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述.doc
21页《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述《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述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汉语编辑室由于种种原因,汉语语法学到现在还存在着显著的系统分歧的问题这是任何一个与语法学有关系的人,包括学习者、教学者和研究工作者,都充分理解的事实当我们接受了编写中学汉语课本的任务,开始考虑课本的编写原则和编写方法的时候,摆在我们面前,需要首先解决的,也正是这个问题在中学里进行系统的汉语教学,其中包括比重相当大的语法教学,这件事的必要性是已经肯定了的 见叶圣陶副部长《关于语言文学分科的问题》,《人民教育》1955年8月号,《语文学习》1955年8月号还需要考虑的是编写语法教材在目前语法系统分歧的情况下有没有可能性答案也是肯定的第一,1898年马建忠发表他的“马氏文通”以来的60年间,中国语法学者在汉语语法的研究工作上作过不少的努力,有了不少的成就尽管系统分歧,可是每一种重要著作里都有它可取的见解和材料解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语言学说的指导下,汉语语法学更有了迅速的发展和提高,语法学者们在许多基本问题上的认识已经逐渐明确起来,一致起来编写中学语法教材,虽然系统分歧的现象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然而必要的基础是具备的。
第二,学术研究工作的开展,不仅要依靠个人的努力,而且要依靠集体劳动1951年6月“人民日报”发出学习祖国语言、重视语言的纯洁和健康的号召 见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以后,语法学习和语法教学已经得到普遍的重视几年以来,语法已经成为广大群众所熟悉的知识,不再是少数人的钻研对象,优秀的教师们在语法教学方面也已经积累了不少先进的经验这些情况都为语法教材的编写工作以及今后的语法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有力的保证第三,不能设想,语法教材要在语法学上的每个问题都得到一致的结论之后才能编写其实,语法系统上若干问题的解决倒需要在语法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和语法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来求得验证我们的工作就是基于上述的这种认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以及各有关方面的协助下进行的从1954年起,经过反复的研究修改,终于产生了现在这个“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在考虑这个系统的时候,我们根据各方面共同一致的意见,确立了下边两个原则首先是尽可能地使这个系统能把几十年来我国语法学者的成就融汇起来这就是说,暂拟的语法系统希望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而不是单纯依据任何一种系统的这样作自然比较困难,把各种不同的系统综合在一起而能够成为一个没有严重矛盾的系统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然而大家一致认为,这样作是必要的因为我们很难说现在的哪一种系统是完美无缺的,而所有别的系统都是一无可取的我们应该让下一代的青年学生在今天语法学界共同的成就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根据这样的原则确定的现在这个“暂拟系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若干缺点,其中有的可能就是由于综合得不好而产生的这些缺点可以通过教学实践的检验逐步改正其次是尽可能地使这个系统的内容(从立论到术语)是一般人,特别是中学的语文教师比较熟悉的这就是说,有些最近才提出来的新的看法,尽管它在将来未尝不可能被证实为正确妥善的,但是在今天大家对它还很生疏的时候,教学系统里就不急于采取依照教育学的原则,教科书的内容应该是这门科学里已经有定论的东西在汉语语法方面,要求教科书的每一个论点都是已有定论的,在目前还作不到不过,采用已经为大家所熟悉的一些讲法,总比采用还没经过充分验证的新的讲法妥当些自然,暂拟系统里无法完全避免新立名称,因为在综合各种说法的过程中,某些地方采取一个新的名称有时候是必要的;但是要求新名称尽可能地少用,非用不可的,也要求它比较通俗易懂根据上述的原则,在1954年上半年初步草拟了一个系统1954年秋季按照这个系统在北京市教师进修学院对来自全市各中学的二百五十多位教师进行试教。
1955年初,根据试教的情况作了初步的修改,印发给全国各综合大学中国语文系、高等师范学校中国语文系科、一部分中学教师和许多语法学者,广泛征求意见4月到5月,整理了各地的意见之后,邀集北京各有关方面的语法学者连续举行了六次座谈会,进行讨论,交换意见暑假,北京市中小学教学参考资料编辑委员会根据北京市教师进修学院的试教讲义作了一些修订,编成初级中学及高级中学汉语语法基本知识教学参考资料,在北京、天津两市的全部中学里进行试教1955年11月到1956年1月,根据两次试教的经验、各地提来的意见、座谈会上交换的意见,作了再一次的修改修改稿经过有关部门的语法学者和有关领导方面的审订,并且根据审订意见作了最后的修改,成为现在这个“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从上边的叙述里可以看出来,现在这个“暂拟系统”是一个集体性的产物:里边包含着几十年来许多语法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参与讨论、审订和试教的许许多多语法学者和语文教师的辛勤劳动在汉语语法学目前所处的情况下能够产生一个全国中学一致采用的语法教学系统,这尤其是跟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支持分不开的虽然如此,这个语法教学系统我们还是称之为“暂拟”的这里包含着两层意思第一,尽管在构拟这个系统的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各有关方面的积极的、具体的支持和协助,可是由于我们自己的水平和人力有限,系统本身的缺点一定还是很多的。
这就需要语法学者们继续提供意见,尤其需要教师同志们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检验,以便及时总结,进行修改前边说过,有些较新的见解,这个系统里没有来得及采用如果这些见解经过充分的研究,取得广泛的支持,教学系统就会作相应的修改,把它采纳进来其次,1955年10月间举行过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之后,特别是1956年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之后,社会上更加迫切地要求有一部可为准绳的、完整的、规范性的现代汉语语法著作一旦这样的语法著作发表出来,现在这个语法教学系统当然就会根据它作彻底的修改最后我们愿意说明一点汉语语法学里还有不少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个“暂拟系统”里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没有解决的或者解决得不妥善的问题尽快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改进并且最后确立汉语教学的语法系统,必须依靠所有的语法研究工作者和语法教学工作者我们希望这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能够密切地面向教学;我们希望汉语语法学里的若干问题能够早日获得解决;我们希望科学研究的成果能把“暂拟”两个字早日取消下边介绍这个“暂拟系统”的内容梗概一 词和词的构成 二 词类三 实词 四 虚词五 助词和叹词 六 词的组合——词组七 句子 八 句子成分九 复杂的谓语 十 主谓结构作句子成分十一 联合结构作句子成分 十二 特殊的句子成分十三 句子成分的倒装和省略 十四 单部句十五 复句 十六 复句的紧缩一 词和词的构成1.词 词是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
人、葡萄、语言、学习、东西)“最小的”,是说如果再把它分析下去,分析出来的每一部分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葡、萄),或者虽然能表示一些意义,可是至少其中的一部分不能自由运用了(习、语、言),或者虽然还能表示意义并且能自由运用,可是成为另外的词了(东、西)自由运用”,是说它不依靠别的成分,自己就有句法上的功能——作句子成分,或者表示语法关系 数词和量词要互相依靠,合起来成为数量词,用作句子成分见16—18节)“语言”是一个词,它能作句子的各种成分,如:“语言是交际工具”(作主语),“我们要好好学习语言”(作宾语)把”是一个词,它能表示语法关系,如:“把衣服洗干净”(表示“衣服”是前置的宾语)词组和句子也是能够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然而不是词,因为那不是“最小的”单位例如,“中学汉语课本”不是一个词,是包含三个词的词组;“他说的话很对”里的“他说”不是一个词,是包含两个词的词组(主谓关系的词组)2.单音词和多音词 只包含一个音节的词是单音词,包含两个或者好几个音节的词是多音词在书面形式上,一个字一般表示一个音节,所以单音词一般用一个字表示(人、吃、好),多音词用两个或者好几个字表示(桌子、向日葵、盘尼西林、布尔什维克)。
3.单纯词和合成词 只包含一个有意义的成分的词是单纯词,包含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有意义的成分的词是合成词单音词一般只包含一个有意义的成分,所以单音词都是单纯词像“葡萄”这种词,虽然包含两个音节,可是每个音节单独都不表示意义,只有两个音节合起来才成为一个有意义的成分,所以也是单纯词音译外来词(苏维埃、布尔什维克)也是单纯词,因为其中每一个字只代表一个音节,不表示意义学习”和“东西”都是合成词、“桌子”也是一种合成词子”虽然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可是表示附加的意义——它首先表示“桌子”这个词是名词,在特定的场合还可以表示附加的感情色彩(比较:小玻璃瓶儿,破瓶子),所以也是一个有意义的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而能表示附加的意义的成分,如“子”,是构词的辅助成分4.合成词的构成方式 合成词有两种:不包含辅助成分的,包含辅助成分的前者又有好几种构成方式1)不包含辅助成分的 a)联合式:人民 学习 美丽 东西 b)偏正式:国旗 白菜 飞跑 笔直 c)其他方式:注意 裹腿(2)包含辅助成分的a)桌子 棍儿 石头 b)学者 教员 c)硬性 酸性 积极性 强化 机械化二 词类5.划分词类的标准 词类是词根据词汇·语法范畴的分类。
具体些说,就是词类是根据词的意义和词的语法特点来划分的词的语法特点表现在两方面:(1)词的本身能用什么手段表现哪些附加意义例如名词可以用辅助成分“子、儿”表示附加的感情色彩,一部分名词可以用“们”表示多数,动词和形容词可以用重叠的方式表示不同的语气,可以用“了、着”等表示时态,等等2)词的组合能力,也就是哪些词可以跟哪些词组合,组合起来表示什么关系,不能跟哪些词组合例如名词和动词可以靠词序组合起来,名词在前表示主谓关系,动词在前表示动宾关系,名词不能跟副词组合,等等词的意义和词的语法特点是有联系的有相同的语法特点的词,在意义上大都有共同之处;在意义上有共同之处的词,也大致具有相同或者相近的语法特点6.词类表 根据上面说的标准,词分11类,列表如下页7.一词多类 经常具备两类或三类词的语法特点的词,兼属两类或三类例如,“明白”兼属形容词和动词两类——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动词)他的意思是很明白的形容词)三 实词8.实词的特点 实词能够作句子成分,并且能够作句词,就是说,在一定的环境里一个词就能成为一个句子,回答一定的问题 个别的实词,由于意义或者别的关系,很少有单独回答问题的机会,如“姓”。
实词都有实在的意义:表示实体事物以及实体事物的动作、变化、性状、数量等概念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9.名词 名词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名称有些名词有名词所特有的辅助成分,如“子、儿、头、者、员、性”(桌子、棍儿、罐头、读者、宣传员、重要性)等指人的名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用“们”表示多数(学生们、工人们)名词计数的时候要求在数词后边用上一定的量词(一个人,两张桌子,三条鱼)名词不能跟副词组合 “不”在成语里和特殊的习惯语格式里是例外:“你画”名词可以作主语(农民们组织起来了)、宾语(我们要努力研究科学)、定语(东边墙上有四扇玻璃窗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