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UFE】802管理学10版第二章.doc
6页二)七.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1)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人在本质上是基本相同的,但人的行为能力却千差万别;人的行为能力产生于良好的教育环境,因此,成功的管理者先应当对人进行教育引导式的管理,而管理制度、管理工作、管理环境本身就具有对人的引导教育作用在他们看来,对人的管理应以教育性、引导性管理为主,而以规范性和防范性管理为辅2)协调人际关系的思想:以“礼”的秩序来规范人的行为:与人之间应“仁”,要“以德待人”“谦虚礼让”“和为贵”“交相爱”;一个领导着对群体内人际关系的协调应“不偏不倚”,做到“中庸平和”(3)“利”“ 义”观:古人在大局与局部、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上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4)人力资源管理思想:1、对人的选拔要重视以仁义道德文章为选拔标准,同时考察其能力对人的能力的考察有两项根据:一是看其研究问题的方法,是就事论事地研究问题,还是追根溯源地研究问题,以善于从事物整体的系统关系上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最佳;二是看其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是有利于长期发展,还是只重视短期行为2、在人才的使用中要加以培养教育,要因材施教5)提高管理者素质的思想:倡导“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管理者的自我修养、自我约束对下属产生一种人格影响力。
八.西方早期管理思想【萌芽】1、亚当·斯密(自由经济之父)的管理思想【1776年《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劳动分工的观点:劳动分工是导致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因素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增进技能;减少工作转换时间;简化劳动,促进工具的改革和新机器的发明2)经济人观点:所有的经济现象都是具有利己主义的人们的活动所产生的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追求的完全是个人利益,但每个人的私人利益又受到其他人利益的限制每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时必须顾及其他人的利益,因而产生了相互的共同利益,进而产生了社会利益2、巴贝奇的管理思想对分工的作用作出更全面的解释;设计了一种工资加利润分享制度3、欧文的管理思想(第一个公开出版了有关管理的著作,“现代人事管理之父”)主张工厂企业应致力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投资,开辟了人际关系和行为管理理论的先河用于改善工人待遇和劳动条件上的投资,会得到加倍的补偿】九.科学管理理论—泰罗--“科学管理之父”【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1.工作定额,为挖掘工人工作效率的潜力,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工作定额2.标准化:所谓标准化就是要让工人在工作时采用标准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的工具、机器、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实现标准化的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
3.能力与工作相匹配,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一流的工人有两个条件:一是具备完成某项工作的能力,二是有意愿做该项工作管理人员的责任就在于使工人的能力与工作相匹配,为每项工作找出最适合这项工作的人选,并对其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教育,并激励他们尽最大努力去工作4.差别计件工资制:报酬制度不合理是引发工人“磨洋工”的重要原因,于是提出了建立在科学工作定额基础上的刺激性差别计件工资制,即根据工人完成工作定额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工资率来计算其应得报酬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后,现场的工人只从事执行的职能,即按照计划部门制定的方法、工具和指示从事实际操作,不得自行改变操作方法十.组织管理理论--法约尔—“现代组织管理之父”【1916年《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率先提出管理五大职能;提出将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一) 企业的六类经营活动:1、 技术活动:指生产、制造和加工2、 商业活动:指采购、销售和交换3、 财务活动:指资金的筹措、运用和控制4、 安全活动:指设备的维护和人员的安全保护5、 会计活动:指财产盘点、资产负债表制作、成本核算、统计等6、 管理活动:指计划、组织、智慧、协调和控制,即管理的五项职能【经营活动分六类: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
管理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二)管理十四条原则:1、 劳动分工原则2、 权力与责任对等原则:3、 纪律严明原则4、 统一指挥原则5、 统一领导原则6、 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原则7、 报酬合理原则8、 集权与分权原则9、 等级链与跳板原则10、 秩序原则11、 公平原则12、 人员稳定原则13、 首创精神原则14、 集体精神原则十一. “ 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马克斯·韦伯——“组织理论之父”1.等级,权威和行政制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而权威有三种类型,即个人崇拜式权威;传统式权威;理性——合法权威三种权威类型,只有理性——合法权威才是理想的组织形式的基础所以,在理想的行政组织中,组织管理过程依赖的基本权威由个人转向“法理”,以理性的、正式规定的制度规范为权威中心进行管理2.“理想的行政组织”的特征:(1)有明确的劳动分工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规定每个岗位的权力和责任,并把这些权力和责任作为明确规范而制度化2)建立等级体系按照不同职位权力的大小,确定其在组织中的地位,形成有序的等级体系或指挥链,并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3)对员工的严格选拔和任用明确规定职位特性及该职位对人的应有能力的要求,根据经过正式考试或教育培训获得的技术资格挑选组织成员,并完全根据职位要求来任用。
4)对管理人员管理的明确规定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时,每个管理人员只负责特定的工作,拥有执行职能所必要的权力,但权力受到严格的限制,服从有关章程和制度的规定这种官僚制组织体系能够通过组织的结构化、非人格化、规范化和等级化,达到提高组织效率的目的这种组织形式适应范围很广,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可靠性等诸多方面优于其他组织形式,所以是最理想的十一.行为科学理论1、人际关系学说的创立过程,始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梅奥的霍桑试验.(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工人具有复杂得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要,如追求友情、归属感、受人尊重等,而不是单纯地追求金钱收入和物质条件的满足,金钱并非刺激工人积极性的唯一动力,社会和心理因素等形成的动力对效率有更大的影响物质刺激对促进生产率只起第二位的作用,处于第一位的是员工社会和心理需要的满足2)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管理当局为了实现企业目标的需要而规定的企业成员之间职责范围的一种结构非正式组织是企业成员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社会情感而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这种组织以其特殊的感情、规范和倾向,左右着成员的行为。
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对生产率有很大影响管理者应善于引导和发挥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正面作用3)领导者应通过提高员工的“满足度”来激励“士气”由于工人是“社会人”,而且在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所以领导者应采取新型有效的领导方式,即通过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人际关系学说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引发了人们对生产中人的因素的兴趣和重视,开辟了管理理论的一个新领域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古典管理理论的不足,为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2、行为科学理论内容:侧重对人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其内容包括:人的本性与需要,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生产中的人际关系特点:(1) 致力于探索人类行为的规律,提倡善于用人、进行人力资源开发;(2) 强调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认为调动积极性必须从个人因素和组织因素两方面着手,使组织目标包含更多的个人目标,不仅改进工作的外部,更重要的是改进工作设计,从工作本身满足人的需要;(3) 主张在企业中恢复人的尊严,实行民主参与管理和员工的自主自治发展领域:(1)、关于人的需要、动机、行为等方面的研究 (2)、关于领导行为方面的研究十二.管理科学理论1、概念: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用于解决军事问题的定量方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它是一种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新结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2、特点:(1)主要用于企业决策,特别是计划与控制决策;(2)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为手段;(3)使用数学模型;(4)注重经济技术研究1)研究取向不同于行为科学:行为科学理论研究的主要目标是用科学方法解决管理中的人事问题,而管理科学理论则试图用科学方法(主要是定量方法)解决生产与业务管理问题前者侧重人的心理、动机、行为等,后者更注重经济技术研究,而不重视社会心理方面的研究,忽略了人的因素2)研究范围和手段不同于科学管理:管理科学理论的研究范围已远远超出泰勒时代的操作方法和作业研究,涵盖了整个组织的所有活动;管理科学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如先进的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为手段,研究企业管理中的一些复杂问题,特别是注重运用系统理论和观点,提出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最适宜的方法,并认为应当采用各种数学模型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的解决方案,以达到企业的目标①管理科学理论的研究范围已经远远超出泰勒时代的操作方法和作业研究,涵盖了整个组织的所有活动。
②科学管理在研究中大量采用了泰勒时代所无法比拟的现代技术和方法十三.“热带丛林”现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加强,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组织内外宏观与微观环境的变化,是管理面临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传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遇到严峻的挑战于是,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以及经济学家、生物学家、哲学家、数学家等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对现代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带来了管理理论的空前繁荣,涌现出一大批的管理学派,管理学界出现了各种管理理论和流派盘根错节的一片“热带丛林”一) 社会系统学派——切斯特·巴纳德【1938年《经理的职能》】 组织是两个人或者更多人经过有意识的协调而形成的活动或力量系统在组织中经理人员最为重要,其主要职能是:1、 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的系统;2/招募和选拔能最好地作出贡献、协调地进行工作的人员,并使之协调地、有效率地进行工作;3、规定组织目标;4、授权;5、决策把组织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而正式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必备条件有三个:1、 协作的意愿;2、共同的目标;3、信息的联系;(二) 权变理论学派——弗莱德·菲德勒,琼·伍德沃德权变管理理论的核心是力图揭示组织的各个子系统内部和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组织和它所处的环境之间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数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
权变管理理论在继承以前的各种管理思想的基础上,把管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对管理行为及其效果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因素上该理论认为,环境是自变量,管理观念和技术是因变量,组织所处的环境决定着何种管理观念和技术更适合组织由于组织和组织成员的行为特别是组织所处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所以,没有什么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管理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随机应变,要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最合适的管理模式、方案和方法三) 决策理论学派——西蒙【《组织》《管理决策新科学》诺贝尔经济学奖】 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决策贯穿管理的全过程,决策程序就是全部的管理过程,所以管理就是决策,组织就是由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因此,管理必须采用一套制定决策的科学方法,要研究科学的决策方法以及合理的决策程序等问题四) 经验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