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条文说明.doc
47页《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深圳市实施细则SZJG xx—2016条文说明目 次1 总 则 652 术语 663 室内热环境节能设计指标 684 小区热环境设计 705 建筑平立面节能设计 735.1 建筑朝向设计 735.2 自然通风设计 735.3 建筑遮阳设计 745.4 空调室外机位置设计 756 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776.1 规定性指标设计 776.2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 807 空调与机械通风节能设计 827.1 空调节能设计 827.2 机械通风设计 848 电气照明与生活热水节能设计 868.1 电气照明节能设计 868.2 生活热水节能设计 871 总 则3.0.1 深圳市2003年在夏热冬暖地区率先发布了居住建筑节能50%标准《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SJG10-2003,2005年在此规范的基础上又发布了实施细则《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SJG15-2005,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工作经过近10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为顺应国家建筑节能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我市建筑节能的目标和水平,需要编制更高要求的建筑节能技术标准。
因此,在我市建设主管部门的牵头下,规范编制组编制了居住建筑节能65%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深圳市实施细则,原2003年版的居住建筑节能50%标准《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和《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同时废止3.0.2本规范适用于深圳市各类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居住建筑根据建筑类别的划分原则,建筑划分为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又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其中居住建筑主要包括:住宅建筑、集体宿舍、公寓、招待所、普通旅馆、疗养院和养老院客房、托幼建筑等当一栋建筑内既有居住建筑,又有公共建筑时,其居住建筑部分应按照本规范进行节能设计,其公共建筑部分应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节能设计3.0.3深圳市已经具有居住建筑节能50%工作的良好基础,但要实现更高的节能目标,必须从小区总体布局、小区热环境设计、建筑平立面设计、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空调、电气照明、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并提出控制性指标和节能措施本规范首先是要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的居住水平;同时要提高空调能源利用效率,贯彻执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空调节能65%的目标3.0.5本规范主要对居住建筑的建筑热工、空调通风、电气照明设计中有关节能的方面做出了规定。
但居住建筑设计涉及的专业较多,在进行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广东省和深圳市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 术语 本章仅对在本规范中首次提出的部分“新术语”进行说明2.0.2~ 2.0.3 本规范从建筑节能的角度提出了建筑节能季节划分的概念,即将一年按气候相似性的规律划分成了几个时期,包括采暖季节、空调季节、通风季节、除湿季节和加湿季节这几个时期从气候-建筑-人的角度显示出一年中建筑运行的不同阶段,对于开发利用气候资源,选择安排暖通空调策略及其运行时间有重要意义针对深圳地区的气候特点,建筑节能季节划分主要包括通风季节、空调季节和除湿季节通风季节是指一年中适合采取通风方式实现室内热舒适性要求的一段连续时期,深圳市的通风季节是1月1日至4月5日和10月8日至12月31日两个连续的时间段空调季节是指一年中适合采取空调方式实现室内热舒适性要求的一段连续时期,深圳市的空调季节是5月26日至10月7日除湿季节是指一年中适合采取除湿方式实现室内热舒适性要求的一段连续时期,深圳市的除湿季节是4月6日至5月25日另外,在空调季节也有适宜通风的时间段,在除湿季节也有适宜采用空调除湿的时间段,本规范将通风季节的所有时段和空调季节中适宜通风的时段统称为通风时段,将空调季节和除湿季节适合采取空调方式实现室内热舒适性要求的时段统称为空调时段。
2.0.4迎风面积是指建筑物在某风向来流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它近似地代表建筑物挡风面的大小当风向不变,随着建筑的旋转总能够有一个最大的迎风面积,由于最大迎风面积不一定是实际迎风面积,所以称之为最大可能迎风面积,最大可能迎风面积是一个只与建筑物设计体量有关的量,与风向无关迎风面积与最大可能迎风面积之比称为迎风面积比,迎风面积比是有风向的,一栋建筑对应一个风向只有一个迎风面积比图1 迎风面积比示意图2.0.5 由于建筑组团中上风向建筑挡风作用会造成下风向建筑物迎风面积比的不确定,如后排建筑接受的是局地风,风向、风速都发生了变化,它的迎风面积比仍按照来流风向确定是不够准确但后排建筑仍按照组团主导风向计算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为当组团布局确定后,组团的平均迎风面积比一定是随风向在0~1之间变化,组团建筑群设计布局形式与环境通风效果之间,完全可以通过组团的平均迎风面积比建立相关性,同时能够使问题得到简化对于建筑群来说,其平均迎风面积比取为每栋建筑的迎风面积比的算术平均值2.0.16 根据定义,居住空间平均窗墙面积比是指建筑中某一套型,其所有居住空间外墙面上的外窗(含阳台门的透明部分)总面积与该套型所有居住空间外墙面面积(包括其上的窗及阳台门的透明部分的面积)之比。
这与《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SJG 15-2005)所定义的平均窗墙面积比并不相同,细则规定的平均窗墙面积比是针对整个建筑而言,而本规范定义的居住空间平均窗墙面积比是针对建筑中的每个套型,且不考虑厨房、卫生间等非空调房间的窗和墙面积,只针对每个套型所有居住空间的外窗和外墙3 室内热环境节能设计指标3.0.1室内热环境质量标准的高低,对居住条件、生活水平(特别是工作和学习效率)、身体健康有重大影响研究表明,空气温度在25℃左右,脑力劳动的工作效率最高以25℃时的工作效率为100%,35℃时只有50%同时,室内热环境质量标准的高低,对能耗与投资亦有显著影响在同样的技术水平下,夏季室温每提高1℃,空调冷负荷可减少约10%,空调运行时间相应减少,空调能耗从而可减少20%以上因此,确定合理的室内热环境质量指标对实现建筑节能目标意义重大综合考虑室内热环境质量的效益和能耗费用,并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程度,本规范将室内热环境质量标准分为两个等级:1为空调时段舒适性热环境质量水平,夏季PMV≤0.7(干球温度26~28℃);2 通风时段可居住水平热环境质量水平,干球温度12~30℃。
在空调时段由于室外天气的恶劣,维持室内舒适性热环境往往需依靠空调方式此时,本规范将采用两个控制室内热环境质量的指标,一是综合性指标PMV,另一个是主要指标干球温度,工程设计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采用哪一个指标采用换气次数指标是为了保证室内的卫生条件深圳是海滨城市,空气相对湿度大,相对湿度大也常常是引起不舒适的重要原因,维持室内舒适的热环境也必需考虑湿度的影响选择PMV作为反映室内热环境质量的综合性指标,是因为研究表明,在空调状态下,PMV值能够很好的反映室内的热环境一般来说,影响热感觉有6个指标:干球温度、空气湿度、风速、平均辐射温度、人体活动强度及衣着前4个是热环境因素,后2个是人为因素国际标准ISO7730以丹麦范格尔(P.O.Fanger)教授的热舒适方程为理论基础,将上述6个因素综合为PMV,再将PMV与不满意率(PPD)联系,形成PMV—PPD热环境质量指标体系ISO7730推荐的热环境质量指标为PMV=-0.5~+0.5,对应不满意率PPD≤10%PMV是由热感受6个因素共同决定的,合理组合综合考虑这6个因素,可在保证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能耗 采用PMV—PPD指标有两个好处,一是拓广宽了节能的途径;二是便于和国际接轨。
PMV—PPD值可用热舒适仪直接测得,也可用热舒适方程计算ISO7730给出了计算PMV—PPD的热舒适方程,我国的暖通空调设计手册也采用了这个热舒适方程 此外,规范还对通风季节和通风时段提出了可居住性热环境质量水平,该水平对室内热环境的要求低于舒适性热环境质量的要求,并允许室内热环境在一定范围波动深圳市的调查结果表明,当夏季室内空气温度不超过28℃时,多数人对室内热环境表示满意;对气温不超过30℃的住房,一般表示虽不舒服,有点热,但尚能够居住,能够睡眠、学习或做作家务;当冬季室内空气温度不低于12℃时,多数人通过采用多穿衣服的措施也并不觉得冷3.0.2夏季室温控制在26℃,对大多数人都达到了热舒适的水平调查表明,目前使用空调器的家庭,空调运行的设定温度大多数为26℃左右本条文规定的26℃只是一个设计计算温度,主要是用来计算空调降温能耗,并不一定等于实际的室温,实际的室温是由住户自己控制的卫生换气是指控制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保持室内空气品质符合卫生标准的通风换气空调房间的换气次数是室内卫生条件的一个重要的设计指标室外的新鲜空气进入室内,一方面有利于确保室内的卫生条件,但另一方面又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确定一个合理的换气次数。
在GB50198《旅游旅馆建筑热工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标准》(GB50198-93)中,规定的不同等级旅游旅馆客房新风换气量为:一级客房每人每小时50m3;二级客房40m3;,三级客房30m3美国ASHRE标准(62-1989))推荐的住宅居室新风换气量为每人每小时45.5m3住宅建筑的层高为2.5m以上,按人均居住面积15m2计算,1小时换气1.5次,人均占有新风56.25m3,数量上超过了一级客房的水平但是,这并不表明超过了一级客房的卫生水平潮湿是深圳地区气候的一大特点在本节室内热环境主要设计指标中对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也提出了具体要求研究表明,在室温26℃左右时,相对湿度小于70%时,室内环境基本处于热舒适水平即使目前居住建筑中通常并无独立的除湿设备,仍是通过房间空调器冷却降温同时来达到除湿的目的,即在空调设备运行的状态下,室内同时在除湿此时,也很少会出现感觉潮湿的情况,相对湿度亦能达到设计指标要求4 小区热环境设计4.0.1 “热岛”现象在夏季的出现,不仅会使人们高温中暑的机率变大,同时还会形成光化学烟雾污染,并增加建筑的空调能耗,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对于小区而言,由于受规划设计中建筑密度、建筑材料、建筑布局、绿地率和水景设施、空调排热、交通排热及炊事排热等因素的影响,小区室外也有可能出现“热岛”现象。
实际上,设计阶段可以通过模拟判断夏季典型日(典型日为夏至日或大暑日)的日平均热岛强度(8:00-18:00的平均值)是否达到不高于1.5℃的要求考虑到模拟手段不一定所有建设项目都会采用,因此本条文也鼓励通过采取一些具体的技术措施来控制热岛强度,包括:提高绿地率、户外活动场地采取遮荫措施、减少无遮荫的地面停车位、屋面绿化以及高反射屋面、立面及道路等技术措施可有效改善小区热岛效应4.0.2 深圳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受季风影响大,自然通风条件优越然而实际建筑和室内的自然通风是否良好,还取决于小区自然通风是否良好,若自然通风效果不佳,小区内各栋建筑和各房间很难实现良好的自然通风所以本条文强调小区热环境设计应专题论证自然通风利用效果,强化整个小区的自然通风效果,避免小区内出现滞流区,为小区内单体建筑利用自然通风创造有利条件 随着计算机以及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进行气流模拟设计变为现实目前,使用计算机模拟手段指导设计已越来越普遍,技术已经成熟所以本条文强调应进行小区气流模拟设计,优化小区气流组织,并确定建筑表面各通风窗口的风压差注意到,风在城市中行进时,在不同的区域,风速风向差异很大,以往由于缺乏城市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