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陕西省汉中市隆基中学2022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247996349
  • 上传时间:2022-01-3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87.42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陕西省汉中市隆基中学2022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直系将领吴佩孚曾致电徐世昌:“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有人心,谁无义愤?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赴后继……其心可悯,其情可嘉,其情更有可原!”下列各项是对这一资料的概括与理解,其中最准确的是A.反映了“九一八”事件之后,国人对于东三省土地沦陷的忧虑B.学生的奔走呼号,前赴后继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 C.由内容看得出吴佩孚反帝爱国,支持学生立场,这有利于北洋政府做出正确的选择D. 吴佩孚在国民革命中镇压工农运动参考答案:C2. 德国宰相俾斯麦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是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是得益于美国《德意志帝国宪法》对英国立宪制度的参照主要体现在:A.皇帝权力受到制约    B.实行联邦制     C.设立责任内阁    D.议会拥有立法权参考答案:D德国整体的确立依据所学可知,根据《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规定,德皇享有大权,故A错误;德国本来就是联邦体制,谈不上参照英国,故B与题意不符;德国是二元制的君主立宪制,德皇享有大权,首相对德皇负责故C错误;英国议会享有立法权,德国议会虽受到德皇的制约,但也享有一定的立法权,故D符合题意。

      3. 韩非在《扬权》篇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他主张A.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B.人无贵贱,一律受法律约束C.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D.结束分裂,建立统一的国家参考答案:C【详解】依据材料“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为法家代表的韩非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未体现进行改革,排除;B项材料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关,排除;D项材料未体现要建立统一的国家,排除点睛】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法家实践理论,认为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4. 与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慎思明辨,格物致知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参考答案:C宋明理学;明清批判思潮材料两句名言反映了理学的积极影响,即重视社会责任感。

      A项反映的是人际关系,B项反映的是研究问题方式,D项反映的是儒家义理观,C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含义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强调以国家为重,反映高度社会责任感,故选C5. 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参考答案:A6. “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材料中的“他们”为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位是(    )A.彼特拉克       B.莎士比亚       C.马丁·路德       D.伏尔泰参考答案:D7. “育”甲骨文写作,(人,指女人),(即倒写的“子”,表示出生的婴儿)育”字的小篆为,由甲骨文的会意字讹变为形声字这说明A.汉字构造音形义相结合B.汉字是可读的图画文字C.汉字书法独具艺术特色D.汉字演变由繁复到简洁参考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甲骨文的会意字讹变为形声字”推知文字的演变之后,兼有会意文字的“义”,融合图画文字的“形”,同时增加“音”,故A选项符合题意正确;根据材料文字演变为小篆文字时,就已经变为形声字而非图画文字,故B选项错误;材料的主旨是文字的演变而非书法艺术的发展,故C选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育”字在甲骨文和小篆中的书写形态笔画类似,并无法体现出来由繁到简的特征,故D选项错误。

      8. 有资料记载,我国历史上有一个朝代的大臣谥号多以“文”字为荣整整这个朝代,谥号为“文”者达一百四十多人,为“武”者仅二十人这个朝代最有可能是A.西周B.秦朝C.唐朝D.北宋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在宋朝建立的初期,宋太祖认为仅靠武臣不仅不能适应治理天下的需要,而且还会影响到扩大统治的基础为了能够使宋朝可以长久治安,宋太祖赵匡胤实行了“重文轻武”的政策,他提倡文人委以重任,严禁武人干涉朝政由于“重文轻武”政策的推行,北宋大臣谥号多以“文”字为荣考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点评:宋初统治者吸取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在军事方面:把地方的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禁军;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大部分由中央掌控这样就消除地方割据势力产生的基础,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9. 普罗泰格拉认为,道德并不神秘,正如技艺一样,它是人在从事私人事务和公共事务中的智慧的表现,它能调解家庭关系,帮助人们更好地参与城邦国家的事务他指出,公正、智慧、节制等是人们必备的品质,人和人之间应以尊敬和正义为原则普罗泰戈拉的伦理思想A.有力支持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B.为不同流派的思想家们继承发展C.支持了苏格拉底的“先天道德论”D.有破除传统神学观念的启蒙作用参考答案:A从材料“道德……是人在从事私人事务和公共事务中的智慧的表现,它能调解家庭关系,帮助人们更好地参与城邦国家的事务”“公正、智慧、节制等是人们必备的品质,人和人之间应以尊敬和正义为原则”可以看出,普罗泰戈拉的伦理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故A项正确;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普罗泰格拉反对苏格拉底的先天道德论,故C项错误;智者学派把人从神和自然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但是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其并未完全摆脱宗教的束缚,故D项错误。

      10. “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隶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从这段话可以得出的信息有(    )①.中书、尚书的官职最早出现在西汉    ②.中书令和尚书令的地位在汉代较低③.魏晋以后尚书令才参与军国大事      ④.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A. ①④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参考答案:B11.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A卢沟桥事变     B苏德战争爆发     C英法对德宣战       D日军偷袭珍珠港参考答案:C12. 南宋朱熹主张“格物致知”,而格物就是“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明代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以“致良知”他们的共同之处是都强调A.道德修养B.君主专制C.科学真理D.经世致用参考答案:A【详解】无论朱熹的“格物致知”还是王守仁的“致良知”都体现了对人道德的要求,讲求人的品行,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君主专制的信息,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科学真理的信息,排除C;经世致用是明清之交的儒家思想的主要特点,排除D13. 20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抓住中苏关系有所缓和的机遇,适时调整了对美政策。

      在1982年正式改变了联美抗苏的“一条线”战略,实行真正的“不结盟”“不打牌”的全方位和平外交政策这一转变使中国A.拓展了自己的外交空间B.对外关系摆脱了被动局面C.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D.同西方国家关系跌入低谷参考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结盟政策是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自主地、独立地判断国际问题,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线,不同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结盟,这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故选A中国的对外关系在20世纪七十年代即已摆脱了被动局面,排除B;1982年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不久,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的说法无从谈起,排除C;中国的不结盟政策有利于发展中国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包括西方国家,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学生依据不结盟的含义即可作出判断14. 右图“秦封泥”中可以提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已有公文传送过程中的保密制度  ②秦丞相主要负责对各级官吏的监察  ③是秦朝设置丞相制度的历史见证  ④小篆是秦朝时期的官方文字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参考答案:C15. “盖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若其心正、其事善,虽不曾识字,亦自有读书之功。

      上述两种观点反映了A.孟子与墨子的对立B.老子与韩非子的统一C.朱熹与陆九渊的对立D.陆九渊与王阳明的统一参考答案:C【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盖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反映的是理学的“格物致知”,其代表人是朱熹;“若其心正、其事善,虽不曾识字,亦自有读书之功”反映的是心学的“本心体悟”,其代表是陆九渊由此可知,C项正确;孟子主张仁政、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故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老子主张无为而治、韩非子主张严刑峻法,故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故D项错误16. 会审公廨是1869年出现在上海公共租界的一个特殊司法机关,由道台任命中方专职会审官,与外方陪审官(领事)会同审理租界内与华人有关的诉讼案件会审公廨制度规定:当事人不用跪堂,还可以聘请律师,证人必须到庭接受双方交叉询问,对被告人不能刑讯逼供等等据此判断,以下关于会审公廨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维护了中国司法的自主权     B.说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 C.有利于中国司法制度的进步   D.反映清朝法律已与西方兼容 参考答案:C考点:对租界中司法制度的考查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到这种司法程序已经具有近代司法制度的雏形,这一现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司法制度的进步。

      17. 19世纪80年代,康有为游历香港、上海等地后认为:“览西人宫室之瑰丽,道路之整洁,巡捕之严密,乃始知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上述史料表明(  )A.国人正式提出学习西方政治 B.要求中国全面学习西方文明C.赞扬殖民统治推动社会进步 D.认识到西方社会治理的先进参考答案:考点:B5:维新思想.分析:本题考查维新思想,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正是由于维新变法思想的先行作用,使后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革命思想有了理论基础;同时也正因为戊戌变法的失败,让民主革命家们看到非革命不足以实现根本的变革.解答: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早期维新派就提出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故A项错误;“始知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说明康有为认识到西方文明的先进,但并未提出全面学习西方文明的要求,故B项错误;香港、上海等地虽处于殖民统治之下,但康有为仅仅是认识到西方文明的先进,并未表现出对殖民统治的赞扬,故C项错误;“始知西人治国有法度”说明康有为认识到西方社会治理的先进性,故D项正确.故选D.18. 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律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余粮。

      这一措施实行于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     B.三年国内革命战争时期C.。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