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福建省厦门市第二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5页2021年福建省厦门市第二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下列物质属于油脂的是 A.煤油 B.润滑油 C.凡士林 D.牛油参考答案:D2. 下列物质中,不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 A.二氧化硫 B.氮气 C.一氧化碳 D.氮氧化物参考答案:B略3. 下列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的是( ) ①反应吸热 ②反应放热 ③反应后熵增加 ④反应后熵减小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参考答案:A略4. 已知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在反应过程中,破坏1 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 mol氯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 mol氯化氢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则下列关系式中一定正确的是( )A.Q1+Q2<2Q3 B.Q1+Q2>2Q3 C.Q1+Q2<Q3 D.Q1+Q2=Q3参考答案:A略5. 在298 K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物质XYZ初始浓度/mol·L-10.10.20平衡浓度/mol·L-10.050.050.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B.反应可表示为X+3Y2Z,其平衡常数为1 600C.增大压强,平衡常数增大D.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参考答案:CC选项错误,增大压强不可能使平衡常数增大。
其他选项均为平衡中的基础计算和基础知识,关键是根据表中数据(0.1-0.05)∶(0.2-0.05)∶(0.1-0)=1∶3∶2推导出:X+3Y2Z6. 欲使0.1mol/L的NaHCO3溶液中c(H+)、c(CO)、c(HCO3-)都减少,其方法是A.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B.加入饱和石灰水溶液C.通入氯化氢气体 D.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参考答案:B略7. 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和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A.钠的熔点较低 B.钠的密度小于水 C.钠的硬度较小 D.钠的还原性强.参考答案:C略8. 下列过程中,需要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钢铁腐蚀 B.食物腐烂 C.塑料老化 D.炼钢参考答案:D略9. 在pH=1的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K+、MnO4-、Ag+、Cl- B.Cu2+、NO3-、Na+、OH-C.Ba2+、NH4+、NO3-、SO42- D.Al3+、Na+、Cl-、SO42-参考答案:D10. 下列关于醇和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有羟基的化合物一定是醇 B.分子内有苯环和羟基的化合物一定是酚C.表示醇类的官能团是跟链烃基相连的羟基 D.酚和醇具有相同的官能团,因而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参考答案:C 11. 有如下合成路线,甲经二步转化为丙: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和丙均可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反应B.反应(1)的无机试剂是液溴,铁作催化剂C.步骤(2)产物中可能含有未反应的甲,可用溴水检验是否含甲。
D.反应(2)反应属于取代反应参考答案:B略12. 下列实验操作中,仪器需插入液面下的有① 制备Fe (OH)2,用胶头滴管将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 ② 制备氢气,简易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 ③ 分馏石油时测量温度所用的温度计; ④ 用乙醇制备乙烯时所用的温度计;⑤ 用水吸收氨气时的导气管; ⑥ 向试管中的BaCl2溶液滴加稀硫酸A.③⑤⑥ B.②⑤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⑥参考答案:C13. 下式表示一种有机物的结构,关于它的性质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它有酸性,能与纯碱溶液反应 B.它可以水解,水解产物只有一种 C.1 mol该有机物最多能和7 mol NaOH反应 D.该有机物能发生取代反应参考答案:C略14. 甲醛与亚硫酸氢钠的反应方程式为HCHO+NaHSO3HO-CH2-SO3Na,反应产物俗称“吊白块”关于“吊白块”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易溶于水,可用于食品加工 B.易溶于水,工业上用作防腐剂C.难溶于水,不能用于食品加工 D.难溶于水,可以用作防腐剂参考答案:B略15. 对于可逆反应N2(g)+3H2(g)2NH3(g);△H<0,下列研究目的和示意图相符的是 ( ) ABCD研究目的压强对反应的影响(P2>P1)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平衡体系增加N2对反应的影响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图示参考答案:C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Ⅰ(1)将钠、钾、镁、铝各1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 与盐酸反应最剧烈, 与盐酸反应的速度最慢; 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Ⅱ.利用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3)仪器B的名称为 ,干燥管D的作用为防止 .(4)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C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 的现象,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 溶液吸收尾气.(5)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在A中加盐酸、B中加CaCO3、C中加Na2SiO3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 的现象,即可证明.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可进入C中干扰实验,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 溶液的洗气瓶. 参考答案:Ⅰ(1)钾;铝;铝; (2)S2﹣+Cl2═S↓+2Cl﹣;Ⅱ(3)锥形瓶;倒吸; (4)变蓝;NaOH;(5)有白色沉淀生成;饱和NaHCO3.考点: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氯、溴、碘的性质实验.专题:实验设计题.分析:(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以判断钠、钾、镁、铝的活泼性,活泼性越强,与盐酸反应越剧烈;根据电子守恒比较生成氢气体积大小;(2)硫离子被氯气氧化成硫单质,据此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根据仪器的构造写出仪器B的名称;球形干燥管具有防止倒吸的作用;(4)氯气能够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碘单质遇到淀粉变成蓝色;氯气有毒,氯气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5)碳酸酸性强于硅酸,二氧化碳能够与硅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硅酸;除去二氧化碳中氯化氢,可以使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解答:解:Ⅰ(1)金属活泼性顺序为:钾>钠>镁>铝,所以相同条件下与盐酸反应最激烈的是钾,反应速率最慢的是铝;生成1mol氢气需要得到2mol电子,1mol钾、钠都失去1mol电子,1mol镁失去2mol电子,而1mol铝失去3mol电子,所以生成氢气最多的是金属铝,故答案为:钾;铝;铝; (2)氯气氧化性强于硫单质,所以氯气能够与硫离子反应生成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Cl2═S↓+2Cl﹣,故答案为:S2﹣+Cl2═S↓+2Cl﹣;Ⅱ(3)仪器B为锥形瓶;球形干燥管D能够防止倒吸,可以避免C中液体进入锥形瓶中,故答案为:锥形瓶;倒吸; (4)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在A中加盐酸、B中加CaCO3、C中加Na2SiO3溶液,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用于碳酸酸性强于硅酸,所以二氧化碳能够与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硅酸;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必须进行尾气吸收,氯气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以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故答案为:变蓝;NaOH;(5)氯化氢具有挥发性,干扰实验结果,需要将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除掉,根据氯化氢与碳酸氢钠反应,而二氧化碳不反应,可以在B和C之间增加装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故答案为:有白色沉淀生成;饱和NaHCO3.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金属单质的金属性强弱、非金属单质的非金属性强弱方法,题目难度中等,正确掌握判断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明确除杂试剂的作用原则:除去装置,不能引进新的杂质.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14分)苯甲酸甲酯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有机化学中通过酯化反应原理,可以进行苯甲酸甲酯的合成。
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实验装置如下所示: 苯甲酸甲醇苯甲酸甲酯熔点/℃122.4-97-12.3沸点/℃24964.3199.6密度/g.cm-31.26590.7921.0888水溶性微溶互溶不溶实验一:制取苯甲酸甲酯在大试管中加入15g苯甲酸和一定量的甲醇,边振荡边缓慢加入一定量浓硫酸,按图A连接仪器并实验1)苯甲酸与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2)大试管Ⅰ中除了装有15g苯甲酸和一定量的甲醇和一定量浓硫酸外还需要加入 3)中学实验室中制取乙酸乙酯时为了提高酯的产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实验二:提纯苯甲酸甲酯 该实验要先利用图B装置把图A中制备的苯甲酸甲酯水洗提纯,再利用图C装置进行蒸馏提纯(4)用图B装置进行水洗提纯时,B装置中固体Na2CO3作用是 。
5)用图C装置进行蒸馏提纯时,当温度计显示______时,可用锥形瓶收集苯甲酸甲酯实验三:探究浓硫酸在合成苯甲酸甲酯中的作用(6)比较有、无浓硫酸存在条件下酯化反应进行的快慢,在其他实验条件相同时需要测量的实验数据是 参考答案:(1) (3分) 略18. (1)使Cl2和H2O(g)通过灼热的炭层,生成HCl和CO2是放热反应,。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