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土地利用规划学》实习指导.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学****
  • 文档编号:299770101
  • 上传时间:2022-05-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21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土地利用规划学》实习指导 《土地利用规划学》 实习指导 实习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时间:2022年11月 实习一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一、目的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现状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全县土地资源的利用状态、特点,以及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为合理确定土地利用规划的战略目标和规划任务供给科学的依据通过本实习使同学们掌管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根本内容、方法和报告的编写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内容 (一)土地利用的数量、质量、布局及分布状态的分析 这一片面分析要以二级地类为根基,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别确定各类用地的数量、质量、布局及分布状态;对比细致地论述各类用地的根本处境、利用特点以及形成目前利用状态的主要理由在报告中要分别对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举行论述 (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收集10多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处境的统计资料,从动态变化中分析土地利用的合理方面与不合理方面,找出存在的问题。

      主要内容包括:因自然苦难或人为不合理的利用造成的耕地裁减,森林、草原退化,非农业创办用地超占等等问题,结果得出概括的分析结论 (三)土地资源潜力分析 通过内业的资料分析,结合外业勘察,初步确定规划地区土地后备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及今后举行整治、改造的主攻方向 (四)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分析,主要是分乡镇分别计算以下指标,表明全县土地开发利用的类型、数量及分布,开发利用程度以及产业布局状态 1.土地垦殖率:即耕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反映土地开发利用和种植业进展程度 2.土地利用率:即巳利用的土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反映全县土地利用的程度 3.农业利用率:是指大农业(农、林、牧、渔)用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反映大农业的进展程度 农业利用率=(大农业用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4.耕地复种指数:是指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其所占耕地面积之比反映耕地的利用效率及程度 1 耕地复种率=(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总耕地面积)×100% 5.粮食作物复种率:是指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与粮食占耕地面积之比反映粮占耕地的利用效率。

      粮食作物的复种率=(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占耕地面积)×100% 6.创办用地率:是创办用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反映创办用地占地处境 创办用地率=(居民点及工矿企业占地面积+交通用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7.载畜量:指每平方公里草地所放养的牲畜头数反映牧草地利用程度 草地载畜量=放养各种牲畜总头数/放养草地面积 草地载畜量指数=草场实际载畜量/草场容许载畜量 (五)土地生产率分析 土地生产率是指在现状土地利用水平下,土地的生产才能反映土地利用现状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现状土地生产率分析,并与全省或一致条件县的生产率对比,用于评价本县生产率的上下;与生产潜力对比,可得出世产潜力的大小,为进展生产供给依据现状土地生产率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单位播种面积产量:用以反映农业技术与精耕细作水平 播面单产=作物产量/作物播种面积 2.耕地单产量(产值)=总产量或产值/耕地面积 3.农村人均纯收入:反映农村经济进展和经济效果的总和指标,它是按农村总人口平均的农村经济纯收入 农村人均经济纯收入=农村个人所得总和/农村平均人口 4.人均占有各类农产品产量:用以反映人们对各类农产品的占有水平和消费水平。

      5.单位土地面积净产值:用以说明单位土地面积上劳动创造的价值水平. 单位土地面积净产值=(农产品产值-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土地面积 6.单位土地面积纯收入(土地盈利率):用以说明单位面积土地的收入水平和对土地的付出 单位土地面积纯收入=(农产品产值-生产本金)/土地面积 7.单位面积草地畜产品产量:用以说明单位面积草地的生产才能 8.单位水面水产品产量或产值:用以说明单位面积水面的生产才能或生产水平 单位面积水面水产品产量或产值=本县水产品产值或产量/全部可利用水面 9.人均占有各类农产品产量:包括粮、棉、油、瓜菜、肉、蛋、奶、鱼、果品(干鲜果) 2 等,用以反映本县人民对各类农产品的占有水平和消费水平 10.单位土地面积的社会总产值、社会净产值及总收入 (六)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1.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分析 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分析是土地的投入产出举行分析,经济效益的总和是土地的生产率,即单位用地面积上的总产值 2.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分析 主要的分析方法是对当地土地生态类型与土地利用类型举行对比分析,研究两者之间的协调程度及其进展趋势,概括可从以下两方面来研究: (1)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的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工生态系统现实生产潜力之比。

      (2)研究自然生态系统布局与人工生态系统布局的好像性,从好像性中可以察觉人类是否违反了自然规律,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不良后果 (七)土地利用现状总评 通过以上分析研究,对当地土地利用做出如下结论: 1.土地利用的主要劳绩及土地资源特点 2.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从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提出一些概括建议 (1)从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方面,提出如何发挥当地的土地资源优势,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的途径,以及如何提升土地利用的方式,增加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 (2)从土地利用社会效益方面,提出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土地利用布局调整和配置观法,研究各部门土地保证程度以及概括措施 (3)从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方面,议论土地利用过程中,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及其理由,提出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的观法 4.提高土地宏观生产力的主要途径 (1)各类用地面积开发的可能性 (2)各类土地深度开发的可能性及措施 (3)提高土地生产力主要途径 3 实习二 土地适合性评价 一、目的 土地适合性评价是通过对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的综合鉴定,表明土地对农林牧各业生产的适合性、限制性及其程度的差异。

      通过评价,摸清每一评价单元对各业生产用地的适合程度,为定位、定量、定时安置各项用地确定最正确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举行土地利用分区,绘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供给科学依据因此,土地适合性评价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 本实习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县级土地适合性评价,掌管评价的过程、程序、评价所需资料的收集、评价方法等根本学识 二、土地适合性评价的主要内容 1.评价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所需资料一般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其次次土壤普查成果;地形地貌图等 2.确定土地适合性评价的原那么 评价一般应遵循以下原那么:①区域性和差异性原那么;②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以主导因素为主的原那么;③自然属性与社会经济属性相结合,以自然属性为主的原那么;④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的原那么;⑤生产实践性原那么 3.土地适合性评价程序与系统确实定 根据当地的概括实际,确定举行评价的根本程序和评价系统 4.土地评价因子的选择 因子选择一般采用专家接洽法举行,即聘请片面熟谙当地处境的专家/技术人员和干部、群众,就当地土地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举行排序、确定各因子的权重,结果,由规划人员根据接洽结果举行议论确定。

      在因子选择中,要遵循以下三个原那么:①选择对土地利用起主导作用的因子;②考虑因子的稳定性;③考虑当前技术装备条件下,所选因子的可测量性 5.评价因子指标与指数的拟定 评价指标的拟定是指评价因子对农林牧各业限制强度的划分指标划分的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土地评价成果的质量、科学性和实用性由于地域差异的客观存在,不同地区不成能采用完全一致的指标,故评价因予指标的拟定要考虑因地制宜、作物要求和当地参评因子的大小三个方面来确定 4 — 8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