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新津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doc

15页
  • 卖家[上传人]:j****9
  • 文档编号:45248815
  • 上传时间:2018-06-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3.50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新津县新津县 20062006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情况与 20072007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发展计划(草案)————新津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新津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县计划和经济局县计划和经济局各位代表: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新津县 2006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07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安排意见,请予审议一、2006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06 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全面落实城乡统筹、 “四位一体”科学发展的总体部署,积极应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带来的新变化,认真实施“三个集中”、 “三个转变”,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全面推进“产业发展年”各项工作,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速度较快、质量较高、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全面完成了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的 2006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2006 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58.14 亿元(预计数,下同),同比增长 14.5%(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7.18 亿元,增长 6.6%;第二产业增加值 30.46 亿元,增长 17.9%;第三产业增加值 20.50 亿元,增长 11.0%;全口径财政收入 5.23 亿元,增长 22.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3.0 亿元,增长 2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6 亿元,增长 14.8%;非公有制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 63%主要经济指标均圆满完成年度计划总体来看,全县经济社会运行主要有以下特点:(一)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一)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加快产业发展年”的部署和要求,出台了《新津县加快产业发展年实施意见》,加大食品、化工、路桥机械三大主导产业的引进和培育力度,大力加强园区建设,全面推进“产业发展年”各项工作,产业发展规模和质量进一步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比例由 13.2:50.6:36.2 调整为 12.4:52.4:35.2,较好地实现了三次产业的协调健康发展——农业产业农业产业化化进进程加快。

      程加快培育形成农业产业化企业 40 户,其中省、市重点龙头企业 12 户,建立农村专业协会和经合组织 63 个,全县 65%以上的农副产品得到转化全县土地规模流转 6.2 万亩,全面推进华西希望农业博览园、川西坝农业博览园、金华银杏园和优质西瓜基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制种繁育生产基地、优质杂柑生产基地等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建设,实施了希望集团 6000 吨低温3肉制品、伍田年屠宰 10 万头肉牛和年新增肉制品深加工能力 5000吨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已整治渠道 30 公里,改造低产田 2.8 万亩实施了岷江小区、柳河苑、天宫、云峰、花碑等新型社区的建设,加快农民向城市的转移步伐,1000 余农户 4000 多人实现向农民集中居住区集中——工工业经济发业经济发展迅速坚持实施工业强县,深入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不断提高工业经济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工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 25.3 亿元,增长 19.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 43.5%,工业经济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 58.3%成功申报台湾农民创业园落户新津,完成台湾农民创业园规划纲要的编制。

      四川新津工业园区、精细化工集群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园区承载力不断增强,聚集工业企业 216 户,工业集中度达70%,园区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 18.7 亿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 7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 22 户,达 120 户,实现增加值 17.6 亿元,增长 26%,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 70%食品、机械、化工三大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实现增加值 14.0 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 79.5%,包装、电子、建材、医疗器械等重点行业快速发展全县已培育和引进中国名牌 5 个、驰名商标 5 个、国家免检产品 8 个、四川名牌 6 个、省级著名商标 8 个,品牌建设初显成效4——第三第三产业稳产业稳步增步增长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20.5 亿元,增长11%以旅游、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为主的第三产业持续发展,山水旅游品牌的综合效益不断提升,全县全年共接待游客 210 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 2.0 亿元,增长 37.9%成功举办了“梨花节”,承办了成都国际美食旅游节分会场、道教文化节分会场等会节,我县知名度进一步提升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完成了梨花溪旅游环线改造工程,启动了观音寺维修保护工程、纯阳观升级改造等建设项目。

      金融、保险、信息、咨询、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得到进一步推动和发展二)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作用增强,经济增长方式不断转变(二)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作用增强,经济增长方式不断转变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34 亿元,增长 40%,其中工业性投资18.7 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 55%,投资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67.6%,较上年提高 0.8 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引进了置信、中鹏等一批实力较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江山多娇、南河美景二期等房产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全年共完成房地产投资 3.58 亿元,新开工面积 20.88 万平方米,竣工面积 8.16 万平方米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稳步推进,完成技改投资 14.7 亿元,增长 33.5%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大,完成基建投资 12.1 亿元,增长 25%,其中工业园区、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资金 2.15 亿元完成了旧城道路及其他基础设施的改造建设,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5(三)坚持对外开放,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三)坚持对外开放,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 ——招商引招商引资资成效明成效明显显围绕加快产业发展主题,多渠道多形式招大引强,全年共引进落实县外项目 265 个,其中上千万项目 217个,上亿元项目 36 个;落实上千万的工业项目 153 个,上亿元的工业项目 19 个。

      全年引进到位市外资金 21.52 亿元,增长 89.9%;工业利用市外资金 16.61 亿元,增长 82.5%;实际利用外资 960 万美元,增长 101.7%;出口创汇 1479 万美元,增长 51.2%——重点重点项项目建目建设设有效推有效推进进83 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24 亿元,华英化工、新筑橡胶沥青、伍田生物、泰华技改等一批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希望农科所预混料、大北农、河南爱普、广东海大一期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建成投运;老川藏路、大新路、梨花溪旅游公路、花源客运站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成;完成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放心店建设、余渡大桥建设等为民办实事项目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各各项项社会事社会事业业全面全面发发展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优质高效生态农业进一步扩展;大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新产品开发,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加大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投入,完成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推进镇乡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进一步强化;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全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达 3.26 万人,参加6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达 1.85 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人数达 1.11 万人,城镇低保和农村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绩突出,计划生育率 92.5%,人口出生率 6.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0.2‰,均控制在年度计划指标内;实施退耕还林达 1.3万亩,天然林保护 1 万亩,城乡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事业发展加快,软硬件设施日趋齐备;就业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健全了城乡三级就业培训服务和再就业援助体系,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内,失地农民再就业率达到 80%以上,集中居住区内失地农民再就业率达 93%。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全县职工平均工资 14000 元,增长 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840元,增长 8.0%;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取消农业税、农业水费,兑现农民种粮补贴等 939 万元,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4908 元,较 2005 年增收 446 元,增长 10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28 亿元,增长 18.5%污染源治理得到加强,城乡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 40.1%,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06 年,全县各项经济社会指标完成较好,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产业结构仍不尽合理,整体竞争能力不强;投资增幅回落,消费拉动不足,重大产业化项目不多;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市场竞争加剧,节能减排、生态保7护和环境建设任务繁重;农村公共设施和事业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增收难度较大等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二、2007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建议2007 年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开局之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统揽,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围绕“融入大都市、经济再翻番、领先三圈层”发展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三产兴县、城建靓县”发展战略,加快“三个转变” ,推进“三个集中” ,全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和提升产业水平,增强地区综合竞争力,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努力实现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2007 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13%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 5%;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 16.3%以上,其中全口径工业增加值增长 17.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5%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 11%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4%以上,其中技术改造投资增长 14%以上;——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 16%以上,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 15%以8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4%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7%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2‰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内;——城镇化水平达 43%以上;——万元 GDP 综合能耗降低 4%为确保上述计划的全面完成,2007 年要认真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增强规强规划的科学性和指划的科学性和指导导性性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和基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按照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结合《新津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策划》、 《新津县概念规划与城市设计》,修订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工业布局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台湾农民创业园规划以及文化、旅游、交通等专项规划,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启动“十一五”规划的中期评估和修订工作;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监督评估制度,增强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性。

      ——发发展展农农村村经济经济,加快推,加快推进进城城乡乡一体化一体化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依托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充分发9挥台湾农民创业园的优势,促进水产、畜牧、种植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带、水产品交易市场、通威淡水鱼等项目的引进和建设,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