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叔书云.doc
13页《宣州谢眺楼饯别校叔书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会背诵能默写 2理解诗歌大致内涵,学会运用名句 教学重点 1名句理解:具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教学难点 理解李白由曲折变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1导语 你知李白多少?引入学生对李白的介绍进而引出校本课程――《走近诗仙 感受浪漫》,明确本课学习《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2读一读(老师订正读音及停顿) 酣han 清发fa 逸兴xing 扁pian舟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3说一说(老师纠正字义及句意) 高楼:即题“谢朓楼”,南齐诗人谢朓官宣城(即宣州,今属安徽)太守时所建 蓬莱:指秘书省李白族叔李云官秘书校书郎 清发:清新秀丽 逸兴:超逸的意兴 散发:不戴冠簪子指散漫无拘束 扁舟:小船弄扁舟,指归隐江湖 4议一议(老师重在引导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身在浊世,烦恼剪不断理还乱当诗人的理想与黑暗的现实产生矛盾之时却又无法发泄可贵的是作者虽然精神上承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却并未因此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全诗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正如在悲怆的乐曲中奏出了高昂乐观的音调。
诗中蕴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如奔腾的江河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完美结合 5写一写(学习名句的运用) 运用“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造一句话 6作业 背诵,隔周默写 《登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吟诵诗歌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赏析情景交融的抒情方法,掌握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诗人深深的苦痛与忧思 教学重点、难点: 1.赏析首联颔联中的意象为本文奠定的沉郁悲凉的基调 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恢宏的艺术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杜甫作为唐代诗坛上的又一颗璀璨的明星,与李白并成为双子星座,韩愈曾推崇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杜甫,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歌《登高》板书课题作者)明朝学者胡应麟曾这样评价《登高》: “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那么这首诗歌究竟好在何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请同学们跟随着老师的范读初步体会一下作者的情感,并注意字音和断句 二、整体感知 1 在导语创设的情境中跟随音乐范读诗歌 2 学生集体诵读 找出学生诵读的差距,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练习诵读。
3 学生讨论交流,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理解诗句内容 4 学生概括该诗内容,明确前两联以写景为主,后两联以抒情为主三、细读文本,咀嚼字句,品味感情 1 首联中写猿的叫声为何用“啸”而不用“啼”? 引导学生结合岳飞《满江红》中的诗句“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来理解诗中的悲壮、悲愤(板书)之情并通过诵读来把握诗人的感情 2 颔联中把“落木”换成“落叶”行不行? 比较分析曹植《美女篇》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引用林庚《说木叶》中的句子:“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学生讨论后明确:作者之所以冒险用“落木”而不用“落叶”,是因为作者想形成一种空阔、萧瑟、凄凉的诗境 该联通过学生的反复诵读体会该联气势恢宏的意境,把握诗人的悲叹(板书)人生短暂的情感 3 宋代的罗大经指出《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联诗含有八层意思,你能读出几层意思来? 引宋人罗大经评“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千愁万绪集于一端,八重悲意层层叠加,一字一悲,一句三叹,情感更趋沉郁,诗意更见悲慨 如果说“登高之意悲九重”的话,还有一重悲指什么? 研习:想为国事尽力而不能,想借酒浇愁而不得——让杜甫悲愁郁结,不得排遣,更是悲上加悲! “悲”是这首诗的诗眼,这种情感在这联诗中得到了集中地体现,学生通过品读、思考、讨论把隐藏在该诗中的种种情感统统挖掘了出来 4 有人说:“这首诗前两联写登高 闻见之景,境界宏大,而后两联只感叹自己的命运,境界不像前面的诗句那样开阔,这首诗的前后诗句并不吻合你怎么看待这个观点? 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更深一层地把握作者的情感艰难苦恨”表明了世事的艰难和两鬓苍苍却功业无成的遗憾作者愁社稷,愁苍生,形象在此得到了升华 5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九日》) 作者是喜也喝酒,忧也喝酒 但是老人现在却不能喝酒了,不能喝酒,这愁闷可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呢? 作者居无定所,颠沛流离季节之秋、人生之秋、国家只秋,层层郁闷无法排解,作者悲咽了(板书),我们悲咽了。
6 我把这首七律改写成一首五律 风急猿啸哀,天高鸟飞回 无边落木下,不尽长江来 悲秋常作客,百年独登台 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杯 学生通过和原诗的比较阅读,能够更进一步地把握诗歌的情感和韵味 五 作业 1、吟诵这首诗 2、就你感兴趣的方面,如写景、抒情、对偶、布局 谋篇、炼字炼句等,写一300字左右的鉴赏短文 《客至》教学设计教学目的:理解诗句蕴含的情感,掌握互文手法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掌握互文手法 教学步骤:一、 自读全诗,划出不会读的字词 二、教师范读,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介绍写作背景,指出诗中如何体现“家贫” 明确:蓬门(蓬门荜户 蓬筚生辉) 四、鉴赏 1、解题:“喜崔明府相过”中的“相过”如何理解? 明确:拜访我 2、首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寂寞孤独 分析:但(只)人迹罕至,整日与鸟为伴 3、“不曾缘客扫”是不是说别的客人来不扫花径? 明确:是说没人光顾 4、如何理解颔联? 明确:本联用的是互文的手法例如: (1) 主人下马客在船 (2) 秦时明月汉时关 (3) 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 (4)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请写出此联含义 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 蓬门不曾缘客开,今始为客开。
(客人来访,手忙脚乱,欣喜不已) 5、颈联的正常语序应该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市远盘飧无兼味,家贫樽酒只旧醅 歉疚 6、诗人及他的客人是否在乎这些,何以见得?由此可以看出什么? 明确: 友情深厚 7、尾联的正确标点应该是? 明确:肯与临翁相对饮?(酒兴渐增,邀临翁对饮,达到兴奋的高潮) 板 书 孤独——欣喜——兴奋(高潮)《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一、概述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3、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4、诵读、背诵二、教学目标分析1、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2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
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习特点: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较低,但富有朝气且对本课学习有浓厚兴趣2.学习习惯:知识面仍较为狭隘,习惯于教师满堂灌式的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3.学习交往:多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机会很少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采用诵读感悟式教学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厚,境界开阔,应引导学生多多诵读,品味语言,感悟意境,特别是抒情部分更要细心玩味诵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加强了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一石二鸟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教学资源与工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支持教师教的资源;二是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工具,包括学习的环境、多媒体教学资源、特定的参考资料、参考网址、认知工具以及其它需要特别说明的传统媒体如果是其它专题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方面的课程,可能还需要描述需要的人力支持及可获得情况。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课前三分钟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刚才我所播放的歌曲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在前奏部分,我们首先听到的是战争前的鼓角争鸣,这样的歌曲我们自然而然就联想到三国这个充满纷争的时代,是个乱世但乱世容易产生英雄,也因此就留下了很多英雄事迹可以让后来人来品评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开讲以来最为火热的,也是对三国人物的一个品评——《易中天品三国》那么大家来读一下这几个诗句,看一下这些诗句所品评的具体是哪些英雄人物呢?展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写鞠躬尽瘁的诸葛亮) 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 (写弛马射虎的孙权)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写足智多谋的周瑜)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写能文能武的曹操)你们最欣赏哪一位英雄呢?(学生自由发言)(张飞:勇猛豪爽、天真鲁莽;赵云:忠肝义胆、武艺超群;黄忠:老当益壮、献身精神;周瑜:年轻有为、足智多谋)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而苏轼最欣赏的又是谁呢?(周瑜)三国时代涌现出这么多的英雄人物,为什么苏轼偏偏就对周瑜情有独钟呢?(板书:为何独爱周瑜?)现在就让我们开声来朗读,在文章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朗读环节】全班齐读朗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称做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课文第42页有这么一句话:“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意思就是说像这类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