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kh》教案设计.docx
6页《gkh》教案设计 《g k h》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声母g k h,能够读准音,认清形 2、培育孩子学习汉语拼音的深厚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准三个声母的音,认清字形 三、教学预备: 1、拼音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 谈话:春天来了,郊外的风光特别美丁丁和东东的爸爸妈妈带他们去郊外玩你看他们玩得多快乐呀这个地方你们想去吗?假设我是你们的妈妈,你怎么介绍这个地方我就有可能带你们去这里玩呢 生:争论答复: 两只白鸽在公园的草地上闲适地漫步蓝蓝的天空下,一只白鸽嘴含柳枝欢乐地飞行清清的河水中,几只小蝌蚪在水草丛中做嬉戏小朋友玩累了,坐在公园的椅子上喝水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星期六妈妈就带你们去好吗? 2这么漂亮的地方不光是你们想去就连声母宝宝也跑去玩了他们还静静的和你们玩起了捉迷藏。
3认真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4那么你们找出来淘气的声母宝宝了吗?(g k h) 5揭题今日,我们要熟悉的3位声母宝宝就是g、k、h 二、教学g、k、h 一)、学习g 课件出示鸽子的图片, 师:瞧!飞来一只小白鸽,谁来跟鸽子打个招呼? 生:鸽子,你好吗?鸽子,你好…… 1、指名示范读鸽子 2、g的发音:教师发觉了,假如把鸽子的ge发得轻一点、短一点儿,就是gg、g、g师示范读,生跟读 3、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 师:名字会叫了,再看看他的样子,你有什么发觉?你是怎样记住他的? 假如把你的发觉编成顺口溜就更好了 生1:9字带钩g、g、g 生2:像个花环g、g、g 生3:鸽子鸽子g 、g、g 生4:倒写6字g 、g、g (二)学习K 我们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一下子就交了个新朋友,朋友多了欢乐多,我们再来交交新朋友 1、点击蝌蚪,问:他的名字谁会叫? 生:蝌蚪 1、指名示范读 2、 k的发音:你们有什么发觉呢?声母k因该怎么读? 生:假如把蝌蚪的ke的音发得轻一点、短一点,就是——k 3、指导发好“k”的音。
拿事先预备好的纸条,放在嘴前,发g、k,让学生观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4、开火车读,同桌对读 5、g、k比照读两组竞赛嘉奖小红花 6、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K 生1:像挺机枪k、 k、 k,生2:两只蝌蚪k、 k、 k要送气,要读重一些; 三、学习“h” 让我们来熟悉最终一位新朋友,他就是“h” 谁来当小教师,告知我图上画的是什么? 1、指名读、跟读、开火车读 2、生活中还有那些发he的音? 生:荷花、小河、黄河等 3、生母h要怎么读呢?只要把he发得轻一点、短一点儿就是h 4、集体读,小组竞赛 5、h字像什么呢? 生:水杯、椅子、喝水喝水h 、h、 h 椅子椅子h、 h、 h、 四、写一写: 1、小朋友们学得真快,这么快就交了三个新的拼音宝宝现在咱们一起到宝宝的家里去看看吧 那你们知道拼音宝宝住的房子叫什么吗? 生:4线3格课件出示 2、请你们观看他们住在哪个格里呢? 3、有没有小朋友上台来给大家写一写呢 4、讲解正确的写法: g的写法:g在中下两格。
先写左半圆,再写竖左弯,留意弯钩不要挨第四线g两笔写完 k的写法:k在上中两格先写一竖,再写左斜右斜,留意一竖不要顶格还有左斜右斜要一笔写完k共两笔写完 h的写法:先写一竖,再写左竖弯,在上中两格留意上格不要顶格h也是两笔写完 5、台下的同学拿出练习本练习 6、订正写法,订正写字姿态 五、拼一拼 师:1、声母和韵母和到一起就形成了音节音节的作用可大了!我们就能认字了!以后我们还可以借助汉语拼音读书读报呢我们现在就来拼一拼吧 出示课件:g和a g和e g和u 的拼读还有拼出它们的四声 2、请出同学请他们扮演声母和单韵母相互碰在一起请同学们读出它们的音节 3教师的电脑也会做嬉戏请同学们跟着他在读一读 ka ke ku的四声ha he hu的四声读的时候可以扩词 六、课件操:大家学习的真好,请休息一会儿我们来做做手指操放松一下手指 七、嬉戏:叫醒拼音宝宝 淘气的音节宝宝都玩累了,跑到纸牌下面休息去了你们还想不想和它们玩请把他们叫醒吧拼音宝宝说不定还会给你嘉奖小红星呢纸牌翻开,假如看到红星全班孩子便欢呼“Ye”以示庆贺;假如看到翻开的拼音卡片没中奖时,全班孩子便齐念:“下回努力!”以示鼓舞。
八、扩展练习 今日同学们和拼音宝宝玩的快乐吗?你们也学得很仔细宝宝们送你们一首儿歌请大家大声的读出来好吗 今后我们还要连续学习拼音让他们帮忙我们熟悉更多的字宝宝好吗大家连续努力 教学反思: 这节课完毕,发觉了孩子们在书写“g”,时,常常写成“9”,到现在还有孩子把字母写出四线三格之外所以,不断地示范应当是我目前做的最多的 在讲“h”时,我发觉有几个孩子将“h”的第一笔写的太短,这有点像字母“n”原本想比照一下,但是一想,越比照越乱所以只好将几个犯错的孩子单独进展了订正 思索:今年的一年级为什么总是听不明白我说话?是我说的不够清晰?还是语言不够儿童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