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哲理诗协会.docx
4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中国哲理诗协会 中国哲理诗协会篇一 诗歌常识:中国现当代十大影响力诗人 诗歌常识:中国现当代十大影响力诗人 (1891年至2022年最新调查统计,排名不分先后) 胡适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上庄村人,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 一、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自由主义的先驱二、拥有三十六个博士头衔三、胡适著作好多,又经屡屡编选,对比重要的有《胡适文存》《胡适论学近著》《胡适学术文集》《胡适自传》等多部作品广为流传胡适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大文学院院长、辅仁大学教授及董事、中华民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参谋、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位于台北南港)院长等职胡适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艾青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曾用笔名曾用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华人。
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 简朴、凝练、想象丰富、意象独特、讲究哲理,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点艾青的作品一般是描写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可怕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梦想的敬仰与追求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沉重、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斟酌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沉重,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鱼化石》等艾青以其弥漫艺术天性的歌咏卓然成家,实践着他“简朴、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看法 徐志摩 徐志摩(1897.1.15~1931.11.19),浙江海宁市硖石镇人。
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南湖、海谷、云中鹤等笔名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徐志摩是由1921年开头创作新诗,1922年返国后开头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往后他便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并参与文学研究会他与胡适、陈西滢等人创办《现代诗评》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徐志摩承担翻译徐志摩曾游历苏、英、美、日、印、德、意、法等国家举行自修,并于1926年回国后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进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他加入创办新月书店,并在《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徐志摩于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后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后来徐志摩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徐志摩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迳都是诗,被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英年早逝,实属天妒 海子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安徽怀宁县人。
1989年3月26日在河北山海关卧轨自杀从1984年的《亚洲铜》到1989年的《春天,十个海子》,海子创造了数量惊人的诗歌作品,出版作品有长诗《土地》、短诗选集《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等 海子先后于1986年、1988年获五四文学大奖赛更加奖,《十月》文学奖荣誉奖其诗作影响、感召了一代青年学子;海子去世后,其作品很快得到诗坛供认并赋予极高评价,有关海子诗歌的深度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关注热点之一其主要作品有:诗剧《太阳》、诗剧《断头篇》、诗剧《但是水,水》,长诗《土地篇》,第一合唱剧《弥赛亚》,仪式和祭祀剧《弑》,诗体小说《你是父亲的好女儿》其片面作品被收入近20种诗歌选集并入选各类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教材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人一生要读的60首诗》,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入选而跻身于几十位中外名家之中 海子是个极有天赋的诗人,他独有的自由率真的抒情风格、对生命的崇高的激情关切、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使其诗具有童真梦幻般的吸引力。
对死亡的特有的敏感也让他的一些诗作带着一层神秘抑郁悲观的色调在艺术手法上,其诗多采用寓言、纯粹的歌咏和遥想式的倾诉三种表现方式,但散漫的抒写并没有影响他语言的特殊节奏和对字句的磨练 洛夫 洛夫,1928年生于湖南衡阳,1949年离乡去台湾,1996年移居加拿大洛夫是台湾现代诗坛最优良和最具震撼力的诗人 早年为超现实主义诗人,由于表现手法近乎魔幻,因此被诗坛誉为“诗魔”,台湾出版的《中国当代十大诗人选集》如此评称:“从明朗到生涩,又从生涩返回明朗,洛夫在自我否决与断定的追求中,表现出惊人的韧性,他对语言的锤炼,意象的营造,以及从现实中挖掘超现实的诗情,乃得以奠定其独特的风格,其世界之广阔、思想之深致、表现手法之繁复多变,可能无出其右者。
吴三连文艺奖的评语对他更为断定:“自《魔歌》以后,风格逐渐转变,由繁复趋于干脆,由冲动趋于静观,师承古典而落实生活,成熟之艺术已臻虚实相生,动静皆宜之境地他的诗直探万物之本质,穷究生命之意义,且对中国文字锤炼有功国内外研究洛夫作品之专著颇多,已出版有:《诗魔的蜕变:洛夫诗作评论集》、《洛夫与中国现代诗》、《洛夫评传》、《一代诗魔洛夫》、《漂泊的奥义》、《洛夫:诗、魔、禅》,《洛夫长诗漂木十论》,《大河的雄辩——洛夫诗作评论集(其次部)》等2022年洛夫凭借长诗《漂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汪国真 汪国真,生于1956年,祖籍福建省厦门市,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广州暨南大学中文系。
汪国真在1990年出版第一本《年轻的潮》后引起轰动,他的诗集发行量创有新诗以来诗集发行量之最 他的诗集和小语集,连续获得三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汪国真的诗歌,主题积极向上、昂扬而又超脱在表达方式上,其作品经常是人们在生活中往往会遇到的问题,其着眼点是生活的导向实践,并从中略加深化,然后采用明白畅晓得语言写出一些哲理其诗更主要的是一种超然、豁达、平易、恬淡的人生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