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word论文】论产后三冲、三急及新产三病的辨证施治【医学专业论文】.doc
5页1论产后三冲、三急及新产三病的辨证施治【摘要】 产后三冲、三急及新产三病,为产后急危重症,若在产后发现以上三种疾病,应积极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危重时应予以及时抢救,以免危及产妇生命 【关键词】 产后三冲;产后三急;新产三病;辨证论治产后三冲即败血冲心、败血冲肺、败血冲胃;产后三急即产后呕吐、产后盗汗、产后泄泻;新产三病即产后痉症、郁冒、大便难这三种疾病皆属产后急症、重症、危症,应积极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危重时应予以及时抢救,以免危及产妇生命1 产后三冲症的辨证治疗此症的主要发病机理是由于产后脏腑损伤,功能失调,恶露当下不下,反而上冲入心、入肺、入胃所致 《张氏医通》云:“败血上冲有三,或歌舞谈笑,或怒骂坐卧,甚者逾墙上屋,口咬拳打,山腔野调,号佛名神,此败血冲心……若饱闷呕恶,腹满胀痛者,曰冲胃……若面赤呕逆欲死,曰冲肺 ”三冲症的治疗以活血化瘀为其大法1.1 产后败血冲心 明·《证治准绳·女科》云:“夫产后语言颠倒,或狂言谵语……因产后心虚,败血停积,上干于心” 心主血脉而藏神因为产后耗伤血脉,心气大虚,此时若败血不下,败血上冲于心,扰乱心神,而诱发败血冲心之症现代医学认为,此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有精神病史,社会经历不顺利因素,婚姻家庭有矛盾,个性孤僻,焦虑或难产等。
分娩后机体内分泌系统功能急剧变化,产后雌激素含量迅速下降,胎盘类固醇减少,产后皮质酮消失,尿中去甲肾上腺素减少,分娩后恶露涩少、疲劳、子宫复旧不良等因素还因为产后恶露涩少,许多废旧物质被机体吸收后,引起产妇机体神经内分泌改变,导致本症[1] 临床表现为产后心中烦躁,坐卧不安,神志错乱,心神不宁,语言颠倒无论次,神志恍惚,如见鬼神,甚或不语,甚至歌舞谈笑,怒骂不休,逾墙上屋,口咬拳打,山腔野调,舌红苔薄白,脉象弦细治宜活血化瘀、养血安神方用加味失笑散主之方药组成:炒五灵脂 15g,炒蒲黄 15g,云茯苓 15g,赤芍药 12g,牛膝15g,生地黄 12g,桂心 10g,当归 15g,琥珀 10g,远志 10g,炒酸枣仁 15g,甘草 5g水煎服,日 1 剂1.2 产后败血冲肺 《妇人大全良方》云:“恶露不快,败血停凝,上熏于肺,亦令喘急” 本证是由于产后耗气伤血,脏腑损伤,肺气虚弱,败血乘虚上冲于肺,肺失宣降,导致败血冲肺之症认为由于产后恶露涩少,部分败血中的废旧物质被机体吸收后,引起肺部组织的变态反应,使呼吸系统功能发生改变;2或产后耗气伤血,素体虚弱,肺部组织易被杂菌感染,以致产妇呼吸困难,气道不畅,咳嗽气喘,气憋,等严重证候。
有的病例为肺栓塞,其临床症状更为严重临床表现为产后胸闷烦躁,面赤喘满,咳嗽鼻衄,口鼻气黑,甚或面黑,喘息欲死之状,恶露涩少,或恶露不下,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脉象弦细治宜活血化瘀,宣肺止咳方用二味参苏饮加味,人参 10g,苏木 10g,陈皮 10g,制半夏10g,川贝母 9g,炒桃仁 10g,红花 15g,知母 9g,百合 10g,前胡 9g,甘草6g,水煎服,日 1 剂1.3 产后败血冲胃 《妇人大全良方》云:“败血散于脾胃,脾受之则不能运化精微而成腹胀,胃受之则不能受纳水谷而生吐逆” 胃主受纳水谷,冲脉丽于阳明,因产后脏腑损伤,败血随冲气上冲于胃,胃不能受纳水谷,胃失和降,故饱闷呕恶,腹满腹痛,而发败血冲胃之症认为产后由于脾胃虚弱,饮食不节,消化功能紊乱,导致呕吐或产后恶露涩少,许多败血中的废旧物质被机体吸收后,引起大脑中的呕吐中枢反应,或胃肠道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导致呕吐临床表现为产后不久腹满胀痛,饱闷呕恶不食,恶露不下,或下之甚少,舌质红暗,脉涩治宜活血化瘀、安胃止呕方宜生化汤合二陈汤主之当归 15g,川芎10g,炮姜 10g,炒桃仁 10g,陈皮 10g,姜半夏 10g,云茯苓 15g,砂仁 10g,甘草 5g。
水煎服,日 1 剂2 产后三急症的辨证治疗产后三急,即产后呕吐、产后盗汗、产后泄泻三症也2.1 产后呕吐 此证病机是胃气上逆,失于和降因产伤脏腑、虚气客于胃肠,胃肠燥涩,其气上逆,呕吐不食亦有因胃气虚寒,食滞、痰饮内阻所致者治疗大法:因于寒者,温胃止呕;因于食滞者,健脾和中;因于痰者,祛痰降逆2.1.1 温胃止呕法 用治于胃气虚寒之证 《傅青主女科》云:“产后劳伤脏腑,寒邪易乘于胃肠,则气逆呕吐而不下食也” 此证多是由于产妇素体虚寒,因产后气血虚弱,伤及脏腑,又加饮食不节,过食生冷,寒邪乘虚犯胃,以致胃失和降,上逆而致产后呕吐认为本证多是由于产妇平时患有慢性胃肠炎、胃肠溃疡病等,又加产后气血虚弱,饮食失节,寒气侵及胃肠所致临床表现为产后呕吐不食,脘腹冷痛,热敷则舒,纳呆食少,食则胀满更甚舌淡苔薄白,脉迟无力治宜温中散寒、降逆止呕方宜温胃丁香散主之方药组成:当归 15g,白术 10g,黑姜 10g,公丁香 5g,人参 10g,陈皮 10g,前胡 10g,藿香 10g,甘草 5g水煎服,日 1 剂2.1.2 健脾消食法 用治于因食滞致呕吐 《证因脉治》云:“食积呕吐之因,饮食不节,损伤中气,不能运化,停食成积,中脘痞塞,则发呕吐矣” 。
因产后失血耗气,脾胃虚弱,又加上产后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过食生冷油腻不洁之食物,皆可伤胃滞脾,食停不化,运化迟滞,胃气不能下行,浊气上冲而为食滞呕吐认为本证是由于产后胃肠道损伤植物神经功能减弱,又加产后饮食不节,或暴饮暴食引起胃肠消化不良所致临床表现为产后呕吐酸腐,或吐出未消3化完全的食物残渣,脘腹胀满,恶闻食气,大便秘结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滑治宜健脾消食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山楂、神曲主之2.1.3 除湿化痰法 用治于痰饮犯胃 《傅青主女科》云:“亦有痰气入胃,胃口不清而呕者” 素有痰食内聚,或因产后劳伤脏腑,脾虚失运,湿聚成痰,使胃失和降,上逆而为呕吐认为此证多是由于产后饮食不节,嗜食油炸肥腻之食物,或肥胖妇人素有痰湿引起的产妇胃肠消化功能紊乱所致临床表现为产后呕吐痰涎,恶心头晕,胸闷心悸,舌淡苔白腻,脉滑治宜健脾祛痰、和胃降逆方用加减温胆汤主之方药组成:陈皮 10g,制半夏 10g,云茯苓 15g,胆南星10g,炒枳实 9g,川黄连 10g,砂仁(后下)10g,炒神曲 10g,白蔻仁 10g(后下) ,竹茹 10g,甘草 5g水煎服,日 1 剂2.2 产后盗汗证治 《证治准绳·女科》云:“产妇盗汗不止,遂致废寐神思疲甚,口干引饮,余谓血虚有热” 。
产后营阴素弱,又加产时失血过多,阴血更虚,阴虚内热,阳浮不敛,迫汗外泄,而致盗汗临床表现为潮热盗汗,醒后即止,虚烦少寐,五心烦热,头晕耳鸣,口干咽燥,渴不思饮,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象细数治宜益气养阴、生津敛汗方用加味玉屏风散主之方药组成:黄芪 15g,白术 10g,防风 10g,熟地 15g,煅牡蛎 15g,白茯苓 12g,麦冬 15g,甘草 5g,大枣三枚引水煎服,日 1 剂 2.3 产后泄泻辨治 产后泄泻为产后三急症之一,其证有五即:伤食泄泻、寒湿泄泻、湿热泄泻、脾虚泄泻、肾虚泄泻治疗以食滞宜消,寒者宜温,湿者宜燥,虚者宜补2.3.1 伤食泄泻 《傅青主女科》云:“有因饮食过多,伤脾成泄,气臭如败卵,以食积治之” 此证因产伤脏腑,气血俱虚,脾胃虚弱,若新产后暴饮暴食,或嗜食肥甘不洁之食物,或咨食生冷,停滞中焦,重伤胃肠,腐熟和运化功能失职,胃肠不和,致水谷相杂而下,发生泄泻认为本证为产后饮食不节制,暴饮暴食,喜欢肥肉甜食之类的食物或误食不洁污染之饮品食品,以致消化不良,脘腹胀痛腹泻,不思饮食临床表现为产后腹痛即泻,泻后痛减,脘腹痞满,嗳腐吞酸,肠鸣矢气,不思饮食舌淡苔白厚,脉滑治宜健脾温中、消食导滞。
方用六君子汤主之2.3.2 寒湿泄泻 《妇人大全良方》云:“产后腹痛泻利,因肠胃虚怯,寒邪乘袭,或水谷不化,洞泄肠鸣” 此证乃素体脾虚,因产伤脏腑,脾气益虚,复感寒邪,脾阳失运,寒湿内盛,则发生产后寒湿泄泻,临床表现为产后腹痛,肠鸣泄泻,胸闷少食,四肢倦怠无力,舌质红,苔白腻,脉濡缓治宜温中理脾、燥湿止泻方宜附子理中汤主之2.3.3 湿热泄泻 《张氏医通》云:“因新产烦渴,咨饮水谷混乱 ”此证因产后感受暑湿之邪,湿热交蒸,伤及胃肠,传化失常,则生泄泻认为此证多因产时在夏季,易感暑湿之邪,或饮食不洁,致肠道感染所致临床表现为产后腹痛泄泻,泻下急迫,粪色黄褐,肛门灼热,口渴心烦,舌苔黄腻,脉象濡数治宜清热利湿方宜葛根芩连汤主之2.3.4 脾虚泄泻 《傅青主女科》云:“产后泄泻…大率气虚” 此证素体4脾虚,或旧有泄泻宿疾,复因产伤脏腑,脾胃益虚,不能运化水谷,水谷不化,以致泄泻认为产后机体素弱,或产妇患慢性肠炎,肠道植物神经衰弱等疾病,易患腹泻临床表现为产后大便次数增多,有时稀溏,有时干燥,脘腹胀满,纳谷不香,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白,脉象缓弱治宜健脾和中方宜参苓白术散主之方药组成:莲子肉、薏苡仁、砂仁各 12g,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参、白术各 10g,甘草 5g,山药 9g。
水煎服,日 1 剂2.3.5 肾虚泄泻 《张氏医通》云:“产后泄泻……一者因临产过伤饮食,产后滑脱 ”素体肾虚,因产伤肾,肾阳益虚,命门火不足,火不暖土,开合无权,无以制水,建运失职,导致产后肾虚泄泻认为本证多由于产后恶露涩少,或产时损伤产道,部分羊水被吸收,或败血中的残余物质被机体吸收后,使肠黏膜发生变态反应,致肠黏膜水肿,吸收功能减弱,导致泄泻临床表现为产后黎明腹痛,继而泄泻不止,完谷不化,泻后则舒,面色晦暗,纳差腹胀,腰酸肢冷,神疲乏力,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象沉迟无力治宜温补脾肾、固肠止泻方宜四神丸主之方药组成:破故纸 15g,五味子 10g,肉豆蔻 10g,吴茱萸 10g,生姜三片,大枣三枚水煎服,日 1 剂3 新产三病辨证治疗是指产后病痉、产后郁冒、产后大便难三种病症是也 《金匮要略》云:“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 ”3.1 产后病痉 本病是新产三病之一,新产后发生颈项强直,四肢抽搐,甚或口噤,角弓反张者,称为“产后病痉” ,又称“产后发痉 ”此证因为产后亡血伤津,心肝血虚,筋脉失养,或亡血复汗,外邪乘虚侵入,直窜经脉所致。
养血熄风为其治疗大法3.1.1 血虚发痉 《景岳全书·妇人规》云:“产后发痉,乃阴血大亏也 ”《妇科经纶》云:“产后血虚……去血过多,阴血暴虚,阴虚生内热,热极生风,故外现风症,其实阴血不足,无以养筋所致 ”产后血虚,真阴欲竭认为此证多见于产后高热引起的中毒性脑病之类的急危重症临床表现为神昏欲脱,手足挛急,小便失禁,舌红少苔,脉象弦细而劲治宜滋阴柔肝熄风方宜大定风珠主之方药组成:白芍 15g,阿胶 10g(烊化) ,炙龟版 10g(先煎) ,大生地15g,炒麻仁 15g,五味子 10g,牡蛎 15g,麦冬 12g,炙鳖甲 10g(先煎) ,炙甘草 6g,鸡子黄 1 枚引水煎服,日 1 剂3.1.2 阴虚阳亢、肝风内动 《妇人大全良方》云:“窃谓瘛者,筋脉挛急也者,疭者,筋脉弛张也经云:肝主筋而藏血,盖肝气为阳为火,肝血为阴为水,前证,因产后阴血去多,阳火炽盛筋无所养而然耳 ”此证因产后亡血伤津,心肝血虚,筋脉失养,以致阴虚阳亢,肝风内动所致此证多见于产后子痫通常产前子痫占 71%,产时子痫与产后子痫占 29%[1] 临床表现为产后失血较多,发热汗出恶风,项背强直,四肢抽搐,牙关紧闭,神志朦胧,甚至昏迷,而后意5识恢复,但困惑,易激惹,烦躁。
舌红,苔薄白,脉弦紧治宜平肝潜阳、柔肝熄风方宜羚角钩藤汤主之方药组成:羚羊角粉 3g(冲服) ,双钩藤 30g,霜桑叶 10g,菊花 10g,竹茹 10g,生地 15g,白芍 20g,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