,被称作“林达尔均衡” 以瑞典经济学家林达尔(Erik Lindahl)名字命名的均衡假设,有两个假设前提:•每个社会成员都愿意准确披露自己可以从公共物品的消费中获得的边际效益,且不存在隐瞒或低估其边际效益从而逃避自己应分担的成本费用的动机•每个社会成员都清楚的了解其他社会成员的嗜好以及收入状况,甚至清楚的掌握任何一种公共物品可以给彼此带来的真实的边际效益,从而不存在隐瞒个人边际效益的可能 二二 大卫大卫·休谟的休谟的“公共悲剧公共悲剧” 大卫·休谟(David Hume) 1940 “公共悲剧”: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如果有公共物品或劳务存在,“免费搭车者” 的出现就不可避免,但如果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成为免费搭车者,最后的结果则是没有一个人能享受到公共物品或劳务所带来的好处 人们在不付任何代价的情况下享受通过其他人的捐献而提供的公共产品的效益在经济学上被称作:“免费搭车者” •结论: 1、 公共物品的供给不可能靠个人的自愿提供来满足需要私人不可能生产和供给公共物品 2、不支付成本而得到好处的搭便车动机,使人们会隐藏他们对公共物品的需求。

      无法得到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和最优数量 三 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市场不可能提供公共物品如果由市场来提供公共物品,那么,市场提供的公共物品的数量通常低于最优数量,供给不足消费者在消费公共物品时都想搭便车,支付的成本不足以补偿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产量必然低,甚至为0因此说,公共物品领域存在着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问题的解决:——强制性融资只有依靠政府部门使用非市场的方式,即公共财政来解决• 为对付普遍的搭便车现象,国家通过强制征税并用税收来提供公共物品在这种情况下,纳税人是在用税来购买公共物品 第四节第四节 混合产品混合产品一 混合产品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纯粹的公共产品与纯粹的私人产品并不是普遍存在常见的是居于这两个极端之间的物品:既具有私人产品的特性,有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经济学称为:混合产品•拥挤性的公共产品•价格排他性的公共产品 从考察混合产品的性质出发,可以将其分为两类:•拥挤性公共产品:性的公共产品 是指那些随着消费者人数的增加而产生拥挤,从而会减少每个消费者可以从中获得效益的公共产品只有在消费者达到一定数量之前,拥挤性公共产品的消费才具有非竞争性。

      该类产品的供给,即可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也可由政府部门直接提供 边际成本 0 1 N 消费者数量边际成本 图 拥挤性的公共物品或服务 通过量(人数)QCQYQ1Q0OMRP0ADDMC成本、价格图 不拥挤的桥梁 MC通过量(人数)QCQ1QYQ0OP1P0DD成本、价格EMR 图 拥挤的桥梁 价格排他性公共产品:•排他性价格的公共产品 是指那些效益可以定价,从而可以在技术上实现排他的公共产品 价格排他性公共产品虽可以在技术上实现排他,但其生产或消费很可能会产生外部效应,而且是正的外部效应该类产品的供给,如果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供给,由此而带来的正的外部效应,必须由政府给予补贴如果由政府直接出资经营,往往也需通过市场,利用市场价格机制 该种物品的效用 是否具有不可分割性?该种物品消费上是否具有非竞争性从技术上看,该种物品能够实现排他吗?排他需要的成本高吗?该物品属于拥挤性的公共物品消费上是否具有竞争性?消费上是否具有排他性?否否否高该种物品属于纯粹的公共物品,应由政府来提供受益上是否具有排他性?该种物品属于私人物品,应由市场来提供是是否该种物品属于公共资源,即有竞争性、无排他性的物品 图 判定公共物品的步骤 案例:一些重要的公共物品案例:一些重要的公共物品•经典例子是国防,不可能把某些国民排除在享用国防安全范围之外,因而国防具有非排他性;另一方面,给额外一个人提供相同水平的国防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基础研究是公共物品数学家证明一条定理,成为人类知识宝库的一部分,任何人可免费使用但数学家个人得到的福利甚少,因此,搞基础研究人少政府以各种努力提供知识,如公立学校、研究机构、设立各种基金支持研究等 •反贫困也是公共物品政府向富人征税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另一个是灯塔:灯塔具有非竞争性,给额外一条船提供相同水平的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由于很难对从灯塔中得到好处的船只收费,所以它也具有非排他性 讨论讨论::灯塔是公共物品吗?灯塔是公共物品吗?•19世纪的英国,一些灯塔是私人所有并经营,接近私人物品灯塔的所有者并不打算向享有服务的船长收费,而是港口的所有者收费如果港口所有者不付费,灯塔就关灯,船只不能到达该港口•确定受益者人数很重要受益者很多(如很多船只),它是公共物品;受益者很少或只有一个(如一个港口所有者) ,那它就是一个私人物品 研究:公共物品与产权效率研究:公共物品与产权效率•由于公共物品可能产生“外部性”和“搭便车”行为,公共物品的产权不利私有,因此,公共物品对应公有产权才是更有效率的——庇古、穆勒•公共物品也应该设计一套排他的制度将其私有化,因为政府的供应是由一般纳税人付费,而享有该种公共物品的少数人免费得到使用。

      ——科斯、张五常•将公共物品“私有化”时,必须考虑制度设计的成本和执行、监督的成本——科斯 案例:公地的悲剧案例:公地的悲剧——共有资源的使用与共有资源的使用与结果结果•一个小镇,该镇的人主要以养羊卖羊毛为生家家有羊群,羊群在镇周围的草地——共有地免费吃草•随着人口增加和羊群的增加,土地失去自我养护的能力,最后,土地变得寸草不生没有了草,也就没有了羊,羊毛业消失了,人们生活没有了保障悲剧发生了 什么原因造成了悲剧?什么原因造成了悲剧?•共有地的特征:1、没有排他性:想使用共有资源的人都可以免费使用2、但有竞争性:一家羊群吃草时,减少了其他家羊群可以吃的草的数量一个人使用共有资源减少了其他人对它的享用•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从全社会角度看,共有资源的使用大于合意的水平或被过度使用 避免悲剧的方法避免悲剧的方法•镇政府控制每个家庭羊的数量;通过对羊群征税把外部成本内部化;•拍卖限量的牧羊许可证(如现代社会解决污染的方法)•界定产权——把土地分给各个家庭,土地变为私人物品,每个家庭会把土地圈起来,并避免过度放牧问题 第五章第五章 公共选择公共选择公共部门资源配置与私人部门公共部门资源配置与私人部门资源配置的区别资源配置的区别多数规则下的公共物品的供给多数规则下的公共物品的供给公共选择的偏好显示问题公共选择的偏好显示问题 第一节第一节 公共部门资源配置与公共部门资源配置与 私人部门资源配置的区别私人部门资源配置的区别一 公共选择的定义•公共选择(public choice)可以定义为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或者说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

      •公共选择理论假设政治家、官僚或国家代理人同私人经济中的个人一样,也是经济人,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经济学的方法解释个人偏好与政府公共选择的关系,研究作为投票者的消费者如何对公共产品供给的决定表达意愿 二二 公共部门资源配置与私人部门资源配置公共部门资源配置与私人部门资源配置的区别的区别•私人部门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价格机制,通过这种机制决定私人产品的产量,并决定产品如何在消费者之间分配•公共部门配置资源的机制典型的有当前大多数国家都在实行的间接民主政治制度,公民个人投票选举代表,再通过这些代表对公共预算进行表决•政治均衡——如果一个社会的人们能根据既定的规则就一种或多种公共产品的供给量以及相应的税收份额的分配达成协议,就取得了所谓政治均衡 一项有关公共产品的产量提案能否获得通过,取决于以下因素:1公共选择的规则,即提案获得通过所需的赞成票数占投票者总数的比例;2公共产品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3投票者获得与提案有关的成本和效益的信息的难易程度; 4税收份额在投票者之间的分布状况;5公共产品的效益在投票者之间的分布状况 税收每单位产量的税收 0 Q* 公共产品的产量t iMBi投票者最偏好的政治结果投票者最偏好的政治结果 第二节第二节 多数规则下的公共物品的供给多数规则下的公共物品的供给一 简单多数规则•一项提案在付诸执行之前必须拥有n/2以上的拥护者(n为投票者的数目)。

      •在投票者最偏好的政治结果中,处于中间状态的、反映所谓中间投票者意愿的公共产品的产量,往往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 503500 1 2 3 4 5 6 7 雇佣保安量(个)tMC=ACMBAMBBMBCMBMMBFMBGMBH 图图 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MB二 简单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 增加保安雇佣量至1234567投票者ABCMFGH赞成赞成赞成赞成赞成赞成赞成反对赞成赞成赞成赞成赞成赞成反对反对赞成赞成赞成赞成赞成反对反对反对赞成赞成赞成赞成反对反对反对反对赞成赞成赞成反对反对反对反对反对赞成赞成反对反对反对反对反对反对赞成投票结果通过通过通过 通过否决 否决 否决 简单多数规则下就保安雇佣量提案所进行的投票及其结果简单多数规则下就保安雇佣量提案所进行的投票及其结果 不同收入者的不同效用曲线O公共产品私人消费品高收入者的预算线低收入者的预算线低收入者的无差异曲线高收入者的无差异曲线••EREP税收价格O高收入者的需求线Q/PQRQSPQ/RQSRTPPTPSTP/PTP/RTPR低收入的需求线低收入的需求线公共产品数量公共产品数量Qp 第三节第三节 公共选择的偏好显示问题公共选择的偏好显示问题公共选择存在如下偏好显示(Preference Revelation)问题:一一 真实的偏好可能会增加自己承担公共真实的偏好可能会增加自己承担公共产品的成本产品的成本二二 一揽子投票无法真实显示偏好一揽子投票无法真实显示偏好 选民对复数政策的复合投票 设C和D两个候选政党,它们围绕若干争议点(S1,S2,… Sn) 在选举中互争高低。

      此时,选民对双方候选者的效用进行甄 别: E( UC )=U( S1C,S2C,…,SnC ) E( UD )=U( S1D,S2D,…,SnD ) 选民将选择具有较高效用的候选政党并进行投票因而, 即使在 i 项的争议点 Si上选民从D获得的效用比C高,即: U( SiC)< U( SiD) 但从争议点总体上来看,由于: U( S1C,S2C,…SnC )> U( S1D,S2D,…,SnD ) 选民最终只有投C的票才有利可图 二 为了采用策略的投票方式而不显示真实偏好 投票悖论(循环投票困境) Paradox of Cyclical Voting 假定有三个投票人甲、乙、丙,三个备选方案A、B、C,三个人对这三个方案的偏好次序如下: 甲: A、B、C 乙: C、A、B 丙: B、C、A在A、B两方案之间投票表决时,A胜过B A>B在B、C两方案之间投票表决时,B胜过C B>C在A、C两方案之间投票表决时,C胜过A C>A 公理:A>B>C,但实际出现悖论:C>A 在只进行两次表决的情况下,将投票次序加以改变,三个方案都有获胜的可能。

      投票者对每年焰火燃放方案的排列投票者对每年焰火燃放方案的排列第一种选择第二种选择第三种选择投票者A 3 2 1B 1 3 2C 2 1 3 0 1 2 3 焰火燃放次数 净效益单峰(A)净效益 0 1 2 3 焰火燃放次数 多峰(B)净效益 0 1 2 3 焰火燃放次数 (B’)净效益 0 1 2 3 焰火燃放次数 单峰单峰(C) 净效益 0 1 2 3 焰火燃放次数 中间偏好峰(C)A的偏好峰B’的偏好峰 投票者对每年焰火燃放方案的排列:所有投票者都具有单峰偏好投票者对每年焰火燃放方案的排列:所有投票者都具有单峰偏好第一种选择第二种选择第三种选择投票者 A 3 2 1 B’ 1 2 3 C 2 1 3 策略的投票方式策略的投票方式 甲:甲: B、、B、、C 乙:乙: C、、A、、B 丙:丙: B、、C、、A 在以上所述投票过程中,甲为了不让在以上所述投票过程中,甲为了不让C方方 案获胜,案获胜,改变投票真实意愿:改变投票真实意愿: 在在A、、B两个方案之间投票表决时,两个方案之间投票表决时,B胜出胜出 在在B、、C两个方案之间投票表决时,两个方案之间投票表决时,B胜出胜出 在在A、、C两个方案之间投票表决时,两个方案之间投票表决时,C胜出胜出三次投票两三次投票两B胜出,甲取得次优的结果。

      胜出,甲取得次优的结果 阿罗的不可能定理Arrow’s Impossibility Theorem 1、在非独裁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有适用于、在非独裁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有适用于所有个人的偏好类型的社会福利函数所有个人的偏好类型的社会福利函数 形成社会福利函数,就是把已知的社会形成社会福利函数,就是把已知的社会所有成员的个人偏好次序的情况下,通过一所有成员的个人偏好次序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的程序,把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次序归结定的程序,把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次序归结为单一的社会偏好次序为单一的社会偏好次序 •偏好具有传递性偏好具有传递性•按照多数的原则,不能得出合理的社会按照多数的原则,不能得出合理的社会偏好次序,即不存在社会福利函数偏好次序,即不存在社会福利函数•两种情况例外:一是存在独裁,独裁者两种情况例外:一是存在独裁,独裁者的偏好可以代替社会偏好二是个人偏的偏好可以代替社会偏好二是个人偏好完全一致,不存在冲突可在个人偏好完全一致,不存在冲突可在个人偏好的基础上形成社会偏好好的基础上形成社会偏好 2、满足一切民主制度的要求又不会、满足一切民主制度的要求又不会 出现出现循环投票困境的决策机制,是不存在的。

      循环投票困境的决策机制,是不存在的 虽然人们经常有意无意的给政府提出很高的要求,但事实上政府不可能像人一样理性,不可能做到行动的前后一致,不可能比人更英明 四四 人们不愿意显示自己的偏好人们不愿意显示自己的偏好 唐斯的投票理论:唐斯的投票理论: 决定选民是否参与投票的主要因素有:决定选民是否参与投票的主要因素有: 1、自身投票的重要意义、自身投票的重要意义 2、对政党间的期待效用差、对政党间的期待效用差 3、投票成本、投票成本 4、长期利益、长期利益 五五 院外活动集团或压力集团对偏好显示的院外活动集团或压力集团对偏好显示的影响影响 尼斯克南的官僚理论 首先,经济人的假设同样适用于官僚,官僚是以在任职期间获得最大预算 为目标进行行动的,通过预算的增加, 官僚们可以获得职位、权限,尤其是随之而来的特权及名誉等个人利益 官僚是公共政策的执行者,由于他们是由公共机构任命的,因而他们并不直接对选民负责,而是首先要对任命他们的公共机构及领导这些机构的政治家负责。

      选民作为个人虽不能对官僚行为产生直接影响,但可以通过组织利益集团对官僚施加影响,以便使官僚在执行公共政策时作出有利于利益集团的安排 图 官僚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个人(具有不同利益的选民)选举产生公共机构立法制定公共政策利益集团官僚集团公共政策的供给投票投票投票投票政治过程政治过程 与私人企业部门相比,政府行政部 门的官僚在追求个人目标时的自治度要 强于前者,而所受到的法则和制度束缚 却又要弱于前者这是因为政府部门的 制度设计中至少存在以下缺陷:1、无产权约束2、高度垄断3、无明确的考核指标4、难以对政府部门的“生产活动”进行有效的成本分析5、监督困难 由此产生一种反常的结果: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私人企业中的个人活动最有可能符合公众利益,而在政府部门中工作的个人却最有可能恣意追求最大化个人利益,而不管这些个人利益是否符合公共利益 OO/AE••RGG/FC/CC//社会产量政府部门就业人数非政府部门就业人数AB B/ 不同政府决策的均衡分析 讨论:讨论: 政府失灵政府失灵•有限信息•对私人市场反应的能力•官僚主义下的时滞( Time Lags): 认识时滞 Recognition Lag 决策时滞 Decision Lag 执行生效时滞 Execution and Effect Lag •政治决策程序的局限性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