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SPC在电子行业的应用.jsp.doc
24页浅谈 SPC 统计技术在电子行业的运用(正文) 1浅谈 SPC 统计技术在电子行业的运用摘要:统计过程控制(SPC)是一种借助数理统计方法的过程控制工具它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评价,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发现系统性因素出现的征兆,并采取措施消除其影响,使过程维持在仅受随机性因素影响的受控状态,以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当过程仅受随机因素影响时,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简称受控状态) ;当过程中存在系统因素的影响时,过程处于统计失控状态(简称失控状态) 由于过程波动具有统计规律性,当过程受控时,过程特性一般服从稳定的随机分布;而失控时,过程分布将发生改变SPC 正是利用过程波动的统计规律性对过程进行分析控制的因而,它强调过程在受控和有能力的状态下运行,从而使产品和服务稳定地满足顾客的要求关键词:统计过程控制(SPC) ,数理统计方法,过程控制工具1 研究背景1.1 统计过程控制 SPC 的发展及应用背景与质量管理的需求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加入WTO,众多企业纷纷认识到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从而对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用先进的、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技术来进行质量管理作为国际上通行的质量管理技术SPC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中文名”统计过程控制 ”) ,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和采用,将其作为企业降低废品率、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企业效益,全面推行ISO9000、QS9000 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工具,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因其在国内企业的运用时间还不长,不少企业品质管理人士对如何将SPC运用于质量管理中还需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 SPC 最早是由美国贝尔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W.A.Shewhart)于 20年代提出其后在欧洲和美国的企业中广泛的采用二战后,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日本在企业中全面推行 SPC,经过三十年的努力,日本跃居世界质量与效率的领先地位美国的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柏格(Roger.W.Berger)认为:日本产业成功的基石之一就是 SPC80 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专业的 SPC 软件开始出现,借助于 SPC 软件, SPC 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应用目前在欧美包括国内的港台地区,SPC 在制造企业中已基本普及运用浅谈 SPC 统计技术在电子行业的运用(正文) 21.2 SPC 技术的优势企业通过有效实施 SPC,可以从很多方面使企业受益,如:1)提高产品质量水平;降低质量成本2)提高客户满意度,赢得更多客户3)实物质量和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4)帮助取得 ISO9000、QS9000 认证5)以科学理论依据和量化管理保证最终输出6)提高整个供应链的信心……1.3 SPC 技术在我国运用的不足表现:随着 QS9000 到 TS16949 质量管理体系在中国汽车制造行业及其供应链厂商导入与实施以来,SPC 成为过程控制的重要手段。
这科学有效的方法也很快被其它行业迅速直接或间接引用,SPC 热在制造业中迅速盛行起来,其中离不开外部各类型培训/ 咨询/认证机构的广泛宣传和推广但是很多企业通过 SPC 实际运用,却出现意想不到的通病:原本以前相安无事的部门,居然异常众多,由于解决不力,形成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或现有投入或现行环境还达不到解决问题的程度,越来越多的企业感觉或发现到:花了不少培训费用,投入了相当人力和物力,并没有给企业带来预期收益;或实行下去也渐渐成为一种对外吹嘘的光环,而并没有真正服务生产实际;或因相当的测量数据采集,反而成为工作负担,使为数不少的质量负责人只是应付老板或对应客户所需,并没有为其质量管理工作带来多大意义,还不如简单的 QC 七大手法来的即时有效部分企业内部的 SPC 实施久而久之也就不了了之1.4 SPC 技术没有得到有效运用的原因分析:浅谈 SPC 统计技术在电子行业的运用(正文) 3其实 SPC 本没错,是科学的SPC 在各个行业中运用的为数不少,但好多没有得到有效运用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一、企业未能形成或明确质量管理在企业总体发展中的重要位置,并且未能在领导层达成共识。
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品质优异永远是不败的一大优势,但要达到优异的品质,不仅需要操作层各成员的努力,更需要管理层共同重视与支持二、企业对 SPC 缺乏足够的全面了解1)SPC 仅是一种更好的方法论,本身并不会带来实际收益而很多人却存在认识误区:SPC 运用= 质量提升其实两者没有必然联系在实践过程中,SPC 统计结果出来,最终还是靠人的思维去分析产生的原因,靠人的经验和技艺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靠一个有致解决问题的团队去实施,并能够在对策失败中再检讨再对策,还靠有一个不解决问题不罢休的恒心,四者缺一不可否则一纸空文,最终落得个被上司或老板责骂不已2)SPC 过程能力统计,是基于过程受控状态前提下进行的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所得的结论才具有意义而实际运用中,很多企业甚至完全不加确认,只要采集数据一输入,结果一输出用这样的结论来判定过程是不可靠的3)SPC 过程统计通过运用 Xbar-R 控制图,P 或 np 管理图,单位缺陷数控制图等描点方式,更直观地敏感地分辩过程是否存在异常点但这种异常,仅是一种统计上的异常警报,可能是虚假的,也可能是实际的而很多质量管理者,却盲目的都认为是生产状况存在异常,或产品质量发生状况,没有实际调查,去伪存真,而只会在办公室发号施令,决策错误屡见不鲜,甚至实施过程造成下属或关联部门抵触情绪,有些迫于压力,消极执行指令,以下瞒上等等,反而生产诸多管理新问题。
企业内部经常出现” 纸上谈兵 ”嗤之以鼻的暗自嘲弄,也就不足为怪了4)SPC 过程控制基准,是源自汽车行业本身质量要求而来的可以这么说因其行业质量控制成本相对较高,SPC 运用实为一种经济的方法但 SPC 的运用也是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对其它传统行业,或低值产品行业,或行业本身工艺水平就浅谈 SPC 统计技术在电子行业的运用(正文) 4不太高,甚至客户原本就要求较低的企业来讲,SPC 运用好比” 杀鸡用牛刀”,可能结果是:质量有改善,但质量成本也高了;也可能质量没改善,不但白花了一笔钱,还导致新的管理问题出现过程控制在基于 3σ,能力要提高到 1.00 以上的要求,其能力实实在在提升也并不是件易事,常见到现场抱怨:”工程检查 PASS,出荷检查 PASS,甚至出货到客户也没有不良投诉,还要改进什么?” ,有些企业头脑一热,或纯粹做市场宣传,打肿脸来充胖子的情况,就不多说了这里想说的是,选择一个管理决定前,应好好的给自己号号脉:是否适合企业本身发展的阶段,人员素质是否跟得上,自己能否长抓不懈,提升竟争力的代价是否划算,现行方法可以满足要求吗,其它方法是否也可行,等等,多扪心自问一下,别把传统好的东西盲目丢下,一味地去赶风。
5)在很多培训机构/咨询/认证机构所介绍有关 SPC 过程判稳/判异方法,及非正态分布识别方法以上相形细微波动的敏感分辩法则对于质量精益管理,或理论型研究,或实验验证方面,在有充裕时间可静心分析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是适合的,实际上对于不断变化的生产现场,及有相当压力和工作负担的质量负责人来讲,包括在讲求效益的企业内部环境,很多情况是通过以上法则发现的异常还没来得及分析解决,新的问题和异常早已产生,久而久之异常现象不断累加,给人的感觉形同大敌当前,但当一个月度总结下来的时候,却并没有出现不良品增多,甚至各工程检查也没有出现批次不良增多迹象 ”难道 SPC 在损人吗 ”,从管理角度来看,特别是在质量目标实施总量控制的企业内部管理来讲,在一定程上来说 SPC 分辩的异常的确是小题大做,很重要的原因:它是在 UCLx/LCLx 控制界线内管理的,而非在 USLx/LSLx 规格要求(或客户要求)控制界线内管理,甚至当产品设计本身存在客观问题而当前无法克服时,客户有时还默许出现异常,而且从老板成本控制角度上讲,也是不经济的故,以上外部机构所讲述的分辩法则于企业管理实际是存在一些不适宜的地方这也是很多外部机构不能回答或解决实际问题所在的重要原因。
6)SPC 过程统计控制本身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即:1)必须在过程稳定的基础上,才能把当前过程的控制线延长,作为后续判定基准但生产过程实际是不断变化的,因此要找到或改进到一个稳定过程作为基础,对讲求时效的今天,这里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未免太长,有的行业某些过程根本就不可能存在稳定的状态而且当前所制定的控制线是否适应后续变化的情况也是很难说的,比如:客户要求加严,浅谈 SPC 统计技术在电子行业的运用(正文) 5工艺水平提升,过程得到改进,或测量技术提升等等,先前的控制线还能成为现行变化的情况吗?前后控制过程如何把断层的控制图建立相互联系的对比分析的连续监控过程,这是当前 SPC 技术没能解的问题;2)SPC 在运用中,目前众多同行中只是运用在一段时期的总体能力判定,并没能做到实时正确监控和指导改善,一般只用在量产前许可承认上,而量产过程监控还是很大一块空白,这与前者相关联因此,这种以静制动的控制方法或理论,个人觉得目前的 SPC 理论还是需要继续研究和发展的,可能本人没有接触到更前沿的 SPC 理论,所以如此认为质量管理不应”打太极拳 ”,而应有点类似像股市波动一样,在变化中控制这仅代表个人观点,没有任何针对性。
在本人 SPC 过程质量控制实际工作中,所设计的是一种随过程σ波动而波动的曲线控制线,而不是直线型的 UCL/LCL/CL,以适应过程变化时的控制变化,且与企业质量管理目标相结合,或公司政策调整而调整的过程能力统计方式,可更灵活实际的适应质量管理需要,基本上可以适应不同行业特点要求,避免了照搬照抄汽车行业运用中的 SPC 统计方法所带来的不适应性三、企业对实施 SPC 的前期准备工作重视不够所谓前期工作,除了对企业质量管理现状把握,还包括对员工进行 SPC 基本概念和知识培训,制定一个明确的质量目标和计划只有参与者对 SPC 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才能激发他们的热情和信心,将它们正确、有效地应用在日常工作中四、未能有效地总结和借鉴其他企业的经验即使企业对可能导致不能有效实施 SPC 的原因有所认识,仍然会在实施过程中碰到一些实际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实施不成功的因素美国一位著名医生在罗斯福总统去世几年后的一次会议上富有启发性地说,如果罗斯福的医生还有其他病人,罗斯福可能活到现在因为优秀的医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病例不断学习和提高所以,要善于利用外部优秀的“医生”来总结实际经验、充实提高应用技能1.5 如何达到 SPC 有效实施:针对以上原因,要保证 SPC 实施成功,企业应重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一、管理层的认识和重视浅谈 SPC 统计技术在电子行业的运用(正文) 6不少企业领导者认为产品质量差是由于有关工作人员素质差或不负责任造成的。
事实上,如果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技术和工具,在原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质量就可以得到明显的改进SPC 正是这样一种行之有效的工具同时,在实施 SPC 的各阶段都要得到管理层的支持,如在实施 SPC 的初期阶段要安排培训,这需要资金与时间,需要管理层协调安排在实施过程中有些过程需要做较大调整,有的甚至要更改工艺、更换设备等,这些都需要管理层的支持与认可因此,有效实施 SPC,管理层的认识和重视是非常重要的二、加强培训对相关人员先期进行 SPC 培训是实施 SPC 的重要前提工作,因为 SPC 是基于数理统计和概率论的理论基础上的管理方法,要能在生产过程中正确运用,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培训可以采取选送相关人员到外部培训单位参加培训,如有条件则应尽量邀请培训机构到工厂来培训,到厂培训一是可以增加受训的人数,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培训内容更切合工厂的实际,提升培训效果三、重视数据实施 SPC 本身就是一种量化管理,数据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数据的准确度、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