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牌名的来源与典故.doc
9页词牌名的来源与典故词源于隋,成于唐,盛于宋原是隋唐以来配合燕乐而创作的歌辞,后来逐渐成为一种长短 的诗体,因而又称诗余和唐诗双峰竞秀,各臻其美词首先盛行于民间,现存最早的词是敦煌发现的曲子词,文人词相传以李白的《菩萨蛮》、 《忆秦娥》最早,但疑为伪作词是根据曲子所填的歌词,又称为“曲子词”他是用来唱的,所以每首词都曾有过一 个乐谱每个乐谱都必定属于某种宫调(类似今天的C调、G调之类),有一定的旋律、节奏, 这些东西的总和就是词调每种词调都有一个名称,这个名称就叫词牌由于种种原因,曲 子早已失传,只把名字留给我们瞻仰清《词规》收录词牌1180多个,实际上应该更多 常用的词牌,大约有100多个时间的流逝,许多词牌名的由来,除少数外,多已散落在岁月的回廊里,不可考据但 一般而言,词牌的产生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 >来自六朝隋唐旧曲:包括民间歌曲、宫庭歌舞曲、外域歌曲等等2) 、根据词的内容,创制、谱曲而来3) 、由旧词改变或由旧词牌改称4) 、人名、地名1、竹枝词唐教坊曲名,本是巴渝民谣竹枝”原是巴山楚水一带的民歌,唐•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曾在建平(今重庆巫山 县)见到联歌“竹枝”,他也效屈原作《九歌》为其谱写新词九章,称《竹枝词》,被后人收 入词集、词谱。
竹枝词 <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口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2、闲中好调源自晚唐诗人段成式《西阳杂俎》,因词中有“闲中好”句,故取作词牌名段成式在当时诗坛与李商隐、温庭筠齐名,长得很帅,到如今却鲜为人知究其原因, 人概因为他的创作方向所作《西阳杂俎》,属于志怪小说,中国“灰姑娘”叶限就出自于 此书,比西方灰姑娘早了 800多年闲中好 <晚唐・段成式〉闲中好尘务不萦心坐对当窗木看移三面阴3、章台柳此调为唐•韩翊(yi)创制据唐传奇《柳氏传》里的记载,柳摇金是唐玄宗天宝年间长安富商李宏的歌姬,通晓翰 墨,歌喉婉转韩翊是李宏的门人,颇有文才柳摇金因韩翊的诗才而对其心生爱意,韩翊 对柳氏亦有好感占道热肠的李宏知晓两人的心意后,便在长安城中的章台街买下一所宅院 送给韩翊,并将柳摇金嫁给了韩翊天宝十三年,韩翊考取进士及第,回乡省亲,路途遥远 不便携柳摇金同往,便将妻子留在了长安,独自回乡韩翊省亲期间,安史之乱起,战火连天柳摇金为保清白,寄身法灵寺避难,两人也因 此失了音信韩翊则辗转投奔节度使侯希夷军中担任主簿,戎马住您长安收复后,韩翊遂派人打探 柳氏下落,附诗一首:章台柳、章台柳!昔口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由此可见男人的小心眼,老婆生死未卜,他竟然还有心思猜疑是不是已委身他人,着实 可恶!柳摇金得到丈夫的消息,喜出望外,却又满腹辛酸。
捧信呜咽,提笔成诗:杨柳枝,芳菲节,苦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未曾想,信未到韩翊之手,柳氏却被蕃将沙叱利抢入府中占为己有韩翊得此消息大恸 不已,报官请求察断,无奈当时朝廷也不敢轻易得罪番将,悬而不结韩翊的好友虞候许俊 知道这件事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将柳氏从沙叱利府上抢了回来,皇帝为了安抚沙 吒利,赏了他二百万钱,这件事也算圆满解决饱经坎坷与悲欢,韩翊和柳摇金得以破镜重圆,白头偕老,也算是天可怜见4、 忆江南此调本是隋乐《望江南》,又名《谢秋娘》据传隋炀帝杨广喜欢在东湖泛舟,作八阙《湖上曲》,配上乐曲《望江南》,令歌妓演唱 至于这乐曲是为《湖上曲》而谱的曲还是原本就有的乐曲,现今已无从得知了中唐著名政治家李德裕任浙西观察使时与一个叫谢秋娘的歌妓相好,可惜谢秋娘红颜薄 命,很早就死了,李德裕为纪念谢秋娘,用隋炀帝所作《湖上曲•望江南》调撰《谢秋娘曲》, 故后人将此调亦称为《谢秋娘》唐•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镇浙口,为亡妓谢秋娘所撰, 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后来白居易又依李德裕的《谢秋娘》作了三首怀念江南的词,取名为《忆江南》并自 注:''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忆江南》便是由此而来忆江南 <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口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5、 诉衷情原唐玄宗时教坊曲,后来温庭筠依曲填词、并取名为《诉衷情》,用以抒发感情意取 《离骚》:“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而名《诉衷情》中”通“衷”)诉衷情<北宋・欧阳修〉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思往爭,惜流芳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6、如梦令相传为后唐庄宗李存勖(xd,即李亚子)自度曲起初叫《忆仙姿》,苏轼嫌调名不雅, 取词中“如梦、如梦”之叠句,改名《如梦令》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歌舞凤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 重存世的唐五代词中,除了李存勖这首外,冯延巳一首、白居易三首冯延巳如梦令尘拂玉台鸾镜,凤髻不堪重整绡帐泣流苏,愁掩玉屏人静多病,多病,自是行云无 定白居易宴桃源(如梦令)前度小花静院,不比寻常时见见了又还休,愁却等闲分散肠断,肠断,记取钗横鬓 乱综上所述,《如梦令》是李存勖的自度曲,苏轼改《忆仙姿》为《如梦令》苏轼《东坡乐府》《如梦令词序》云:''此曲本唐庄宗制,名《忆仙姿》,嫌其名不雅, 故改为《如梦令》。
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7、点绛唇《点绛唇》词名得于江淹诗中的“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咏美人春游》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苹不知谁家子,看花桃李津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行人咸息驾,争拟洛川神点绛唇”就是上下唇各画一个红色半圆,合在一起时就呈现出一个櫻桃小口唐朝 毕较盛行(簪花仕女图)江淹,南朝文学家,不知道大家是否熟悉也就是成语''梦笔生花”“江郎才尽”的江 郎另外,杨过的掌法一一黯然销魂掌,取的便是江淹《别赋》里“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矣”的意境点绛唇”始见于南唐・冯延巳《阳春集》点绛唇«/SPAN>冯延巳〉荫绿围红,飞琼家在桃源住画桥当路,临水开朱户柳径春深,行到关情处意凭风絮吹向郎边去这么一个旖旎的词牌,还是女人填会比较美吧 点绛唇 <宋・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沁园春【《后汉书•窦宪传》:“宪恃宫掖声势,遂以贱直请夺沁水公主园田在河南西北部一个叫济源的地方,北依太行山,与山西晋城毗邻;南临黄河,与洛阳隔 河相望;西踞王屋,与山西运城接壤;东临华北平原,与焦作相连,自古有“豫西北门户” 之称。
那儿有条河叫沁河,在沁河穿过太行山的出II处,水流湍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 在这里修有规模很大的水利工程,称为桁口沁河的东边就是丹河流域,那里得天独厚,土地肥沃,到处生长着郁郁葱葱的翠竹,形 成我国长江以北规模最大的竹林永平三年(公元61年),汉明帝刘庄带着他的女儿刘致从 洛阳来怀川游丹河竹林,公主为这里青山绿水的旖旎风光所吸引,请明帝在那为她建一座长 期居住的庄园明帝也很喜欢这个地方,便答应了女儿的要求于是当年就在扌方门之南,横 跨沁河,建起了一座十分壮观的庄园,庄园被命名为沁园,同时封刘致为沁水公主后来沁 水公主嫁给了高密侯邓乾,沁园就做了他俩的小窝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汉明帝刘庄病逝,五子刘炬继位当时六宫专宠的窦皇后(人 司徒窦融的曾孙女)兄长窦宪走后门得了个虎贲中郎将官衔,他也看中丹河流域那肥沃的土 地和青山绿水的旖旎风光窦宪是个无赖,仗势要用三千两银子强买沁园沁水公主自然不 肯,窦宪便搬了对石狮子把个园门堵了个严严实实,车马不能出入此时章帝带窦后来到洛 阳游玩,命司空第五伦去宣旨五妹见驾因窦后在皇帝身边,沁水公主也不敢多说什么,但 章帝还是因察觉到妹妹的异样,便询问了第五伦。
第五伦上陈了一份奏章将此事报给了章帝 知晓章帝人怒,要严惩窦宪,却因为窦皇后的求情而作舉,不过窦宪一生也只做了个虎贲 中郎将当晚,沁水公主在沁园设宴庆贺,座中有善音律者,草拟一曲曰《沁园春》不久便传 唱开来后来“沁园”也成为公主第宅的代表词《沁园春》这个古调,虽然传唱已久,但作为词调却在唐昭宗天佑年间天佑三年,河内清化街王顺兴字号的老掌柜王老先生,喝完了茶,兴悠悠来到戏台听戏 老先生三尺银须,清瘦而文雅,手里却执着檀杖,分明是绝对的票友这时候戏台已经奏起 音乐,但唱戏的歌妓却慢吞吞还没上台老先生见状,一时兴起,便走上戏台,随着那音乐 以河内方言略加太原音韵,唱了一首《沁园春》老先生字正腔园、浑厚高雅,顿时惊呆了 戏台下面的戏迷此刻,当时的文坛名手冯贽恰好也在听戏,老先生所唱不但音律优美,而 且文采极佳等老先生一曲唱吳,刚走下戏台,那冯贽便迎上去拱手相拜闲谈中才知道王 老先生虽是做花炮生意,却精通琴棋书画第二天,冯贽到了王老先生家拜访,并将此词带 回洛阳,因此此调便渐渐在京城传开当然,最被我们现代人所知的自然是太祖的《沁园春•雪》,里面的帝王筋气,可不是 谁都有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人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口,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娩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9、 生查子唐代教坊曲,后转作词调据传《生查子》的“查”字本是“楂”字,省笔写成“查”字《历代诗馀》云:“查本楂梨之楂《辞源》注:木筏词调名取义就是张骞乘槎到天河的传说《荆楚岁时记》记载,汉武帝派遣张骞等出使西域,寻黄河源头,乘槎经一个月来到一 处,只见城墙像州府,室内一女子在织布,又见一男子牵着牛在河边饮水张骞问道:''这 是什么地方? ”那人回答说:“你可以去问严君平又赠给他一块支机石让他回去张骞到 蜀后找到严君平询问,严君平对张骞说:''某年某月,一客星侵犯牛郎织女星所谓“星槎”,新华字典的释义为“往来于天河的木筏”,也就是古代UFOo【《拾遗记》:“尧登位三十年,有巨查浮于西海,查上有光若星月常浮绕四海,十二 年一周天,周而复始,名曰贯月查,亦谓挂星槎”生查”我们知道是啥意思了,那“子”呢?我们知道很多词牌名都以“子”结尾,生查子、更漏子、采桑子、天仙子等等,是有什 么特殊的涵义还是只是一个附加词,凑满三个字?《白香词谱》云:隋唐以来,曲多称“子”。
子”不仅是曲名,而且大部分是短小的曲子名,并且很多都来自教坊旧曲比如,《教坊 记》有“采桑”、“朝天”、“更漏长”等曲名,经过添加或置换,分别成为“采桑子”、“朝天 子”、“更漏子”生查子”是人们艳羡乘槎上天这一古代神话,于是咏入诗篇,播之乐府,至五代遂取以入 词耳宋・朱淑真《生查子》有“遥想楚云深”句,故后人更名《楚云深》;宋•韩流《生查子》因词中有“烟蕊梅溪渡”,故名《梅溪渡》;宋•贺铸《生查子•西津海鹘舟》有“挥金陌上郎,化石山头妇”句,故名《陌上郎》 贺铸“挥金陌上郎”句用的是《秋胡行》的典故生查子<五代・牛希济〉春山烟欲收,天澹星桶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10、 何满子又名《河满子》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