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财务治理创新探析2300字.docx
3页企业财务治理创新探析2300字 摘要: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传统企业在财务治理面临越来越严重的挑战,企业财务治理的思路与方法迫切需要创新本文重点探讨企业财务治理创新的有关措施 关键词:财务 治理 创新 财务治理是一种契约制度,它通过一定的财务治理手段,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以形成科学的自我约束机制和相互制衡机制,目的是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和权责关系, 促使他们长期合作,以保证企业的决策效率企业财务治理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和完善现代财务治理结构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扩大,员工增加,企业内部管理日趋复杂化,原先单人业主制和合伙制下的管理模式不能满足企业新形势下的需求民营企业管理模式向公司制管理模式转型这种治理模式下,民营企业成为家族成员和职业经理人共同管理的现代企业,按照公司制企业的运作模式制定公司章程,确立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权力制衡体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 2.完善集体决策机制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民营企业要逐步实现从“人治”管理模式向制度管理模式的转变,就要在财务治理结构中确立权力分立与制衡机制。
权力分立以权力制衡为基础和前提,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在权力分立的基础上,企业的财权配置就形成了一个相互依靠、相互作用、相互制衡的组织系统从财权配置的角度看,企业为了平衡相关者的利益,以法人财产权为基础,分立企业所有权、经营权、监督权,形成三权制衡的权力配置及约束机制,即股东大会享有决策权,董事会享有经营管理权,监事会行使监督权,有利于企业主个人财务治理模式向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财务治理模式转变 二、构建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模式 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财务治理模式主要缘起于揭示企业本质的“契约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在本质上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是个人之间进行产权交易的一种方式企业的生存、发展、盈利均离不开人、财、物等相关资源的功能发挥,而要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价值功能,就必须确立相关制度予以保证,企业契约由此而生利益相关者在本质上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他们为实现自身利益而将相关生产要素投入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不仅有财务利益要求而且也都应有参与企业财务治理的资格和权利由于各利益主体都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基本目标,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不可避免如果没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持久合作,就不可能实现企业的持续运营。
为确保合作利益的实现,必须对财务治理结构进行安排,即构建以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理论为基础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财务治理模式 三、财务相机治理 财务相机治理是有关企业财务控制权适时适度转移的一种机制财务相机治理一般由银行债权人以外部董事、外部监事或独立董事身份进入董事会、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三条途径: 1.进入董事会:外部董事身份从一定意义上讲,银行债权人也是企业所有者那么,银行以外部董事身份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与企业建立主动的债权债务关系,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共同决策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需要强调的是,银行以外部董事身份进入董事会并不是要去左右企业的经营活动与财务决策,而只是通过这一手段弥补银行处于企业外部信息不充分这一缺陷,便于银行根据所了解、掌握的信息及时采取保全资金的措施 2.进入监事会:外部监事身份《公司法》规定,监事会应当包括股东代表和适当的公司职工代表,其职权有:检查公司财务;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的行为进行监督,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决议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出罢免的建议;当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损害公司利益时要求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予以纠正等。
不难看出,在这些职权中涉及诸多影响财务治理的因素如果银行能借助监事会这一公司内部组织行使上述职权,参与到公司的财务治理当中去,无疑为其权益的维护与保障增加了砝码 3.进入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身份根据中国证监会和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规定,上市公司可以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由独立董事占多数并担任召集人的审计委员会,其职责为:提议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审核公司的财务信息及其披露;审查公司的内控制度可以看出,审计委员会从法规上被赋予行使公司会计、审计事务的监督职权并嵌入公司的财务治理系统中,那么,银行以独立董事身份进入审计委员会,实际上也就是作为一分子被嵌入到公司的财务治理系统中,审计委员会治理效能的发挥为银行参与公司财务治理提供了一个平台 四、专家参与财务治理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治理结构尤其是作为财务决策机构的董事会,应当是知识型的,即企业董事会成员中除各利益相关者代表外,还应吸纳外部拥有知识和信息的参谋型专家参加目前,许多西方大公司的董事会构成中外部董事有日益增多的趋势,他们中的大部分不是产权所有者代表,而是有知识和经验的相关公司的领导人、大学教授、律师、咨询专家和社会知名人士等。
此外,还有一种让专家参与财务治理的方法,就是在董事会下组建有各类专家参加的“财务委员会” 参考文献 [1]刘东.微观经济学新论[ M].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冯巧根.竞争财务论[M].上海: 立信出版社,2001 [3]伍中信.现代企业财务治理结构论纲[ 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