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学听课笔记第十章情绪.docx
5页心理学听课笔记第十章情绪1.心情和情感的区分和联系 心情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响心情和情感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 心情和情感统称为感情心情指感情过程,心情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感动性和临时性情感指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长久性 心情和情感都具有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2.心情纬度和心情纬度理论 1、心情的纬度是指心情所固有的某些特征,主要指心情的动力性、感动性、强度和紧急度等方面这些特征的变化又具有两极性 2、心情纬度的理论: (1)【三维理论】冯特提出的三维理论认为:心情是由三个纬度组成的,即开心-不开心;感动-安静;紧急-松弛每一种详细心情分布在三个纬度的两极之间不同的位置上20世纪50年月,施洛伯格依据面部表情的讨论提出,心情的纬度有开心-不开心;留意-拒绝和激活水平三个纬度,建立了一个三维模式图60年月末,普拉切克提出,心情具有强度、相像性和两极性等三个纬度,并用一个倒锥体来说明三个纬度之间的关系。
(2)【四维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提出心情四维理论认为心情有开心度、紧急度、感动度、确信度等四个纬度 3.心情和情感的分类 1、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人的心情分为根本心情和复合心情 2、心情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 3、情感有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4.心情与脑 心情的脑中枢机制主要与下丘脑、网状构造、边缘系统、大脑皮层等部位有亲密关系其中边缘系统在心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讨论发觉,正心情时大脑左半球消失较多的脑电位活动,而负心情时右半球消失较多的电位活动美国心理学家奥尔兹用自我刺激的方法证明下丘脑和边缘系统中存在一个“欢乐中枢”杏仁核是恐惊反响的中枢 心情的外周神经机制主要与自主神经系统、内外分泌系统和躯体神经系统有亲密关系 5.心情理论 1、心情的早期理论 『詹姆斯-兰格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分别提出内容一样的一种心情理论他们强调心情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活动的产物后人称它为心情的外周理论即心情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响,而生理反响进一步导致心情体验的产生詹姆斯提出心情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在他看来,是先有机体的生理变化,而后才有心情所以哀痛由哭泣引起,恐惊由战栗引起;兰格认为心情是内脏活动的结果。
他特殊强调心情与血管变化的关系詹姆斯-兰格理论看到了心情与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强调了植物性神经系统在心情产生中的作用;但是,他们片面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无视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整、掌握作用,因而引起了许多的争议 『坎农-巴德学说』认为心情的中枢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并且强调大脑对丘脑抑制的解除,使植物性神经活泼起来,加强身体生理的反响,而产生心情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大脑和植物性神经系统发出神经冲动,从而在大脑产生心情的主观体验而由植物性神经系统产生个体的生理变化 2、心情的认知理论 『阿诺德“评定-兴奋”说』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提出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打算心情的性质,从刺激消失到心情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心情产生的根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心情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反响心情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心情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沙赫特的两因素心情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和辛格提出认为:心情的产生有两个不行缺少的因素:一个是个体必需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二个是个体必需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展认知性的唤醒。
心情状态是由认知过程、生理状态、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这可以将上述理论转化为一个工作系统,称为心情唤醒模型 『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认为心情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心情活动中,人不仅反映环境中的刺激大事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整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响也就是说,心情是个体对环境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响因此,人们需要不断的评价刺激大事与自身的关系详细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初评价、次评价、再评价 3、『心情的动机-分化理论』 心情具有动机的性质伊扎德的心情动机-分化理论是以心情为核心,以人格构造为根底,论述心情的性质与功能伊扎德认为:心情是人格系统的组成局部,是人格系统的动力核心心情系统与认知、行为等人格子系统建立联系,实现心情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P381 6.心情调整 心情调整可分为内部调整和外部调整;修正调整、维持调整、增加调整;缘由调整和反响调整、良好调整和不良调整 心情调整主要发生在生理、心情体验、表情动作、认知和人际等方面,与人的身心安康有亲密的关系 附录名词解释 1.【心情状态】是指在某种大事或情境的影响下,在肯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心情,其中较典型的心情状态有心境、激情、应激。
2.【表情】心情和情感发生时,总伴随着某种外部表现,包括面部、体态、手势及言语的变化,统称为表情面部表情、姿势表情、语调表情) 3.【心情调整】是个体治理和转变自己或他人心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肯定的策略和机制,使心情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肯定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