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治安史课件16、 中国近代警察组织的创建.ppt
29页第九章 中国近代警察组织的创建第一节、中国传统警察组织的弊端 一、清代传统警察组织 (一)军队 八旗17万、绿营60万驻防京师和各地,兼具警察的性质清兵形象驻防广州的八旗清中期日人笔下的绿营形 象(二)衙役州县直接指挥捕快、仵作与弓兵等来从事地方警察工作清中叶日人所绘清代告状略式(右)和衙门听讼图(左)清捕快拿人图清人所绘验尸图(左下二人为仵作)(三)保甲组织保甲之类(里甲、总甲、火甲、地方等)组织是官府直接强制基层民众编制、承担治安义务的主要形式新发现的清获鹿县永壁村保甲册(左)和保甲图(右 )明人所绘跪接县令 的里长、甲首清代《福惠全书》所录“甲长条约”(四)社会治安组织家族、乡约、会馆等社会组织是官府间接运用社会资源维护基层治安的主要方式,也是基层主要的治安力量右图为清末家族祠堂行家法照片右图为清末家族祠堂行家法照片清代乡约定期宣讲的“康 熙圣谕十六条”河南洛宁县清道光十六年 (1836)村规二、传统警察组织的弊端(一)警权分散军队与地方国家与社会解决对策:统一警权(二)强制当差强制而非自愿无偿而非有酬应差而非专长光绪《大清会典事例》规定:“凡衙门应役之人,除库丁、斗级、民壮仍列于齐民,其皂隶、马快、步快、小马、楚足、门子、弓兵、仵作、粮差及巡捕营诸番役,皆为贱役”解决对策:职业化(自愿、有酬、专长)(三)无力监管军 队:地方无权监管,士兵骄横衙 役:无偿当差保 甲:无偿当差社会组织:基层无国家机构解决对策:统一警权,职业警察,纪律约束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早期改良派的代表人物如何启、胡礼垣、郑观应等,已经从思想上初步认识到传统警政的弊端,呼吁要消除这些弊端,只有学习西法,建立专业警察。
“除根之道,莫要于仿照西法,设立巡捕” 建立近代专业警察的最早实践,应当是黄遵宪创建湖南保卫局第二节、黄遵宪创建湖南保卫局一、黄遵宪:治国安人,其必自警察始黄遵宪(1848-1905).子公度,别号人境庐 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人,近代中国 资产阶级改良时期的政治活动家,“新派”诗人 ,中国近代警政的创始人之一黄遵宪革职后定居故乡人境庐黄遵宪是近代中国最早一批跨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官员,从1877年至1894年,除任满休假和父丧归国三年外,他历任驻日参赞官、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驻英使馆二等参赞、驻新加坡总领事,总共居外国14年1877年,撰写《日本国志》,强调实施新政必自警察始,“有国家者欲治国安人,其必自警察始黄遵宪撰《日本国志》中有关警察的部分内容二、湖南保卫局1、湖南保卫局的性质:官绅商合办黄遵宪认为西方警察善政,“不归于乡官、区长之手,而归于行政官,此亦泰西文明犹有憾之证也” ,强调建立警政要“以民卫民”、“以民保民” 因此,他特别强调湖南保卫局时,其性质是“官绅商合办之局” ,不是纯粹的官僚机构从保卫局的构成和分工来看,从总局到小分局,既有官,又有民(绅商),二者各司其职,分工合作2、湖南保卫局的职权“去民害,卫民生,检非违,索犯罪”一是预防犯罪、缉捕盗贼、维护公益,这主要是通过保卫局的各级巡查人员在辖区内昼夜巡逻来执行;二是编查户口,这是保卫局的第一要义,由小分局委绅主持行使;三是管理省城各街道的交通、卫生等事项;四是司法审判,“所有地方人民,违反本局禁令,或本局巡查不守本局章程,由各小分局拘送到局者,由各局长讯问,除罪犯徒流以上,应送总局办理外,余均由局长分别轻重,随时发落。
3、湖南保卫局组织机构(1)三级体制:总局、分局、小分局(2)两套体系:官吏绅士,分工合作官吏体系官吏职责绅士体系绅士职责总局总办 会办 会办委员缉捕盗贼,审 判和安置犯人会办绅士 委绅 议事绅士议定章程决策 负责财务后勤分局局长徒流以下案件 的审理副局长(绅士 )出入银钱 收支器物小分局理事委员处置轻微案件 管理具体事务副理事 董事专责银钱 财务出纳(3)巡查长、巡查吏和巡查小分局设置,具体行使保卫局各项职能巡查长1人,由上级委派,负责督率巡查;巡查吏2人,专司侦探,协助巡查长;巡查14人,类似今普通警察巡查性质:近似西方近代的专职警察A、巡查并非差役,由董事根据章程推荐产生B、章程规定充当巡查的资质C、章程规定巡查的具体职责D、章程规定巡查的的纪律约束“两不许”、“七不准”E、章程规定巡查的薪酬和升迁条件三、湖南保卫局在警察史上的意 义1、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建立的专职警察组织2、官民合办警局充分运用社会资源3、中国传统警政与西方民主政治的结合第三节、近代警察创建过程一、京师警察机构的创建1901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成立“ 安民公所”,八国联军撤出北京后 ,安民公所裁撤,清廷设立善后 协巡局。
1902年9月11日裁撤善后 协巡局,设内城工巡总局,1906 年改称内外城巡警总厅1901年,应中国政府之邀,川岛浪 速创办了京师警务学堂 1902年,川岛浪速给庆亲王奕劻上 书,阐述建警意义及具体主张工巡总局 大臣善耆 照片肃亲王善 耆与川岛 浪速1910年内外城巡警总厅关于户口调查的告示二、袁世凯创办天津巡警光绪三十一年( 1905)北洋巡警学 堂《警察课本》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不得在距离天津租界20公里内驻扎军队1902年,袁世凯在保定创设了警务总局和巡警学堂,选拔3000名士兵,换上警察制服,进行短期警察训练,称为“中国警察”接收天津后,成立天津巡警总局(后改名天津南段巡警总局),以警察驻守天津,一方面维持社会治安,一方面军事戒备令八国联军哑口无言天津警察最初的初 级警官制服天津南段巡警总局的差遣队二、袁世凯创办天津巡警功效:有专门警察维持社会秩序,天津市社会治安成为全国各省之冠,“有六个月不见窃盗者,西人亦叹服”慈禧太后要求各地效仿袁世凯建立警察制度 袁世凯随后又成立天津北段巡警总局、四乡海河巡警总局(乡村)直隶警务处传习所卒 业文凭(1907年)1905年8月,袁世凯上书朝廷:四 乡巡警“远稽汉代乡亭之职,近师日 本町村之法”。
三、清巡警部和民政部警政司1905年,袁世凯利用革命党人吴樾在北京火车站用炸弹袭击出洋考察政治的五大臣这一事件,鼓动清朝廷设立巡警部10月8日,清上谕称:“巡警至关紧要,迭经谕令京师及各省举办,自应专设衙门,俾资统率,著即设立巡警部19日,巡警部正式开办,“所有京城内外工巡事务,均归管理,以专责成其各省巡警,并著该部督饬办理 至此,中央最高巡警指挥机构建立巡警部第一任侍 郎赵秉钧像1905年徐世昌(左三)任 清廷巡警部尚书时与赵秉 钧(右二)等人合影1906年11月6日,清政府又发布上谕:“巡警为民政之一端,著改为民政部 巡警部遂改成为民政部中的警政司1907年,清廷下令各省增设巡警道一职,管理全省巡警事务,设警务公所为各省最高警察机关,裁撤全国各地名称不一的巡警总局、警察总局,划一地方警政建设吉林全省预备巡 警试办章程四、清政府地方建警规划1908年,宪政编查馆和资政院共同拟订《逐 年筹备事宜清单》,预计用八年时问(从1907 年巡警道设立算起)完成地方建警工作清廷建警规划表。
