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电图基础知识(含常见异常心电图).ppt
95页含常见异常心电图)(含常见异常心电图)正常心电图示例正常心电图示例心电图记录纸心电图记录纸 • •心心电电图图记记录录纸纸是是一一种种1mm﹡1mm1mm﹡1mm的的方方格格坐坐标标纸纸每个大方格(横、纵各5个小方格)长、宽各为5mm•心电图横向坐标的距离代表时间,一般走纸速度为25mm/s,则每1小格代表0.04s,每1大格代表0.2s,每秒钟走纸5个大格;•心电图纵向坐标的距离代表电压,一般标准电压设置为1mV(毫伏)=10mm(即10小格),则每1小格电压是0.1mV每一正常心动周期典型心电图波组每一正常心动周期典型心电图波组 ◆ ◆ 典型心电图各波段的命名及其含义典型心电图各波段的命名及其含义 可采用可采用““12231223””记忆法:记忆法: ““1 1”” 代表一组波群:代表一组波群:QRSQRS波群 ““2 2”” 代表两个间期:代表两个间期:P-RP-R间期;间期;Q-TQ-T间期 ““2 2”” 代表两个段:代表两个段: P-RP-R段;段;S-TS-T段。
段 ““3 3”” 代表三个波:代表三个波: P P波;波;T T波;波;U U波典型心电图典型心电图 ① ① P P波波 ② ② P-RP-R间期间期 ③ ③ QRSQRS波群波群 ④ ④ S-TS-T段段 ⑤ ⑤ T T波波 ⑥ ⑥ Q-TQ-T间期间期 ⑦ ⑦ U U波波 ◆ ◆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心电图各波段各各波波段段正正常常值值包包括括典型心电图波形特点典型心电图波形特点P P波波•反映左右两反映左右两心房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除极的电位变化;•导联导联ⅠⅠ、、ⅡⅡ、、avFavF、、V4-V4-6直立,直立,avRavR倒置倒置;;•时长:<时长:<0.120.12秒秒( (3小格小格) );;•电压:肢导电压:肢导<<0.25mV0.25mV( (2.5小格小格) ) 胸导<<0.20mV(0.20mV(2.0小格小格) )。
P-RP-R间期间期•从从P P波起点到波起点到QRSQRS波群起点的时间间隔;波群起点的时间间隔;•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时长:时长:0.120.12~0.200.20秒秒(3(3~5小格小格) )QRSQRS波群波群•为为心室心室除极波;除极波;•在没有电轴偏移的情况下,在没有电轴偏移的情况下,ⅠⅠ、、ⅡⅡ、、ⅢⅢ导联导联的的QRSQRS波群主波一般向上波群主波一般向上;;•avRavR导联导联QRSQRS波群主波向下波群主波向下;;•正常人胸导正常人胸导R R波自波自V1-V6V1-V6逐渐增高,逐渐增高,S S波逐渐波逐渐变小;变小;•QRSQRS波群总时波群总时长:长:0.060.06~0.100.10秒 (1.5 (1.5~2.5小格)小格)正常人胸导联正常人胸导联R R波和波和S S波振幅变化规律示意图波振幅变化规律示意图QRSQRS波群命名示意图波群命名示意图S-TS-T段段•自自QRSQRS波群终点波群终点(J J点点)至至T T波起点的线段,波起点的线段,代表代表心室缓慢复极心室缓慢复极的过程。
的过程•正常的正常的STST段多为等电位线,任何导联下段多为等电位线,任何导联下移不超过移不超过0.05m0.05mV V, ,抬高在肢体导联及抬高在肢体导联及V4-V4-6 6不超过不超过0.1m0.1mV V,,V1V1-3-3不超过不超过0.3mV0.3mVT T波波•反映反映心室复极后期心室复极后期的电位变化;的电位变化;•方向:大多和方向:大多和QRSQRS主波方向一致,左心主波方向一致,左心导联导联ⅠⅠ、、ⅡⅡ、、V4-6V4-6导联向上,右心导联导联向上,右心导联avRavR导联向下;导联向下;•电压:电压:左心导联左心导联ⅠⅠ、、ⅡⅡ、、V4-6V4-6导联不低导联不低于同导联于同导联R R波的波的1/101/10Q-TQ-T间期间期•指从指从QRSQRS波群起点到波群起点到T T波终点的时间,反波终点的时间,反映映心室除极与心室复极心室除极与心室复极的总时间的总时间•时长:时长:0.360.36~0.440.44秒9(9~11小格小格) )U U波波•代表心室的激后电位;代表心室的激后电位;•在在T T波之后波之后0.020.02~0.040.04秒出现,方向与秒出现,方向与T T波一致;波一致;•电压:一般<同导联电压:一般<同导联1/2T1/2T。
是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并通过导是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并通过导联线与心电图的正、负极两端相连接,联线与心电图的正、负极两端相连接,用于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式用于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式 ◆◆ 心电图导联心电图导联常规常规1212导联体系导联体系1.1.肢体导联:肢体导联:((1 1)双极肢体导联:标准导联)双极肢体导联:标准导联ⅠⅠ、、ⅡⅡ、、ⅢⅢ反映两个肢体之间的电位差反映两个肢体之间的电位差2 2)加压单极肢体导联)加压单极肢体导联::加压右上肢导联:加压右上肢导联:avRavR(反映右心电位变化)(反映右心电位变化)加压左上肢导联:加压左上肢导联:avLavL(反映左心电位变化)(反映左心电位变化)加压左下肢导联:加压左下肢导联:avFavF(反映左心电位变化)(反映左心电位变化) 2.2.单极胸导联:单极胸导联: V1V1、、V2V2:反映右心室电位变化:反映右心室电位变化V3V3、、V4V4:反映室间隔近心尖部电位变化:反映室间隔近心尖部电位变化V5V5、、V6V6:反映左心室电位变化:反映左心室电位变化3.3.附加导联附加导联V7V7、、V8V8、、V9V9:: 将探查电极分别置于左腋后线、将探查电极分别置于左腋后线、 左肩胛线、左肩胛线、后正中线与后正中线与V4V4同一水平处。
适用于左室肥厚,同一水平处适用于左室肥厚,后壁心肌梗死,心脏移位等后壁心肌梗死,心脏移位等右胸导联右胸导联(V3R-(V3R-V6R) 6R) :: 将探查电极置于右胸壁,相当于将探查电极置于右胸壁,相当于V3V3~~V6 6相对应相对应的位置适用于小儿心电图,右室肥厚,右室的位置适用于小儿心电图,右室肥厚,右室心肌梗死、右位心,心脏移位等心肌梗死、右位心,心脏移位等 V1 胸骨右缘第四肋间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2 胸骨左缘第四肋间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3 V2 至至 V4 两点连线两点连线 的中点的中点 V4 左锁骨中线与第五左锁骨中线与第五 肋间相交处肋间相交处 V5 左腋前线左腋前线 V4 水平处水平处 V6 左腋中线左腋中线 V4 水平处水平处胸前导联胸前导联V1-6V1-6的安放位置的安放位置心电图分析基本步骤心电图分析基本步骤步骤步骤1:1:分析心律是否规整分析心律是否规整 •比较数个周期的比较数个周期的P-PP-P间间期期和和R-RR-R间间期期是否规则。
是否规则•如果如果P-PP-P间期都是一致的,代表心房节律是间期都是一致的,代表心房节律是规整的•如果如果R-RR-R间期都是一致的,代表心室节律是间期都是一致的,代表心室节律是规规整整的正常心电图示例正常心电图示例错误心电图示例:错误心电图示例:心电图左右手电极错置( (avR主波向上) )步骤步骤2 2::计算心率计算心率•在心电图上,通过在心电图上,通过测量测量P P波到波到P P波的距离(波的距离(P-PP-P间期)来计算心房速率;测量间期)来计算心房速率;测量R R波到波到R R波的距离波的距离((R-RR-R间期)来计算心室速率在正常节律下,间期)来计算心室速率在正常节律下,心房率和心室率是相同的,心房率和心室率是相同的,60-10060-100次次/ /分•如果如果P-PP-P间期、间期、R-RR-R间期、间期、P-RP-R间期不等,说明间期不等,说明存在心律失常存在心律失常节律规节律规整的情况下计算心率:整的情况下计算心率:•数出数出R-RR-R((P-PP-P)间期距离多少个小格,)间期距离多少个小格, 15001500除以小格的数目;除以小格的数目;•数出数出R-RR-R((P-PP-P)间期距离多少个大格,)间期距离多少个大格, 300300除以大格的数目;除以大格的数目;•6060除以除以R-RR-R间期或间期或P-PP-P间期间期( (秒秒) )。
节律不规节律不规整的情况下估算心率:整的情况下估算心率:( (节律规整节律规整同样适用同样适用) )•数出一条数出一条6 6秒时段秒时段(30(30大格大格) )的心电图的的心电图的R R波数,波数,乘以乘以1010;;•数出一条数出一条3 3秒时段秒时段(15(15大格大格) )的心电图的的心电图的R R波数,波数,乘以乘以2020规整心率测量举例规整心率测量举例常见窦性心律失常常见窦性心律失常步骤步骤3 3::分析分析P P波波 •有没有有没有P P波,是否提早发生,形态是否一致;波,是否提早发生,形态是否一致;•P P波型态是否正常(双峰波型态是否正常(双峰P-P-左房肥大,左房肥大,P P波高尖波高尖- -右房肥大,右房肥大,P P波倒置波倒置- -交界性心律,等交界性心律,等););•是否所有是否所有P P波的大小和型态都一样(波的大小和型态都一样(ⅡⅡ度度2 2型型房房室传导阻滞,等);室传导阻滞,等);•P P波和波和QRSQRS波群是否一比一关系(波群是否一比一关系(ⅢⅢ度房室传导度房室传导阻滞,又称房室分离,等)阻滞,又称房室分离,等)P P波倒置,但形态基本正常,分别位于波倒置,但形态基本正常,分别位于QRSQRS波群前后波群前后 P P波波增宽,呈双峰型,增宽,呈双峰型,称称““二尖瓣型二尖瓣型P P波波””,提,提示示左心房肥大左心房肥大P P波高尖,时间正常,以波高尖,时间正常,以ⅡⅡ、、ⅢⅢ、、avFavF等导联明显,等导联明显,常见于肺心病,称为常见于肺心病,称为““肺型肺型肺型肺型P P P P波波波波””””,提示右心房肥大,提示右心房肥大,提示右心房肥大,提示右心房肥大房房性性早早搏搏::提提早早发发生生的的P'P'波波,,形形态态与与窦窦性性P P波波略略有有差差别别,,P P' '-R-R间间期期>0.12s>0.12s,,后后接接一一个个正正常常形形态态的的QRSQRS波群,可以形成二联律、三联律波群,可以形成二联律、三联律房早二联律:房早二联律:6060岁男性,伴有高血压,房性早搏岁男性,伴有高血压,房性早搏二联律。
二联律 步骤四:步骤四:分析分析P-RP-R间期,评估心房至心室间期,评估心房至心室 间的传导速度间的传导速度•P-RP-R间间期期是否正常(预激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是否正常(预激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滞,等);•P-RP-R间间期期是否固定是否固定(部分房室传导阻滞,等)部分房室传导阻滞,等)Ⅰ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度房室传导阻滞 1.P-R间期>0.20秒; 2.每个P波后均有QRS波群,形态正常Ⅱ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度房室传导阻滞(一)(一)ⅡⅡ度度ⅠⅠ型型AVBAVB(文氏现象、莫氏(文氏现象、莫氏ⅠⅠ型)型) 1.P-R间期依次逐渐延长,直至发生一个P波未下传, 心室波脱落,后面再次周期性重复 2.脱落后的R-R间期最长,以后R-R间期逐渐缩短 3.长R-R间期小于两个短R-R间期之和 4.P-P间期规则相等(二)(二)ⅡⅡ度度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莫氏型房室传导阻滞(莫氏ⅡⅡ型)型) 1.P-R间期固定不变,周期性出现P波未下传、心室波 脱落现象; 2.P-R间期可在正常范围,也可延长或缩短; 3.房室传导比例2:1、3:2或4:3; 4.R-R间距规则,长R-R间期等于短R-R间期的两倍。
四、四、Ⅲ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1.P波与QRS波群完全失去固定关系(房室分离); 2.P-P间期固定,R-R间期固定,心房率>心室率; 3.心室率在30~45次/分 QRS波群可以是室上性的,也可以是室性的预激综合征及相关心律失常预激综合征及相关心律失常一、典型预激综合征(一、典型预激综合征(WPWWPW)()(KentKent氏预激)氏预激) 1.P-R间期缩短,<0.12秒 2.QRS波群起始部模糊、粗钝,形成预激波(δ波) 3.QRS波群时间延长至0.11~0.12秒 4.常伴有继发性ST-T改变 5.可诱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及相关心律失常预激综合征及相关心律失常 二、预激合并房颤二、预激合并房颤 三、预激合并宽三、预激合并宽QRSQRS波心动过速波心动过速 四、预激合并窄四、预激合并窄QRSQRS波心动过速波心动过速•WPW综合征伴房颤:综合征伴房颤:47岁男性,心电示岁男性,心电示WPW综合征伴房颤,心律绝对不综合征伴房颤,心律绝对不匀齐的宽匀齐的宽QRS波心动过速,心房的冲动通过房室结和旁道均可下传到心室;波心动过速,心房的冲动通过房室结和旁道均可下传到心室;房室结和旁道均下传产生融合的房室结和旁道均下传产生融合的QRS波群。
只通过房室结下传产生窄的波群只通过房室结下传产生窄的QRS波群(无波群(无δ波),只通过旁道下传产生非常宽的波),只通过旁道下传产生非常宽的QRS波群波群(有有δ波波)有这种心律的人如果有这种心律的人如果R-R间期短,很容易发生室颤间期短,很容易发生室颤 房房室室传传导导阻阻滞滞是是由由于于房房室室交交界界区区的的不不应应期期病病理理性性延延长长所所引引起起的的房房室室传传导导延延缓缓或或中中断断传传导导,,按按阻阻滞滞的的程程度度分分为为ⅠⅠ°°、、ⅡⅡ°°、、ⅢⅢ°°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 Ⅰ° Ⅲ°P P--R R 间期QRSQRS 波群脱落波群脱落延长>0.>0.20s20s无1型 递增 不定房室分离 房率>室率 不完全性 完全性 Ⅱ° 有 循环往复 有 成比例2型 固定参数分级类型步骤五:步骤五:分析分析QRSQRS波群波群 •QRSQRS波群的时间是否正常波群的时间是否正常(宽大畸形(宽大畸形- -室性波);室性波);•QRSQRS波群的电压是否正常(肢导低电压,左室波群的电压是否正常(肢导低电压,左室高电压,等);高电压,等);•是否所有的是否所有的QRSQRS波群的大小型态都一样波群的大小型态都一样(室性(室性早搏,等);早搏,等);•是否每一个是否每一个P P波后,都有一个波后,都有一个QRSQRS波群波群(冲动未(冲动未下传,房室分离,等)下传,房室分离,等)。
(二)心室肥大•主要表现为主要表现为QRSQRS波群电压增高:波群电压增高: 肢导肢导: :R RⅠⅠ>1.5mV>1.5mV,,R RaVLaVL>1.2mV>1.2mV,,R RaVFaVF>2.0mV>2.0mV或R RⅠⅠ+ +S SⅡⅡ>2.5mV>2.5mV;; 胸导胸导: :R Rv v5 5或或R Rv v6 6>2.5mV>2.5mV或或R Rv v5 5+ +S Sv v1 1≥4.0mV(≥4.0mV(男男)3.5mV()3.5mV(女女) ) ;;•电轴左偏;电轴左偏;•R R波为主的波为主的STST段压低,多见于心室肥厚伴心肌劳损段压低,多见于心室肥厚伴心肌劳损左心室肥大左心室肥大 室性早搏室性早搏 1.提前发生的QRS波群,其前无相关的P波 2.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间>0.12秒,其后的 T波常与QRS主波相反 3.完全性代偿间歇 4.可有多形性室早或多源性室早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PVT)) 1.连续3次或3次以上的QRS波群,频率(心室率) 120~180次/分,节律规则; 2.QRS宽大畸形,时间>0.12秒; 3.如能发现P波,则P波与QRS之间无固定关系,且频 率<心室率。
P波下传可形成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和波尖端扭转型室速尖端扭转型室速室性逸搏:室性逸搏: 1. 在一较长心搏间歇(1.5秒或以上)后, 延迟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长 ≥0.12s,其后的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2. QRS前后无相关的P波步骤六:步骤六:分析分析S-TS-T段和段和T T波波•S-TS-T段是否正常段是否正常(压低或抬高,判断形态)(压低或抬高,判断形态);;•T T波的时间和电压是否正常波的时间和电压是否正常((T T波高尖、低平,波高尖、低平,与与S-TS-T段融合,段融合,Q-TQ-T间期延长,等);间期延长,等);•T T波的波形是否向上波的波形是否向上(双向,倒置,等)(双向,倒置,等)常见常见STST段异常形态段异常形态常见常见T T波异常形态波异常形态 ⑴T ⑴T波低平波低平( (<<1/10R)1/10R)、双向、倒置、双向、倒置( (与与R R波方波方向相反向相反) ):常见于心肌缺血,低血钾等常见于心肌缺血,低血钾等⑵T⑵T波高耸:波高耸: A. A. 双肢对称,底窄,呈双肢对称,底窄,呈““帐篷状帐篷状””常见于高常见于高血钾;血钾; B. ST B. ST段抬高弓背向上,且与段抬高弓背向上,且与T T波融合,见于波融合,见于心肌梗死急性期。
心肌梗死急性期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演变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演变步骤七:目测电轴偏移步骤七:目测电轴偏移左标ⅠⅠ,右标,右标ⅢⅢ,哪边增高哪边偏哪边增高哪边偏常见异常心电图常见异常心电图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 ● 窦性心动过速:频率窦性心动过速:频率>>100100次次/ /分分;;● ● 窦性心动过缓:频率窦性心动过缓:频率<<6060次/分次/分;;● ● 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不齐: 同一导联同一导联P-PP-P间期之差间期之差>>0.120.12s s;;● ● 窦性停搏:较长时间内无窦性窦性停搏:较长时间内无窦性P P波波出现,出现, 常伴有交界区逸搏或室性逸搏常伴有交界区逸搏或室性逸搏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 34岁女性,伴哮喘,岁女性,伴哮喘,P波节律高于波节律高于100次次/分分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窦性停搏 1. 在一段长间歇内不出现窦性P波及相关的QRS 波群,且这段时间(最长P-P间隔)与正常 P-P间隔不成倍数关系 2. 若停搏时间过长,可出现交界性或室性逸搏及 其它节律来代替窦房结激动。
◆◆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为连续发生的为连续发生的3 3个或个或3 3个以上房性或交界性期个以上房性或交界性期 前收缩 心电图特点心电图特点:: ◎ ◎ 连续出现的、快而匀齐的连续出现的、快而匀齐的QRSQRS波群,频率为波群,频率为 160160~~240240次次/ /minmin ◎ ◎ QRSQRS时限一般小于时限一般小于0.120.12s s ◎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具有突发、突止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具有突发、突止的 特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为连续发生的为连续发生的3 3个或个或3 3个以上室性期前收缩个以上室性期前收缩 心电图特点:心电图特点: ◎ ◎ 连续出现的连续出现的3 3个或个或3 3个以上宽大畸型的个以上宽大畸型的QRSQRS 波群,波群,R-RR-R间距略有不匀齐,频率为间距略有不匀齐,频率为 150150~~200200次次/ /minmin,,最快可达最快可达220220次次/ / minmin。
◎ ◎ 可见房室脱节,房率慢,室率快,可见房室脱节,房率慢,室率快,P P波波与与R R波波 无关系 ◎ ◎ 可见心室夺获,大部分夺获的可见心室夺获,大部分夺获的QRSQRS波群是正波群是正 常的,亦可形成室性融合波常的,亦可形成室性融合波1.QRS1.QRS波群宽大畸形;波群宽大畸形;2.2.时间时间>0.12S>0.12S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扑动与纤颤扑动与纤颤 ● ●心房扑动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atrial flutter,,AFAF)) 心电图特点: ◎ ◎ P P波波消失,代之以匀齐的、锯齿状或波浪消失,代之以匀齐的、锯齿状或波浪 状的状的F F波,频率为波,频率为250250~~350350次次/ /minmin;; ◎ ◎ F F波波与与R R波波以以2 2::1 1传导多见,传导比例固传导多见,传导比例固 定,定,R-RR-R间距匀齐;传导比例不固定,间距匀齐;传导比例不固定,R-RR-R 间距不匀齐;间距不匀齐; ◎◎ F-RF-R间期固定。
间期固定 心房扑动心房扑动 房扑房扑2:12:1房室传导:如果心率在房室传导:如果心率在150150次次/ /分以上,应怀疑分以上,应怀疑 房扑房扑2 2::1 1传导 下图显示心房律是心室率的下图显示心房律是心室率的2 2倍◆◆扑动与纤颤扑动与纤颤 ● ●心房纤颤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trial fibrillation,,AfAf)) 心电图特点心电图特点: ◎ ◎ P P波波消失,代之以大小、时限、电压绝对不消失,代之以大小、时限、电压绝对不 等之等之f f波,频率为波,频率为350350~~600600次次/ /minmin ◎ ◎ R-RR-R间距绝对不等心室率间距绝对不等心室率>>100100次次/ /minmin,, 称快速心房纤颤;心室率称快速心房纤颤;心室率<<6060次次/ /minmin,,称称 慢速心房纤颤,心室率慢速心房纤颤,心室率>>180180次次/ /minmin提示心提示心 房纤颤合并预激征候群房纤颤合并预激征候群。
心房纤颤心房纤颤房颤,房颤,P P波消失,波消失,f f波出现,波出现,R-RR-R不等 二尖瓣狭窄心房纤颤: 心电图示心房纤颤,P波消失,心律绝对不齐; 同时提示右室肥厚,电轴右偏,侧壁导联S波深大◆◆扑动与纤颤扑动与纤颤 ●●心室扑动心室扑动((ventricular flutterventricular flutter,,VFVF)) 心电图特点心电图特点:表现为匀齐的、连续的、较大的波表现为匀齐的、连续的、较大的波 动,无法辩认动,无法辩认QRS-TQRS-T波,频率在波,频率在150150~~250250次次/ /minmin 以上 图解图解::◆◆扑动与纤颤扑动与纤颤●●心室纤颤心室纤颤((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Vf)) 心电图特点心电图特点:表现为不匀齐的波动,无法辩认表现为不匀齐的波动,无法辩认 QRSQRS--T T波,频率为波,频率为250250~~500500次次/ /minmin 图解图解::心室颤动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心室扑动激激动动经经房房室室结结下下传传,,沿沿房房室室束束进进入入心心室室后后,,在在室室间间隔隔上上部部分分为为两两大大分分支支,,细细而而长长的的右右束束支支和和粗粗而而短短的的左左束束支支,,分分别别支支配配右右心心室室和和左左心心室室,,左左束束支支又又分分为为左左前前分分支支、、左左后后分分支支及及间间隔隔支支,,它它们们可可以以分分别别发发生生不不同同程程度度的的传传导导阻阻滞。
滞束支阻滞束支阻滞•V1V1导导联联QRSQRS波波群群呈呈rsRrsR’’或或““M M””型型,,有有继继 发发 的的 S-TS-T、、 T T改改 变变 ;; QRSQRS时时 限限 大大 于于0.120.12s s属属完完全全性性右右束束支支阻阻滞滞;;QRSQRS时时限限小于小于0.120.12s s属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属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临床上右束支阻滞多见临床上右束支阻滞多见 ◆◆右束支阻滞右束支阻滞((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RBBBRBBB))•主主要要是是V5V5导导联联((左左胸胸导导联联))呈呈特特征征性性改改变变,, V V5 5导导联联的的R R波波呈呈““M M””型型或或平平顶顶型,有继发的型,有继发的S-TS-T、、T T改变•QRSQRS时时限限大大于于0.120.12s s属属完完全全性性左左束束支支阻阻滞滞,,QRSQRS时时限限小小于于0.120.12s s属属不不完完全全性性左左束支阻滞束支阻滞 ◆◆左束支阻滞左束支阻滞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left bundle branch block,,LBBBLBBB))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相应心肌发生严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相应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坏死所引起。
绝大多数的心肌梗死重而持久的缺血、坏死所引起绝大多数的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发生心肌梗死的原因一般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发生心肌梗死的原因一般都是在已狭窄的冠状动脉管壁产生血栓或冠状动脉内都是在已狭窄的冠状动脉管壁产生血栓或冠状动脉内膜下出血、水肿,堵塞了动脉血流,使该处心肌因持膜下出血、水肿,堵塞了动脉血流,使该处心肌因持久缺血,产生坏死久缺血,产生坏死 心肌梗死的部位大多在左心室、心室间隔或右心心肌梗死的部位大多在左心室、心室间隔或右心室与左心室毗邻之处,右心室梗死较少见,心房梗死室与左心室毗邻之处,右心室梗死较少见,心房梗死偶尔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yocardial infarction,,MIMI) )● ● 缺血性改变-缺血性改变-T T波改变波改变 表现为表现为T T波倒置、尖深、双肢对称,称波倒置、尖深、双肢对称,称““冠状冠状T T””● ● 损伤型改变-损伤型改变-S S--T T改变改变 表现为表现为S S--T T段弓背抬高,形成单向曲线段弓背抬高,形成单向曲线● ● 坏死型改变-坏死坏死型改变-坏死波出现波出现 Q Q波时限>波时限>0.040.04s s 振幅>振幅>R/4R/4◆◆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 ● 心电图肢体导联、加压肢体导联心电图肢体导联、加压肢体导联S S--T T段弓背段弓背 抬高,大于抬高,大于0.10.1mVmV;;● ● 右胸导联大于右胸导联大于0.30.3mVmV;;● ● 左胸导联大于左胸导联大于0.20.2mVmV,,伴有异常伴有异常Q Q波出现,波出现, Q Q波时限>波时限>0.040.04s s,振幅>,振幅>R/4R/4,,T T波倒置呈波倒置呈 ““冠状冠状T T””即可诊断。
即可诊断 临床心电图记录到的是一综合图形临床心电图记录到的是一综合图形◆◆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演变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演变◆ ◆ 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导联标测法:方框图导联标测法:方框图温馨提示:本PPT课件下载后,即可编辑修改,也可直接使用希望本课件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