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河北省衡水市深县深州镇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13页2021年河北省衡水市深县深州镇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这句话强调 ①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③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④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参考答案:C2.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挖掘当地文化资源,推出一系列文化精品,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扩大了当地的影响,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表明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求加快文化发展③文化发展有助于增强地方综合实力 ④文化建设应成为当前发展的重点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参考答案:A3. 李嘉图从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论述了自由贸易的优越性,其理论基础是对外贸易中的( )A.绝对成本原理 B.比较成本学说 C.竞争优势学说 D.剩余价值学说参考答案:B4. 根据我国近几年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走势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适宜增加财政支出,提高银行利率 B、b点适宜提高税率,降低银行利率C、c点适宜减少财政支出,提高税率 D、d点适宜减少财政支出,提高银行利率参考答案:D略5. 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都需要智慧。
学习哲学可以使人们拥有智慧,哲学的智慧产生于( )A.人类的头脑 B.人类的意识 C.人类的生理状况 D.人类的实践活动参考答案:D6. 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依据A.人们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B.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C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D.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参考答案:C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每年64本上海在中国排名第一,只有8本而中国的13亿人,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每年阅读量一本都不到材料告诉我们A.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B.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才会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C.应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D.必须用人类创造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头脑,自觉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参考答案:D8. 2013年6月20日,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举行神十”航天员完成了太空质量测量、太空单摆运动、太空陀螺运动、太空制作水膜、太空制作水球等实验,向青少年讲解背后的物理原理,并与地面课堂学生进行互动全国有8万所学校6000万名学生参加了这次授课活动。
这体现出( )①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②网络是文化多样性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教育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④科技进步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参考答案:C9. 陈嘉庚把一生的资产都用作办教育,只是为了体现一种人生境界,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地实践着“我毕生以社会公益事业为人生奋斗目标”的人生理念陈嘉庚的事迹说明( ) ①人生理想通过实践就会变为现实②在实践中发展深化认识③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④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参考答案:B10. 在火车未开动之前,常因邻近车厢的移动,觉得自己车厢已经开动关于这种运动错觉说法正确的是 ( ) A.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火车的运动是绝对的,可见错觉不是对火车的反映 C.运动错觉的产生体现了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 D.运动错觉是大脑将感觉到的事物属性,经过综合分析而产生的参考答案:D11. 某校开展了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的读书话动开展这项带动,有利于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
这是因为 ①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 ④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 ②④ C.①③ D.③④参考答案:B12.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乐于骑自行车上班自行车已不再像以往那样仅仅被作为一种代步工具,骑自行车还能“骑”出健康,“骑”出个性和时尚人们认为骑自行车上下班并不“丢份儿”,反而是体现车主够年轻、够健康、够自信的时尚标签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追求时尚的心理变化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推动作用C.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D.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参考答案:D13. 2017年6月2日,由广东省委宣传部、文明办和妇联联合举办的2017广东十大“最美家庭”揭晓仪式在广州举行此次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的深入开展,促使广大居民努力培养自身的道德修养,弘扬中华传统家庭美德这说明A.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B.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C. 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D.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参考答案:D文化是一种素养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此次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的深入开展,促使广大居民努力培养自身的道德修养,弘扬中华传统家庭美德这说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D适合题意;其他选项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排除14.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训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这句话的哲学依据是 A.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B.恶与善本身是不同质的事物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可以相互转化参考答案:D15. 2011年8月11日《新京报》消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07、08、09 级数十名同学反映,他们名下均冒出5张银行卡,疑学生的集体信息遭泄露冒用学生信息办理银行卡,无外乎两种原因:一是某些人想借此从银行融通资金;二是银行或其职员为了发展业务而办理对此正确的判断是①滥发信用卡会扰乱金融秩序,引发信用危机 ②材料中相关信用卡的申办在程序上不存在瑕疵 ③冒名办理信用卡牟利体现了市场调节的盲目性 ④盗用他人信息办理信用卡违背了合法、诚信原则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参考答案:B16. 闽南话是闽南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和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一个特定族群情感认同的精神纽带。
但随着我国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和“外语热”的兴起,原本丰富多彩的闽南话方言文化正在加速流失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方言文化正在加速流失”现象告诉我们 ①闽南话文化只是闽南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流失是必然的 ②方言文化与其他文化日益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方言文化不能真正担负起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 ④文化是多样的,在不同文化融合过程中应重视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参考答案:D17. 我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在《慕贤》中指出:“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据此回答1~2题1.这一观点( )①肯定了内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影响②否定了内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作用③肯定了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④肯定了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参考答案:B18. 在平面内,若直线a⊥c,直线b⊥c,则a∥b;在空间中,若直线a⊥c,直线b⊥c,则直线a与直线b不一定平行这说明 A.人们难以完全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C.真理具有客观性 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参考答案:D19. 中国父母事事为孩子操心,美国父母却鼓励孩子自立,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代表着不同民族的文化,但都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这说明了: ①不同文化的表现形式必定不一样 ②文化是民族的,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③不同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④不同文化可以和谐共处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C20.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国学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一些几岁的孩童开始诵读包括《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孝经》、《中庸》、《大学》、《老子》等在内的古文(书)有人认为,让孩子们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是应该的,但是笼统地提倡学习传统文化是很危险的这一观点表明①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辩证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作用③要看到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对儿童成长的消极作用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参考答案:B21. 下列能对地方政府进行监督且属于行政系统外部监督的国家机关有( )①人民代表大会 ②国家监察部和审计局③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④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A.①②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参考答案:C22. 2015年3月9日,瑞士“阳光动力2号”开启了太阳能飞机的首次环球之旅该飞机不用一滴燃油,使用单晶硅电池板,提高了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作了进一步探索。
这说明A.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B.客观规律是以人的需要为转移的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利用规律D.人们可以创造条件,控制和改变规律参考答案:A本题考查的是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材料体现了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其他三个选择肢的表述“以人的需要为转移、只要……就……、控制和改变规律”都是错误的23. 日前,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已正式启动评选分为“助人为乐模范” “见义勇为模范”“诚实守信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和“孝老敬亲模范”五类 这一活动的开展,有利于①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 ②满足人们各方面的生活需求 ③凝聚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