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武系地层层序.docx
3页寒武系地层层序凤山组(Fengshan Fm)曾称凤山层时代属晚寒 武世晚期分布于华北及东北南部命名地点在河北开平 盆地冶里附近马家沟的凤山为浅海相沉积,以蓝灰色薄 层石灰岩夹黄绿色页岩及竹叶状灰岩为主,含三叶虫 Ptychaspis、Tsinania、Quadraticephalus、Dictyella 等,厚 114米与下伏长山组及上覆下奥陶统均呈整合接触,只有 少数地点与下奥陶统呈假整合接触在东北南部本组自下 而上分为燕州段、湾湾沟段、楸树沟段《地层典寒武系》 将崮山组、长山组、凤山组合并统称炒米店组,三组已停 止使用[1]长山组属于晚寒武世中期地层,分布于中国的华北、 东北南部,在河北,广泛出露于尚义——平泉深断裂以南 的山区原称“长山层”最初命名地点在河北唐山赵各庄北 长山沟,故名以紫色竹叶状灰岩为主,其次为泥质灰岩 及页岩底部常以紫红色含铁竹叶状灰岩或含海绿石的生 物介壳灰岩与下伏崮山组呈整合接触厚10—40米,自下 而上,富含三个三叶虫化石带(庄氏虫、长山虫、蒿里山 虫)崮山组属于晚寒武世早期地层,分布于中国华北、东 北南部,在河北,广泛出露于尚义——平泉深断裂以南的 山区。
原称“崮山页岩”最初命名地点在山东省济南市长清 区崮山,故名泥质条带灰岩、泥质灰岩为主,夹竹叶状 灰岩、鲕状灰岩及页岩,顶、底部常以竹叶状灰岩与上覆 长山组和下伏张夏组呈整合接触全组厚25—60米,富含 三叶虫如蝴蝶虫、蝙蝠虫等张夏组(Zhangxia Fm)曾称张夏石灰岩时代属中寒 武世晚期分布于华北及东北南部命名地在山东济南市 长清区张夏镇为浅海相碳酸盐沉积,以灰色厚层鲕状灰 岩为主,含三叶虫 Liaoyangaspis、Crepicephalina、 Amphoton、Taitzuia、Damesella 等,厚 170 米与下伏徐 庄组呈整合接触[1]徐庄组(Xuzhuang Fm)的时代属中寒武世中期 分布于华北及东北南部命名地在山东济南市长清区张夏 镇南馒头山北麓的徐庄为浅海相泥质、碳酸盐沉积,以 紫、灰、绿等色页岩与鲕状灰岩互层为主,自下而上含三 叶虫 Kochaspis hsCichuangensis、Sunaspis、Poriagraulos abrota、Bailiella等,厚50 - 100米与下伏毛庄组呈整合 接触[1]毛庄组属于早寒武世地层分布于中国华北及东北南 部,在河北,广泛出露于尚义一平泉深断裂以南的山区。
最初命名地点在山东长清县毛庄,故名暗紫色,紫色云 母页岩为主夹灰岩、泥质灰岩,顶部夹鲕状石灰岩,常以一层含藻灰岩为标志与徐庄组分界,富含三叶虫一山东盾 壳虫,以褶颊科最盛,如 Shantun-gaspis, ptychepams, Psilostracus, Probowmariella 等,可建立山东盾壳虫 (Shantun-gaspis)带馒头组:层型:正层型山东省长清县张夏镇馒头山剖 面山东省地层清理组(重测),1992,山东省清理实测资 料特征:以紫(砖)红色页岩为主,夹云泥岩、泥云岩、白 云岩、灰岩和砂岩下与朱砂洞组、昌平组、霍山组、猴 家山组或碱厂组为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或直接超覆在常 州沟组、大红峪组等之上,呈不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在 内蒙古本组平行不整合于西勒图组之上上与张夏组整合 接触 分布:京、津、晋、冀、鲁、豫、皖、苏、陕、甘、内蒙古、吉、辽府君山组属与早寒武世地层岩性稳定,见于中国冀北 及冀西北尚义—平泉深断裂以南的山区主要为厚至巨 厚层豹皮灰岩、白云质灰岩底部普遍有砂砾岩或角砾岩 层,平行不整合或超覆于青白口系各组之上,一般厚数十 米;秦皇岛一带最厚,达170米;易县、满城一带不足20 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