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造纸分析与检测A第三章制浆试验蒸煮液分析部分.ppt

85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567404873
  • 上传时间:2024-07-2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97.50KB
  • / 8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制浆造纸分析与检验联系联系 13455169958 授课教师授课教师 李昭成李昭成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制浆造纸分析与检验,是造纸厂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控制生产过程,保证产品质量起着重要作用也是造纸行业研究部门进行科研的必要手段 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初步掌握制浆造纸分析与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测定方法;熟习试验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的结构性能及其操作方法;通过实验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并在试验中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 • 制浆造纸分析与检验的内容比较多,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 1.原材料的分析与检验• 2.生产过程中的分析与检验• 3.成品纸的质量性能检验 第三章 制浆试验及其检测 第一节第一节 蒸煮试验及其检测蒸煮试验及其检测 一一.原料准备及水分测定原料准备及水分测定 (一)试样的采取与切断(一)试样的采取与切断 实验室小型蒸煮试验所用原料试样应具有代表性。

      无论选用什么原料试样, • 如果从造纸厂采取木材原料,应在削片、筛选后,输送至料仓前的皮带上,间隔一定时间多次取样(10次以上),收集成为全样品合格木片的规格为:长度合格木片的规格为:长度15~~20mm,,厚度厚度3~~5mm,宽度一般不要超过,宽度一般不要超过20mm,木片合格率要求在木片合格率要求在85%以上%以上应注意选用无腐朽变质和水分不过大的样品 • 当从造纸厂选取草类原料样品时,应在切草、除尘及筛选之后,送去装锅的皮带运输机上,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多次取样;如果选未切好的试样,可在实验室用铡刀或剪刀剪切成20-30mm长的草片,竹片长度为10~15mm • 切好后的草片可用8目(筛孔1.75mm)筛子筛除尘土、砂粒、谷粒与碎片后,备用• 蔗渣原料:蔗渣原料:要求确定除髓率,工厂除髓率为25%-30%左右 • 为了选样更具科学性,可按“四分法”选取所需的试样所谓“四分法”,即把选取的全部试样混合均匀后堆成圆堆形后再压平,然后划十字分成四份,取其对角两份,可多次选取每组大约需要1000g风干原料如做科研之用,应把原料试样装入塑料袋中,进行水分平衡,并用标签写明:原料来源、品种、贮存期及采样日期。

      • 为了增加装锅量,使药液浸透均匀,试样长度应严格控制在实验室做小型试验,用剪刀切草时,试样长度比较好控制在纸厂用切草机切草时就不大容易控制,通常用测定草片长度合格率来衡量试样的长短 (二)草片合格率测定(二)草片合格率测定•所谓草片合格率是指:符合要求长度的草片与所选全部草片的质量百分比用公式表示为:•草片合格率= • 在纸厂要求草片合格率要在合格率要在80%~%~85%以上%以上草片合格率低说明30mm以上的长草片比较多,会影响蒸煮质量 1. 测定方法测定方法• 在送去装锅的皮带运输机上间隔取样约500g,用天平称取20g草片,从其中挑选出超过30mm以上长度的草片并称重•2. 结果计算结果计算• 草片合格率= ×100% (三)原料水分测定(三)原料水分测定• 蒸煮原料水分含量是进行工艺计算的依据之一根据水分含量计算原料加入量,以利于计算蒸煮得率及纸浆得率测定结果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蒸煮工艺条件的正确执行,应选取经平衡水分后的试样准确测定。

      • 所谓平衡就是将准备好的原料试样装入试样瓶或塑料袋,密封平衡一段时间,使水分含量均匀一致,尤其是搞科学研究,必须使用平衡水分后的原料麦草原料平衡水分时间要长一些,需要几天的时间或更长一些,对纸浆来说至少要平衡24小时以上 • 蒸煮原料水分测定通常采用烘干法,即用可控温烘箱或红外线干燥箱干燥•1. 测定原理测定原理:• 试样在试样在105±2℃℃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所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所失去的质量与试样原质量之比,即为水分含失去的质量与试样原质量之比,即为水分含量,用质量百分数表示量,用质量百分数表示 2. 所用仪器所用仪器•①可控温烘箱或红外线干燥箱;②铝合或其他玻璃容器;③玻璃干燥器(内装变色硅胶);④感量1/1000g天平 •3. 测定方法测定方法:略•4. 结果计算结果计算:• 试样原料水分含量式中 m-原料试样在烘干前的质量,g m1—原料试样在烘干后的质量,g• 同时测两份,取算数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准确至小数点后第二位,两次测定值间误差不应大于0.2% •注意事项: 1.一定要烘到恒重。

      前后两次称重结果误差 应控制在5/1000以内 2.前后两次冷却时间要一致 3.同时测两份,两次测定值间误差不应大于 0.2% 二二. 蒸煮液的配制及其测定蒸煮液的配制及其测定• 蒸煮是将植物纤维原料通过化学试剂解离成纸浆的一种方法蒸煮采用的方法很多,有酸法和碱法,而不同的制浆方法所采用的蒸煮液化学组成也各不相同我准备根据我们国家造纸的实际情况,重点介绍烧碱法、硫酸盐法和亚硫酸盐法蒸煮液的配制及其分析测定方法采用化学分析法,如中和法、氧化还原法等 (一)碱法蒸煮液的配制(一)碱法蒸煮液的配制• 碱法制浆主要有碱法制浆主要有:烧碱法、硫酸盐法和烧碱烧碱法、硫酸盐法和烧碱—蒽醌法三种蒽醌法三种烧碱法蒸煮液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烧碱法蒸煮液的主要化学成分是NaOH;在NaOH的生产过程或贮存过程中,往往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使部分NaOH转化为Na2CO3因此,烧碱法蒸煮液的成分中,除含有NaOH以外,还常含有一定量的Na2CO3无论使用固体烧碱或液体烧碱,一般在蒸煮前要先将烧碱溶先将烧碱溶解和稀释,配制成一定的浓度解和稀释,配制成一定的浓度。

      • 硫酸盐法蒸煮液的主要化学成分有硫酸盐法蒸煮液的主要化学成分有NaOH和和Na2S,蒸煮前按蒸煮用碱量与硫化度计算配制而成该蒸煮液除含有NaOH和Na2S外,还含有Na2CO3、Na2SO3、Na2S2O3和Na2SO4等成分• 在配碱之前,要按照蒸煮工艺条件中的用碱量、液比、碱液浓度和大致装锅量进行计算,配碱后还要测定活性碱浓度以上这些工作均有化验人员完成 (二)烧碱法和硫酸盐法蒸煮液总碱的测定(二)烧碱法和硫酸盐法蒸煮液总碱的测定 •烧碱法蒸煮液总碱量指:NaOH+Na2CO3•硫酸盐法蒸煮液总碱量指:• NaOH+Na2S+Na2CO3+Na2SO3•1. 测定原理测定原理• 用盐酸标准溶液与蒸煮液发生中和反应,在烧碱法蒸煮液中发生如下反应:• NaOH+HCI=NaCI+H2O• Na2CO3+2HCI→2NaCI+H2O+CO2↑ • 在硫酸盐法蒸煮液中,除发生上述反应外,还发生如下反应:• Na2S+2HCI→2NaCI+H2S↑• Na2SO3+HCI→NaHSO3+NaCI• NaHSO3+ HCI→NaCI+H2O+SO2↑ 2. 仪器和试剂仪器和试剂•①25ml、50ml移液管各一支;②500ml容量瓶一个;③300ml锥形瓶两个;④50ml白色滴定管一支;⑤500ml量筒一个;⑥1g/L甲基橙指示剂; ⑦0.5mol/L盐酸标准溶液等。

      3. 测定步骤测定步骤 • 取一500ml容量瓶,预先注入新煮沸而已冷却的蒸馏水至半满再用移液管吸取25ml蒸煮液于容量瓶中,然后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移液管吸取50ml上述制备好的稀释液于300ml锥形瓶中,加入1~2滴甲基橙指示剂,用0.5mol/L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恰好显橙红色 4.结果.结果 计算计算•烧碱法蒸煮液总碱量计算式: 总碱量(以NaOH计)= g/L硫酸盐法蒸煮液的总碱量计算式:总碱量(以Na2O计)= •式中 v—滴定时消耗HCI标准溶液量,mL c—HCI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0.04和0.031—分别为与1m mol的盐酸相当NaOH和Na2O质量,g 两份平行试验的误差不应超过0.15g/L. (三) 烧碱法和硫酸盐法蒸煮液活性碱的测定烧碱法和硫酸盐法蒸煮液活性碱的测定 •烧碱法蒸煮液的活性碱指:NaOH含量•硫酸盐法蒸煮液的活性碱指:NaOH+Na2S含量•1. 测定原理测定原理 在蒸煮液中先加氯化钡,使氯化钡与碳酸盐、硫酸盐和亚硫酸盐反应,生成碳酸钡,硫酸钡和亚硫酸钡沉淀,然后再用HCI标准溶液滴定蒸煮液中的活性碱,其反应是如下: • Na2CO3+BaCI2→2NaCI+BaCO3↓• Na2SO4+BaCI2→2NaCI+BaSO4↓• Na2SO3+BaCI2→2NaCI+BaSO3↓• NaOH+HCI→NaCI+H2O• Na2S+2HCI→2NaCI+H2S↑ 2. 仪器与试剂仪器与试剂 •①500ml容量瓶一个;②300ml锥形瓶两个; ③25ml、50ml移液管各一支;④容量50ml白色滴定管一支;⑤500ml、100ml量筒各一支;⑥1000ml烧杯一支;⑦调温电炉一个;⑧0.5mol/L盐酸标准溶液;⑨1g/L甲基橙指示剂;⑩100g/L氯化钡溶液等。

      •3.测定步骤.测定步骤• 取一500mL容量瓶,预先注入新煮沸而已冷却的蒸馏水至半满,再用移液管吸取25ml蒸煮液于容量瓶中,再加入100g/L氯化钡溶液至沉淀完全(待沉淀下沉后,用清洁玻璃棒蘸此溶液,滴于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试之,如无白色沉淀,则应再加氯化钡,直至出现白色沉淀为止),并有微过量氯化钡存在为止 最后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静置,以使生成的碳酸钡、硫酸钡和亚硫酸钡沉淀下降 用移液管从容量瓶中吸取50ml上层清液于300ml锥形瓶中,加入1~2滴甲基橙指示剂,用0.5mol/L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恰好显橙红色为止 4. 结果计算结果计算•活性碱(以NaOH计)含量= g/L •活性碱(以Na2O计)含量= •式中 v—滴定时消耗HCI标准溶液量,mL c—HCI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0.04与0.031—分别为与1m mol的盐酸相当NaOH和Na2O量,g• 两份平行试验,其误差不应超过0.4g/L。

      (四)烧碱法蒸煮液中碳酸钠的测定(四)烧碱法蒸煮液中碳酸钠的测定• 可由已测得的总碱量中减去活性碱量而求得因总碱量包括NaOH+Na2CO3,活性碱指NaOH• 于是:碳酸钠=总碱—活性碱• 同学们在这里要注意,在带入公式计算的时候,要把总碱和活性碱统一用碳酸钠表示,因我刚才讲的总碱和活性碱的测定,是用NaOH和Na2O表示的,现在要把它们统一起来,否则将会出错 •计算式为:碳酸钠(g/L)=总碱—活性碱 =(NaOH+Na2CO3 )-NaOH =53/31×总碱(以Na2O计)-53/40×活性碱(以NaOH计) =1.709×总碱(以Na2O计)-1.325×活性碱(以NaOH计) (五)烧碱法蒸煮液的双指示剂法分析(五)烧碱法蒸煮液的双指示剂法分析• 以上我们所讲烧碱法蒸煮液总碱和活性碱含量测定是分别进行的,分析结果准确,但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为了缩短测定时间,可采用双指示剂法• 采用双指示剂法可以同时一次测出蒸煮液中总碱、活性碱和碳酸钠的含量,用酚酞和甲基橙两种指示剂进行分析,此法准确度稍差,但速度较快,如对测定结果要求不特别高时可以采用。

      1. 测定原理测定原理• 先用酚酞为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烧碱法蒸煮液至终点,溶液由红色退至无色(变色范围:pH=8.3~9.6), NaOH被全部中和,而Na2CO3则变为NaHCO3,相当于一半的Na2CO3被中和,其反应式如下: NaOH+HCI→NaCI+H2O Na2CO3+2HCI→NaHCO3+NaCI •然后加入1~2滴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恰好显橙红色(变色范围pH=3.9~4.4)完成以下反应: NaHCO3+HCI→NaCI+ H2O+CO2↑•设用酚酞为指示剂滴定至由红色变为无色时所消耗的盐酸量为V1mL,用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定至由黄色变为橙红色时消耗的盐酸量为V2mL •则 V1= NaOH+1/2Na2CO3 V2=1/2Na2CO3于是 总碱=V1+V2=NaOH+1/2Na2CO3+1/2Na2CO3 =NaOH+ Na2CO3 活性碱=V1-V2=NaOH+1/2Na2CO3-1/2Na2CO3 =NaOH 碳酸钠=2V2=2×1/2Na2CO3=Na2CO3 •2. 仪器与试剂仪器与试剂 略•3. 测定方法测定方法• 用移液管吸取25ml烧碱法蒸煮液于25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 另取一移液管,吸取上述稀释液10mL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酚酞指示剂1~2滴,用0.5mol/L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酚酞退为无色,记下盐酸标准溶液的耗用量,设为V1 •然后往锥形瓶中加入1~2滴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0.5mol/L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橙红色记录下第二段滴定所用盐酸体积,设为V2 4. 结果计算结果计算• 活性碱(以NaOH计) = •总碱量(以Na2O计) = •碳酸钠(以Na2CO3计) = V1—第一次滴定时耗用HCI标准溶液量,mL V2—第二次滴定时耗用HCI标准溶液量,mL •C—HCI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0.031、0.040和0.053—与1m mol盐酸相当的氧化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量,g (六六)硫酸盐法蒸煮液硫化钠的测定硫酸盐法蒸煮液硫化钠的测定 • 硫酸盐法蒸煮液的主要成分是NaOH和Na2S,此外,常含有其他含硫的还原物,如Na2SO3和Na2S2O3等• 测定Na2S的方法有三种:硝酸银铵法、还原物法和双指示剂法。

      • 三种方法当中硝酸银铵法操作简便,且准确度较高,得到广泛采用• 还原物法又称碘量法,此法测得的Na2S含量实际上为总还原物的量,而总还原物除Na2S外,还包括Na2SO3和Na2S2O3,因此结果会偏高,而且操作较繁• 双指示剂法测定结果往往偏高,其测定原理与烧碱法蒸煮液的测定相同,我们就不讲了 1.硝酸银铵法硝酸银铵法•((1)测定原理)测定原理:基于硫化钠能与硝酸银铵溶液作用,生成黑色硫化银沉淀,最后根据硝酸银铵标准溶液的消耗量,测得硫化钠的含量化学反应为: 2AgNO3+Na2S→2NaNO3+Ag2S↓(黑色)•(2)试剂)试剂:硝酸银铵标准溶液—称取87.07g硝酸银溶解于少量蒸馏水中,加250mL氢氧化铵(相对密度为0.9),然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摇匀后装入棕色试剂瓶中备用此硝酸银铵标准溶液,1mL相当于0.02g硫化钠 ((3)测定步骤)测定步骤 • 用移液管吸取25mL蒸煮液于500mL的锥形瓶中,由滴定管滴入硝酸银铵标准溶液滴定时慢慢旋动锥形瓶,使生成的硫化银沉淀凝聚,接近终点时剧烈地旋动锥形瓶,使沉淀聚集于透明的浅褐色溶液中,继续滴定。

      每滴加一滴硝酸银铵溶液,就剧烈地旋动锥形瓶,直至不再有黑色沉淀形成即为终点,记录硝酸银铵标准溶液耗用量 •((4)结果计算)结果计算:• 硫化钠含量=•式中 V—滴定时耗用硝酸银铵标准溶液量,mL•(5)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开始滴定时,滴定速度可以快一些,而锥形瓶的旋动应慢一点,这样有利于形成大颗粒的沉淀接近滴定终点时,滴定速度要慢,逐滴加入,并伴随剧烈旋动,使新生成的沉淀被大颗粒沉淀吸附,有利于终点的观察 2.还原物法(又称碘量法)还原物法(又称碘量法)•(1) 测定原理测定原理:• 在硫酸盐法蒸煮液中加入过量的碘溶液使各还原物与碘反应,然后再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碘,即可计算出硫化钠含量还原物法测得的硫化钠含量,实际上为总还原物的含量,因蒸煮液中除有硫化钠外,尚有亚硫酸钠和硫代硫酸钠等还原物,它们也能与碘发生反应: 其反应式如下: • Na2S+I2→2NaI+S• Na2SO3+I2+H2O→Na2SO4+2HI• 2Na2S2O3+I2→Na2S4O6+2NaI •值得注意的是:碘和硫代硫酸钠反应必须在酸性溶液中进行,,因为在碱性溶液中会发生付反应造成误差。

      反应式为: •Na2S2O3+I2+10NaOH→2 Na2SO4 +8NaI+5 H2O• 还原物法测得的硫化钠含量,结果比硝酸银铵法偏高,但由于亚硫酸钠和硫代硫酸钠含量很少,可以忽略不计,故本方法使用仍比较普遍 ((2)仪器与试剂)仪器与试剂•①10mL,25mL移液管各一支;•②100mL容量瓶一个;•③50mL滴定管两支;•④250mL锥形瓶两个;•⑤5mL、10mL、25mL量筒;•⑥0.05mol/L碘标准溶液;•⑦0.1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⑧20%醋酸溶液;•⑨0.5%淀粉指示剂 ((3)测定步骤)测定步骤• 用移液管吸取25mL蒸煮液于1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从滴定管中放出0.05mol/L碘标准溶液25~30mL于250mL锥形瓶中,加5mL20%醋酸,并用约30mL水冲洗锥形瓶之内壁,摇匀,然后注入10mL以上稀释的蒸煮液于酸化的碘液中,摇匀用0.1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碘至淡黄色时,加入2~3mL新配置的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为止 ((4)结果计算)结果计算•总还原物(以Na2S计) =•式中 V1—加入碘溶液的体积,mL C1-碘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 V2-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C2-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 0.078—与1m mol碘溶液相当的硫化钠的 量,g• 测两份平行试验,误差不超过0.20g/L. 还原物法测定结果比硝酸盐铵法高约1g/L。

      (七)蒽醌含量的测定(七)蒽醌含量的测定• 蒽醌用于制浆造纸是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它主要用于碱法制浆主要作用是加快脱木素反应速度,保护碳水化合物,提高制浆得率另外,还能提高浆料的某些物理强度指标因此,蒽醌是一种较好的蒸煮助剂,在造纸厂应用广泛蒽醌的质量技术指标见教材p243表7—1,我们只讲蒽醌的纯度测定 • 蒽醌的分子式为C14H8O2;相对分子量为208.21.• 蒽醌含量的测定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氢氧化钠—保险粉法,另一种是浓硫酸法因硫酸法比较危险,我准备给你们介绍前一种• 保险粉即连二亚硫酸钠,分子式是:Na2S2O4 1.测定原理测定原理• 蒽醌与连二亚硫酸钠在碱性介质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还原产物是血红色的9,10—二羟基蒽醌钠盐经过滤净化后,用双氧水氧化,其氧化产物—蒽醌被重新沉淀析出将蒽醌分离称重,即可计算出蒽醌的含量 •2.仪器与试剂仪器与试剂 ①500mL,1000mL烧杯;②150mm布氏漏斗;③恒温水浴;④分析天平;⑤可控温烘箱等;⑥30%过氧化氢;⑦15%氢氧化钠溶液;⑧15%连二亚硫酸钠;⑨15%盐酸。

      3.测定步骤测定步骤 • 精确称取蒽醌试样1g(称准至0.0002g)于400mL的烧杯中,用少量蒸馏水调成糊状,再加蒸馏水100mL,摇匀后用15%的NaOH溶液调节pH值在10~11之间,再加入15%保险粉溶液50mL将烧杯置于70~80℃的水浴上加热10~15分钟,使黄色粉末完全溶解,还原成血红色的9,10—二羟基蒽醌钠盐溶液,趁热用滤纸在布氏漏斗中过滤,滤液必须透明,否则重新过滤 •留在烧杯中的沉淀物,再加50mL保险粉溶液和第一次相同量的NaOH溶液于70~80℃的水浴上加热10分钟,继续过滤然后用70~80℃热水稀释至10倍的保险粉溶液洗涤烧杯和滤纸,到洗液为无色为止(一般洗4~5次)浆洗液和滤液合并一起,并用酸液调节溶液pH值至中性或弱酸性 •再逐滴加入30%H2O210mL,并不断搅拌直至溶液血红色消失,氧化成乳黄色为止用已知恒重的1G4砂芯滤器过滤,并用热蒸馏水(70~80℃)洗涤至中性(用酚酞不显色)最后将1G4砂芯滤器连同过滤物一起置于95~100℃烘箱中烘至恒重同时称蒽醌试样2g测定水分含量 5.结果计算.结果计算•蒽醌含量=•式中 G1—1G4砂芯滤器恒重,g• G2—滤器和过滤物恒重,g• G—试样重,g• W—试样水分含量,%• 同时测两次平行试验,取平均值,两份误差不大于0.3% (八)亚硫酸盐法蒸煮液的配制(八)亚硫酸盐法蒸煮液的配制• 现代亚硫酸盐法制浆,已由过去的酸性亚硫酸钙法向可溶性盐基(例如:Mg2+、NH4+、Na+)发展,因此蒸煮液的pH值范围很广(pH值=1~ 13) 。

      不同pH值的亚硫酸盐法制浆,可以适应不同原料• 不同pH值的亚硫酸盐蒸煮,其蒸煮液中的主要化学成分随pH值的不同而不一样如表3—1所示 蒸煮方法 pH值范围 蒸煮液主要成分 酸性亚硫酸盐亚硫酸氢盐微酸性亚硫酸盐中性亚硫酸盐碱性亚硫酸盐 1~23~55~68~9>10 HSO-3,SO2-3,H+HSO-3HSO-3,SO2-3SO2-3SO2-3,OH- 表表3--1 亚流酸盐蒸煮液的组成亚流酸盐蒸煮液的组成 • 在纸厂配制不同pH值的亚硫酸盐蒸煮液,可以在制酸时吸收不同量的二氧化硫来调制,也可以由亚硫酸盐加碱来配成• 蒸煮液的pH值要求不同,所采用的盐基亦应不同一般pH值小于2时多采用钙盐基,即酸性亚硫酸钙;pH值3~6时多采用镁盐基,即亚硫酸氢镁;pH值8~9时常采用铵盐基或钠盐基;pH值大于10时,则采用钠盐基 • 在实验室进行亚硫酸盐蒸煮液的配制: 碱性亚硫酸钠法采用氢氧化钠溶液和固体 亚硫酸钠配制;亚硫酸氢镁法则采用固体氧 化镁和取自工厂的亚硫酸氢镁蒸煮液配制 前需要测无水亚硫酸钠含量以及亚硫酸氢镁蒸 煮液的总二氧化硫TA、游离二氧化硫FA和 化合二氧化硫CA含量。

      (九)酸性亚硫酸盐蒸煮液的测定(九)酸性亚硫酸盐蒸煮液的测定 • 酸性亚硫酸盐蒸煮液的主要成分有亚硫酸氢盐、亚硫酸和溶解二氧化硫所以在测定其蒸煮液时分为总二氧化硫、游离二氧化硫和化合二氧化硫所谓总二氧化硫是指游离二氧化硫与化合二氧化硫之和• 游离二氧化硫则指蒸煮液中以游离状态存在的二氧化硫及亚硫酸氢盐中所含二氧化硫总量的一半因亚硫酸氢盐很容易分解成亚硫酸盐和亚硫酸 1.测定原理测定原理•以镁盐蒸煮液为例:• 碘与蒸煮液中的镁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通过消耗碘标准溶液的多少来确定总SO2含量 SO2-3+I2+H2O→SO2-4+2H++2I-与氢氧化钠中和反应用于测定游离SO2的含量 Mg(HSO3)2+2NaOH→MgSO4+NaSO3+2H2O 2.仪器与试剂仪器与试剂•①100mL容量瓶;②250mL锥形瓶;③50mL白色滴定管;④0.05mol/L碘标准溶液;⑤0.1 mol/LNaOH标准溶液;⑥5g/L淀粉指示剂•3.测定步骤测定步骤•(1)试样制备:用移液管吸取蒸煮液10mL于已盛有一部分蒸馏水的100mL容量瓶中,然后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2)总二氧化硫的测定:取一容量为250mL的锥形瓶,预先注入50~100mL蒸馏水及1~2mL新配制的浓度为0.5%淀粉指示剂用移液管吸取10mL上述稀释好的蒸煮液于锥形瓶中, 以0.05mol/L碘标准溶液滴定至恰显蓝色• 总SO2含量=•式中 V-滴定时所耗用I2标准溶液量,mL C-I2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0.064-与1m mol的碘相当的二氧化硫量,g •(3)游离二氧化硫的测定:取一容量250mL锥形瓶,预先注入50~100mL蒸馏水及数滴酚酞指示剂,用移液管吸取10mL上述稀释蒸煮液注入锥形瓶,以0.1mol/L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恰显粉红色能稳定60秒为止• 游离SO2含量=•式中 V-滴定时所耗用NaOH标准溶液量,mL• C-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0.032-与1m mol的NaOH相当的二氧化硫量,g •(4)化合SO2计算• 化合SO2%含量=总SO2%含量-游离SO2%含量 (十)无水亚硫酸钠含量的测定(十)无水亚硫酸钠含量的测定 • 中性或碱性亚硫酸盐法蒸煮液常用固体亚硫酸钠加碱(NaCO3或NaOH)配制而成。

      由于亚硫酸钠不稳定,极易氧化,在蒸煮试验时一般多采用称取固体亚硫酸钠溶解后送入蒸煮器,也可以配成溶液测定浓度后使用但亚硫酸钠溶液不宜久存使用前必须再标定 •1.测定原理测定原理• 利用过量的碘在酸性条件下与亚硫酸钠反应,然后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碘通过消耗硫代硫酸钠的量计算亚硫酸钠含量 2.测定步骤测定步骤• 用减量法快速准确称取试样0.25g(称准至0.0001g),置于250mL锥形瓶中,事先在瓶中加入0.1mol/LI2标准溶液50mL及蒸馏水30~50mL,混合后静置5min,加入浓盐酸1mL,混匀以0.1mol/L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淡黄色时,加入5mL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消失 3.结果计算结果计算•亚硫酸钠含量=•式中 V-加入的碘标准溶液量,mL C-碘碘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1-滴定时耗用0.1mol/LNa2S2O3标准溶液 量,mL C1-Na2S2O3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0.126-与1m mol碘相当的Na2S2O3量,g m-试样质量,g• 同时测两份,取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思考题1.测定烧碱法蒸煮液活性碱为什么要加氯化钡?2.硫酸盐法蒸煮液活性碱与烧碱法蒸煮液活性碱有什么不同?操作方法是否一样?3.酚酞、甲基橙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各显什么颜色?4.碘量法测硫化钠的原理是什么?并写出反应方程式?5.碘量法测硫化钠的结果为什么偏高?6.用碱量指什么碱?7.活性碱的测定过程如何?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