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明代宗族祠庙祭祖的发展.doc

37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432545860
  • 上传时间:2023-01-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51KB
  • / 3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明代宗族祠庙祭祖的发展 ――以明代地方志资料和徽州地区为中心 常建华内容提要:本文利用比较丰富的明代地方志以及文集、族谱等资料,对明代的祠庙祭祖礼俗、徽州 宗祠的发展进行了考察作者认为,明代士大夫受《家礼》的影响,倡导并实践祭祖礼仪,从而使祭礼与 祠堂进一步普及嘉靖 以降宗族祠庙祭祖发展的基本原因正在于此关键词:祭礼 宗祠 士大夫一、引言关于明代宗族祠庙祭祖的发展问题,我曾从祭祖礼制的角度对明 代家庙令最 早制定的时间、胡秉中建议的时间、嘉靖十五年( 1536 ) 家庙及祭祖制度的出发点和内容进行了考订,指出“议大礼”的推恩 令允许庶民 祭祀始祖,客观上为宗祠的普及提供了契机 1 陈柯云、 赵华富论述了明代中后期徽州宗族祠堂普及的事实 2 日本学者井上 彻也考察了“议大礼”与家庙制度的改革,并研究了依据《家礼》制 定的明朝家 庙制度和程颐、朱熹见解的关系 3 铃木博之认为:基于 《家礼》的祠堂未成为明代一般的倾向;明代以祭祀始迁祖为中心祠 堂群的存 在,多从《家礼》以前的古老时期寻求渊源;在徽州府,宗 祠的丛生是在嘉靖年 间4 以上的研究列举了明朝人建立祠堂、家庙 的一些事例,尚未能从总体上反映 出有明一代祠庙祭祖的时空分布; 对于明代宗祠发展的动因,也持不同见解。

      鉴 于此,我将以祠庙祭祖 研究中很少利用的明代地方志为基本资料, 结合明人文 集、族谱等资 料,全面考察明代祠庙祭祖存在状况, 以及方志编撰者和建祠者的相 关看法二、明代风俗志记载祠庙祭祖的一般情形明代地方志对宗族祠庙祭祖的记载主要集中在风俗志的祭礼和岁 时节日部分祭礼部分记载祭祖礼仪实施情形,涉及祠庙的设置状况; 岁时节日部分有节令祭祖活动的记录下面我们就这两方面分别论述一)从祭礼看宗族祠庙的设置状况先看京师,辖有今天的北京、河北省顺天府是首善之区,多有 士大夫万 历《顺天府志》卷一《地理志•风俗》记载:“祭礼:士大夫庙祠如朱文公《家 礼》;民间朴野,唯岁时市阡张焚于道,寒食 持酒肴哭于坟上可见该府士大 夫建有家庙、祠堂祭祀祖先不过 该府隆庆《丰润县志》卷三《地理志•风俗》记 载: “祭礼:士大夫四时祭毕,合族人宴饮为会,拜扫亦如之未提到士大夫是否建有 家庙京师 其它地区地方志则反映出士大夫建庙极少,嘉靖《广平府 志》卷一六明确指出: “士大夫多无祠堂,惟奉先世神主于寝(知礼 之家作木犊盛神主,凡祖考妣、考 妣及有伯叔者共盛一犊,有犊中高 下间隔者;乡人多画家堂供养,亦无神 主)显然,该府有祠堂的士大夫是少数。

      而嘉靖《隆庆志》卷七《人物•风俗 附》说: “其祭扫 也,清明、中元、下元谓之鬼节,贝 y 携酒、果、肴、纸、 烛,男妇俱 诣祖茔行礼焉只谈到扫墓,未涉及祠庙祭祖,也表明当地祠庙祭 祖不盛再看河南开圭寸府的地方志记载祭礼较多,嘉靖《通许县志》卷上《人物•风 俗附》讲到祭礼时说:“吉祭于清明、七月十五日、十 月一日,祀于先垄,大族 用伎乐,祭既而饮,竟日乃归自提学陈公 降祭式,命各学行祭礼,乃有祭主于 家者可见当地墓祭是传统的, 家祭是后起的,是地方官提倡的结果嘉靖 《太康县志》卷四《礼乐》 记载:“祭:四时祭先主及墓祭行《家礼》,士大夫 家一二举行;乡民 岁时墓祭,多用释道文疏、设食奠酒、焚纸钱、叩首而已这里只 有个别士大夫根据《家礼》祭祖嘉靖《尉氏县志》卷一《风土类 风 俗》记载:“祭:祖先随时随事祭告未及祭告场所嘉靖《许州志》卷七《典礼•风俗》 则说当地:“又重墓祭,而祠堂亦渐设云除了 传统的墓祭外,祠祭在增加 在汝宁府光州,嘉靖《光山县志》卷一《风土志•风俗》记载:"祭:士大夫家有祠堂,无则祭于正寝之中堂,春秋有 墓祭,其礼节除士大夫外,多随时俗行之光山的士大 夫依礼在祠堂祭祖嘉 靖《商城县志》卷六《典礼•乡仪》也记载:“祭礼:按朱子祭礼主于尽爱敬之诚,贫则称家之有无,疾则量力而 行之。

      力可 及者,自当如仪今庶民之家鲜克由礼,遵式厚俗,当自 士夫始从要求士大 夫以身作则来看,士大夫祠庙祭祖是不会多的士大夫祠庙祭祖也见于其它北方的地方志崇桢《历乘》卷一四《风俗纪》记载山东济南历城县的情形:“祭:士大夫有家庙,设主 于中,祖考 龛犊,依次附焉,累世不桃;凡遇祭期,则刑鸡以荐或 谒墓则奠之,即贩夫贩 妇亦知负楮镪而往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 历俗尚有之在陕西,万历修西 安府同州《续朝邑县志》卷四《里 俗》说:“乡人祭于墓,士大夫起祠堂,墓祭 亦不废以上朝邑、历 城二例证明当地士大夫在祠堂、家庙祭祖,而乡人庶民 则谒墓祀先 嘉靖《平凉府志》卷二记载:“成化中,我先祖平谷君天锡,与先 正 大名通判桑君桂、知县彭君会,率同志诸友,创移风社,行之七十余 年,通古 宜今时春自庚寅而归,以乞于今,冠婚丧祭,率由先正, 本于朱文公者为多, 而稍正于《仪礼》、《曲礼》、《小雅》之文立祠 堂略仿昭穆序祔之意,而先 仁者祭于所居之寝堂,俟夫终而后入祠序 世也这里士大夫建祠祭祖以移风易 俗以上考察了北方的祭礼,下面继续考察祭礼在南方的情形 江苏、安徽在明代隶属于南京,是第二政治中心所在地在应天 府,嘉靖《六合县志》卷二《人事志•风俗》记载:祭:荐祭多不”讲能如礼,惟三月清明、七月望、十月朔、冬至、除夕通祭祖先。

      的是民间的一般情形凤阳府,嘉靖《定远县志》卷一《风俗》说:“祭无祠堂,惟于所居正室中间设案置主,而以岁时供祀,其礼有祭 无荐士 夫之家则设有祠堂,祭荐并举明确指出士大夫祭祖在祠 堂进行而该府嘉靖 《寿州志》卷一《吉凶礼》在冠、婚、丧诸礼记 载了缙绅的实行情况后,接着讲 祭礼:“四时无庙祭,有墓祭未提 缙绅,可见当地无论庶民还是士大夫均未 设家庙扬州府,嘉靖《通 州志》卷二《风俗》记载:“祭:人家只于节序献 先,鲜行时祭之礼, 惟墓祭犹近古也其奉先惟士大夫家有祠堂、有题主,余皆 以纸牌列 祖宗厅北,杂祀鬼神而已士大夫与庶民祭祖地点明显不同,前者 在 祠堂,后者于家中嘉靖修属县《海门县志》卷三《风俗》也记载:“祭:士夫家多建祠堂,主式仿《家礼》,四时设奠,清明、十月朔 复有墓 祭进一步证明该州士大夫建祠堂具有普遍性苏州府,弘 治《常熟县志》卷 三说:“祭:洪武三十一年四月内节该钦奉教民榜, 父母生身之恩至大,其鞠育 劬劳,详载《大诰》,今再申明:民间有 祖父母、父母在堂者,当随家贫富,奉 养无缺;已亡者依时祭祀,展 其孝思该志号召民间祭祖,表明祭礼的不行 徽州府,嘉靖《徽 州府志》卷二《风俗志》记载当地:“家多故旧,自唐宋以来 数百年 世系比比皆是。

      重宗仪,讲世好、上下、六亲之施村落家构祠宇, 岁时 俎豆其间……歙、休丧祭遵文公仪礼另据该府万历《祁门县志》卷四《人 事志 风俗》记载:“家有祠,岁时俎豆燕好不废 丧祭多用文公礼徽 州府以祠堂祭祖普遍,祭礼受到朱熹《家礼》的影响不小江西嘉靖修南昌府《宁州志》卷一三《风俗》总说当地礼仪:“分宁吴楚之交,俗多类楚,近世士大夫家冠婚丧祭,悉行文公《家 礼》建 祠祭祖自然也包括在内万历《吉安府志》卷一一一一《风土志》 记载:“故家 世胄族有谱、家有祠,岁时祭祀必以礼临江府,崇祯《清江县志》卷一《舆地》也说:“邑多巨族,乡村聚族而处……宗 祠及公众赡 差之田,得古之遗可见吉安、临江地区聚族而居,宗 族建有祠堂祭祖天启 《赣州府志》卷三《土俗》记载: “四时之祭,杂以乡俗,不纯用古未明确指出是否设立祠堂嘉靖《南安府志》 卷十《礼 乐志》专门讲到祭礼:“凡祭,古有大夫五祀、庶人先祖之 礼,其仪俱在,知礼 者以时行之(大小宗祠堂,惟南康为讲,上犹一 二姓为然)关于南康宗祠祭 祖的具体情况,嘉靖《南康县志》卷四《礼制》说:“祭礼:士庶家多立祠堂(无者祭于寝),一依朱子《家 礼》行 之清明、中元、冬至合族人于祠致祭,惟冬至祭始祖、立春 祭先祖、季秋祭 祢,尚未有定论。

      其仪文简略、合祭太数,当议而正 之这里不仅士大夫祠祭 先祖,庶民也建祠祭祖建祠依朱熹《家 礼》,而祭祀则采纳程颐的说法,修志 者对其祭祀持保留态度长沙府,嘉靖《茶陵州志》卷上《风俗》记载: “祭礼不备, 士大夫家 间举古礼行之万历《湖广总志》卷三五《风俗》分府介 绍,有两处言及祭祀 问题常德府条说当地: “正寝中堂比比多列佛老及诸神像,或镂或绘,务为繁侈,旦夕供祀致虔;至其祖先神位, 则杂处其 间,或列于其旁,此其俗所当先正者也衡州府条说永明 县“族有长,祭有 宗,颇有古意上述资料表明,永明县、茶陵州 的宗族或士大夫行祭礼,而未 提祭祀场所;至于常德府,民间家祭是 一种多神崇拜总之,湖南的祠庙祭祖不 盛杭州府,万历《余杭县志》卷二《风俗》说:“祭则家各异 时,忌日 无论贫富皆行之,清明日具牲醪率男妇拜墓,祭毕饮胙 ”谈的是百姓时祭情形嘉兴府,崇祯《嘉兴县志》卷一五《里俗》记 载:“祭祀 自岁时馈奠外,每寒食率妇子一诣坟堂,挂纸钱、洒麦饭, 以寄哀思,亦有于十 月朔再举者文中的所谓“坟堂”,即建于墓所 的祠堂,这里以墓祠祭祖该 府万历修《秀水县志》卷一《舆地•风 俗》进一步区分了家庙和宗祠的不同:“士 大夫家庙木主,大都高曾 祖祢为四亲,岁时、伏腊、忌辰奉主祭于中堂,鸡、 豕、鱼、菽荐以 时果,仪用三献,祭毕还庙,吉凶事皆告庙。

      其一二世家或别建 祠宇, 祀先世之功德显着者,有加笾清明、十月朔祭墓这种世家大族 择地 另建祭祀高祖以上先世祖宗的祠宇, 实为宗祠湖州府,崇祯《乌 程县志》卷四 《风俗》记载:“祭礼:民间只随时举行,清明墓祭亦 皆相率致敬,士大夫家有 建祠合祭者所谓“建祠合祭”,当是指祭 祀高祖以上祖先的宗祠,而非一般 意义上等同于祭祀高曾祖祢家庙的 祠堂嘉靖《武康县志》说:“岁时祀先,多 无家庙,仪亦简略反 映出当地有少数建家庙祭祖者绍兴府,嘉靖《萧山县 志》卷一《风 俗》记载:“祭礼:岁时设馔于中堂,长者在前,历序亡者私谥, 子 弟罗拜于下,惟初丧亦行献礼未及祠祭问题而万历《新昌县志》 卷四 《风俗志》说当地祭礼:“其始祖祠堂以冬至日祀之,古礼也, 但宗法未行耳表明这里建有祠堂祭祀始祖台州府,万历《黄岩 县志》卷一《舆地志•风 俗》记载:“族稍大,则置祭田、建宗祠, 以为世守当地的宗祠设立十分普 遍,已不分士庶兴化府,《闽书》卷三八《风俗志》引弘治《福建通志》 :“莆人以是日具牲醴荐角黍先祠毕,长幼序宴饮可知莆田人祭祖 是在祠堂 进行嘉靖《建宁府志》卷四《风俗》记载: “祭礼:士大 夫家间有行四时之祭 者,民家则以岁时祭之。

      该府士大夫有以礼祭 祖者,当是在祠堂进行邵武 府,嘉靖《建宁县志》卷一《地理•风俗》说:“旧俗 祠堂不立,神主止设纸 轴,书昭穆香火数字,甚 至惑异端,刻观音、祖师像以祀嘉靖二十三年,知县 何孟伦深耻流 俗失尚,思欲返而还之,以为古礼不复则敝俗不革,乃制谕俗文首先申明使之敦厚伦理,次率士夫家举行冠婚礼 家堂之祭,准以文公《家礼》,参酌浦江郑氏,刊为图式,家喻户晓,尤谆谆于孝敬 哀思之数言,故今政 教甄陶,民俗归厚,而复古之机端有在矣 ”何 知县倡导的家堂,近似朱子祠堂之制,对当地的祭俗应有影响漳州 府,嘉靖 《漳平县志》卷四《风俗》记载: “中元祀祖于家庙,民家 颇重之,长至惟行公礼,私家饮米圆供先而已在家庙祭祖这里具 有普遍性广州府,万历《广东通志》卷一四说该府连州:“故家巨族 克守祭 田,每遇蒸尝,亲疏毕集,衣冠典雅,仿佛中州嘉靖三十 五刊《惠州府志》 卷五《地理》记载:“祭礼:旧四代神主设于正寝, 今多立祠堂,春秋祭祀,一 依朱文公《家礼》,。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