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版).pptx

46页
  • 卖家[上传人]:s****儿
  • 文档编号:180204927
  • 上传时间:2021-04-18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8.68MB
  • / 4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版,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呈季节性流行,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全球大流行全国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每年10月我国各地陆续进入流感冬春季流行季节 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患者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或基础疾病加重发展成重症病例,少数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坏死性脑病或多器官功能不奋等并发症而死亡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肥胖者、孕产妇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也可发生在一般人群,一、流行性感冒概述,概念,二、病原学,三、流行病学,易感人群,传播途径,传染源,三、流行病学,基础疾病,5岁的儿童(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65岁的老年人,妊娠及围产期妇女,年龄,年龄,肥胖,妊娠,甲、乙型流感病毒通过血凝素(HA)与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受体结合启动感染流感病毒通过细胞内吞作用进入宿主细胞,病毒基因组在细胞核内进行转录和复制,复制出大量新的子代病毒并感染其他细胞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严重者可诱发细胞因子风暴,导致感染中毒症(sepsis),从而引起ARDS、休克、脑病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多种并发症,四、 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一)发病机制,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呈簇状脱落、上皮细胞化生、固有层黏膜细胞充血、水肿伴单核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

      重症病例可出现肺炎的改变;危重症者可合并弥漫性肺泡损害;合并脑病时出现脑组织弥漫性充血、水肿、坏死,急性坏死性脑病表现为丘脑为主的对称性坏死性病变;合并心脏损害时出现间质出血、淋巴细胞浸润、心肌细胞肿胀和坏死等心肌炎的表现,四、 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二)病理改变,五、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一)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13天,多为24天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儿童的发热程度通常高于成人,患乙型流感时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也较成人多见 新生儿,可仅表现为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 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5天后发热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较长时间,五、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二)并发症,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他并发症有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害、肌炎、横纹肌溶解、休克等,儿童流感并发喉炎、中耳炎、支气管炎较成人多见,五、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三)实验室检查,五、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四)影像学表现,原发性病毒性肺炎者影像学表现为肺内斑片状、磨玻璃影、多叶段渗出性病灶;进展迅速者可发展为双肺弥漫的渗出性病变或实变,个别病例可见胸腔积液。

      急性坏死性脑病CT或MRI可见对称性、多灶性脑损伤,包括双侧丘脑、脑室周围白质、内囊、壳核、脑干被盖上部(第四脑室、中脑水管腹和小脑髓质等,六、诊断,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确定诊断病例 有上述流感临床表现,具有以下一种或以上病原学检测结果阳性: 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2.流感抗原检测阳性 3.流感病毒培养分离阳性 3.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流感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六、诊断,在流感流行期间,在流感潜伏期内有流感疫区居住或旅游史,有流感患者接触史,呼吸道症状轻 全身症状重,结合发病季节,流行病学史,典型临床表现,发病季节性,确诊: 主要靠病原学检测,比如流感抗原的快速检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七、重症、危重症病例,1. 持续高热3天,伴有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痛 2. 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 3. 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 4. 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 5. 合并肺炎 6. 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7. 需住院治疗的其他临床情况,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重症病例,七、重症、危重症病例,1. 呼吸衰竭 2. 急性坏死性脑病 3. 休克 4. 多气官功能不全 5. 出现其他需进行监护治疗的严重临床情况,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危重病例,八、鉴别诊断,一)流感VS普通感冒,流感的全身症状比普通感冒重;追踪流行病学史有助于鉴别;普通感冒的流感病原学检测阴性,或可找到相应的病原学证据,二)流感VS其他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咽炎、扁桃体炎、鼻炎和鼻窦炎。

      感染占症状主要限于相应部位流感病原学检查阴性,八、鉴别诊断,三)流感VS其他下呼吸道感染,流感有咳嗽症状或合并气管-支气管炎时需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相鉴别;合并肺炎时需要与其他病原体导致的肺炎相鉴别根据临床特征可作出初步判断,病原学检查可资确诊,四)流感VS新冠肺炎,新冠肺炎轻型、普通型可表现为发热、干咳、咽痛等症状,与流感不易区别;重型、危重型表现为重症肺淡、ARD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占重症、危重症流感临床表现类似,应当结合流行病学史和病原学鉴别,九、治疗,一)治疗基本原则,1.对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尽早隔离治疗,九、治疗,一)治疗基本原则,基础疾病明显加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肝硬化等,符合重症或危重流感诊断标准,住院治疗标准,满足下列标准任意一条,九、治疗,一)治疗基本原则,非住院患者居家隔离,保持房间通风、佩戴口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老年和儿童患者,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富有营养,九、治疗,一)治疗基本原则,老人,小孩,孕妇,慢性病患者,流感病毒感染高危人群容易引发重症流感,尽早抗病毒治疗可减轻流感症状,缩短流感病程,降低流感的病死率,九、治疗,一)治疗基本原则,仅在有细菌感染指征时才有使用抗菌药物,九、治疗,一)治疗基本原则,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及其他水杨酸制剂。

      以免引起瑞氏综合征,合理选用退热药物,瑞氏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即急性进行性脑病、 急性脑病合并内脏脂肪变性综合征,死亡率高,九、治疗,一)治疗基本原则,辩证使用中医药,九、治疗,二)对症治疗,高热者可进行物理降温、应用解热药物,咳嗽咳痰严重者给予止咳祛痰药物,缺氧,根据缺氧程度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氧疗,九、治疗,三)抗病毒治疗,重症或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流感样病例应尽早给予经验性抗流感病毒治疗 发病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 发病时间超过48小时的重症患者依然可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1、抗病毒治疗时机,非重症且无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当充分评价风险和收益,考虑是否给予抗病毒治疗,九、治疗,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对甲流、乙型流感均有效,包括以下几种: 奥司他韦(胶囊/颗粒) 扎那来韦(吸入喷雾剂) 帕拉米韦,三)抗病毒治疗,我国目前上市的药物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血凝素抑制剂和M2离子通道阻滞剂三种,2、抗流感病毒药物,九、治疗,奥司他韦(胶囊/颗粒):成人剂量每次75mg,每日2次 1岁以下儿童推荐剂量:08月龄,每次3.0mg/kg,每日2 次;911月龄,每次3.5mg/kg,每日2次。

      1岁及以上年龄儿童推荐剂量:体重不足15kg者,每次30mg,每日2次;体重1523 kg者,每次45mg,每日2次;体重2340kg者,每次60mg,每日2次;体重大于40kg者,每次75 mg,每日2次 疗程5天,重症患者疗程可适当延长,三)抗病毒治疗,奥司他韦,神经氨酸酶抑制剂,2、抗流感病毒药物,九、治疗,三)抗病毒治疗,扎那米韦,适用于成人及7岁以上青少年 用法:每次10mg,每天2次(间隔12小时),疗程5天 不推荐原有哮喘或其他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使用吸入性扎那米韦 不推荐扎那米韦吸入粉剂用雾化器或机械通气装置给药,吸入喷雾剂,2、抗流感病毒药物,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九、治疗,三)抗病毒治疗,帕拉米韦,成人用量为300600mg; 小于30天新生儿 6mg / kg; 3190天婴儿8mg/kg; 91天17岁儿童10mg/kg; 静脉滴注,每日1次,15天,重症患者疗程可适当延长,2、抗流感病毒药物,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九、治疗,三)抗病毒治疗,阿比多尔,可用于成人甲、乙型流感的治疗 用量为:每次200mg,每日3次,疗程5天 我国临床应用数据有限,需密切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2、抗流感病毒药物,血凝素抑制剂,九、治疗,三)抗病毒治疗,2、抗流感病毒药物,M2离子通道阻滞剂,离子通道M2阻滞剂: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对目前流行的流感病毒株耐药,不建议使用,九、治疗,四)重症病例的治疗,治疗原则,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治并发症,有效的器官保护和功能支持,九、治疗,四)重症病例的治疗,重症患者,抗病毒治疗疗程尚不明确,有条件的医院可根据核酸检测结果适当延长抗病毒治疗时间。

      不推荐双倍剂量或联合应用两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治疗,1,2,若出现低氧血症或呼吸衰竭,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氧疗或机械通气等,对难治性低氧血症患者,可考虑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出现其他脏器功能损害时,给予相应支持治疗,九、治疗,四)重症病例的治疗,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积极留取标本送检病原学,及时、合理应用抗细菌或抗真菌药物,3,4,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时应当给予降颅压、镇静止惊等对症处理;急性坏死性脑病无特效治疗,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等治疗,九、治疗,五)中医治疗-轻症辩证治疗方案,常用中成药(成人):连花清瘟胶囊、清开灵、金花清感颗粒、九味羌活丸等,儿童可选儿童抗感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口服液)等,九、治疗,五)中医治疗-重症辨证治疗方案,1)毒热壅盛:宣白承气汤加味 (2)毒热内陷,内闭外脱:参附汤加减 (3)恢复期辨证治疗方案气阴两虚,正气未复:沙参麦门冬汤加减,注:1、涉及到超药典剂量,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范使用 2、妊娠期妇女发病,治疗参考成人方案,避免使用妊娠禁忌药 3、儿童用药可参考成人治疗方案,并根据临床实际调整用药。

      4 、如病情发生变化,根据实际情况辨证论治,十、医院感染控制措施,落实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做好患者分流,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及陪同人员应当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提供手卫生、呼吸道卫生和咳嗽礼仪指导,一,十、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医疗机构应当分开安置流感疑似和确诊患者,限制疑似或确诊 帛者探视或陪护,患者外出检查、转科或转院途中应当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二,十、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加强病房通风,做好诊室、病房、办公室和值班室等区域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三,十、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按照要求处理医疗废物,患者转出或离院后进行终末消毒,四,十、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医务人员按照标准预防原则,根据暴露风险进行适当的个人防护工作期间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并严格执行手卫生出现发热或流感样症状时,及时进行流感筛查疑似或确诊流感的医务人员,应当隔离治疗,不可带病工作,五,十一、预防,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推荐60岁及以上老年人、6月龄至5岁儿童、孕妇、6月龄以下儿童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人群,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推荐60岁及以上老年人、6月龄至5岁儿童、孕妇、6月龄以下儿童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人群,每年接种流感疫苗,一)疫苗接种,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推荐60岁及以上老年人、6月龄至5岁儿童、孕妇、6月龄以下儿童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人群,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十一、预防,二)药物预防,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建议对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密切接触者(且未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耒获得免疫力)进行暴露后药物预防,建议不要迟于暴露后18小时用药可使用奥司他韦或扎那米韦等(剂量同治疗量,每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