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标准的体会.doc
9页学习《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原则的体会国家质量监督检查检疫总局和国标化管理委员会于8月30日联合发布了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推荐性原则和GB/T19579-《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行指南》国标化指引技术文献这套国内自主编制(无同类ISO原则)原则的发布和实行,标志着21世纪中,国内质量管理的重要发展趋势,对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不断发展、追求卓越的新规定国内成功地加入了“世界经济贸易组织”(WTO),标志着国内经济进一步与国际市场融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规定公司必须树立全球化的质量理念为了顺应这一历史潮流,这套原则旨在引导公司追求卓越质量、卓越绩效一、制定《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目的和意义1996年国务院颁布的《质量振兴纲要》提出要“建立质量奖励制度”全国有十几种省市自治区开展了地方质量奖的评审和表扬,深圳、上海已设立了市长质量奖但获国家、地方质量奖表扬的公司只有少数公司是凤毛麟角而对大多数公司来说,是引导其实行“以质取胜”的战略,追求卓越绩效,全面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提高公司的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水平这套原则是引导公司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提高,并为争创国家或地方质量奖作准备。
制定原则的目的是:一是为公司追求卓越提供一种经营模式的总体框架;二是为公司诊断目前管理水平提供一种系统的检查表;三是为国家和地方质量奖的评审提供与否达到卓越的评价根据履行卓越绩效评价的意义,是树立卓越绩效典范,引导更多公司学习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和措施,通过自我评价,不断改善,提高竞争能力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特点国内发布的《卓越绩效的评价准则》原则是充足考虑国情,结合国内特点,同步参照国际上的先进经验而制定的这套自主制定原则具有如下四个特点:1.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在制定战略时要把可持续发展的规定和有关因素作为核心因素加以考虑,必须在长短期目的和方向中加以实行,通过长短期目的绩效的评审对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有关因素的成果加以确认,并为此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2.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强调战略决策和发展目的均衡地考虑长短期的机遇和挑战、资源的优势和劣势、潜在风险等在治理构造中强调有效性,在人力资源方面规定为开展创新性、持续改善提供资源;在基本设施方面规定制定更新改造筹划,不断提高基本设施的技术水平在技术发展方面以国际先进技术为目的,积极开发、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
在产品和服务成果方面,是与国际同类产品和服务水平相比较的成果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要有特色和创新3.强调建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系统为实行战略方针和发展目的,建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系统,是人才战略的核心环节建立管理工作系统、员工培训教育系统和鼓励机制,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提高质量意识和技能,充足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积极性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员工参与的氛围维护全体员工的权益,保证卓越绩效模式运营所需要的人才4.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了使原则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步也为了更适合国内贯彻原则的习惯,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标的基本上,吸取国内广大公司在实现卓越绩效经营方面的成功经验,制定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行指南》国标化指引性技术文献,与《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一并使用,使其对广大公司更具指引意义三、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与TQM的关系国内自1979年导入全面质量管理(TQM)开始,以原则化、计量、质量信息、质量责任制、质量教育等基本工作,作为开展TQM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并归纳为全过程、全员、全公司和多方面的“三全同样多”的基本规定;ISO8402原则中将TQM定义为“一种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本,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也可以视其为综合经营管理的一种措施,一种风格或一种途径但如何构建组织的TQM、如何评价TQM做到什么限度,成效如何?如何辨认经营管理的优势和改善机会,并推动持续改善和创新,不断提高管理的成熟水平却缺少一种全面系统的解决方案,目前完全可以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作为现代TQM的具体实行细则,以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为框架来构建组织的TQM,测评组织TQM的实行过程和成果,持续追求卓越我们可以相信,随着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成功推动,它将成为最广为接受的TQM定义四、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与GB/T19001的关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19580)与《质量管理体系—规定》(GB/T19001等同ISO9001)虽然都是质量管理领域的原则,都能协助公司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增强竞争能力,但其目的和性质均有所不同GB/T19001原则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规定,采用以过程为基本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构造,规定组织在建立、实行和改善质量管理体系及提高其有效时、采用过程措施,通过满足顾客规定,达到顾客满意简而言之,GB/T19001质量体系第三方认证,属于质量管理与否合格的符合性评估,类似于体育达标、卫生达标,勘察设计质量评估中的合格乃至良级。
而卓越绩效评价属于质量管理体系与否卓越的成熟度评价,类似运动会上得名次、拿奖牌,勘察设计质量评估中的优级品,乃至获国家、地方的优秀勘察设计成果奖、金、银、铜奖等GB/T19001是一种针对质量管理体系规定的原则,对内用于建立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平台,规范质量管理,对外用用于双方合同和第三方认证的质量保证场合,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认证,证明组织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合用法律法规的产品,并通过认证成果的国际互认,消除贸易技术壁垒,增进国际贸易它在组织的质量工作中只是起基本性的作用,重要聚焦于组织中最直接地影响着产品质量的那些职能和过程管理类别的活动这样,GB/T19001的范畴比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范畴要窄得多,常用的说法是,即便GB/T19001实行得较好的公司,也只相称于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得30%成熟度,而实行一般得公司,则远低于30%概念与GB/T19001相比,《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内容更全面、更系统,涉及组织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所关注的质量是已扩展到经营质量的大质量,强调社会责任、战略筹划和经营成果,反映了现代质量管理的最新理念和措施,是许多成功组织的实践经验总结,为组织提供了追求卓越的经营管理模式,并用量化评分(1000分)的措施全方位、平衡地诊断评价组织经营管理的成熟度。
为组织的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提供较好的根据,从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入手,旨在发现组织之最迫切和最需要改善的方面,从而不断追求卓越而后者(指GB/T19001)则是对一般过程的合格评估,从符合性入手兼顾有效性,重在发现与公司按GB/T19001原则建立的体系文献在执行中的偏差,进而持续改善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五、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与GB/T24001、GB/T28001的关系GB/T24001(等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 规定及使用指南》原则针对社会和众多有关方对环保的不断发展的需要,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规定,旨在建立一种符合环境法律法规,并持续改善其环境绩效的管理体系,以规范组织的环境行为,拟定并应对重大环境因素,实现污染避免和资源节省,增进可持续发展GB/T28001(无类似ISO原则)《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原则针对员工和有关方对职业健康安全的需要,规定了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规定,旨在建立一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并持续改善其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管理体系,以规范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行为,拟定并减少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避免、控制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和有关方的安全与健康。
GB/T24001和GB/T28001均可用于认证同样的,GB/T24001认证和GB/T28001认证都属于管理与否合格的符合性评估,而卓越绩效评价属于与否卓越的成熟度评价《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兼容了对环境管理和健康安全管理的规定,在“4.1.2.1 公共责任”中,规定评估并拟定其产品、服务和运营给社会带来的环保、能源消耗、资源综合运用、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影响,预见公众的隐忧,并针对有关风险,确立满足和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的核心过程、测量措施和指标,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改善措施;在“4.4.1.3 员工的权益和满意限度”中,规定不断改善工作环境中的健康与安全等条件,并保证对也许发生的紧急状态和危险状况做好应急准备而GB/T24001和GB/T28001正是应对这些规定的措施六、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履行GB/T19580原则状况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中,已有75家勘察设计单位通过了GB/T19001质量体系第三方认证,其中有的单位实行较好,获得较佳成效目前有些单位不满足于已有的贯标成效,开始履行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原则,从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入手,不断改善、提高,追求卓越绩效华东电力设计院、上海市都市建设设计研究院等已在开展卓越绩效评价。
特别是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和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通过不懈努力,在我市勘察设计行业中率先荣获上海市质量金奖,成为我市勘察设计行业的质量管理标杆七、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内容构成和分值分布1.内容构成由领导(4.1)、战略(4.2)、顾客(4.3)、资源(4.4)、过程管理(4.5)、测量分析与改善(4.6)经营成果(4.7),共7个类目,2.分值分布22个评分项(见分值分布表),总分为1000分分值分布表类目/评分项名称 类目分值 评分项分值4.1 领导 ----------------------------------- 100 4.1.1 组织的领导 --------------------------------------------- 60 4.1.2 社会责任 ------------------------------------------------ 404.2 战略 ----------------------------------- 80 4.2.1 战略制定 ------------------------------------------------ 40 4.2.2 战略部署 ------------------------------------------------ 404.3 顾客与市场 -------------------------- 90 4.3.1 顾客和市场的理解 ------------------------------------ 40 4.3.2 顾客关系与顾客满意 --------------------------------- 404.4 资源 ----------------------------------- 120 4.4.1 人力资源 ------------------------------------------------ 40 4.4.2 财务资源 ------------------------------------------------ 10 4.4.3 基本设施 ------------------------------------------------ 20 4.4.4 信息 ------------------------------------------------------ 20 4.4.5 技术 ------------------------------------------------------ 20 4.4.6 有关方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