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纪鹏最新演讲.docx
24页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刘纪鹏最新演讲 刘纪鹏:创业板制造了A股泡沫和繁荣假象 和讯网消息6月25日,由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与和讯网联合主办、东风风行战略支持的“XX年第三届中国创业板高峰论坛”在深圳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以“创新发展新动力”为主题,深交所总经理助理周健男、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教授白刚等业界、学界知名人士均出席了论坛,并发表了精彩演讲 刘纪鹏在论坛上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创业板高成长、高科技的概念并没有得到满足,同时还造成了不合理的高市盈率、超募等现象,甚至伴随着当前的创业板市场持续低迷 正是创业板面临存在的诸多问题,刘纪鹏认为,其带来了三大危害首先它创业板制造了中国股市的泡沫和繁荣的假象,例如70倍市盈率的公司有233家,创业板给人的印象是越涨风险越低其次,创业板创业者走入畸渠,创业家不去创业,现在他们都发现原来卖种牛概念的钱来的更快再次,危害了后续上创业板的企业以下是现场文字实录: 刘纪鹏: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来参加和讯网在深圳举办的第三届创业板高峰论坛,刚才剑峰说感谢大家,郭美美事件闹这么大,大家还来听,大家好象反应都不强烈,股市跌成这样了,谁还关心郭美美啊,如果我要是说感谢,中国股市跌成这样,大家还这么有信心来这里听我们的演讲,这是应该感谢的,它表达的是中国股民的坚强,和深圳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厚望。
本来会议主办方希望我讲的题目是创业板的新动力和反思,但我刚才发现主持人说希望我谈一谈创业板的创富能力和社会责任,我想这两个题目可能都意味着希望我要讲点儿实话,尽管刚才亚非主任、健男助理对创业板的发展表达了深圳市和 深交所希望能听到各方意见其实说实在的,今天的创业板再不反思就没有动力,今天的创业板根本没有达到最初我们创立创业板的目的——为中小企业融资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十个月以前,资本市场上有两件创新大事,一个是创业板,一个是股指期货,事前大家对创业板最放心,因为根据中国国情,深交所在当时主板频发,创业板不能开通的背景下走出了一条从中小板到创业板符合国情之路,从门槛不低的小板到逐步降低的创业板,但股指期货大家却很担心,从今天的效果来看,结果完全相反,股指期货相对平稳,而创业板大家的批评声不断 今天我的发言想从以下四个方面跟大家说点儿心里话:一是对创业板现象的认识,二是对当前创业板存在的问题危害的明晰,三是创业板存在问题的程度,四是我认为的解决对策 从现象上看,233家,刚才健男介绍的数字非常详实,从募集的资金情况,如果按233家算,每个企业放大胆的说,是平均每家募亿,实际募亿,每家超过5个亿,合计计划募集587亿,实际募集了1726亿,超募资金接近1150亿。
前面上市的企业在募集资金上获得了骄人的业绩,所以富翁也造成了,在造富方面,233个企业,亿万级富翁有717个,十亿级富翁有106个 从成长性上看,好象高成长、高科技的概念并没有满足,深交所四百多个企业,去年利润增长42%,中小板33%、创业板是31%,平均从利润的增长看,它们上市前报的利润,这个门槛很不低,每年利润元,去年是元,但元如果扣除他们超募的5个亿的资金,所带来的资金收益,我就按8%算,也是4000万,这233家企业的平均股本是9872万股,4000万的利润,给它们带来的利润是元,元-元,我想它们的实际增长可能也不过元但是元的利润,他光吃超募资金的利息就可以了 我们在看到这些天花板的数字之后,也要看到二级市场的情况,发行价格34元,到现在二级市场平均的价格是22元,去年5月1日创业板指数1000点正式启动,今天是790多点,什么概念呢?深成指也是1000点启动,今天是1XX点,这 个市场是什么情况?显然它表达的是大股东的造富和巨富,和二级市场股民的普遍亏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券商在这233家当中还不算是主流,手续费的收取越来越高,从XX年每个企业收取手续费3900万,到现在是4800万,今年一季度每个上市的创业板企业收走了5900万,手续费百分之八点几,如果再加上直投呢?这些可恶的券商,不让我事先以8倍左右的市盈率进去,我不给你保荐,你一上市就翻十倍,这个制度合理吗?国外有这样的现象吗?233个企业连续以将近70倍的市盈率发行,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一个天花板?是什么指导思想培育出了这样的天花板? 当然,另一种现象就是今年1月份以来上了80家,平均市盈率降到三十几倍,最近几家已经陆续出现发行失败或中止发行,而且上市的80家企业当日破发占33%,到现在二级市场破发,是11%。
整个创业板233家,到现在有112家破发这些现象我们也确实要考虑一个问题,合理吗?是不是从天花板到地板合理,还是潜藏着更大的危机? 中国的资本市场今天出现这样的持续低迷,美国道琼斯又回到一万多点,金砖四国也都上涨了1-2倍,为什么我们的股市从09年底到XX年年底反跌了400多点,今天还在下跌,说昨天反弹大家开始高兴,但更多人开始忧虑,有人说是党的90岁生日到来,大家为了体现对党的热爱,所以昨天拉一下,深圳人不仅热爱股市,也热爱党,又红又专但是真正是这样吗?股市起来了吗?我们今天应该分析到底导致股市下跌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商赚了160多亿,股民赔了180多亿,有四个原因,国际的原因、中国宏观形势的原因、上海公司质量的原因以及政策的原因国际的原因,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是好事,只不过中国领导为了体现儒雅的东方风范不敢趁人之危,说美国一天天弱下去对我们是好事,我们总是谈拯救美国,把我们三万亿储备当中的45%都拿去买美国国债,但实际上全世界都知道这两年中国是最大的受益,宏观形势差吗?每年10%的速度递增,尽管我们今天有点儿担心,但今天中国的宏观形势依然向好,明天也不一定就向坏,上市公司质量也不差,我 们去年居然上市公司业绩增长30%多,税后利润四五毛钱。
今年上半年再次增长32%以上,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国资本市场全部功能都丧失了?晴雨表?你不是价格发现?你也不是这样一个好的市场居然市盈率能跌到两市17倍,沪深300是倍,这跟人到更年浑身是病的美国差不多了,有些人还要引入国际板,还要向美国学习,你的成长性是它的多少倍?5倍、10倍,为什么总拿它当样板来比我们呢?你光想扩大融资,你没有积极的股市政策,不把股市培育起来,这个市场最终不会成为你扩大的主战场,而没有它,直接融资就是空话,中国的金融系统就存在着严重的风险,所以我说最后一个原因是政策,就像资本市场总是把融资难的问题、困难的原因归结到美国次贷危机一样 货币政策的问题很多,但资本市场自己反思过吗?我们自己存在问题,既然大家希望我讲真话,我就想谈一谈对资本市场制度性伤害的反思这个话很重,但爱之深恨之切,因为现在种种问题产生的危害,我想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误导了我们的领导和决策,以为这个市场很有钱,以为这个市场仍然泡沫过大,你看看创业板,抢都抢不到,这几年以来我们没有推出积极的扶持政策,而是一味的融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创业板是制造中国股市泡沫和繁荣的假象,我们的领导很单纯,它就认为市场涨起来了,越涨风险越低,似乎不会爆发风险和危机,而创业板给人们的印象就是,你看,70倍的市盈率,233家。
二、误导了创业者走入畸渠,创业家不去创业,现在他们都发现原来卖种牛概念的钱来的更快,因为种牛繁殖的快,所以每发行一完成,平均34元,33元都进了资本公积金,而我们的创业板233家企业,221家都是家族公司,平均持股55%,33元一进去,从总额上50%左右的钱就划归他们了在这种其他下,我们的创业者现在发现一个更赚钱的机会了,原来搞科技来钱快 另外一个是误导社会风气,大家都上创业板,因为它给你带来的财富是百倍、十倍,这这块成为我们不提倡的致富途径,中国的资本市场需不需要公平正义,如果大家不把“蛋糕”做大,谁拿到就能成为亿万富翁,那资本市场是否也要反思,你伤害的是谁?所有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包括社会对资本市场的认识,原来就是这样挣钱的,带来的不是一系列制度创新,而是一系列制度误区 除了这些伤害,还有一个更大的隐患,这就是资本市场,二级市场压力以及套现,现在上市一个企业,一年以后75%的股份就解禁,刚才健男已经介绍了,有各种手段解禁,连马云也以生活需要为由减持三百万,三百万就拿走了九千万富人就是不一样,我们股民别说挣九千万了,挣九十万都很难 到XX年10月份,创业板三年解禁的大股东就开始登场了,他们都是家族企业,独立董事都是他们家聘的,董事会利用资本全流通可以高抛低吸,因为信息不对称,所以治理结构也存在着隐患,二级市场的压力越来越大。
三、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今天创业板的问题呢?本来它是一条龙,但我今天怎么看它都像一个跳蚤,所以还危害了后续上创业板的企业,今后再上还能发出去吗?会是什么情况?我们本来一年至少推三百家,现在一年九个月过去了,才233家,原因是什么呢?精品上市,精品上市只能一次推两三家,个股还要询价,证监会说“我们5+2、白+黑,我们拼命的工作,已经到极限了”,我也很心疼他们,你们干嘛这么拼,你拿这么少的工资,又这么大的工作量,到底拼的是什么呀?所以发行制度的不合理才是关键问题,一会儿是绿鞋,一会儿是红鞋,不知道哪天就来个绣花鞋了 它想市场化,但它连审批制都不如,审批制还能找到责任人,我们现在找谁?保荐人只拿人,承销商不担风险,发审委也不体现责任,只有二级市场的股民,你还要投资者风险自负,这不是最坏的吗?这边还要搞各种询价,你把规模卡住不就解决问题了吗?所以今天跌到地板上,背后的隐忧我们不可放松警惕,这不是可喜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必须走出“退出就是卖光”的误区 刘纪鹏 编者按:此文根据刘纪鹏在国资委纪念诞辰100周年国企改革发展论坛上的演讲录音整理而成,原题为《当前国资改革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此标题系搜狐财经编辑所加。
一、引言 刘纪鹏:大家中午好,我非常高兴受到北京国资委的邀请,在今天诞辰100周年的研讨会上进行缅怀追思,并且探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时间过得非常快,中国改革一晃已经1/4个世纪过去了这25年当举世公认中国改革成功的时候,但是经济学家却很迷茫,总结不出来中国改革到底成功在哪儿如果按照市场化的目标,俄罗斯等国家比我们更彻底事实上要总结的话,中国改革更重要的是成功在方法论上,这就是提出的“实事求是”、“摸着石头过河”尽管有些经济学家现在开始质疑“摸着石头过河”,吴敬链在XX年《财经》杂志第十五期的一篇名为《改革成就与经济学进展》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的文章中,开篇就说:“‘摸着石头过河’常常被称为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战略我认为这个论断很值得怀疑 但是中国改革获得了举世公认的阶段性成功,的改革方法论不仅带动了中国的起飞和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而且在未来的、下一个25年的改革,我们仍然要贯彻这样的一个指导思想当然,中国未来的25年改革,我们确实不能够小视严格来说,对中国改革25年的成功,我们只能说是阶段性的成功,切不可掉以轻心因为我们还涉及到改革未来的高风险区,我们正在进入。
其中产权变革、政府管理体制的变革和政治体制的改革,都必须要配套的进行所以在这一阶段我们必须要保持继续改革的冲动,而且冲过这一道险关 然而,我们现在确实有发展热、改革凉,甚至把宏观调控和改革对立的这样的倾向,以为我们改革成功了,可以照搬西方了最近还有一位经济学家写了一篇文章说宏观调控不容置疑(见XX年8月18日《环球时报》樊纲:宏观调控不容置疑),这恐怕不是的态度在我们的改革中,当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行政审批和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